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11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賣。受五戒不能喝酒,受菩薩戒不能開店賣酒;出國不能爲爲帶酒;在家不能買酒給父母親喝,不能爲人買酒,統統不行!受過菩薩戒,手拿酒,五百世無手;無手不是說被人砍斷,是指出生做蛇、蚯蚓那種軟綿綿的,五百世。第六、說四衆過,說出家的罪過,犯重戒,說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有修行的人、正信的,都犯重戒!何以故?爲什麼?會斷衆生的慧命!很簡單,我問諸位一句話:你今天在路邊看到人家在喝酒、吃狗肉,我問你:他們這樣有罪嗎?罪重不重?有!他吃狗肉、喝酒啊!我再問你,一個在佛門裏搬弄是非的人,人家本來要信佛,他卻盡說些壞話,挑撥離間,斷衆生的慧命,依你看,哪一個罪比較重?當然是斷衆生慧命的罪比較重!爲什麼?他無量劫來的這個因緣,能夠掌握的就是今生今世,今生今世高好要學佛,你卻跟他講叁寶的壞話,斷他的慧命,這筆帳要怎麼算?無量劫來,今生被你兩、叁句話就斷掉,不來學佛了!我告訴你:你甯可去吃狗肉、雞肉、去喝酒,去殺、盜、淫、妄,假設說了,就是不要說四衆過!何以故?斷佛的法身慧命故,會斷衆生的慧命。這個舉例是不得已的啦,你去殺人放火、擄人勒索、強暴,這個都可以忏悔;說四衆過?我常常說,想要佛教興盛,引人入佛門都來不及了,爲什麼你偏偏要講這些呢?所以,第六條菩薩戒列爲根本大戒:說四衆過。第七、自贊毀他,自己贊歎自己,毀謗他人,這是犯菩薩戒的重戒。自贊:自己贊歎自己,毀謗他人,犯菩薩戒的第七條重戒。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已德,隱他人好事,這不名菩薩,是菩薩波羅夷罪,自贊毀他,毀謗他人。第八、悭惜財法,主是吝啬,不布施財産、不布施佛法,都犯菩薩重罪。甚至毀謗布施、毀謗說法之人,都犯菩薩戒第八重戒。在座諸位,你要判斷一個人很簡單,跟你在一起的這些同參道友、學佛的人,廣欽老和尚講過一句話:學佛的人,人家如果要來你面前講一切是非,你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空,我要去拜佛。廣欽老和尚教你這個方法。就是說,別人要來我們面前講一些閑言閑語,你就跟他說:對不起,我現在要去拜佛用功了。我們今天誦戒,正好誦到這一段廣欽老和尚開示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講完,我要講《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這個非常重要!這本書很重要。每一句你都看得懂,很簡單,不過,句句都是心地功夫,誦完之後,心很歡喜、知足、安祥、快樂,互相勉勵。第九、嗔心不受悔,就是嗔恨心不接受人家忏悔的,簡單講:不接受人家忏悔,犯菩薩戒第九條,就是說:對方做錯事情,他來跪在你面前求忏悔,你要原諒他。你不原諒他,由嗔恨心,犯菩薩戒第九條。就是說:你不可以不原諒衆生。第十、毀謗叁寶,第六條是說四衆過,是包括在家,現在這條不同,謗佛、謗法、謗僧,所謗的:哎呀!這個法不是正法!謗正法非正法!謗佛是怎麼樣、魔啦,謗出家人。你想想看,十條當中,毀謗罪就有兩條![四重,通大小乘,爲一切戒根本。能持四重,皎如冰霜,]“皎”就是白,[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就是能夠持戒,持得像雪一樣的清淨,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其他的就不會産生。[又一解:]另外一個解釋,[先修奢摩他行,]就是定。[一念不生,衆戒具足,故曰堅持禁戒。]其實到最後,還是心地的功夫,還是一念不生。[此則即定之戒也。安處徒衆者:即同修法侶,安心辦道,共處一堂,互相策勵也。]這個“宴”也是靜,也是靜坐。[宴坐靜室者:宴然安坐,以攝其身,身住則心安。所謂“身體及手足,靜然安不動,其心常憺怕,]“憺”就是定。[未曾有散亂。”靜室,即阿練若(此雲無喧雜),]不吵雜的地方。[令工夫易成就也。又宴坐靜室,必先堅持禁戒,此則由戒生定也。]由戒生定,[初戒定竟。

  癸二觀慧(分二)

  子初明二空觀二 明法界觀(子初又分二)醜初 破執 二 顯理(醜初又分二)寅初 我空 二 法空

  醜一破執

  寅一我空

  【“恒作是念:]我們常常要作這種念頭、作這種觀照,作什麼觀照呢?[ “我今此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和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風。[所謂發毛]頭發[、]身上的[爪]指甲,[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垢色”就是垢膩顔色、不淨之色,不清淨,這些東西都是不清淨的四大所組成的。以上都是地大,[皆歸于地;唾]從口而出的叫做唾[涕]從鼻子出來、鼻涕[、膿血、津液、涎]唾液 [沫]就是嘴裏面的泡、泡泡的,有空氣的口水[、痰]從喉嚨咳嗽出來的[淚]流淚,講到眼淚,女人的利器,我很不喜歡看女人哭,人生也沒有什麼很了不得的事情,爲什麼要用眼淚來解決呢?你不會用理性、用智慧來解決嗎?我們之所以哭,是因爲感覺自己委屈;其實世間也沒有冤枉的事情,如是因,得如是果,沒有什麼好冤枉的事。[、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風會轉動,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我們現在馬上發覺到,這是不清淨、虛妄的身體,你觀照實在沒有“我”這個東西。

