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P2

  ..續本文上一頁,就完全沒有生命了。禅就是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無所住的心,離了禅,只有一個軀殼而已,沒有靈性,因爲你一定要徹徹底底地了解,什麼是我們的本性,如是因,才能得到如是果位。誦經、持咒都無礙,我們一定要用清淨之心、平等之心,究竟空性之心,單提佛號。會修行的人不是用壓的,會修行的人,絕對不是用壓抑的修行;用壓抑的修行,有一天會爆炸的!對不對?有一個人打電話來說:師父!您要原諒毀謗你的人。我說:我連原諒的觀念都沒有。今天我跟人家通電話,他跟我講:師父!您要原諒他!我說:我連“原諒”這兩個字的觀念都沒有,我爲什麼要原諒他呢?我也不需要不原諒他啊!對不對?他造業,他一定要自己負因果嘛;他傷害我,他一定要自己負因果;我傷害他,換我要負因果,還多一個“原諒”幹什麼?哇!高招!多余的嘛!對不對?多余的,這都是多余的東西。修行單刀直入,進入絕對的空性,無往不利,虛空,走到哪裏都是虛空。對不對?你說是不是這樣?你走到哪裏,用空性的心修行,你起到美國、中國、任何一個地方,你走到哪裏都同樣如此,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說:迥無所有,一切都是空性的東西。[”此即圓照清淨覺相也。]簡單講:圓照清淨的覺相就是這句話:離一切相,就是圓照清淨覺相。其實《圓覺經》講的,跟《六祖壇經》、跟大珠和尚講的,幾乎都是一模一樣,都是直接講佛的心。

  [辛二正伸難問

  【“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世尊說:衆生本來成佛,爲什麼還有一切無明?既然本來成佛,爲何會産生無明?[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這是第二個問題。第叁個問題,[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本來成佛道,爲什麼他會再産生無明呢?[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意思是說:既然本來成道,以後又起煩惱,那麼佛何時會再産生煩惱呢?

  [此正伸]“伸”就是發起這個疑問,正伸[難問。]就是問這個問題。[由觀行成就,頓同佛境,始知衆生,本來成佛,]本來就是佛。所以,真正在修行的人,看一切衆生都是佛,你想想看,才知道衆生本來成佛,這樣你憑什麼瞧不起人?他也是佛,他今天造很多惡,他的本性也是佛。喔!這樣我們就了解,現在因爲愚癡、因爲名利、因爲一刹那間的嗔恨,所以造業,我們要寬恕他,因爲他也是佛,他也是佛。[觀行未成之時,並不知也。然此中之意,難免有疑,是以金剛藏,]代替問叁種問題,[代致叁難,冀佛解答,]“冀”就是希望,希望佛來解答。[俾令衆生,得決定信,]“俾”就是使,使,能夠使衆生得到決定信,菩薩!這個決定信是很不簡單的,一個人如果得到決定信,這個人我可以在此跟他講一句話:成佛足足有余!決定信。現在再跟諸位用生意上的角度來講,今天你如果聽師父的話,你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你相信有一尊阿彌陀佛;相信古來祖師大德、千百萬往生的人,絕對不妄語,沒有欺騙我們,你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告訴諸位菩薩,從這個時候一直堅持這樣的心,你經典看不看、聽不聽是其次,我敢爲你保證,你往生的機率99.999%,叁藏十二部經典你都不用看;你過去造多少惡業也不用煩惱,因爲五逆十惡……,唯謗叁寶,除非你謗叁寶、盜僧物;兩種人沒有辦法往生;謗叁寶、盜僧祇物,偷出家人的東西,這樣佛也沒有辦法,千佛出世,不通忏悔,這沒辦法忏悔!你有犯下五逆嗎?沒那麼嚇人吧?五逆,五逆十惡罪可以救,你知道嗎?決定信,決定信。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不是說拼個十年、二十年、叁十年,現在有些年輕人才二十幾歲而已,要等到他死,他會很煩惱,還要叁十年,不曉得有沒有辦法撐到臨命終?出在會往生的人,反而是那些七十幾歲知道自己快要死了,這樣來拼比較幹脆,婚也結過了,孩子也生了五、六個,一切該嘗的趣味事都嘗過了,什麼豬肝、豬肉、公鴨、母雞都吃過了,包括出國,都玩過了,子女成群,兒孫滿堂,也當上爺爺、奶奶了,在這個世間,你看,你還要做什麼?嗯?已經沒事可做,准備死了,這樣來拼,對不對?所以我說:七十幾歲、八十幾歲要往生的機會很大!年輕人則不同,年輕人會想:我才叁十幾歲而已,要等到我死?照鏡子看看,還這麼年輕,要等到死會很煩憂,不知往後叁十年會如何變化?不知道百年之後,師父會不會在身邊?年輕人反而沒把握,我不騙你,沒有把握。如果我今天是七十幾歲,假設說我今天七十幾歲,對不對?要我再讀經?不可能!拉下鐵門,拿起電話,包括房門都關上,時間到,幫我送飯來就好,拼命念:阿彌陀佛……,我保證:因爲我這個人也很怕死,也會擔心我不能往生。對不對?再講兩年,《楞嚴經》講完,就告一個段落,屬于我老人家自己的時間就比較長了,開始就要培養這句佛號,二六時中咬定這句阿彌陀佛,咬定這句阿彌陀佛,決定信,現在在講決定信。菩薩!自古至今,往生的人,你要記住!不是修行很久的人在往生的,都是下定決心,至死不改變的人在往生的!師父今天跟你講的話,你要記住。再講一遍,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是那種十幾歲就出家、茹素、修行、拜佛、念佛,說:我拜一萬佛!不是那種人在往生的;都是看了經教、親近善知識,了解生死的關鍵,就是死,用死來做賭注,絕不動搖信心,絕對不動搖,無論你講什麼,我都不聽,說淨土不好,禅比較好,不見得!發這個決定心,決定信心。所以,這個決定信,是我們生命、我們修行最大的開關,是點亮暗室的一個個樞紐。我告訴你們:你今天要往生極樂世界並不困難,你不要一直害怕,一直怕:我雖然想往生,可是,不知道佛會不會來接引我?連這種念頭都不可以有,要充滿著:我絕對往生!一點懷疑都不可以,佛說十念即得往生,這樣就解決了,這樣就可以了![永斷疑悔。一、以真難妄:]以真難妄就是說,這個“難”就是所謂的責問。[若衆生本來成佛,惟是一真,何故複有,一切無明之妄耶?]很多人有這種問題:我們本來成佛,爲什麼還會産生無明?從哪裏跑出來的呢?[二、以妄難真:若諸無明妄法,衆生本有,何因緣之故,如來複說,]又說[本來成佛耶?叁、真能生妄:若諸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衆生形貌各異,故曰異生。]怎麼會有不同的衆生?這個業爲何有這麼多變化呢?[本來成佛,後再起無明,此真能生妄,一切如來,已經返妄證真,何時複生一切煩惱耶?煩惱、即妄惑。根本煩惱,即無明;枝末煩惱,即六識。前佛雲:妄認身心,故有生死,且雲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後雲:衆生來成佛,俨然自語相違,]後面說:衆生本來成佛,俨然,這樣看起來確實是有語病,意思是說:佛講的俨然……,確實自相矛盾。所以,以叁種疑問,[故興叁難。]來請佛開示。

