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8

  ..续本文上一页第一期五百年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五百三十几嘛!我们第二个五百年了。讲起来很悲哀,佛陀、圣人都不来示现,示现我们这种凡夫,幸好经典还看得懂,讲起来真该大哭一场![若法末时者:此独指第三末法时代,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地意思,正法渐渐在衰微。[邪法炽盛也。]很盛、很兴盛,你看现在,什么宗教都有。[有诸众生,具大乘性者:]就是说末法里面[间有一类众生,]“间”就是末法里面,这里面有一类的众生。这个“间”不是指中间,是说末法里面有一类的众生。[曾在过去,从佛闻说大乘,熏成种子,故云:具大乘种性;依种子发现行。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谓能发信心,信佛独证,秘奥隐密,]深奥的地方隐藏起来。[大圆觉心,非机不说,]若不合根机则不说。[并信自己,]同时也相信自己,[亦具圆觉妙心,亦当作佛,于是发菩提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者:伽蓝,是略梵语,具足应云,僧伽蓝摩,]“僧伽蓝摩”,中国话叫做和合众园。[此云和合众园。]这个地方很和合,很团结,没有纷争。[谓十方僧众,和合共住,清净园林也。四事无阙,方能安处徒众,一心办道。有缘事故,]有外因缘,怎么样呢?[随分思察者:若有外缘,不能与众同修,只得随其分量,正念思察。如我于前《普眼章》中,及三观诸轮所说,圆机菩萨,不滞空闲,]不会停顿在空闲。就是说:真正圆满根机的菩萨,也不会停滞说:我现在很空闲;一定要这样空闲才修行,他不会的。[种种施为,作诸利益,广度群品,备学法门,随其分量,思察三观。]空、假、中三观。[初结前竟。

  壬二正说(分三)

  癸初道场期限癸二限内修行癸三诫取邪证

  癸初道场期限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事,应当怎么样呢?[即建道场,]你就要建立道场,如何建立呢?[当立期限。]要立下期限。[若立长期]长期就是[百二十日;]这是下根器的人才要那么长。中根器的人,[中期百日;]上根器的人,[下期八十日,]依根机来分,菩萨的安居,下根的菩萨一百二十天;中根的菩萨一百天;上根的菩萨八十天。[安置净居。】

  若复无有利他事因缘,如上科,或主持伽蓝,匡领徒众,皆利他之事。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故令随分思察。今既无有利他事,当以自利为重,故令即建道场。道场者,修行办道之场。当立期限,加功用行,克期取证。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然定三期者,因根有利钝,期有长短;上根八十日,中根百日,下根一百二十日。安置净居者:安置清净居处,务令外人外事,不得相涉也。初道场期限竟。

  癸二限内修行(分二)

  子初明道场行相子二明遇夏安居(子初又分三)

  丑初明随相用心丑二明礼忏仪式丑三明离相用心

  丑初明随相用心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如果佛在世,如来今世,你应当要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要藉着佛像,要忆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平等。所以说:因为万法唯心造,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了,你当然就要记佛像礼拜,心存佛,眼睛观佛,因为如来去世之后,我们不曾看过真佛,所以,要设立佛像专注观照,引心入法。所以说:[心存目想,]心存目想就是我们心想,眼睛要看。[生正怀念,]正忆念是念什么?《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为现在讲的这部经是等觉菩萨发问的,这部经都是在讲无相的圆觉,不是像净土法门讲的观像念佛,不是这样。心存目想,生正忆念,都是实相,都是生实相的念头,都是法界平等的如来的本来的圆觉自性,不是像我们看佛像,以有相的修行,这个全部都是等觉菩萨在修行的法门,都是念法身,忆念如来常住的法身。[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你若按照这样去修无相,证悟到法身的法门,就像佛陀当时在世一样。

  [此明道场,限内修行之相。若佛现在者:指如来住世时也。不假设像,惟当正忆念佛之法身,遍一切处。又复当知唯心,无外境界。若佛灭后者:指如来去世时也。礼佛应须施设形像,心存是佛,目睹想佛。谓如来去世,不睹真仪,设像谛观,引心入法。“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生正忆念者:谓忆念如来,真身不灭,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无以异也。初明随相用心竟。

  丑二明礼忏仪式

  【“悬诸旛华,经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旛,幢旛啦、花啦,要庄严道场,像我们水陆大法会,庄严内坛,所有的法师来看都说:喔!你们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的内坛最庄严,非常庄严!每个法师都这样称赞。我们足足停课一个多月,就是要布置。所以,每个法师来到这里都说:你们这里太庄严了,太庄严了!悬诸旛华,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做什么呢?[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十方诸佛的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遇到善的境界,[得心轻安。】

