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P23

  ..续本文上一页十分,下一点功夫,无憎爱心。

  [癸二见境同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此承上既用心同佛,故见境亦同。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即依圆觉妙观,观照自心,日久月深,]所以,修行需要时间,我一直跟诸位讲:不能急,我也一直劝这些初发心来出家的法师,这个不能急的,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师父;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道场;急急忙忙就要离开这个僧团,这是很悲哀的选择,严重错误的选择。除非我们这里没有法,如果我们这里没有法,则另当别论。对不对?我们这里一直在弘法利生,我们法还没有学到一个定点,急急忙忙就要离开,出家众,这样讲起来是很可惜的!而在家众则是经不起别人讲几句闲话就离开了,我们也是夫他很怜愍,很怜愍,没办法!我常常跟邱医师讲:邱医师!我们两人立场上相同。邱医师也说:对!师父!我们立场相同。邱医师说:我是一个医生,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对不对?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你只能嫌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嫌我没有实力。对不对?你不来让我医治,或是来让我医治,而你对我没有信心,你只能说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师父也是一样。邱医师说:你不让我医治,痛苦的是你!很有道理!你不来让我医治,只能笑我技术不好,不可以笑我没有实力,但是,痛苦的是你。今天他这样讲,我也要告诉诸位:你不来听经闻法,你可以说,你跟我这个师父不契合,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没有修行,烦恼是你在烦恼,我不增也不减,立场都一样。如果说做师父的一直跟你拜托:拜托,拜托,来听经!有法师这样子的吗?要你来听经,还要拼命拜托你?不可能的事!对不对?所以,需要时间,师父一直重复告诉诸位:薰习,一定要日久月深,这样道力才能产生。[功用纯熟,而一旦豁然贯通,顿悟此心,朗然虚静,寂灭真境,一味平等,本无行之可修,亦无果之可证,故曰:无修、亦无成就。圭峰大师云:泯前心迹,]这个“迹”就是相,除去我们内心之相,然后产生了后面的依报正报,[起后依正,]那就平等,[圣凡平等之文。若不泯之,]如果你不除相,则虽然你不憎恨不持戒的人,[则虽无憎]也不特别地尊敬持戒的人,[敬,]这个无憎敬是指前面:无憎无敬,但是,[尚见持毁等,]这样还有见到:这个人持戒,我看得起他;这个不持戒,我就攻击他、伤害他、毁谤他,还有持毁的相在,这样你还是一个凡夫,持毁是生灭法嘛!对不对?在你心中,有持戒、有犯戒的这个相,你还不是一个修实相大乘法的人,所以,我才说:必需要一切法无相。[故须泯之,]“泯”就是除、就是灭的意思。[方同佛见。]这样才能跟佛的见解相同,[自此以下,正显其同。]你看佛是何等的胸量,佛是何等的胸量!我们今天自我困扰:这个有修、那个没有修,那个怎么样、这个又怎么样;人家有没有修,你怎么会知道呢?与我们又何干呢?是不是这样?因此我们今天不能成佛作祖,全因为整天都在自我困扰,自我困扰,谁给我们烦恼?是你的心魔给你烦恼,什么叫做心魔?不平等心就是心魔,不平等心就是我们的最大的心魔,佛魔相同。对不对?佛魔体同,你今天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心魔产生。所以,没有证得圆觉性、没有证得本性的众生,他会说:求其无烦恼是了不可得,了不可得。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由自己心迹已泯,惟有妙明觉性,圆照法界。普照,即圆照也。冥一如之无心,即万物之恒寂,故曰:寂灭无二。普照,是如如智;寂灭,是如如理。佛之所极,极于寂照。故《璎珞经》说:“等觉照寂,妙觉寂照。]其实这两者很接近,等觉菩萨是照而常寂,妙觉菩萨是寂而常照。[”今云同佛境界,是等觉义,故云普照寂灭,]照而常寂。[方归一心本源也。]所以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若是修大乘法实相,当下就入寂灭空性,这样就无事。什么叫做寂灭?就是没事,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没事!一切法统统没有事,天大地大的事情统统没事,统统没事,因为本性一切法悉皆空性。菩萨!你能够想像,天大地大的事情,到我们的心中统统没事这种滋味吗?这就是佛的滋味,一个人到这种境界,所有的天地万物都任由他使用;什么叫做任由他使用?因为他能欣赏无量无边的外境,不被外境束缚,一切法对他都是处在及无碍,所以,天地万物、所有的财产,都是为他而设。反过来说:束缚在欲望或者是境界的人,则是一个烦恼心的人,烦恼心的人,觉性不能周遍,觉性没有遍满,不能离相,不能空性,不能得到安详,不能持续这个正见、远离烦恼,这样所有的财产都只是增加痛苦而已。因此佛没有一切财产;不过,佛拥有一切财产,我们的觉性如果透视天地万物,就算一天只吃一餐,饿肚子,包括晚上没地方睡,随便铺一件破草席睡觉,包括他的厕所常常阻塞不通,意思是说住得很破旧,住在破屋或是古庙里,虽卧地上,犹如天堂,就像在天上一样,天堂!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躯壳,这一个躯壳嘛,排泄大小便而已,我把它养得再肥,它也不让我留,留也留不住,我现在每天吃,吃得很胖很好看,它也不让我留,还是得死,让你没得商量;你说:我们商量一下,这个身体不要死!没办法商量,这是很可恶的身体,不能让你商量,没办法用拜托,时间到,你就要回去,不然你能如何?所以,很执着这个肉体的人,我们就想:我们真正的财产,不是享受的财产,不是享受这个肉体,是享受那种圣人的平等心、宽恕心、慈悲心、安详寂静的心,拥有这颗安详、寂而常照、照而沉寂的心,所有天地万物,眼睛看出去的,都是和平的世界,都是和平的世界,没有争斗、没有战争,外面是纷纷扰扰,内心是安和乐利,心中是安乐妙宝。一切境界乱飞乱舞,对一个修行人,知足、空性、以无量智慧观照的人,跟没有事情一样,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他愈修眉毛就愈宽……,度量大嘛,修这个貌相,慢慢慢慢的,他就一直庄严……,度量一直放大……,所以说:学无老少,达者为师,学佛不分老或年少,谁早一点开通,谁就是老师,学无老少,达者为师。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不即不离就是当下、当处解脱。[无缚无脱;]连束缚也没有,连解脱也没有,到这个境界,[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于中,即寂灭无二,圆觉真境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清净加深的真实的境界当中,[随缘现起照用,照彻恒河沙数,诸佛世界。不是一恒河沙,乃有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不是一不可说,乃有阿僧祇,不可说诸佛世界;]要念对,不要念作:不要讲,不要讲,不是这样,佛几时叫你不要讲?可别念成:不要讲,不要讲,应该念:不可说,不可说。[况且不是一阿僧祇,乃有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然此中意旨,盖直指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世界,不是算其数量,]所能了解的,[是引机造诣无边境界,]引导众生入无量无边的境界。[故假增积多数耳。]来显示,当然就要说无量无边。[云佛世界者,以净秽等土,皆佛所统也。]以净跟污秽等土,都是佛……,这个“统”不是管辖,是教育的区域范围,都是佛所才华的范围,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所统就是:是佛的教化的一个范围。

