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P13

  ..續本文上一頁報就感應叁界外清淨之身。[未斷理障,]理障就是指無生的真空,無生的真空狀態,還沒有斷掉法執,還沒有斷到對法、一切法無我的障礙。[但能悟入]什麼?[聲聞、緣覺未能顯住]還沒有辦法安住[菩薩境界。】]還沒有辦法安住,他只是得到人空,沒有得到法空。

  [二熏成五性,]就是理跟事變成五種性,[文四,]就是文章只有寫出四性,因爲這一段是包含了二乘,[而二乘性,]把聲聞跟緣覺一起講,所以,文章只寫出四段而已,就是:凡夫性、聲聞跟緣覺、菩薩性、再來就是外道,不學佛的,還有一種不定性。[合而成一。若諸衆生,仍指初發心人,厭生死苦,樂求涅槃,]厭離生死,樂求涅槃,必須怎麼做?[止息攀緣,]首先要停止攀緣,意思是停止對一切外緣的執著,不是說我出去辦事叫做攀緣、跑道場叫做攀緣。攀緣是指我們內心裏面,不要做多出來的觊觎之想。不是說舍棄我的責任,什麼都不要管,叫做攀緣,不是這意思。[永舍貪欲,但斷六識叁毒,]只要斷六識叁毒。[先除事障,而出分段生死,保守偏真,]偏真就是偏空,只有守住、破除我執的偏空的涅槃。[止住化城:]化城叫做方便,只是暫時安住在方便的地方。聲聞、緣覺只是方便而已,不究竟。[不肯進趨寶所,]“寶所”就是究竟的佛道。[故雲: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法界,與緣覺法界。《法華經》雲:“雖至長者之家,]長者是指佛,指把他帶回來後,要引導他。他一下子不敢承認他是長者之子,就是說不敢承認我就是佛之子。你的本性就是佛,所以,[猶在後園除糞,]表示自己卑劣,[止宿草庵。” ]住在很破舊的地方。表示聲聞、緣覺雖然進入佛門,但是,自己有卑劣心,沒有發大菩提心,所以,猶在後園除糞,表示不敢與佛平等,只是安住在破草屋,表示不究竟。[未能顯住菩薩境界,但得人空,未得法空。此科攝五性之二。二聞緣性竟。

  寅叁菩薩性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衆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泛”是指你想要遊進、進入,你想要進入如來、進入我們的本性,[先當發願]我們要發願,[勤斷二障;]就是要精進修行,斷事相的障礙,跟理相的障礙;事相的障礙就是你要精進修行,之後在修行當中,要悟入無生。[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這樣就能悟到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事相跟理體的障礙已經永斷滅。[即入如來]入我們的本性。這“如來”不是說佛,你要說諸佛也對,因爲我們的心跟佛的心一樣。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此菩薩性。雖言末世一切衆生,獨指發大乘心之衆生。志在菩提,故雲:欲泛如來,大圓覺海。泛者,浮木行也。]大海浮著一條木筏,竹子或者是木材所做的,它能浮在水面,運載我們由此岸到彼岸。你如果想要[入于如來,大圓覺海。取喻如海者,明其橫無邊涯,]很大很大,[豎無底蘊。]無邊又沒有底,[先當發願精勤,以斷煩惱、所知二障。]煩惱障會障涅槃,所知障會障究竟菩提,所以要斷。我們今天爲什麼在叁界中六道輪回?因爲我們人生觀不清楚,我們人生會有什麼?會有煩惱,煩惱就是所謂業。人家說:師父!我的業很重!業重就是表示他的障礙重、煩惱重。所知二障,[然二障,有分別、俱生二種。]就是分別的煩惱障、所知障;俱生的煩惱障、所知障。分別就是後天性的,俱生就是先天性的。[同伏同斷,非同二乘,根器狹劣,先斷事障,急于脫離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一段一段,所以說:六道輪回。[叁賢位、已伏分別二障,]注意!底下所講的他這個是根據唯識學,“叁賢位”的旁邊注明:根據唯識學來說,這樣才了解。叁賢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做叁賢位。因爲根據判教,天臺、唯識、華嚴,小始終純圓,差別很大。問:唯識學爲何沒有十信位呢?因爲唯識學將十信位攝在初住位,所以,在唯識學的菩薩位裏面,初住就是代表十信,初住位要討論十信,所以,攝十信爲初住位。叁賢位,已伏分別二種障礙,分別就是分別的煩惱障、以及分別心的所知障。[現行、]就是起現行。[種習,]就是種子跟習氣。所以,伏—起現行—慢慢斷種子跟習氣。[已能次第治伏,]降伏,[進成見道,]就是叁賢位,[故雲:即能悟入,菩薩境界。此指初地名見道位,]這是唯識的判教,唯識就是初地菩薩名見道位。[初地而至十地,漸次斷滅事理二障俱生,]從初地開始,二地、叁地,一直到十地菩薩,漸次斷滅事理二重障礙,俱生就是先天性的,我們的種子跟習氣就是俱生。[至等覺後心,金剛道後異熟空,]金剛道就是十地菩薩,唯識攝等覺入十地位,所以,沒有另外開出一個等覺。唯識只有四十一位而已,十地,再來就是佛。等覺簡單講就是十地,金剛道就是十地菩薩;後異熟空,就是沒有這個色身,沒有這個障礙。所有一切,方便有余土、實報壯嚴土,一切都進入常寂光淨土的狀態,平等。[則二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者:謂證入佛位,以稱妙覺故。滿足菩提,及大涅槃者:此二轉依號。]轉生死變成大涅槃,[謂轉煩惱滿足,五住究竟,]除掉五住煩惱叫做五住究竟,掉五住煩惱,滅去五住煩惱。五住煩惱究竟空性,[以成菩提,轉生死滿足,二死永亡,]所謂二死就是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永遠除掉。有的人沒看過經典,不知道在講什麼,二死?奇怪,死一次就很慘了,怎麼會死二次呢?[證大涅槃。叁菩薩性竟。

