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P11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卖。受五戒不能喝酒,受菩萨戒不能开店卖酒;出国不能为为带酒;在家不能买酒给父母亲喝,不能为人买酒,统统不行!受过菩萨戒,手拿酒,五百世无手;无手不是说被人砍断,是指出生做蛇、蚯蚓那种软绵绵的,五百世。第六、说四众过,说出家的罪过,犯重戒,说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有修行的人、正信的,都犯重戒!何以故?为什么?会断众生的慧命!很简单,我问诸位一句话:你今天在路边看到人家在喝酒、吃狗肉,我问你:他们这样有罪吗?罪重不重?有!他吃狗肉、喝酒啊!我再问你,一个在佛门里搬弄是非的人,人家本来要信佛,他却尽说些坏话,挑拨离间,断众生的慧命,依你看,哪一个罪比较重?当然是断众生慧命的罪比较重!为什么?他无量劫来的这个因缘,能够掌握的就是今生今世,今生今世高好要学佛,你却跟他讲三宝的坏话,断他的慧命,这笔帐要怎么算?无量劫来,今生被你两、三句话就断掉,不来学佛了!我告诉你:你宁可去吃狗肉、鸡肉、去喝酒,去杀、盗、淫、妄,假设说了,就是不要说四众过!何以故?断佛的法身慧命故,会断众生的慧命。这个举例是不得已的啦,你去杀人放火、掳人勒索、强暴,这个都可以忏悔;说四众过?我常常说,想要佛教兴盛,引人入佛门都来不及了,为什么你偏偏要讲这些呢?所以,第六条菩萨戒列为根本大戒:说四众过。第七、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他人,这是犯菩萨戒的重戒。自赞: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他人,犯菩萨戒的第七条重戒。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已德,隐他人好事,这不名菩萨,是菩萨波罗夷罪,自赞毁他,毁谤他人。第八、悭惜财法,主是吝啬,不布施财产、不布施佛法,都犯菩萨重罪。甚至毁谤布施、毁谤说法之人,都犯菩萨戒第八重戒。在座诸位,你要判断一个人很简单,跟你在一起的这些同参道友、学佛的人,广钦老和尚讲过一句话:学佛的人,人家如果要来你面前讲一切是非,你就说:对不起!我现在没空,我要去拜佛。广钦老和尚教你这个方法。就是说,别人要来我们面前讲一些闲言闲语,你就跟他说:对不起,我现在要去拜佛用功了。我们今天诵戒,正好诵到这一段广钦老和尚开示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讲完,我要讲《广钦老和尚开示录》,这个非常重要!这本书很重要。每一句你都看得懂,很简单,不过,句句都是心地功夫,诵完之后,心很欢喜、知足、安祥、快乐,互相勉励。第九、嗔心不受悔,就是嗔恨心不接受人家忏悔的,简单讲:不接受人家忏悔,犯菩萨戒第九条,就是说:对方做错事情,他来跪在你面前求忏悔,你要原谅他。你不原谅他,由嗔恨心,犯菩萨戒第九条。就是说:你不可以不原谅众生。第十、毁谤三宝,第六条是说四众过,是包括在家,现在这条不同,谤佛、谤法、谤僧,所谤的:哎呀!这个法不是正法!谤正法非正法!谤佛是怎么样、魔啦,谤出家人。你想想看,十条当中,毁谤罪就有两条![四重,通大小乘,为一切戒根本。能持四重,皎如冰霜,]“皎”就是白,[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就是能够持戒,持得像雪一样的清净,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其他的就不会产生。[又一解:]另外一个解释,[先修奢摩他行,]就是定。[一念不生,众戒具足,故曰坚持禁戒。]其实到最后,还是心地的功夫,还是一念不生。[此则即定之戒也。安处徒众者:即同修法侣,安心办道,共处一堂,互相策励也。]这个“宴”也是静,也是静坐。[宴坐静室者:宴然安坐,以摄其身,身住则心安。所谓“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憺怕,]“憺”就是定。[未曾有散乱。”静室,即阿练若(此云无喧杂),]不吵杂的地方。[令工夫易成就也。又宴坐静室,必先坚持禁戒,此则由戒生定也。]由戒生定,[初戒定竟。

  癸二观慧(分二)

  子初明二空观二 明法界观(子初又分二)丑初 破执 二 显理(丑初又分二)寅初 我空 二 法空

  丑一破执

  寅一我空

  【“恒作是念:]我们常常要作这种念头、作这种观照,作什么观照呢?[ “我今此身]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所谓发毛]头发[、]身上的[爪]指甲,[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垢色”就是垢腻颜色、不净之色,不清净,这些东西都是不清净的四大所组成的。以上都是地大,[皆归于地;唾]从口而出的叫做唾[涕]从鼻子出来、鼻涕[、脓血、津液、涎]唾液 [沫]就是嘴里面的泡、泡泡的,有空气的口水[、痰]从喉咙咳嗽出来的[泪]流泪,讲到眼泪,女人的利器,我很不喜欢看女人哭,人生也没有什么很了不得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眼泪来解决呢?你不会用理性、用智慧来解决吗?我们之所以哭,是因为感觉自己委屈;其实世间也没有冤枉的事情,如是因,得如是果,没有什么好冤枉的事。[、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 ]风会转动,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我们现在马上发觉到,这是不清净、虚妄的身体,你观照实在没有“我”这个东西。