  悬诸幢旛,烧香散华,严持坛场,]庄严道场、这个坛场。[备如方等经说。]方等就是大乘经典,平等遍十方,叫做方等,十方平等的法门。[经三七日者:方等经极少七日,]至少,方等经说至少要七日。[久则不遮。]没有界限,“遮”就是界限,你要更长,那就没有界限了,随你定的。所以,久则不遮,不遮,“遮”点题止,你要修更长的时间,那没有关系。[下正明法事。稽首十方诸佛名字者:准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总有八重:一、供养,二、赞佛,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今略唯礼佛、忏悔,然文虽略,法必具行。《起信论》中亦云:应当精勤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常不休息,得免诸障,]各种的障碍。[善根增长。稽首十方诸佛名字。圭峰大师云:名以召体,观而礼之。]名会如感我们的清净之体。那么观呢?我们要顶礼,观而礼之,就是依照这个名字,我们向他礼敬,名字可以召诸佛菩萨的体性,我们观照这个佛像的话,按照这个名字顶礼。[准勒那三藏]大法师,勒那三藏,勒那摩提。[礼佛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自认为很伟大;你看,我很伟大!就是说慢心不除的顶礼,叫做我慢礼。[二、唱和礼,]就是说人家念,我们就跟着念,无心,好像是什么?鹦武学讲话,唱和礼。[此二非仪。]这两种不适合。[三、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五轮就是头、两手、两脚,五轮着地就是五体投地。[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无相。[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皆从缘起,如幻如影,]如梦幻泡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故文殊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统统没有,能观所观都没有,能礼所礼也没有。[后四礼、皆属观行,谓第四空观,]第四种叫做空观,因为前面讲了七种,七种礼,第四种是无相礼,无相就是空观,[礼真谛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观,]第五种叫做起用礼,起用,都是藉着因缘法,产生空性的观照,第五种起用礼,前面讲过,就是假观。[礼俗谛佛,]因缘生因缘灭的佛,[从体起用故。六、中观,]第六种是什么呢?第六种就是内观礼,就是顶礼我们法身的真佛,不缘他佛,这就是中观。[礼第一义谛佛,不见空]不见[色,直见本觉真性故。七、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不取真弃假,]没有说取真去假,真假皆空。[泯绝无寄故。]“寄”就是托,没有任何的依托,没有任何的依靠,就是平等,绝待的意思。[今经既是随相门中,]随一切相,[且当第三第五礼也,]第三跟第五,第三就是恭敬礼,第五就是起用礼。[余在下离相摄念中。求哀忏悔者:忏、谓忏涤前愆;]“愆”就是过错。[悔、谓悔除后过。]悔除过失。[其所忏法有二:若约责心,]责备我们自心。[三障]惑、业、苦。[俱忏,由于无始,起贪、嗔、痴等之惑,发动身口,造一切之业,备受生死轮回之苦。若就所作,唯忏恶业。恶业、复有性罪、遮罪。]性罪就是一定不好的;遮罪呢?譬如说喝酒,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遮罪、依教作法忏之;性罪、须起行。起行有二:一、事行,]事行就是[身旋礼,口读诵,]身体跟着拜,跟着顶礼。旋礼就是一次再一次,“旋”就是重复的顶礼的意思。身旋礼,所谓旋就是动,动态中里面去进行,身体一次又一次地礼佛。口就读诵,意就观想,[意策观。二、理行,观罪性空,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心自空,罪福无主。遇善境界者:此感应也。或睹光明,或见佛像,不作圣心,]不能当作我们很伟大。[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下文云: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身心轻安者:此获益也。]得到利益。[谓身心轻快和安和,神清气爽,身心既净,道果堪成也。二明礼忏仪式竟。

  丑三明离相用心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一向摄念。[

  经过二十一日,以既得感应道交,自当会缘入实。]二十一天,三七二十一天精进。[初以尘心粗重,令托胜相为缘,相既皆虚,诚宜入实,]就是入空性。[故曰:一向摄念。一向者,蓦直去,]就是闯,直接地闯进去,蓦直去就是不弯。[绝拟议思量;]绝拟义思量就是不可思议,断绝了,拟议思量,拟议就是想要把它讲出来,也没有办法讲。绝议绝思量,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摄念者,收摄妄念、完成正观,直契圆觉妙心也。初明道场行相竟。]底下这一段,接下去另一段是讲碰到小乘的安居,大乘也在安居,刚好碰到小乘也在安居,这讲下去又是另外一段,又是另外一段,现在是讲道场如何安设,经过几天,经过几天。所以说:这又是另外一段了。今天我们上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水陆大…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