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8

  ..續本文上一頁已經可以說沒有了。譬如:有一次,我晚上十點多開車經過二聖路,碰到一個國際商工的學生;他是一個念夜間部的年輕人,他摩托車騎得很快,我的車速大概是二十幾而已。他違規闖紅燈,很快速度的闖過來,一擦撞之下,他整個人飛出去,眼鏡摔得粉碎,摩托車也壞掉,我的車門也被撞得凹陷下去。結果他爬起來之後,竟然比我還凶!他闖紅燈、速度七、八十,我時速只有二十幾,他闖紅燈竟然比我還凶。他以爲我沒有駕照,不曉得我早在民國七十叁年(1984)就考取了,還想嚇唬我:你爲什麼開這麼快?我說:我今天如果開得快,你早就被撞死了!我說:不如這樣,我們不要破壞現場,叫警察來測量!他聽到我這樣講,嚇了一跳。我說:你念國際商專,我也曾經在國際商專教過書,不然問你們校長,以前我也算是老師呢!他的眼鏡都摔碎了,火氣很大,我趕緊問他:你有沒有怎麼樣?我看我趕緊扶他,以爲我自認理虧,不知道我是慈悲,真是愚癡的人!後來很多人圍過來看:唉呀,你這個年輕人闖紅燈,我們都看到了。幸好你撞到的是出家人,如果今天撞到俗家人,只怕會被打死!我想:幸好,幸好!我說:你有沒有哪裏不舒服,有沒有受傷?我賠你醫藥費。他聽到我要賠錢給他,以爲我沒有駕照,我馬上拿出駕照來:你看清楚。後來我想:既然撞上了,只能退一步想:幸好他沒有死,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他還能爬起來跟我大呼小叫的,算是很有福氣了;萬一撞得連叫都叫不出來,那就完了!那就是死了!只要還能吵架,都沒關系,他跟我吵架,我很高興,因爲至少他還能大呼小叫的,幸好!頂多是車子修理一下而已。所以,那時候我就有學佛的思想,我們出家了,就有佛的智慧,知道轉個念頭。如果是其它世間人,車門被撞得凹陷,絕對要叫他賠償的!或是抄那個學生的學號,寄給他們校長開除他,竟然還這麼凶!他可能沒有駕照,就變成他怕我了!所以,有學佛的人,有佛教思想的人,遇到任何事情,他一定比較能夠退一步想,煩惱一定會比較少。所以說:虛空本自不動,雖然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還沒辦法做到像佛陀一樣;不過,我們有這種解脫的思想。

  [【“幻從諸覺生,]幻化是從諸覺,就是我們圓覺的妙心産生。[幻滅覺圓滿,]幻如果滅,一切無明幻化出來的東西,就是以幻來滅幻,覺則圓滿。[覺心不動故。】]我們如果有智慧,來滅掉這個幻化出來的東西,我們就會圓滿,那麼,覺心就不動。

  [此以法合喻,解釋前疑。幻,指本末無明;]指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諸字,助語詞;]就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亦即,幻從之于覺悟而生。[覺,即圓覺妙心。]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謂本末無明,皆從圓覺妙心,隨緣而生。生本不曾生,]這是錯誤的東西。所以,人生是連續的錯誤,人生是一幕幕連續的錯覺,你什麼時候離開這個錯覺,什麼時候就覺悟。[如虛空隨病眼之緣,而生空華,]雖然空中無花,有生出花,但是,[生實無生。]我們今天也是如此,有這個肉身,看起來好象是真實的東西,實在是無生,因爲一切都是業力、我們的意識所變化出來的肉身。[幻滅二字,莫作無明滅解,當作以幻滅幻,諸幻滅盡解。長行雲:幻心還依幻滅,諸幻滅盡,覺心不動。如是方與下節之文相合。幻滅覺圓滿者:幻境,依幻心滅;幻心,依幻智滅;]我們有智慧,就了解我們的心都是妄想。“幻智”,連這個智也不執著。[幻智,依幻空滅;]這個“空”表示不執著的意思,不執著有一個智,叫做幻空。[幻空,依幻滅滅。]依幻滅滅就是指空空,連那個空也要破除。說:一切幻依本性覺而生,[幻依覺生,]一切幻化出來的,是依我們本性的覺性而産生,叫做幻依覺生。[能障于覺,覺已被障,似不圓滿。諸幻滅盡,絕待圓融,]這樣就絕待圓融。[覺性圓滿,不至斷滅也。]才不會斷滅。[覺心不動者:任從諸幻生滅,]任從一切幻化出來的生滅,[而與覺心無幹,]跟我們覺悟的心無關,[本來不動也。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常應遠離幻,]若是彼諸菩薩與末世衆生,常應遠離一切幻化的東西。[諸幻悉皆離。]無論一切時間、空間所影現出來的境界,或者是我們的心的刹那變化,都應該放下,要用如如不動、清淨圓覺之心來過日子,如此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就像木中産生火。[木盡火還滅;]火就熄滅。[覺則無漸次,]只要我們覺悟、頓覺,就沒有漸次,沒有次第。[方便亦如是。”】]只要你當下頓悟,你覺悟,方便亦如是。