  [此段观身无我。承前文,由戒定所发之慧观也。恒作是念者:此念,即是正思惟,不是六识思念,乃以智观察,非以识分别也。恒作者: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常作如是观也。观察我今此身,乃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所成,假名为我,实在无我可得。此总观,下别观,四大各别观察。何者是地大?]为什么“地”要加一个“大”?注意听!“大”的意思是由这个色身扩大到天地万物,离不开地水火风。所以,加一个“大”,意思就是形容天地万物、整个宇宙,都离不开这四种东西。加一个“大”表示尽虚空界,遍法界,都是这四种东西所构成的。何者是地大呢?[地有质碍之相,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骨中之脂)脑、垢色(垢腻颜色),以上皆归属于地。何谓水大?水有润湿之相,唾(从口而出)涕(从鼻而出)、脓血、津液(血之精华内会者为津,外泄者为液)、涎(垂丝下堕为涎)沫(浮聚口角曰沫)]人家说泡沫,讲得口沫横飞,[、痰(咳嗽喉出)泪(悲哭目流)、]其实这范围讲的比较小,流泪的这种情形太多了,有的人是受惊吓而哭,有的人是喜极而泣,而女人是无所不哭,你如果看电视就知道了。所以,女人慈悲、忍辱性较大;但是,自尊心也很强。你如果看电视,差不多都是女众在哭的比较多,我很少看到男众在哭,也是有啦!学佛,人生在短暂、刹那之间,都是一种虚妄的东西。[精(肾之所藏)气(精之所化)、大小便利,以上皆归属于水。何谓火大?火有暖热之相:周身暖相,皆归属于火。何谓风大?风有动转之相,通身动作运转,皆归属于风。四大各离者:非指临命终时,四大各各分离也。乃指作观时,四大各皆归属,谓之各离。四大,乃有坚、湿、暖、动之相,]地就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所以,坚、湿、暖、动之相。[今此妄身,离却四相,毕竟当作何相,我在于何处?若在一大,则三大非我,若在四大,应有四我,岂有是理哉!]你如果要观照四大皆无我,有一次彻因发生车祸,送到台中的加护病房,我跟体慧法师去看他,那些女众在加护病房统统没有穿衣服,头发统统剃掉!想想平日像朵花,打扮起来风采迷人,结果车祸后,有的昏迷不醒、有的断手断脚在急诊,有的头部破裂,怕细菌感染,头发全部剃掉,身上光溜溜的,昏倒,这样躺了一整排。所以,你如果要体会无我,讲真的,去加护病房就一清二楚了,里面没有什么美跟丑的分别,统统一样!我们去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众,大小便无法自理,必须靠护士和他儿子架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厕所,也是一样啊!那时候也顾不得什么难为情了,连爬都爬不起来,没办法,他就是一直哭,一直哭他会死,那时候已经在加护病房了。我们人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讨论,说我们还有一个我相、我执;你如果去加护病房看那些病人,每个人就像待宰的猪一样,统统平等,全部光溜溜,没有分什么美丑了,统统一样!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无体”,就是没有一个永久性。这个“体”不是本性的意思,就是没有那个质,我们的质是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的,你说:毕竟无本体,不是这个意思,毕竟无体就是没有体相的意思,这个体就是以质碍来描述,毕竟没有所谓地水火风这些东西,地水火风和合为相,实同幻化,这本来确其实实就是幻化出来的东西。

  [此示观身无我也。即知知字,与上恒作是念,念字相照应。念,是慧观;]师父一再告诉诸位:我们要用智慧,修行不是靠体力,要用智慧;但是,身体的痛苦,本身若能有所体会,智慧就能增长。自古以来,穷人的孩子都比较成材,穷人的孩子较能成大器,这是事实。修行人适当的痛苦,会坚定我们的菩提心。说我们修行是用智慧,不是靠体力,这是事实;但是,这个身体恰到好处的苦,可以增强自己的菩提心。譬如我们吃过苦、生过病,我们就会更加有同情心。一个人曾经打坐、坐禅,甚至我们曾经精进打过佛七,就更能体会修行当中,肉体跟心的平衡点,保持一个平衡点。今天不是说除了用智慧以外,就完全不吃苦,不是这样。佛所说的苦行,就是说不要超过太大的痛苦,像外道那种没有意义的痛苦。这世间有很多没有意义的事,这种苦是毫无意义的。我看录影带,西南于四川跟云南省有一种婚姻,娶老婆以前,要先饿三天,饿三天之后,从早上睡醒就要背着新娘,要背到日落。新娘不能下来大小便,新郎也不能休息,这样把她背回家,才有资格娶她入门。意思是说:先让老婆压他,使他痛苦,知道以后就会珍惜他的太太。没有智慧配合的苦,那是白费,枉费这个痛苦。不过,恰到好处的苦,更能够有悲心,不…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