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踞”就是专门修菩萨乘,就是这个结夏,我专门修菩萨行、菩萨乘。修何种行呢?[修寂灭行,]令心一直寂静下来,名寂灭行,令我们的心一直寂静下来,一切无是非,非善非恶,一切斗争、斗乱,一切都无所着、无所住,这样就能见到我们的自性,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实相住持就是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我们说: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的佛,我们大家都有佛性;皈依法,每个人心中都有大智慧,能说法,产生法的智慧;自发皈依僧,就是众生自性有一颗无诤的清净心,无诤叫做和合,就是僧,这就是自性的三宝,自性的佛,自性的法,自性的僧,名实相住持。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大圆觉就是我们圆觉的本性。[为我伽蓝。】]当作我们修行的伽蓝。小乘是依境界,依伽蓝为结夏安居,周围设界限,周围设界限结界。大乘不是,大乘没有界限,他的界限是圆满究竟的觉性,安住于圆满究竟的觉性,就是在结夏。所以,小乘依止僧伽蓝;大乘依止大圆觉性,为僧伽蓝,两种结夏安居不同。
[此示安心之法也。上言心离声闻,]既然修菩萨乘,不能自私自利,要远离小乘。[此为菩萨所修。遵佛制,]我们遵从佛的戒律。[至安居日,即四月十五日。]四月十五日。[大小两乘:皆于此日安居。即于佛前者:]禀白。[显异小乘,]“异”就是不同于,显示不同于小乘的结夏。[作僧事,]就是作结夏安居的仪式。[白僧即是。]僧事就是羯磨的意思,羯磨不同,作羯磨白僧,这是小乘、大乘的结夏差别很大。[此是大乘,]不是白僧,“白”就是告,告知大众。大乘的结夏安居不是告知大众,是告佛,禀白,向佛禀白。[作佛事,应白佛言。作如是言者:对佛前作如是之言。自己陈白:]“陈白”就是陈述,“陈白”就是自己讲出来。所以,结夏安居要如何结夏呢?在家、出家,若要修菩萨的结夏,很简单,[我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按小乘安居,唯许出家二众,今是大乘,心性安居,故许四众同修。]四众共修。[我某甲,各称其名,]各称其名就是报自己的名字,报自己的名字,要报自己的名字。像我们的八关斋戒,我念:我弟子慧律!底下有的人也念:我弟子慧律!他也跟着我念,不知道要念自己的名字,他来受八关斋戒,不知道是我在受八关斋戒还是他?我是念我的名字为例,你看这种徒弟有多笨!他说:师父!我不懂啊!自己很不好意思。我说:你要念你的名字啊!他说:我不晓得啊!有一个老菩萨说:师父!我不识字,都看不懂,这样可以受八关斋戒吗?我说:可以!我现在先问你八条,你先跟我讲你有没有办法?第一、不杀生,乃至过午不食,八条,他说:这样我能持。我说:这样不识字不要紧,人家在念的时候,你都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她虽然不识字,但是,没关系,虽然不懂,就是一直拜,她了解受八关斋戒的意义,这样就行了!所以,无论识不识字,只要认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今依踞菩萨大乘之法,以简羊鹿之车;]这是一种比喻,“羊鹿”,“羊”是指中乘的,“鹿”是指小乘的,中乘叫做辟支佛;小乘叫做声闻;大乘叫做牛车,实相,大乘叫做大白牛车,出自《法华经》,三车的比喻是《法华经》所讲。所以,现在根据菩萨大乘之法,以不同于羊鹿之车,[修习真如寂灭之行,]这才是真正在修行,这才是真正在修行。修行的人,心中能放下一切,无所着,离一切相,寂灭就是说:什么境界都无碍。我也常常跟出家或在家徒弟重复地讲:哪一种人才是真正地大修行人?我讲的你要注意听,心没有妄想的人,叫做大修行的人;心没有分别的人,叫做真正修行的人。心没有执着、放得下的人,那才叫做真正在修行。你想想看,我今天拜佛,明天执着一样东西;我后天拜佛,大后天又执着一样东西,这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你用这种心修行,修百千万亿劫都没用,不能入道嘛,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真如寂灭之行,是每个人都要修的,放下善恶,放下是非,不计较,永远宽恕,不看别人的过失,二十四小时,都注意我们的心跟行为。[以简谛缘之修。]“简”也是不同于;“谛”就是四谛;“缘”就是十二因缘,也是不同于小乘的修行。因为谛缘,这个“谛缘”是指小乘四谛、十二因缘,大乘的结夏绝对跟小乘不同。所以,[《析义疏》云:寂灭者,依真如而立名。谓真,即无妄,]真就是没有虚妄,没有虚妄,[离言说相,]菩萨!如何使我们的心静下来?这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了!我们为何会烦恼不断?有些菩萨修行当中会说:奇怪!我为何一直烦恼,心都静不下来?你看,离言说相,[名寂,]常常要求师父开示,这就是开示了。什么叫做言说相呢?就是一切语言,人家讲什么,听而不闻,不要在语言分别;我们所有的烦恼,是不是因为受不了别人的攻击,受不了别人的打着、毁谤?这样我们没办法修行。