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用這樣!對不對?本性也是如此,你不必同情我,你也可以批評我,也可以贊歎我,爲什麼?一切法我都能夠接受。所以說:世間沒有冤枉,世間沒有冤枉,就是因果自有定論,你今天會遇到逆境、家庭起風波;或是先生不讓你學佛;或是娶個很無理取鬧的老婆,蠻橫不講理,那就沒辦法,娶都娶了!你不曉得,讓她一鬧起來,真的沒辦法,每天都是亮紅燈,每天都是亮紅燈,表示危險的意思。所以說:本來就是我們心的問題。[以妄想境界,本是一真,豈容擬議。]“擬”就是假設;“議”就是去討論,哪裏容得下你去假設,或者是去討論?本來當體就是一,你種種……,“擬”就是一種假設;“議”就是一種討論,你怎麼可能去用假設它?因爲那是如實境的東西。[舉心即錯,動念即乖,]你動到念頭就不對!所以,沒有明心見性,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到最後他就會自暴自棄。有一個人來問我說:請問師父!什麼叫做明心見性?我告訴他:請出來的就不是,不講也不是。他說:不然是要去撞牆嗎?到底是怎麼樣?我說:這樣不對,講也是,不講也是。他說:奇怪!到底在講什麼?統統聽不懂!就是說: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不論他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一切應退,都是本來面目,以本性用功夫,二十四小時都在用功,他不會煩惱嘛!對不對?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我跟他講這個不是,他就著另外一個;著另一個便又不是,因爲本性當體即空,悟到空性、無所住那個東西,那就是本來的面目。你說:師父:衆生因爲執著慣了、依靠慣了,沒有一樣東西讓他著,他會覺得……,他現在意認爲,本性好像有真實性的東西,一定有那一樣東西,我一定要抓住它,我一定要抓住它,那個要把它抓住的那一念就是錯誤,他不了解那一念放下,就是本來的面目,而不是去抓住它。你要抓住是提起正念,二十四小時,一直提起智慧之心,無所著、放下……,那就是本來的面目。本性不是一種有形的東西,不是像中秋月餅,可以切來吃的東西;它不能拿來吃,不過,感受又很清楚,清清楚楚在我們面前,又不可言說。所以,舉心即錯,動到念頭就不對,動念即乖,“乖”就是違背的意思,“乖”就是所謂違背的意思,違背。[若加了知,]如果強加的分別,正如《楞嚴經》所說:若加了知,若強加,加一層的特別去分別它。[如《楞嚴經》雲:“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就是說:自心,本來就是我們的心幻化出來的東西,你今天動到一個念頭,去執著你的心幻化出來的東西,豈不是你的心執著你自己心的東西?你的心卻是執著你自己幻化出來的東西。本來,非幻,本來是如如的本性,“厞幻”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變成了虛妄的法了。非幻,那當然就是真如了,無爲平等法,真實法的如實智的東西,變成一種虛妄的執著法,非幻成幻法。[且心體本具靈知,]就是說:本性本來就有離開能所的知見。[何必更加了知耳!]加一層外在的力量,何必加一層力量呢?我們的本性,悟到本性的人,他本來就有清清楚楚的智慧,擁有無量無邊的智慧。[于無了知,不辨真實者:]于無分別心,當下也不執著一個無分別的真實性。[謂于無了知處,]就是在沒有分別心的時候,[則能知既寂,即真實知,真實即知,誰知真實?]因爲真實不必加另外一層力量,真實的東西,本自顯現出來。[如眼有見,]眼睛能看到外境,但是,不能反觀見到自己,[不自見眼,故不辨真實也。]所以,不必執著一種真實。另外有一種力量,不執著說:我在看!執著我在看,那是多余的,因爲眼睛本來就能看,眼睛本來就能看,意思是說:心本來就有能知的力量,能知的力量。[此道人日用安心之法,]道人就是修行,這就是修行人要如何解決我們的煩惱。說:師父1我的心不安,請您幫我安心。這就是安心的辦法。安心的辦法是什麼?[苟能任運如斯,]如果你能按照這樣,一切法不可得、放下、無所住,用這種心,當下就是圓覺。[則心心合道,]所以,我跟諸位說:明心見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這樣!爲什麼呢?因爲你念念無所著,念念就證得真實性的東西,真實性的東西。[念念證真,]合道,無所著才能合道。[隨緣而現利生事業矣!]隨一切衆生的因緣來度衆生。[然上雲:住妄想境,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則事不礙于理也。]不強加的分別。[此雲:于無了知,是理法界,]無了知就是于無生的法,當下就是理法界。[不辨真實,]就是不執著有一個真實性的理法界,也就是事相法界也是。所以,不辨真實,那麼,這個真實,也是所謂的事相上當體即空,因爲真實的本性不強加分別,可以運用在一切的事相;但是,不能執著有一個無生,因爲這個無生,運用在一切的事相法界裏面,統統是真實。所以,你要講理也對,要講事相也對,不辨真實。[則理不礙于事也。理事無礙,名爲圓覺隨順。]這就是真正入佛的境界。就是又藉著這個圓覺的清淨的心,隨順如來的境界一直進去,這就是真正的功夫,修行就是在這一點。不然整天你來我往、你對我錯、我對你錯,修到死,你還是一樣執著,一個癡漢而已,也是一個執著的癡漢,愚癡!所以說:修行不困難,就是這樣,凡事不要太計較,凡事不要太計較,時時刻刻都快活![謂從此任運修習,自可到事事無礙,圓滿諸佛境界矣。]圓滿的諸佛境界矣。[初指示安心竟。
