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6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那怎么能够度众生呢?我不先自己了生死,我怎么样能够救度我家里的人?爸爸、妈妈、我的老公、我的儿子?我自己一定要先往生!你用这种意志力量。我今天就是这样想:任何一个我疼爱的人,我放不下的;任何一个我恨的人,对不对?我要度我的冤亲债主、度我最喜欢的那个人,你一定要先往生,你不往生,你哪有能力度他?那这样子有什么放不下的?到临命终,我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先往生极乐世界,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得下,这件事一定要排在最前面,放在最前面;我要完成我的佛道,我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不先走这一条路,你根本其他都免谈!当我眼睛一闭,没有往生,我来世再来六道轮回,我能吗?我行吗?你看我行吗?不行!要这样想。所以,你们在座法师、在家菩萨,师父提供让你们观照,这个不困难的事情。你今天死在情执里,一直哭,为了感情一直哭,为了金钱上一直哭,你为什么不想到说:我将来那个黄金铺地的地方呢?那个清净、多么美好的庄严的世间里面。我告诉你:今天如果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用惊天动地的神通,现极乐世界,如同《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现极乐世界出来,我告诉你:每一个人都想马上自杀,谁都不要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你们马上脱掉这个臭皮囊,臭死了!晚上睡觉流口水,对不对?流口水,你哪一个多美丽?不然你们这些女人,你一个礼拜不洗澡,统统不要换内衣裤,一个礼拜以后,马上会散发出一股体香,那时候擦邱医师的药也没用,一个礼拜就好,不用很多天!你说你美、你执着,你为什么会放不下这种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子?对不对?冷静一下,什么事情要冷静一下。

  [癸五愿发心深广

  【“善男子!]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这个文字很简单。[“尽于虚空,]加一个“界”,尽于虚空界。[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一切虚空界,只要是众生,我都令他入究竟的圆觉,发这个大悲心,大慈悲心。[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在圆觉性当中,你也不能执着我有一个圆觉,不可以![除彼、我、人一切诸相,]除彼我人就是除彼我人相,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答第五问,发何等心也,即发四种心。如《般若弥勒颂》云:“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常”就是常乐我净的常;“广大”是最永恒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发了一个广大的心,你就没有生灭,叫做广大第一常,“常”就是不生灭。如果你一直放大你的胸量,你就不会动到念头,去计较眼前的一切事事物物的事情,放眼看宇宙嘛!广大第一常,如果你放大了胸量,你将进入一个永恒的世界。其心不颠倒,为什么?不跟人家计较,他怎么会颠倒?有颠倒,因为有是非,对立的东西,不然他怎么会颠倒呢?放大无量无边的胸量。有的人说:师父!您的度量实在很大,度量非常大!我跟他说:我的度量无大也无小,因为本来无的东西,哪来大跟小?我们怎么跟诸佛菩萨比?对不对?人家他舍身命,人家是诸佛菩萨,我们只是凡夫而已。他就说:凡夫要做到这样,已经不简单了!我说:也没有“不简单”这个名词,那也是你讲的,用来形容我而已,我不曾这样想过,我从来没想过我多么不简单,我很简单!简单讲:无所住,处处都是我们的家,都是本地风光,一切法无所住,哪里都是本地风光,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人家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我们搞到现在快流鼻血了,还没消息![此如《金刚般若经》云: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乃教以用四种心,降伏妄心。今经云: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四种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者:此广大心也;菩萨发心,本无分剂,]没有所谓的界限。[尽于虚空之内,所有一切众生,怨亲平等,普照无二也。即同彼经,所有一切众生,若胎、卵、湿、化等类是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者:此第一心也;我皆令发心修行,同入究竟圆觉而成佛果也。]我都发这个心,要令众生能入圆觉,那么,你就要发慈悲心说法才行,你不说法,如何满愿?众生自己看经典看不懂,你要说法为他解释,修正他们的念头。[即同彼经,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则非二乘权教所证涅槃,]无余涅槃,这不是小乘的声闻跟缘觉,或者是权教;权教是把方便的权教菩萨,不究竟的菩萨,叫做权教。也不是小乘的二乘人,也不是权教的菩萨,所证的涅槃。[与究竟圆觉,同是到家法也。]“到家”就是本来的面目,本来的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此即常心也。]“常心”就是无所住的意思。[谓我入觉,我即圆觉,众生亦尔,有何取著耶?故天亲]菩萨[云:“自身灭度,无异众生,]无异就是不离众生,[故名常心。]还是一样,跟众生没有什么两样,自身灭度,跟众生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样就是永恒。[若见众生,因我入觉,]就是说我还有一个入于圆觉的心,就是有二心,[即非常也。”]那就不是永恒,就不是所谓的常乐我净的常,那么,就是非常。[是灭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同彼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无,即菩萨妄心降伏,不见有众生可度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者:此不颠倒心也。谓发愿除彼我相、人相,以及憎、爱、诸相。人、我、憎、爱,全系颠倒之心,自他不平等也。即同彼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颠倒心。菩萨若有,即非真菩萨也。如是发心,不堕邪见者:谓如是发四种大乘菩提心者,自然不堕落于邪见。我人等相,皆邪见也。五显发心深广竟,并前四科,初长行竟。][

