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9

  ..续本文上一页法会,我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出家是佛的弟子,在家也是佛子,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大家都是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讲堂有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不能分师父、出家、在家,统统要团结,统统要团结。明天是最后一天,再来就是休息一个多月,希望诸位你的左邻右舍,没有参加水陆法会报名的人,拜托尽量鼓励他一下,让他有这个因缘。像师父昨天讲的那个南鯤鯓万善爷公,听说法观在回向时,底下有人在笑,回向给万善爷公,竟然有人在笑!结果他们真的好起来了,你想想看,整整缠了他七年!只不过是不是会再发作,我就不晓得了。他来了之后,很高兴,连花一毛钱都没有,很高兴!既然有鬼神,有鬼就有神,有神就有佛,这是很肯定的事,可见这个回向的力量就是不可思议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要把这个法会通知每一个人呢?譬如说亡者,或者是他的子孙有灾难,对不对?参加个水陆,这不是很好吗?以此因缘,将来我们才有办法度他。

  [子二明遇夏安居(分三)

  丑初标异声闻丑二正陈词句丑三结示休夏

  丑初标异声闻

  【“若经夏首,]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若是修菩萨的结夏,就是结三期的期限,在二十一日当中,一开始先摄念,让妄想先停下来。如果菩萨结三期要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三月安居,]就是说:若经夏首,正好遇到结夏初期,三个月的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我们现在修大乘,上根的一期八十天;中根的一百天;下根机的人一百二十天,若是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我们还是要做结夏安居;但是,不是为了小乘的结夏安居,是大乘的。结夏安居有两种,有两种,一种叫做大乘的结夏,一种叫做小乘。大乘的结夏,就是无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譬如说我们讲堂的人,如果举办结夏安居,大乘菩萨的结夏安居,都可以一起住在讲堂,这是大乘的结夏安居。大乘的结夏安居,不是修念佛法门,他是修清净心,修空性,本性具足的妙明清净的心,就是住于无所住,用涅槃不生不灭的心修行,就是说令他的心一直寂静……,接近禅的修法。就是说:他以《圆觉经》来作依止,以《圆觉经》来作依止,所修的都是我们本性本来的东西,内心具足六度万行,具足清净的菩提心,这叫做菩萨的结夏。也就是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起来禀报:我弟子比丘,或者说:我弟子优婆塞、优婆夷,四众都可以。小乘的结夏安居则不行,小乘的仅指比丘、比丘尼而已;沙弥是依止比丘、比丘尼结夏,所以,沙弥不算数,不算数,不算在结夏,沙弥是附属于僧团,不在僧数里面。简单讲:比丘结夏、比丘尼结夏,才有算戒腊,才有算结夏的戒腊,一夏、二夏、三夏、四夏、五夏……,所以说:五夏是阿阇黎位,十夏和尚位,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结夏安居,就不能算一夏,所以你说:我出家五年、出家十年。若没有结夏安居,这样不能剃度徒弟,因为你没有精通戒律、没有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所以,凡是比丘、比丘尼出家,没有结夏安居,都不能算一夏,只是出家而已,也就算出家五年,也不能剃度徒弟,不够资格。所以,小乘的结夏,专指比丘、比丘尼,而沙弥不算戒腊,一夏、二夏没有,因为沙弥不在僧数。现在这部经是大乘经典,所以说:当为菩萨,当为菩萨意即不是小乘的结夏。清净止住,在“止住”旁边写两个字:就是“安居”的意思,清净安居,这个止住就是安居的意思。什么叫做清净呢?清净是:第五、心清净,心清净——大乘;如果境界清净——是指小乘的清净。所以,清净有两种,一种是大乘的清净,就是心无烦恼、心无罣碍,名为大乘的清净。那么境界,譬如说:你结夏安居外缘很好,没有什么混杂,这只不过是小乘的。所以说:当为菩萨,当然就不是小乘,所以,当为菩萨,清净止住,清净安居的意思。所以,[心离声闻,不假徒众。】]心要远离小乘,小乘人不发心、不度众生,这样不行!你现在是菩萨结夏安居,二十四小时都要发菩提心,勤于降伏我们的妄想,而且要时时荷担如来家业,自我承担。所以说:心离声闻。不假徒众,不假徒众有两种解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一种是理性的不假徒众。事相的不假徒众就是说:菩萨修行是以自性清净心,所以,四周围尽量没有外缘;这个“徒众”不仅是指信徒来吵你,而是指一切外缘。“徒众”就是说:菩萨结夏安居,尽量不要有外缘,整天观照你这颗清净心,自性清净心,不假徒众。再来,这叫做事相,“假”就是假借,不借重着外缘,尽量减少外在的,因为徒众多,事情就多,修行就有困扰,这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什么叫做理性不假徒众呢?这个“徒众”是指一切不必要的妄想,就是单刀直入的,悟入不生不灭的本体,不假一切的事相,一切不必要的事相、造作,单刀直入,菩萨就安住在一个具足智慧的清净心,这个叫做不假徒众。因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就是住于无所住,无所住,一切外缘都停。