寅二依法頓入
【“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彼諸衆生者:指上根衆生。]上根衆生,[聞是居一切時等法門,]前面所講的,不要起心動念,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真如,以平等心、無所住的心。[乃直指圓頓安心,]這就是[修行要訣。]我們爲什麼會卡死自己?因爲我們不圓滿,我們一直希望別人幫我們解決問題,事實上,我們放下,就什麼事都沒有,我們要求別人,那一念要求心,也可以說是一種執著。我們說求善知識,善知識也只能啓發我們的自性,善知識不能幫你修行,善知識指導我們一條路線;但是,我們要依法修持,若是一味希望別人幫助我們,我們到死都不得力。心不是有形,它不是有形,不是說我去爬山……,老人家爬山會很喘,很喘,比較有體力的人說:來!我背你,我背你!這個我能夠幫助你:心,沒有辦法,心是無形的東西,你怎麼使力幫助,就是幫不上忙,幫不上忙,因爲沒有入,也沒有出口,你不曉得從哪裏進去,也不曉得從哪裏出來。所以要悟,悟就是找我們的心。[聞已能生深信,信已能解義趣,]只到之後能夠産生深信,信了之後,能夠解這個義趣,了解這個道理,“義趣”就是道理。[受以自修,]好好地來自己修行。[持以化世,]就是這樣子去度化衆生。[不生驚疑怖畏之心,]不要懷疑、不要驚懼、不要恐怖,那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則坦然合道。]這樣就是合佛的道。[亦同《金剛經》中:“不驚、不怖、不畏,甚爲希有”也。初亡心入覺竟。
醜二驗果知因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說:善男子!你們要知道,聽到《圓覺經》的人,他不産生驚惶,而且信心具足,而且又有所體悟,當知這個衆生,已經曾經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了,以及大菩薩,供養無數的諸佛大菩薩,植衆德本。喔!照這樣看來,所以說:在座諸位,你們已經供養百千萬億諸佛菩薩,今天才能聽到這部《圓覺經》。
[此結上頓悟,]上面所說的頓悟。[任運合道之機。]任運合道的根機,任運就是隨緣合道,一切因緣法當中,都合佛的心,合佛的心,他以圓覺的心,就能隨緣不動、不住,當然就是佛的心。[囑以汝等當知,如是衆生,皆因夙植深厚,]“夙植”就是宿世的根機,“植”就是種下深厚的。所以,聽經如果聽不懂,同樣一部經,有的人聽得很法喜,有的人聽不懂,聽得懂的人就是宿世有種善根;有的人聽不懂,硬是在圓環裏繞……,繞不出來,所以,根機不夠利,表示供養還不夠,要再拿來,供養還不夠,你看這裏講的;百千萬億嘛,表示供養還不夠,還要繼續供養。[故得信解受持。已曾供養恒沙諸佛及大菩薩者:如《金剛經》雲:]你這種大根機之人,一聞千悟的人,聽到馬上就悟了的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也。及大菩薩者:供其主以及其余也。]太長太長的時間了,太長太長的時間了!講真的,在我們講堂裏面,我看你們頭上都有光;你們頭上的確有光,因爲上面都有電燈啊!我相信在座諸位,一定都是長久以來種下善根,講真的,今生要藉此善根,決定要了生死!在座諸位!不要迷迷糊糊的,說:我今生的根機差,不然來世再來!不要,你要接受我的勸告,不要再來了,不要再來了,做人很好受嗎?對不對?你也不知道來世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說:我們既然已經種下深厚的善根,又遇到文殊講堂,文殊講堂,對不對?我們又聽到《圓覺經》、又聽到淨土法門,我們要下很大決心,決定要了生死,一時一刻不可以懈怠,要常提起正念,常提起正念,不然枉費我們已于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我們已經種下無量的善根,今世就不要再蹉跎了,要去極樂世界了,要去極樂世界了。所以,最近我一直感受到年紀漸漸地在了,四十了!所以,最近我都自己在房間裏打佛七,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想:四十了……,乘以二就八十了;再乘以二,那時候就不是念阿彌陀佛……,就不是這樣念,那時候已經沒有牙齒了,就:阿彌陀佛……,念沒多久,口水就流出來,還要擦一下,牙齒都掉光了!趁現在還能念阿彌陀佛……,不然老了以後,裝上假牙,念阿彌陀佛……,念得太大聲,牙齒還會搖,還會搖,還會搖。老了以後,吃飯變成要用果汁機打成糊,整桌的素食都咬不動,只好用果汁機打一打,然後灌下去…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