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23

  ..續本文上一頁十分,下一點功夫,無憎愛心。

  [癸二見境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

  此承上既用心同佛,故見境亦同。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即依圓覺妙觀,觀照自心,日久月深,]所以,修行需要時間,我一直跟諸位講:不能急,我也一直勸這些初發心來出家的法師,這個不能急的,急急忙忙地就要離開師父;急急忙忙地就要離開道場;急急忙忙就要離開這個僧團,這是很悲哀的選擇,嚴重錯誤的選擇。除非我們這裏沒有法,如果我們這裏沒有法,則另當別論。對不對?我們這裏一直在弘法利生,我們法還沒有學到一個定點,急急忙忙就要離開,出家衆,這樣講起來是很可惜的!而在家衆則是經不起別人講幾句閑話就離開了,我們也是夫他很憐愍,很憐愍,沒辦法!我常常跟邱醫師講:邱醫師!我們兩人立場上相同。邱醫師也說:對!師父!我們立場相同。邱醫師說:我是一個醫生,人家如果不讓我們看病,對不對?人家如果不讓我們看病,你只能嫌我技術不好而已,你不能嫌我沒有實力。對不對?你不來讓我醫治,或是來讓我醫治,而你對我沒有信心,你只能說我技術不好而已,你不能說我沒有實力。師父也是一樣。邱醫師說:你不讓我醫治,痛苦的是你!很有道理!你不來讓我醫治,只能笑我技術不好,不可以笑我沒有實力,但是,痛苦的是你。今天他這樣講,我也要告訴諸位:你不來聽經聞法,你可以說,你跟我這個師父不契合,你不能說我沒有實力、沒有修行,煩惱是你在煩惱,我不增也不減,立場都一樣。如果說做師父的一直跟你拜托:拜托,拜托,來聽經!有法師這樣子的嗎?要你來聽經,還要拼命拜托你?不可能的事!對不對?所以,需要時間,師父一直重複告訴諸位:薰習,一定要日久月深,這樣道力才能産生。[功用純熟,而一旦豁然貫通,頓悟此心,朗然虛靜,寂滅真境,一味平等,本無行之可修,亦無果之可證,故曰:無修、亦無成就。圭峰大師雲:泯前心迹,]這個“迹”就是相,除去我們內心之相,然後産生了後面的依報正報,[起後依正,]那就平等,[聖凡平等之文。若不泯之,]如果你不除相,則雖然你不憎恨不持戒的人,[則雖無憎]也不特別地尊敬持戒的人,[敬,]這個無憎敬是指前面:無憎無敬,但是,[尚見持毀等,]這樣還有見到:這個人持戒,我看得起他;這個不持戒,我就攻擊他、傷害他、毀謗他,還有持毀的相在,這樣你還是一個凡夫,持毀是生滅法嘛!對不對?在你心中,有持戒、有犯戒的這個相,你還不是一個修實相大乘法的人,所以,我才說:必需要一切法無相。[故須泯之,]“泯”就是除、就是滅的意思。[方同佛見。]這樣才能跟佛的見解相同,[自此以下,正顯其同。]你看佛是何等的胸量,佛是何等的胸量!我們今天自我困擾:這個有修、那個沒有修,那個怎麼樣、這個又怎麼樣;人家有沒有修,你怎麼會知道呢?與我們又何幹呢?是不是這樣?因此我們今天不能成佛作祖,全因爲整天都在自我困擾,自我困擾,誰給我們煩惱?是你的心魔給你煩惱,什麼叫做心魔?不平等心就是心魔,不平等心就是我們的最大的心魔,佛魔相同。對不對?佛魔體同,你今天所有的煩惱,都是從心魔産生。所以,沒有證得圓覺性、沒有證得本性的衆生,他會說:求其無煩惱是了不可得,了不可得。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由自己心迹已泯,惟有妙明覺性,圓照法界。普照,即圓照也。冥一如之無心,即萬物之恒寂,故曰:寂滅無二。普照,是如如智;寂滅,是如如理。佛之所極,極于寂照。故《璎珞經》說:“等覺照寂,妙覺寂照。]其實這兩者很接近,等覺菩薩是照而常寂,妙覺菩薩是寂而常照。[”今雲同佛境界,是等覺義,故雲普照寂滅,]照而常寂。[方歸一心本源也。]所以說:圓覺普照,寂滅無二,若是修大乘法實相,當下就入寂滅空性,這樣就無事。什麼叫做寂滅?就是沒事,不曾發生過任何事情,沒事!一切法統統沒有事,天大地大的事情統統沒事,統統沒事,因爲本性一切法悉皆空性。菩薩!你能夠想像,天大地大的事情,到我們的心中統統沒事這種滋味嗎?這就是佛的滋味,一個人到這種境界,所有的天地萬物都任由他使用;什麼叫做任由他使用?因爲他能欣賞無量無邊的外境,不被外境束縛,一切法對他都是處在及無礙,所以,天地萬物、所有的財産,都是爲他而設。反過來說:束縛在欲望或者是境界的人,則是一個煩惱心的人,煩惱心的人,覺性不能周遍,覺性沒有遍滿,不能離相,不能空性,不能得到安詳,不能持續這個正見、遠離煩惱,這樣所有的財産都只是增加痛苦而已。因此佛沒有一切財産;不過,佛擁有一切財産,我們的覺性如果透視天地萬物,就算一天只吃一餐,餓肚子,包括晚上沒地方睡,隨便鋪一件破草席睡覺,包括他的廁所常常阻塞不通,意思是說住得很破舊,住在破屋或是古廟裏,雖臥地上,猶如天堂,就像在天上一樣,天堂!他知道這只是一個軀殼,這一個軀殼嘛,排泄大小便而已,我把它養得再肥,它也不讓我留,留也留不住,我現在每天吃,吃得很胖很好看,它也不讓我留,還是得死,讓你沒得商量;你說:我們商量一下,這個身體不要死!沒辦法商量,這是很可惡的身體,不能讓你商量,沒辦法用拜托,時間到,你就要回去,不然你能如何?所以,很執著這個肉體的人,我們就想:我們真正的財産,不是享受的財産,不是享受這個肉體,是享受那種聖人的平等心、寬恕心、慈悲心、安詳寂靜的心,擁有這顆安詳、寂而常照、照而沈寂的心,所有天地萬物,眼睛看出去的,都是和平的世界,都是和平的世界,沒有爭鬥、沒有戰爭,外面是紛紛擾擾,內心是安和樂利,心中是安樂妙寶。一切境界亂飛亂舞,對一個修行人,知足、空性、以無量智慧觀照的人,跟沒有事情一樣,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所以,他愈修眉毛就愈寬……,度量大嘛,修這個貌相,慢慢慢慢的,他就一直莊嚴……,度量一直放大……,所以說:學無老少,達者爲師,學佛不分老或年少,誰早一點開通,誰就是老師,學無老少,達者爲師。