既然离言说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离一切言说的执着之相,离一切言说的执着,无论别人讲什么,我们都将它当作是幻化的、暂时的,假相,很短的时间,骂我们也好、赞叹我们也好,这都是假相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离开言说相,你的心就平静,平静;若不能离言说相,你的烦恼就会很重![如,即不变,]不变,所以,要把持得住,不变,[离心缘相,]你的烦恼为什么会这么重?你的心一直幻化出来的意识,主观意识你放不下,你一直不放啊,不放就会便秘,不会通,大便若不排放出来,就会便秘、腹胀;心的烦恼如果放不下,痛苦就到,我不骗你!你常常执着恨、爱嘛!对不对?所以说:菩萨!你说要不变,若不相信,不妨听听师父的劝,你听我跟你讲几句话,回去试试看,你从今天开始,从我现在讲这句话开始:别人的生死、别人的好坏,你全部不要看,都不要去讲,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想想看,这是何等境界!这还只是第一点喔,这样还没有处理。第二点,心二十四小时观想:我就是佛,我如果起一念不满,就告诉自己:我是佛呢,我就是佛!当下承担,以佛作榜样,随时回光返照:我是佛,我是要作佛的人,我要慈悲,我要学佛陀,无所不至地施舍。我有一个徒弟来水陆大法会,我跟他说录音带基金不够、道场建设不够,内门乡的道场;他说要供养师父建设道场,我跟他说:你很发心,很好!如果你把执着性放下,师父保证你往生,我可以为你保证,因为你发这么大的心!对不对?因为你发心让我们建道场、送录音带,大量地救度众生,凡是听到录音带的人,都能因此入佛道,世间就是有这种人,他就是敢施舍,用身命施舍;不过,还是要有一点积蓄啦,还是要有一点积蓄啦!所以,离心缘相就是说:他的心真的无相。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两句话你注意听,你要修行,这两句话就代表一切;离言说相,名寂;离心缘相,[名灭。]你要怎么样,心才能保持静?很简单,所有的讲话,一切语言,人家跟你讲什么,你都不改变,都不要受影响,你的心就能一直保持静。怎么样才能没有烦恼?离心缘相,所有的名、利、男女、一切感情、山河大地、一切所有的财产;我常常告诉他们: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皇帝,他把一切都让给别人,权势、王位他都不要,你想想看,他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放不下的?在家人执着钱还情有可原,出家人若再执着这个金钱,会笑死人,会笑死人!所以,那天我就跟二马讲,我说:二马,二马!他打电话给我,我说:我现在讲一个例子给你听,出家人身上有钱,是应该将它布施完,来救度众生,使佛教更兴盛;或是拿去存在银行,看着数目一直增加,死后却什么都用不到呢?依你看呢?如果你是出家人,你会怎么做?你有钱,是会赶快存起来,让它愈来愈多……,死后躺在棺材里,什么都没有;或者是说:我现在有钱,一直大量地把它施舍?二马!你会选择哪一条路?他说:当然要赶快施舍了!对了!就是这样,你都有这种想法了,我慧律法师怎么不知道要这样做呢?双不是脑袋坏掉!再多的钱给我,我也不会多看一眼,七宝琉璃、金子拿来,右手拿到,我左手就布施出去了,右手拿到,我左手就布施出去了!对不对?没什么好执着的,这个肉身是臭的。如果有一天福报用完了,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供养,就坐着往生嘛,没办法,没有人供养嘛!对不对?不可能啦,我收这么女众,怎么可能没饭吃?她如果看师父生病,还会难过的流泪,男人就不会哭,其实,男众也是会哭啦,有一次,广化老法师想往生了,有一个法师难过地跑到他跟前哭,被他骂了一顿: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气得瞪大眼睛骂人。那时候在雷音寺,老和尚病得很严重,但是,老和尚很镇静,打算要离开世间了,我们跑着求他不要走,师父走了,这些比丘怎么办?对不对?有的人就哭起来了,让他觉得很烦: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叫你们要放下,你现在在哭什么?所以,你们这些徒弟有没有听到?我往生的时候,你们胆敢哭哭看?我会爬起来:你在哭什么?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掉什么泪?对不对?你师父一辈子乐天知足,我不会伤心,也不会罣碍什么,面对死亡也是一样;只不过我死后,你们不要笑太大声就好;哈!我师父往生了,哇哈哈……,太不像样了!(法师笑)算是很不孝,人家会说:慧律法师死了,他的徒弟竟然笑得那么开心,好像很希望他师父赶快死一样!所以说:我们修行常常说:请师父开示!其实经典中两句话受用,样样都解决;只会常常说:师父为我开示一下!要开示什么?这里句句不是都写得清清楚楚吗?对不对?就摆在你面前,是你自己不看![称此理而修,因名之为行也。同入清净,实相住持者:谓心心作观,]每一念,心心作观就是每一念都回光返照,每一念都回光返照。菩萨!就是反省的意思。有的人问:师父!回光返照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回光返照的意思就是反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