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7

  ..续本文上一页当生希有想,纵有逆行,]就是不如法,不如法不是不依法说,就是他的行为上、三业,看起来好像不太对劲;但是,他说的法完全符合,那么我们就要把他当作[还如佛出世,生心如佛想。]因为我们自己看经典看不懂,只有善知识能开导我们。[此颂除病三也。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者;倘见师逆行,不得随之,]因为我们是凡夫,[以犯非律仪,]我们若跟他这样做,变成犯非律仪的事。[其所有戒根,永远得以清净。此颂修行,四也。

  【“度一切众生,竟究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就是所谓的大涅槃,所以,我们常常讲:大般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这一本经就是讲这一句话。什么叫做《大般涅槃经》?就是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名《大般涅槃经》。

  [度一切众生者:即广大心也。尽虚空界众生,平等而普度之。究竟入圆觉者:普度众生,究竟成佛,同入圆觉妙性,即第一心也。无彼我人相者:是已达圆觉中,无取觉者,]没有执着一个觉悟的心。[虽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常心也。]因为无所着。[故得无我、人、憎、爱诸相,即不颠倒心也。发此四心,应当依止正智慧修习,便得超越邪见,而得正知正见。证觉般涅槃者:证究竟圆觉,大般涅槃,即无余涅槃也。二依师离病竟。]离这个病。

  [并上一科,后二问答两重除障竟。再并上二科二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竟。

  戊三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证(分五)

  己初圆觉启请己二正陈请词己三如来赞许己四承教静听己五正答所问

  己初圆觉启请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现在轮到圆觉菩萨,我们这本经就叫做《圆觉经》。

  [三业恭敬,准如前释。

  己二正陈请词(分二)

  庚一庆前庚二请后

  庚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悲世尊者:为悲念现前法会,]这个时候正在说法。[及悲怜末世众生。为我等辈:指现前法会。广说净觉种种方便者:总指前文,重重开示,皆为广说净觉,修习方便。令末世众生:远指未来;辗转流传,而至末世。大心众生闻之,依此修习,于大圆觉,有大增益。初庆前竟。

  庚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因为这个法会遇到佛,能够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意思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很多等觉菩萨就替我们忧心了,预先问佛末世众生应该怎么办;我们就遇不到佛啊,能怎么办?我们如果在二千五百年前遇到佛陀,现在就不是在这里了,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逍遥自在,游历诸佛净土了。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安居,譬如说我们现在是四月十五结夏,四月十六安居,七月十五解夏,解夏。但是,这是小乘的,大乘不是这样,大乘的定三种期,后面会讲到,有一百二十天、有一百天、有八十天的,大乘菩萨,那不是所谓的结夏,他以克期取证。所以,大小乘都安居;但是,安居的期限不一样。目前来讲,全世界的人都依小乘的,就是比丘戒,都是依比丘、比丘尼戒,结夏安居的仪式为标准,就是从四月十四结夏,四月十六安居,到七月十五。若是闰年,闰年,譬如说闰四月,四月结二个月,就是结夏安居变成四个月,变成四个月,有前安居、有中安居、有后安居。遇到闰五月,五月二个月统统算;六月,六月二个月统统算;如果七月,第一个七月十五不解夏,要第二个七月十五才可以解夏。所以,闰年结夏安居四个月,结夏安居要结四个月。[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前面讲过,奢摩他、三摩、禅那,就是空、假、中。对不对?空观、假观、中观,三种清净的观照。以何为首呢?是以什么为开始呢?[惟愿大悲,]惟愿世尊,[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世尊,我等今者亲自佛闻,]从佛这个地方闻法。[种种方便,已得开悟。若佛灭度之后,]该怎么办呢?[末世众生未得亲奉金言,]不能亲自听到佛开示。[无由得悟。不知如何生信,如何发解,如何起修,如何得证?将信、解、修、证之事,未得悟者。]还未有所悟。[若逢夏首,]正好遇到……,因为菩萨的结夏安居,跟小乘的结夏安居不一样。如果遇到小乘结夏安居时,应该如何呢?[必当安居修习,然安居仪式有大小乘之分,]有什么差别呢?[故以云何为问。或依何种,]依什么指示来走。[望佛克定指示,]特别地指示下来。[遵照修习,]能够遵照佛的开示来修行。[圆觉清净境界?]圆觉的清净境界,遵照修行,圆觉清净的境界。[此境,即是理境,]这个境界就是理上的境界。[本来清净,不假修为。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者:此圆觉中,前所修三种净观,皆约已悟者,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定。[先悟净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他一切都寂灭清净。[三摩中,]三摩钵提就是慧。[起幻为行;]依幻化、虚妄的外在的假缘来修行。[禅那中,]翻译成中文叫做等持,定慧均等,等持,那么有这种功夫,圆融,[寂灭为行。]寂灭就是所谓的断惑证果,叫做寂灭,这样就有这种功夫了。[今约末世未悟,不知以何为首?]要如何结夏安居?这是指大乘的结夏,不是小乘的。[惟愿如来,大悲普济,为诸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令得随顺修习,证入圆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己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重言善哉者:乃赞叹当场一问,今后两益。]“今”就是今世,当下的法会、现在的法会;后益就是末法时代利益众生,今后两益就是:现在可以利益现在当今法会的一切等觉菩萨,以及一切发大道心的菩萨;“后”就是利益末世有大根器的众生,叫做今后两益。[故曰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非具足圆觉者,]当然不是像佛一样的,[必定不能也。]非具足圆觉者,必定不能说出。你若不能如同佛;具足圆觉就是佛,你若不能如佛一样具足圆觉,一定没办法讲出来。[如是方便者:《析义疏》云:]方便有两种,[略明有二:一、通相方便,谓修习圆觉之通方便。二、别相方便,谓三种净观之别方便。观佛答处]后面有讲到,佛有答处,观佛的答处[自知:得别方便,则三观可成;]各个的方便,三观都可以成,[得通方便,则圆觉可证。]你只要能通,法法都可以证得圆通,大家都是为了圆通、圆觉而修的,这是通途;都为了圆觉,但是,方法不一样,根器不一样嘛,这个就是别。[是为菩萨,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己四承教静听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己五正答所问(分二)