  [犹如空华者:喻现起世界,从缘无性。一切世界,皆依妄念,]菩萨!虽然说这很平凡,但是,这句话就是我们根本的生命观,一切世界皆依妄念,简单讲:如果我们放下妄念,这个世界的业就牵引不了你。这个妄念简单讲,就是执着娑婆世界,简单讲:你如果一直执着娑婆世界任何一件事情,都叫做妄念,你一定要单刀、直接斩断烦恼的根本,对这个娑婆世界不求,不起心,不动念,心都安住在极乐世界;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对这个娑婆世界不求,虽然损失一切,但是,你当作没有损失一切,因为我的目标在极乐世界,虽然吃亏一切,我并没有吃亏一切,不要对这个娑婆世界起心动念,使你落入这个娑婆世界的引诱,起这个妄念,就像被娑婆世界吸走了;我不起心动念,这个娑婆世界就吸不了你,我不会再来这里出生了,吸不了你啊,知道吗?它吸不了你。今天娑婆世界有你的办法是为什么?因为你有妄念,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有贪嗔痴不断啊,娑婆世界就有你的办法,魔障就有你的办法。如果我今天对娑婆世界统统无所求,所有的生命我都放在极乐世界,你想想看:但是,讲是这样讲啦,很困难!昨天举办皈依,有一个菩萨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他的女儿却不见了,来这里没几分钟,她的女儿就走失了,跟她一起来皈依的,她很紧张,泪流满面,一直哭:我女儿……,本来是抱着她女儿欢欢喜喜要来皈依,不料却被人群、人潮冲散了!没办法,母女是先天性的一种感情,没办法,在世间人来讲,这是很正常的,母性的伟大;但是,就佛法来讲,这个也是妄想,这个也是妄想;如果女儿不见了,当妈妈的不会急着寻找,这也是很糟糕了,算是精神不正常!所以,她的女儿被人群冲散时,我一直安慰她:不要紧张!你女儿几岁?她说:才一丁点大而已!我说:这样不会跑很远,不用担心,菩萨!你不用担心,既然这么小,绝不会跑丢了。后来经过没几分钟,我去楼上再下来,她就找到了,破涕为笑,很高兴!说实在的,虽然知道要皈依、知道要修行,但是,要破这个执着,没那么简单,不是这么简单的!皆依妄念,[念既刹那不住,界亦起灭纷纭。]我们的念就是不住,刹那间一直变化。[成、住、坏、空,旷观世界,变迁不定,故曰:乱起乱灭。总显空华无实,世界非有,]你看,世界非有呢!诸佛菩萨能够空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一点东西都空不了,空不了!…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