  [諸幻悉皆離,則幻盡也。]我們今天不能離幻,所以沒辦法盡。[離無可離,如鑽木出火,還自燒木。木盡則火滅,煙灰俱盡,滅無可滅也。諸幻既離,]一切幻化的東西都無所著了,[覺心顯現,]諸幻即離,覺心顯現,這一句是禅宗講的: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善惡都是幻化的!你不思善、不思惡,都是離善離惡,一念不執,覺心就現前,就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那就是惠明你的本來的面目,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即長行所雲:]整部《圓覺經》都在講這一句話:[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你如果了解世間一切都是幻化出來的,你就離開。離開不是逃避,注意!這個即離就是舍,內心無所住,不執著的意思,離不是逃避心,或者逃避這個境,你逃到哪裏呢?你逃到這裏有心跟境,逃到另外一個地方,心跟境也現前啊!它不是這個意思!知幻即離,就是要舍掉這一些錯誤的執著、錯誤的假設、不必要的麻煩、煩惱,離幻即覺。所以,禅宗講的,都是一念馬上證得本來的面目。[覺則無漸次者:]如果你覺悟的話,你就沒有所謂的次第。[既已離幻,當下即覺,]禅宗裏面講:言下大悟,就是這個意思,當下即覺。[自無漸次之可言,]當然就沒有次序可說。[方便亦如是。此句追頌,]追頌,重複前面進過的。[既已知幻,即離諸幻,不勞]就是不必麻煩,[再作方便。]不求任何方便,當下就離。[如前喻如夢身生瘡,]惡瘡,在夢中[求醫施治,]時間一到,從夢裏醒來,[既知是夢,瘡不可得,何假方便求治也。一征釋用心竟。]只要你覺悟。整部《圓覺經》就是一個一個菩薩起來發問。

  [丁二廣明行相

  戊一四問答通明觀行上根修證

  己一開示觀門同佛

  庚一普眼啓請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而白佛言:】]就問了,請教世尊。

  [一普眼啓請竟。

  庚二正陳問詞

  【“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也就是次序,[雲何思惟?]這個思惟,不是世間所謂的思想,不是分別心的思惟,乃是八正道的正思惟,簡單講:是智慧照察,用智慧觀照。你如果把它當作我們的思想,坐著在想事情,這樣就不對了,那是散亂獨頭意識,跟這個內觀智慧又不一樣。思惟簡單講:就是回光返照。如何回光返照呢?[雲何住持?]這個住持就是《金剛經》講的:如何安住其心?雲何應住?怎麼住?“住”就是安住,“持”就是任持,任運自如而不失。意思就是:如何住持?這個“住持”不是寺廟的領導人,而是要如何將我們的心安住?要如何使我們的心一直不會遺失?任持,任運的持續下去,有正知見。要如何安住我們的心,使我們這顆心能夠堅固,“持”就是持續下去,堅固道念。[衆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衆生沒悟,要用什麼方便令衆生開悟呢?

  [大悲世尊:贊佛悲心平等,所以稱大。]稱大,所以,我們看到很胖的人,都叫他大菩薩,只不過這個“大”字拉得長一點。[願爲下,備陳問意。]“備”就是具足,要陳述那個問的意思。[因聞前二章,悉談頓教法門(知是空華,即無輪轉,]輪轉就是生滅,你知道虛空所産生的花不實在,你當下就不會落入生滅的念頭。[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既然知道世間、人生宇宙都是虛妄的東西,當下你就離。[皆頓悟頓證,不曆程途,]不用經過一切的次第,[不落階級,]階級就是我們所講的階梯,一層一層的樓梯。[一超直入如來地。若是上上根人,尚嫌多口,]上根之人也是這樣。以前有一個禅師,問徒弟:什麼是佛?徒弟就比自己,意思我就是佛。他的師父啪(打):你是佛嗎?徒弟想一想:的確,我不是佛!無言以對,就走回去,也不了解意思。接著叫第二個來問:你看師父整人有多厲害!什麼是佛?報告師父!佛就是覺悟的人。啪!覺悟的人,哪裏可以言說呢?他跑回去坐著。接著叫第叁個問:什麼是佛?他想:比自己也不對、講覺悟也不對,就靜靜的不說話,啪!佛如果像你這樣不說話,要怎麼度衆生啊?每個講的都不對!意思是說:開悟,你怎麼講都對;他知道徒弟沒有開悟,怎麼講都挨打,因爲一定不對!所以說:講話想要贏開悟的人,不可能!因爲他正說反說都一定對。爲什麼說:佛開大智慧?大法師或者是大善知識,你怎麼講都輸他?的確如此,禅師這樣講不對嗎?對啊。禅宗在對話,有時候境界夠的話,是無需言語的。以前禅宗有一個公案,有一個徒弟離開師父,師父很久沒有徒弟消息了,想試試看徒弟是不是開悟了!于是叫人寫一封信給他,信上寫:以前我教你的即心即佛不對!我現在有更好的法門,請你回來一趟!叫人拿去給徒弟,要試試看他是否開悟了。徒弟一看信說:這個老禿頭,亂亂講!徒弟在信上寫著:老禿頭亂亂講!又叫人把人送回去。他的師父看了之後哈哈大笑,徒弟已經大徹大悟了!如果是沒有開悟的師父,只怕就馬上拿刀子去找他算帳了!禅宗的對話,我們凡夫是怎麼聽也聽不懂,你怎麼悟也沒有辦法悟到。意思是說:你有更好的法門,我還是即心即佛,還是這樣修。最好的就是即心即佛,哪有更好的法門,傻瓜!罵他老禿頭,意思就是說故弄玄虛,胡言亂語,即心即佛,這才是究…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