  [此段觀身無我。承前文,由戒定所發之慧觀也。恒作是念者:此念,即是正思惟,不是六識思念,乃以智觀察,非以識分別也。恒作者:行、住、坐、臥,一切時中,常作如是觀也。觀察我今此身,乃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所成,假名爲我,實在無我可得。此總觀,下別觀,四大各別觀察。何者是地大?]爲什麼“地”要加一個“大”?注意聽!“大”的意思是由這個色身擴大到天地萬物,離不開地水火風。所以,加一個“大”,意思就是形容天地萬物、整個宇宙,都離不開這四種東西。加一個“大”表示盡虛空界,遍法界,都是這四種東西所構成的。何者是地大呢?[地有質礙之相,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骨中之脂)腦、垢色(垢膩顔色),以上皆歸屬于地。何謂水大?水有潤濕之相,唾(從口而出)涕(從鼻而出)、膿血、津液(血之精華內會者爲津,外泄者爲液)、涎(垂絲下墮爲涎)沫(浮聚口角曰沫)]人家說泡沫,講得口沫橫飛,[、痰(咳嗽喉出)淚(悲哭目流)、]其實這範圍講的比較小,流淚的這種情形太多了,有的人是受驚嚇而哭,有的人是喜極而泣,而女人是無所不哭,你如果看電視就知道了。所以,女人慈悲、忍辱性較大;但是,自尊心也很強。你如果看電視,差不多都是女衆在哭的比較多,我很少看到男衆在哭,也是有啦!學佛,人生在短暫、刹那之間,都是一種虛妄的東西。[精(腎之所藏)氣(精之所化)、大小便利,以上皆歸屬于水。何謂火大?火有暖熱之相:周身暖相,皆歸屬于火。何謂風大?風有動轉之相,通身動作運轉,皆歸屬于風。四大各離者:非指臨命終時,四大各各分離也。乃指作觀時,四大各皆歸屬,謂之各離。四大,乃有堅、濕、暖、動之相,]地就是堅性;水是濕性;火是暖性;風是動性,所以,堅、濕、暖、動之相。[今此妄身,離卻四相,畢竟當作何相,我在于何處?若在一大,則叁大非我,若在四大,應有四我,豈有是理哉!]你如果要觀照四大皆無我,有一次徹因發生車禍,送到臺中的加護病房,我跟體慧法師去看他,那些女衆在加護病房統統沒有穿衣服,頭發統統剃掉!想想平日像朵花,打扮起來風采迷人,結果車禍後,有的昏迷不醒、有的斷手斷腳在急診,有的頭部破裂,怕細菌感染,頭發全部剃掉,身上光溜溜的,昏倒,這樣躺了一整排。所以,你如果要體會無我,講真的,去加護病房就一清二楚了,裏面沒有什麼美跟醜的分別,統統一樣!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個五十多歲的男衆,大小便無法自理,必須靠護士和他兒子架起來,在衆目睽睽之下上廁所,也是一樣啊!那時候也顧不得什麼難爲情了,連爬都爬不起來,沒辦法,他就是一直哭,一直哭他會死,那時候已經在加護病房了。我們人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討論,說我們還有一個我相、我執;你如果去加護病房看那些病人,每個人就像待宰的豬一樣,統統平等,全部光溜溜,沒有分什麼美醜了,統統一樣!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無體”,就是沒有一個永久性。這個“體”不是本性的意思,就是沒有那個質,我們的質是由地水火風所構成的,你說:畢竟無本體,不是這個意思,畢竟無體就是沒有體相的意思,這個體就是以質礙來描述,畢竟沒有所謂地水火風這些東西,地水火風和合爲相,實同幻化,這本來確其實實就是幻化出來的東西。

  [此示觀身無我也。即知知字,與上恒作是念,念字相照應。念,是慧觀;]師父一再告訴諸位:我們要用智慧,修行不是靠體力,要用智慧;但是,身體的痛苦,本身若能有所體會,智慧就能增長。自古以來,窮人的孩子都比較成材,窮人的孩子較能成大器,這是事實。修行人適當的痛苦,會堅定我們的菩提心。說我們修行是用智慧,不是靠體力,這是事實;但是,這個身體恰到好處的苦,可以增強自己的菩提心。譬如我們吃過苦、生過病,我們就會更加有同情心。一個人曾經打坐、坐禅,甚至我們曾經精進打過佛七,就更能體會修行當中,肉體跟心的平衡點,保持一個平衡點。今天不是說除了用智慧以外,就完全不吃苦,不是這樣。佛所說的苦行,就是說不要超過太大的痛苦,像外道那種沒有意義的痛苦。這世間有很多沒有意義的事,這種苦是毫無意義的。我看錄影帶,西南于四川跟雲南省有一種婚姻,娶老婆以前,要先餓叁天,餓叁天之後,從早上睡醒就要背著新娘,要背到日落。新娘不能下來大小便,新郎也不能休息,這樣把她背回家,才有資格娶她入門。意思是說:先讓老婆壓他,使他痛苦,知道以後就會珍惜他的太太。沒有智慧配合的苦,那是白費,枉費這個痛苦。不過,恰到好處的苦,更能夠有悲心,不…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