  寅四不定性]

  不定性最重要的就是:遇到善知識,你就能成就;不遇到善知識,你就完全沒有希望。不定性就是決定在外緣。[【“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有福報遇善知識,依善知識所說去做。[因地法行。]在因地修行當中,[爾時修習,便有頓漸,]那個時候修行,就有頓悟跟漸悟。[若遇如來]你如果遇善知識、遇到佛,[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遇到佛才能如此。我們想遇到佛?如果能遇到善知識就很不簡單了!菩薩!遇到善知識,這是我們生死的根本。今天有一些信徒,四位男衆來跟師父介紹印光大師簽定的感應篇,這個很好,印一本八十,我隨喜一千本。今天花了八萬,因爲他是忏公的徒弟,都是有正知正見的。這本感應篇我也很推崇,裏面都是講因果的事情,善談心性者,絕對不離因果;了解因果者,一定了解心性。他們來,我今天也有所得,講了兩個活生生的往生例子給我聽,遇到善的跟遇到惡的,那就有天壤之別了!真人真事往生的故事,今天我聽了之後就說:我這些徒弟,差不多每個都能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頭城,宜蘭那個地方。有一個打獵的,後來得了肺癌,殺生,因爲殺業得了肺癌。得了肺癌,看看也沒希望了,他也沒信佛,有一天,他去找一個拜佛的人。那個拜佛的人想:他這輩子也沒吃素,都是吃葷,又殺生,也沒有在修行,又是打獵的,只好送他一串念珠,說:我這串念珠跟你結緣。他說:等一下,你拿念珠給我,總得教我怎麼念!拜佛的說:阿彌陀佛!當時,他的身體常常疼痛,痛到受不了!回去不多久,才二、叁個月而已,人家來通知,說他已經往生了。結果往生時有多麼不可思議呢?他兒子也沒有信佛,去跟那個拜佛的說:叔叔!我爸爸從過年前兩天,就看到佛祖在屋外站了一整排,手裏還拿著一個碗公;他不懂,把缽說成碗公。他兒子說:碗公裏面有很多金銀財寶,連續出現兩天,要來帶我爸爸!這個打獵的,完全沒有學佛,得了肺癌、一輩子殺生,臨命終前二、叁個月才聽到佛法,還只聽到念阿彌陀佛而已,回去他就拼死命的念了,不念要怎麼辦?一定會死的啊!臨命終,佛竟然還是現前接引他。所以,我們人如果有決定心、忏悔心,不可能不往生!聽到這個故事,我說:我要講給更多的人聽,鼓勵、勉勵我們這些衆生,無論我們過去造什麼惡,趕快放下,不要自己産生自卑感說:我不能往生!不要有這種想法。那個打獵的往生以後,貌相非常壯嚴!第二個故事是在礁溪,這個人更慘,得了叁種癌症。腰部以上的髒腑統統敗壞,肺癌、鼻咽癌、支氣管癌,上半身的器官都不能用了,病苦讓他不時喊痛,受不了。每天都要注射嗎啡,才有辦法支撐下去。有一個遇到一個善知識跟他講:你每天這樣也不是辦法,你念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如果還覺得痛,就是你沒有真正求忏悔,你如果還覺得痛,就是功力不夠。念阿彌陀佛可以保佑你,又可以讓你不痛!你就念阿彌陀佛謝謝!後面還加兩個字,謝謝。我說:你怎麼這樣教他,感謝阿彌陀佛寬恕我過去的罪過,阿彌陀佛謝謝!竟然有人這樣念佛啦。然後他就照這樣開始認真念,以前痛起來時,打嗎啡也止不住痛,結果他當天開始念佛,隔天就不用再打嗎啡了,不痛了。肚子本來脹得很大,也慢慢消了。到最後,往生時非常安祥,頭頂都是熱的,這不簡單!還有一個住在屏東九如,他年紀很大才開始信佛,經教也不通,就念佛,他一輩子只學只個字:老實念佛,不懷疑。到最後他要往生時,很自在!他一輩子就是只學印光大師講的四個字:老實念佛!聽說臨命終時頭頂那個熱度,很強的執度,相貌非常好看,念佛也沒有念很久。所以說,遇到善知識很不容易!所以,今天師父要跟你們邀功,你今天來到這間講堂,我介紹一尊阿彌陀佛、介紹一個極樂世界讓你求生,你就沒辦法報答我的恩了。不然你仍然是在六道生死的凡夫啊!我們要感恩阿彌陀佛接引我們,不是我厲害!所以,雖然我很沒用,還能介紹無量無邊的衆生來念阿彌陀佛,來求生極樂世界。所以,要看別人的優點。講這個就是要讓大家起信心,決定信心,百分這害蟲,我們講堂的人發決定信,師父一直勸告,雲何你不能下死功夫?哪一個不往生?何況說我們一輩子持戒念佛、明因識果,一定往生極樂世界,不用擔心。

  [若言一切初發心衆生,皆得證…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