  [此言入期之法。西域]就是印度。[佛制,三月安居,通名结夏。]通名结夏。我们明年的结夏安居,就不办短期出家,因为法师们说,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修行,所以,短期出家取消,取消,已经举办三年了,已经举办三年了。[今当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乃入期之初也。]就是开始。[既经夏首,]正好碰到结夏安居的开始。[不便出入,]所以,照理说:结夏安居不能请假,出家人,比丘、比丘尼结夏安居都要安住精进,安住精进。所以,今年结夏安居以前,师父就跟这些徒弟讲:你如果有什么事,结夏安居前要赶快处理好,一做仪式就不准请假,都不能出去。所以说:不便出入,结夏安居就是要精进,进进出出的算什么?这样哪像在结夏?结夏常常请假出去,比不结夏更糟糕!是不是这样?所以,[大小两乘,]因为你在大乘的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所以叫做大小两乘,[皆当作安居法也。]安居法。[圭峰大师云:然建道场,或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像我们今天这间讲堂,这一栋,伽蓝。[或于余处,]余处就是说:你正好在别的地方结菩萨的修行。[期限未满,]期限还没完,正好碰到小乘结夏安居的开始。[夏首已临,]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来,这个时间刚好到。若,底下要加一个字:若[入众安居,则乖誓约,]若,如果说小乘在结夏安居,你来跟大众安居,变成你之前所立的修菩萨的安居还未完成,所以,违背你的誓约,因为你一期是一百二十天,或是一百天,或是八十天。[作念结夏,]作念结夏就是说:不做任何的仪式,心念安居,心这样观想:这就要出家和尚位,而且要比丘,作念结夏一定要男众,女众不能心念安居,女众不行,女众一定要依止比丘才能结夏,依止比丘,而且停止比丘要和尚位,要二十年,结夏安居要二十年,这也没那么简单!依止和尚是十年;依止教授,教比丘尼要出家二十年。所以,作念结夏就是心念,心观想说:我现在在安居。这是只有比丘、大比丘才能如此。[又杂观心。]这样又混杂了。[道场中人,由此疑惑,如来远念,]“远念”就是怜愍,远念就是说:为了将来的这些众生而怜愍,[故为辨明,]所以,佛就为你说明大乘、小乘要如何安居。[为俗乖律则非,因大废小无失。]如果你在结夏安居,为俗,如果你只是为了俗事,为了俗事违背戒律,这样不好。因大废小无失,如果因为大乘的修持结夏,而放下小乘的修行,这样没关系。因大乘的修行;废小就是说:放下小乘的结夏,这样无失,没关系,无妨、无所谓。所以,[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当为菩萨清净安住。[清净有二:一、心性清净,约菩萨说。二、境界清净,约声闻说,止住,即是安居。心离声闻:其心离声闻小乘法,故不假徒众。以声闻安居,必先白僧,须假徒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就是因为,因为声闻,就是比丘、比丘尼的安居,小乘的,小乘的安居必先白僧,就是一定要做仪式,“白”就是告知,告诉大家。所以,我们结夏,他一定要在佛前禀白大众的,每一个人,包括师父都是一样,包括我也是要……,白僧就是要做仪式告诉大众,说我这三个月,是前安居、是中安居、是后安居。需假徒众,安居要僧团嘛,僧团。所以,我都鼓励这些比丘尼,这些落单的比丘尼,自己一个,落单的,自己一个,鼓励她们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不要自己一个人修行,会出事!自己一个人结夏安居会出事,不行!一个人修行一定不是办法!有一个比丘尼生病,生病的时候,有一个男众在家居士对她很好,来看她时嘘寒问暖的,尽心地照顾她,因为她病得很重,这个居士照顾她三个月,病痊愈后竟然约好要还俗,后来真的结婚了,就因为照顾了她三个月,那个比丘尼本来还是他师父呢!所以,自己一个人修行,没有僧团的约束力量,没有办法!没有善知识、没有道场,久不听经闻法,道心就退了,因为娑婆世界都是退缘,都是会令你退转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是阿鞞跋致,不是不退转的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的世界,不退转的世界。对不对?所以,[今既不入彼众,故云不假也。]不假。[初标异声闻竟。]所以说:因为菩萨的结夏,没有进入小乘的团体里面,所以,他就没有藉口白僧的因缘,依清净的自性安居。

  [丑二正陈词句

  【“至安居日,]到安居的那一天。[即于佛前,]因为菩萨的安居,四众皆可。所以说:[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踞菩萨乘,这个意思要弄清楚,踞,我为了这个字,还专程去查字典。这个“踞”本来的意思是说:站在哪一个地方,占据的意思;但是,它的意思是专修于菩萨乘。简单讲就是说:我弟子某甲专修…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