  [辛叁結請通釋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無遮大悲就是沒有止境的慈悲,無遮,這個“遮”本來是止,一個界限,沒有界限的大慈,那不得了了!我們的慈因爲有界限。無遮大慈就是平等的意思。[爲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就是經教。[了義法門,]究竟的法門叫做了義。[永斷疑悔。”】

  此結請通釋。惟願者,求之親切也。]求得很誠懇。[如來具大慈心,平等無遮,]佛,他沒有仇人,譬如提婆達多要害佛,佛還是要救他。提婆達多是十地菩薩示現的,提婆達多,在《法華經》裏,佛到最後還是爲他授記。提婆達多處處想要害佛,要置佛于死地;提婆達多在五百世以前發願:我生生世世都要成就釋迦牟尼佛的道業,所以,他生生世世都跟佛作對,拼命地跟佛作對,要讓他障礙重重。所以,世尊修行無量劫來,因爲有提婆達多這樣的善知識幫助他,這樣的幫助他,他愈忤逆佛,佛就愈慈悲、愈忍辱,就像鐵槌一樣,所以,提婆達多就像是一支鐵槌,千錘百煉,把釋迦牟尼佛煉成佛。所以,佛只有兩個字:感恩,佛只有兩個字在修行:感恩,因爲佛有神通智慧,他知道這是示現的。所以,提婆達多一直要害佛,害他一次,佛就散發一次更大的慈悲,他如果要害佛,佛就說:我要救你!提婆達多說:我要讓你死!佛就說:我要解救你!他也拿佛沒辦法。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就是慈悲。所以,菩薩!焉知跟你作對的人不是你的善知識?說不定他發願,好幾百世要讓你痛苦來淬煉你也說不定,他是故意示現,處處毀謗、傷害你,無所不用其極,就是爲了成就我們的道業。喔!那麼,我們用這種心來修行,就是感謝恩師,感謝、感恩,遇到逆境,你就感恩,感恩。不過,不要到最後自己忍受不了,說:我已經很感恩你了,你要適可而止!意思是受不了、忍耐不住了,我已經很感恩你了,你還一直找我麻煩?到最後受不了,因爲我們的修養不夠,不夠,一個講話很大聲的人,底下,平等無遮,[惟願不舍此平等無遮大慈,乃爲現會菩薩,開秘密藏。非器不傳,]非根器,沒有適合的根器,他是不傳的。[謂之秘藏,說不顯了,謂之密藏。]以前講得不是很明顯,這個叫做密藏。[今爲開之,令現會得益,兼複遐被未來,]“遐”就是遠。遠被未來,“未來”就是指我們現在,佛當時說法,“未來”當然是指我們現在。[及爲末世,一切衆生等,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乃經藏之通名,]乃經藏之通名。[以此經是經藏攝故。了義法門者:顯明究竟之義,乃顯了之談,]顯了就是不秘密;秘密就是不顯了。[非覆相而說。]覆相就是隱而不顯;並沒有隱藏,它是顯了。[聞者、自可永斷疑悔,得生正信矣!

  《大疏》雲:疑者,于諸谛理,]真谛跟真理,[猶豫爲性,]猶豫爲性就是不能果斷。[能障信心善品爲業。別有叁種:]第一、底下這叁樣有一種,你沒沒辦法修行,懷疑自己,[一、疑自:謂疑己不能入理;]有…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