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P14

  ..續本文上一頁入圓覺,以其各各皆具如來種性故,何有不定之差耶?但彼各人所逢遇善知識,依彼知識,各各所修因地法行,而開導之,爾時依之修習,便有頓教、漸教之分。此不定性,在師]就是你親近的師父,[不在根]不是在你自己。師父如果講錯,就像火車頭出軌,後面的車廂都隨之翻覆;師父如果講對,依法,成就指日可待!所以,你去參加人家的講經法會,如果聽到那個人整天都在贊歎自己,你就要開始打一個問號了。整天都在講他有多大的神通、多麼的偉大,你就要開始打一個問號。如果這個人在講經,他依法,那麼,你就要給他打一百分;他依法,你就必須要跟他頂禮。他沒有贊歎自己,法是聖人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我們怎麼有資格說法?法是佛講的,我們按照佛、祖師大德的注解,來講、來解釋。所以,在師不在根。因此拜師如果拜錯了就很慘![所謂聞熏成種也]聽到之後,變成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成佛的種子、金剛種子。[成種也。頓教皆當成佛,非不定性。漸教菩薩,叁祇]叁大阿僧祇叫做叁祇。叁祇[行滿,]叁大阿僧祇劫,時間過了,[亦得成佛。聲聞緣覺,有回心、不回心。]回心就變成大乘,不回心就決定小乘,永遠是小乘。[回心者成,]我們要回心轉意,不要自私自利。[不回心者不成,故此名不定性。若更求最勝大善知識,得遇如來,無上菩提,即最上一佛乘也。亦即不生不滅之因地心,依此因心,而成果覺,因該果海,果澈因源。]“該”就是包,因地就包括了果地的覺海;果地就通達了因地的根源,“徹”就是通達。這句話意思就是在因地修行,他同時就包括果地的覺海;達到果地的覺海,他當然也是通達因地的根源,一樣。[《楞嚴》所雲:“十方婆伽梵,]婆伽梵就是佛。十方佛[一路涅槃門。” ]同一個路線。[故雲正修行路。依此開圓解,起圓修,得圓證,根無大小,圓融無礙,皆成佛果,以同具圓覺性故。上雲:一切衆生,皆證圓覺者,即此也。四不定性竟。

  寅五外道性

  【“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到邪知邪見的師父就慘了![是則名爲: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這是師父的過失,[非衆生咎。]不是衆生的過失。[是名衆生五性差別。】]這就是所謂的衆生有五種差別性。

  [此外道種性。既雲一切衆生,皆證圓覺,無不成佛,何得有外道耶?若諸初發心衆生,爲求菩提,必求善友引導,]到處亂闖不是佛法,我早就告訴你們,到處亂闖不是辦法,一定要依止善知識。[是則內心雖勝,外緣不足,]這就很悲哀,你內心想要修行,結果外緣不足。[竟遇邪見者:]吳老師對我們講堂也是大恩大德,對我們講堂也是盡心盡力的護持。所以,因爲他妻舅往生了,我們沒有第二句話。那天他打電話給我,說:師父,我妻舅往生,要怎麼安排?我跟他講:一、趕快來請往生被;二、趕快撒金光明沙;叁、趕快把叁張咒輪放在胸口,四、趕快買一卷法觀師領衆念的四字佛號去助念。他回去後都按照這樣做,結果說相貌無比壯嚴!很安祥!晚上打電話來說:完了,師父,很慘!他的眼睛沒閉上,嘴巴也是張開的。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來了五個修密宗的年輕人,一來就把往生被拿開,把他的嘴巴扳開,塞進一顆舍利子,那個舍利子並不是佛陀的,然後眼睛也沒閉上。然後也沒有念阿彌陀佛,卻變成念他們的咒。我說:我不是交代好了嗎?他說:人家要幫我們,我們就不好意思啊!我說:這醫生不懂醫理,好意要來給我們看病,難不成我們就給他看,讓他開藥吃到死嗎?這無異于請鬼拿藥單,真是功虧一篑。他問:師父!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你按照我的方式,本來助念得很好,現在臉色、相貌都變了,變成嘴巴合不起來,眼睛也沒閉上。我說:只好繼續念佛了,不然怎麼辦?另外師父這裏共修時,趕快幫你回向。我不是說密宗不好,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本來好好的念佛就好,爲什麼要換成念咒呢?簡單講:他本身一輩子沒有修行,或是沒有善因緣,四十六歲得癌症死!我今年四十,可怕的時間快到了!所以,如果遇錯人,碰到惡因緣,沒有遇到善友引導,那真的會很慘。再墮落就是六道輪回,不是像聯考,今年沒考上,明年再考一遍,那不一樣。來世你會變豬、豬鴨、變牛,或是變成非洲辛巴威、坦薩尼亞的老虎、魚,做貓、狗,或是墮鬼道都不曉得,很慘!我聽了之後臉色一沈,爲什麼都不聽師父的勸告呢?我們要講清楚一點,我們這裏六、七十歲的老菩薩,你回去要交待清楚:我要按照師父講的,都不能動我,一直幫我念佛就好,不能爲我殺生,不能叫道士來,一切統統不行,一直念佛就對了!念到全身變冷才能移動,一切儀式要簡單,所有的錢都拿去做功德!這樣的話,我說這個人很有智慧!要先交待好,如果像這樣子,淨土來搞一下,密宗來,也搞一下,馬上臉就發黑了,死也不瞑目!善友很重要,你不靠你的子孫、不靠這些善知識,你自己多行?照樣沒辦法!所以說:內心雖勝,外緣不足,竟然遇到邪見者。[謂知見不正。既遇邪宗,聞教熏心,積習成種,起諸邪悟:未得正悟,而于聖道,難起信心,是則名爲外道種性。心遊道外,邪執不移,由此障佛種性,不得成佛。邪師過謬非衆生咎者:意顯此性定是新熏,屬于邪師之過謬,,]這就是因爲我們的本性裏面,變成一種固定性的東西,變成我們所熏習的種子,變成邪知邪見了。[非是本有故,非衆生之罪咎也。是名衆生,五性差別者:衆生本同覺性,但以遇教成差,遂有大、小、邪、正之分,故知發心求菩提者,必須善辨宗途邪正,不可不審也。叁修佛菩提幾等差別竟。]我常說:學佛就跟看醫生一樣,報紙報導,有個醫生吃官司。他有個病人,左眼白內障必須開刀,結果醫生開到右眼去了,結果吃上官司。尋師就跟看醫生,你如果找不到一個真正能治療你病苦的,浪費金錢、精神、時間不打緊,還很冤枉,被當成試驗品,拿我們作試驗。聽說也有開刀後,把手術刀留在肚子裏的,只能再開第二次取出來。那天還聽到有一個人麻醉時出問題,去醫院手術時麻醉藥下得太重,經過一、二個月都沒醒。後來雖然清醒了,卻是迷迷糊糊的,站不穩,變成有一點點半植物人、半殘廢了,站不穩。好的醫生當然有,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你如果碰到這種半調子的大夫,你就真的很慘!我現在知道了,這跟佛法一樣,學佛很認真想解脫,遇到不好、不對的師父就完了。