  [【“于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不即不離就是當下、當處解脫。[無縛無脫;]連束縛也沒有,連解脫也沒有,到這個境界,[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于中,即寂滅無二,圓覺真境之中;]也就是說:我們清淨加深的真實的境界當中,[隨緣現起照用,照徹恒河沙數,諸佛世界。不是一恒河沙,乃有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不是一不可說,乃有阿僧祇,不可說諸佛世界;]要念對,不要念作:不要講,不要講,不是這樣,佛幾時叫你不要講?可別念成:不要講,不要講,應該念:不可說,不可說。[況且不是一阿僧祇,乃有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然此中意旨,蓋直指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世界,不是算其數量,]所能了解的,[是引機造詣無邊境界,]引導衆生入無量無邊的境界。[故假增積多數耳。]來顯示,當然就要說無量無邊。[雲佛世界者,以淨穢等土,皆佛所統也。]以淨跟汙穢等土,都是佛……,這個“統”不是管轄,是教育的區域範圍,都是佛所才華的範圍,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所統就是:是佛的教化的一個範圍。

  [猶如空華者:喻現起世界,從緣無性。一切世界,皆依妄念,]菩薩!雖然說這很平凡,但是,這句話就是我們根本的生命觀,一切世界皆依妄念,簡單講:如果我們放下妄念,這個世界的業就牽引不了你。這個妄念簡單講,就是執著娑婆世界,簡單講:你如果一直執著娑婆世界任何一件事情,都叫做妄念,你一定要單刀、直接斬斷煩惱的根本,對這個娑婆世界不求,不起心,不動念,心都安住在極樂世界;我就是要去極樂世界!對這個娑婆世界不求,雖然損失一切,但是,你當作沒有損失一切,因爲我的目標在極樂世界,雖然吃虧一切,我並沒有吃虧一切,不要對這個娑婆世界起心動念,使你落入這個娑婆世界的引誘,起這個妄念,就像被娑婆世界吸走了;我不起心動念,這個娑婆世界就吸不了你,我不會再來這裏出生了,吸不了你啊,知道嗎?它吸不了你。今天娑婆世界有你的辦法是爲什麼?因爲你有妄念,因爲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貪嗔癡不斷啊,娑婆世界就有你的辦法,魔障就有你的辦法。如果我今天對娑婆世界統統無所求,所有的生命我都放在極樂世界,你想想看:但是,講是這樣講啦,很困難!昨天舉辦皈依,有一個菩薩來到這裏,來到這裏,他的女兒卻不見了,來這裏沒幾分鍾,她的女兒就走失了,跟她一起來皈依的,她很緊張,淚流滿面,一直哭:我女兒……,本來是抱著她女兒歡歡喜喜要來皈依,不料卻被人群、人潮沖散了!沒辦法,母女是先天性的一種感情,沒辦法,在世間人來講,這是很正常的,母性的偉大;但是,就佛法來講,這個也是妄想,這個也是妄想;如果女兒不見了,當媽媽的不會急著尋找,這也是很糟糕了,算是精神不正常!所以,她的女兒被人群沖散時,我一直安慰她:不要緊張!你女兒幾歲?她說:才一丁點大而已!我說:這樣不會跑很遠,不用擔心,菩薩!你不用擔心,既然這麼小,絕不會跑丟了。後來經過沒幾分鍾,我去樓上再下來,她就找到了,破涕爲笑,很高興!說實在的,雖然知道要皈依、知道要修行,但是,要破這個執著,沒那麼簡單,不是這麼簡單的!皆依妄念,[念既刹那不住,界亦起滅紛纭。]我們的念就是不住,刹那間一直變化。[成、住、壞、空,曠觀世界,變遷不定,故曰:亂起亂滅。總顯空華無實,世界非有,]你看,世界非有呢!諸佛菩薩能夠空叁千大千世界,而我們一點東西都空不了,空不了!…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