  庚初长行二偈颂(庚初又分二)

  辛初答道场辛二答加行(辛初又分二)

  壬初结前壬二正说

  壬初结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如果佛住世。[若佛灭后,]灭度。[若法末时,]没有法的时候。[有诸众生,]只要[具大乘性,]具大乘性,这里少一个字,具大乘“种”性,大乘性语意不是很清楚,具大乘种性,具足大乘种性的众生,无论佛在世、无论是末法,只要他是大乘种性的菩萨,[信佛秘密,]深信佛的秘密之藏,就是[大圆觉心,]信每个人都具足大圆觉心,佛有,众生也有。[欲修行者,]如果想要修行,[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譬如说我们讲堂,伽蓝。[安处徒众,]安处徒众就是所谓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不缺乏,可以四事供养远缺,可以观一切,在僧伽蓝里面修行的都能够安居,叫做安处徒众,徒众就是在一起修行的人。底下,若有缘事,因为事情多,[有缘事故,]就是如果有外缘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个要加一个字,看起来就更清楚:“若”有“外”缘,上面加一个字,中间又加一个字,若有外缘事故,如果因为有外缘的事情比较多。[随分思察,]随自己的能力,自己去观察,因为你的事情多啊!怎么观察呢?必需如我所说,[如我已说。】]必需如佛已经说过的那一些话,一定要按照佛所讲的修行,才能成就。

  [呼当机曰,]当机者,[善男子者,令其注意也。一切众生,指现在以及未来具大乘性者。性,谓种性,即根器也。]有佛陀的时候。[若佛现住世间,是有佛时;若佛灭度之后,是无佛时。法运有三种差别:]我们前几天讲过,[一、正法时:谓去佛不远,正法犹存,能信教、解理、修行、证果,共一千年。]大概在我们唐朝左右、以前的事情,唐朝以前;从唐朝到明朝,差不多,将近八、九百年、一千年;明朝末到清初,这是第二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末法到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了,现在离佛的佛诞,好像是二千五百三十五还是三十六,几年几年只是一个纪念。[二、像法时:去佛渐远,像法仅存,]这个像法就是相似的法,相似正法,像是有正法,但是,已经没有证果的人了。[有教、理行三,而证果者,麟角凤毛,亦共一千年。]你想想看,到明朝的末期、末年,明朝的末年,到现在五百年以来,证果的,你算算看,真的是凤毛麟角没错!我们现在是末法,更加不用谈,更加不用谈!明朝以前已经是难能可贵,明朝后来的末法就更不用说了![三、末法时:去佛遥远,根机愈薄,教、理虽有,]实践……,[行、果两亡,]就是实践的人太少,证果的人就更不用讲。“行”就是实践者,有一点像样的,看起来有一点像样的、实践的人,就更少了![共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的初期五百年,我们现在是第二期,末法的…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