  壬四回入塵勞幾種方便(分二)

  初大悲下化癸二大智上求

  癸初大悲下化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示現什麼呢?[逆順境界。與其同事,]示現逆境磨練你,揍你、打你、叫你去罰跪。有一個師父看他徒弟很凶,就去找他的徒弟,要去訓示他!結果他本來要去叫徒弟罰跪,外面人等很久,結果走出來的是他徒弟,門一打開,看到他師父在裏面跪著。徒弟比師父更凶,你敢管我,我就揍你!他師父說:那換我去跪好了,換他師父跪在那裏求忏悔,遇到那種徒弟,真糟糕!沒這麼嚴重,形容一下,順逆境界,與其同事;同事就是立場一樣,你要度他,你要跟他的立場一樣。所以,救衆生沒那麼簡單,要示現逆境磨練他,不然就示現順境贊歎他。[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所以,菩薩,你不要用凡夫心來看菩薩的願力,你怎麼看都不准。我們要將善知識當作是佛、菩薩,聽善知識的勸告。

  [前問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今答此問,乃呼善男子而告之曰:菩薩自覺已圓,而欲覺他,乃回入塵勞,唯以大悲方便爲主。雖遇種種機緣,應化不同,但有大悲,]只因有大悲心,[必能普化,而以方便,必稱機宜。《思益經》雲:“衆生行世間,]衆生活在這個世間,“行”就是活在這個世間,而不能了解這個世間的真實相。[而不知世間,菩薩行世間,明了世間相。世間虛空相,]世間就像虛空相,[虛空亦無相。菩薩如是知,不染于世間。” ]菩薩知道一切都是虛空之相,根本就不可能染著這個世間;不染就是不會執著這個世間,他早就知道了。[入諸世間,開發未悟者:世間、即塵勞。入廛垂手,]“廛chán”叫做引導,人多的市街、市場上,入于群衆;垂手就是引導、接引他,像阿彌陀佛的手接引,入于衆生當中,引導衆生。[開示發明,正知正見,令得正悟,不爲邪知邪見所惑亂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者:變化示現,世間種種形相,或現同類身,或現異類身。逆順境界,]都是在磨練我們。[與其同事者:或現正信男女,依戒、定、慧,修諸淨行,名順境界。或現外道邪魔,起貪、嗔、癡,作諸非法,名逆境界。]他是現這個逆境要你了解、知道,磨練你!所以,菩薩有時候是示現正面,有時候是示現反面,故意去做非法,也是要教化你。因爲菩薩充滿了智慧,他早就知道了,他只是示現給你看而已,這樣你才會精進。[與其同事,密結其心,令易信從故。《起信論》雲:“或爲眷屬親友,或爲怨家,]或者是做你親戚,或是做你的仇人。[能令衆生,增長善根。” ]只要能夠利益衆生的,《大智度論》說:只要利益衆生的,是菩薩行,戒律可以擺在一邊,戒律放在其次。有時候要犧牲小乘的戒律,菩薩一定以度衆生爲主。譬如我這時候沒什麼威儀,不太方便適合戒律,但是,爲了救衆生;譬如一個女人跌到水溝裏,眼看就要淹死了,我們是一個比丘,在比丘戒裏面說:我如果遇到這種情形,這是你的因緣果報,淹死是你的因果,這樣不犯戒。比丘戒裏面這樣講,在沒人的時候,比丘走過去,看到一個女衆快被水淹死了,爲了要持比丘戒清淨,不接觸到女衆的身體,這樣不犯戒!但是,菩薩戒不行,菩薩戒這樣犯戒,菩薩戒:見死不救,沒有慈悲心,一定要沖下去救人;結果兩個人死死抓住對方,都不會遊泳!所以,如果要救人,要先把他打昏,不然他會掙紮,…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