  壬二偈颂(分二)

  癸初标颂癸二正颂

  癸初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科同长行)

  【“普觉汝当知:]普贤菩萨!你应该以智慧了解,[末世诸众生,欲求知识者,应当求正见,]而且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心,[心远二乘者。】]就是说不慈悲、不度众生,只想自利,不可以这样子,这样子自己不行,佛教也完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师父交代一个任务给你们做,你们要尽量把听完的录音带散发出去,你就是真正的菩萨!因为你一卷、二卷录音带,而救了众生也不一定。还有很多人都是因为第四台,讲到第四台实在……,台北市、台中、新竹,很多人都在收看,那天第四台的老板来,他说:师父!拜托您写一张授权书给我。我说:你随时来,我就马上签给你。真的!他说:师父!您不用版权吗?我说:版权佛陀所有,拜托盗录,拜托你盗录。他说:出家人越是慈悲!他说:开始播放之后,如果有一天暂停,观众就会马上打电话去反应:今天为什么没播放慧律法师讲经节目?所以说:全台湾省的第四台;或是说录音带的流通处;或者是在家居士,设一个专柜让人家借录音带听,也是无量的功德,佛教只有用这样子,那个力量很惊人,用这样度众生很惊人!有一次台中一个信徒,以前是一贯道的,无意中看到人家在播放读经的录影带,从此以后,他们全家人退出一贯道,将所有一贯道的道亲统统带来信佛教,现在听说他家里整天都在播放慧律法师的录影带,他来跟我报备,我很高兴,很好!所以说:有时候度众生只是一句话而已,一句话而已,佛教要兴盛,必需靠大家。所以,心远离二乘,我们不要没有慈悲心,有因缘,我们就要度,我们就要度。我看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好像都不太度得了他们的父母亲,我跟一个工作人员坐很远的车子到阿莲,想去度他父亲,还是没办法,他的哥哥也是一贯道的,度不了就是度不了,没办法!也不是说不慈悲,实在是度不了。我们这些法师要赶快度你们的家人,父母亲百年之后,要用佛教的仪式。

  [普觉!汝应当以智了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知正见之人,发大乘愿行,心远离于二乘者。此颂求师,一也。

  【“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我们修行,这个法要除掉四种病,“作”就是:本性非造作所得,非一切造作而得;“止”:本性不能说你停止在任何一个……,息这个妄念,停这个妄念;“任”就是说懒惰,当作是合于道业,任运恶劣的习气,以为说我们是自在,任;“灭”,以为灭除任何的东西,死气沉沉,身心都除掉,认为说这个就是与道相应,是错的,这是不对的。

  [法中:即依何等法之中。应除作、止、任、灭,四种法病。师能离病,即为明师,自当依师离病。此颂依法,二也。

  【“亲近无憍慢,]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不能骄傲,[远离无嗔恨,]要远离,无嗔恨,没有嗔恨心。[见种种境界,]你见到善知识种种的顺境跟逆境的境界,[心当生希有,]你的心要当作善知识是如昙花一现,是很难能可贵,难遭难遇。你如果见到种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善知识所示现的好坏的境界,所以说:见种种境界。这种种境界不是自己证悟的境界,这个千万要注意!你见到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的境界或是恶的境界,心应当生希有难得,毕竟善知识难能可贵![还如佛出世,]就像佛来出世,要将你的师父、善知识当作如佛陀一样。[不犯非律仪,]不犯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淫、盗、杀、妄,杀、盗、淫、妄,这个不犯,但是你也不要有非律仪的事情产生,因为他是菩萨。所以,不犯非侓仪,所以,这句话是说:你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杀盗淫妄的事情,你也不要去犯到非律仪的事情,就是不要学善知识的不好的事情,因为你是凡夫,你学他,你违背因果,这样你的[戒根永清净。】]戒根就永远清净。

  [首句,善知识,作不请友,俯就机宜,令得亲近,勿生憍慢。二句,善知识别应他缘,]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因缘,[勿生嗔恨。见种种现逆现顺境界,]要将善知识当作希有难得,[心中…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