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9

  ..續本文上一頁竟的修行法,哪還有更好的辦法?其實,他也知道師父是大徹大悟的人。但是,禅宗的語言,說真的,不是我們凡夫輕易能了解的。[但根器稍劣者,若無方便漸次,何由悟入?故乘機發問,欲請如來,爲頓教菩薩開方便門也。請雲:願爲此會,同入叁昧,諸菩薩衆,及爲末世,求大乘衆生,演說菩薩,因地修行漸次,于無次第中,指示次地進修之法。雲何思惟者:非識心分別之思惟,乃八正道之正思惟,以智慧照察,如何用心,方知身心是幻。雲何住持:謂如何遠離諸幻,方得覺心不動,而能安住任持也。凡衆生未悟淨圓覺心,作何種方便,下手用功,普令開解悟入。

  【“世尊!若彼衆生無正方便]沒有一個恰當的方法。[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叁昧,心生迷悶,]他聽到佛如來講叁昧這種功夫,也就是這種修行,心會産生迷悶,[即于圓覺不能悟入。】]根機不夠就是這樣,悟不了。

  [此述請法所以。]“所以”就是原因,這就是描寫請法的原因,[若彼衆生,指現未菩薩。倘無正方便,]沒有方便法門,[則無門可入。]你就無門可入。[方者,法也;便者,宜也;即對機便宜之法。]對應根機用最便宜的辦法,方便下手。[及正思惟下,略正住持,]略正住持就是簡單爲他開示什麼是安住,怎麼樣能夠任持。[即最初下手,安心止觀工夫。]止是定,觀是慧,定慧的功夫。[雖聞如來,說此如幻叁昧]雖然聽到如來說如幻的叁昧,[(即前說離幻法門,知幻即離,不作方便,即能全身安住,神通大光明藏中),]就是本性。[心中反生迷悶(迷者不了,悶者不通),安望其能悟入哉!]“安”就是怎麼能夠希望他悟入呢?因爲根機不夠。根機夠不夠,你都叫他念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現在也不用管根機夠不夠,叫他全部念阿彌陀佛就對了!如果要修止觀的功夫,譬如說:很多人在講話的時候,我們插話,萬一我們一句話講錯了,遷怒到對方,你學這種功夫,馬上收回來,不講話,微笑。不要一張臉象木頭一樣僵硬,微笑,你試試看。是非就停、鬥爭就停,統統停,還能培養我們的定力。有一個人婦人說要來請教師父問題,來就問:師父!請問如何修定?我都還沒開口,她就搶著說:師父!修定是不是心不散亂,一直誦經、一直念佛用功?我以前這樣做,真的很輕安、心很定,心很歡喜,我認爲這樣就是定了!就一直講,我還沒回答喔。原來是要來問我,結果換她講給我聽!後來,她講了很久,我都沒有回答,她一直搶著講,我就說:不好意思!我現在沒空,還有事情要處理。她看師父沒回答,就回去了!這個人根機很利,隔天她又來了,說:師父!我向您求忏悔,一切法不可得,我昨天向您問定,其實我就是不定,以師父的心境就是最定。我說:連定的觀念都不能有,有入定就有出定,出入是生滅法,不是無爲法。馬上拿一個紅包出來,她說:贊歎,贊歎!你來,你既然說要問定,你這樣就不定了。我沒有回答你,我一切無所著,心就比你定。一切法都是生滅法,無所住,就是這樣。這個無所住,很多人搞不清楚。有一個菩薩,男衆來問:師父!我怎麼想都想不通無所住的意思!我說:無所住就是不分別。他說:師父,不分別,那我坐著都不要想。我說:這樣也不是叫做不分別。師父!您不是說不執著、無念就是無所住嗎?我說:這樣不對,那麼,晚上睡著的人,晚上睡覺沒做夢的人,這樣他也是無念!他說:師父!到底無念、無所著是什麼意思?我說:無所著就是每一秒鍾都知道;用時間的最短來形容。每一秒鍾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生,不生不滅,雖有生滅,當體即空;每一秒鍾裏面,都活在無量無邊的快樂、安祥當中;每一秒鍾裏面,都是用無分別心、智慧心在做事。他說:師父!無所住就變成無念,無念就無心,這樣要是用什麼心來做?我跟他說:今天就算講到死去活來,你仍然不悟!因爲不悟的人,說無念,執著無念;說有念,執著有念。衆生,說無念也執著;說有念也執著,這是心境的問題。聖人說無念,他知道無念是智慧之心;說有念,是清淨的本性所産生的妙有的有念,有念無礙無念;無念發起妙有的有念。有念是空性當中的妙有;無念是透視中的智慧,有念無念看你怎麼講都沒關系,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想做佛,想學佛,我們爲什麼不試試看,用一天試試看。你在一天當中,從早上睡醒,起床、刷牙,你都清清楚楚自己在做什麼,每一分、每一秒都警告自己:不要生氣、不要貪心,每一分、每一秒看出去,每一個都是你的大恩人,過一天那種聖者的胸量是什麼。哪一天你如果遺失叁萬塊,你也不會執著;哪一天無論別人怎麼毀謗你,你也不執著;哪一天無論中愛國獎券五百萬、大家樂五百萬,你一覺到天明,你也無所著!你爲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是如何的過法?智慧是最好的枕頭,它可以讓你安眠。沒有智慧的人,他就是一種懲罰。我們只能睡在床鋪上,無法睡在智慧法身上面,我們一直迷茫。有了智慧,你就擁有一顆安祥的枕頭,夜夜睡的很安祥。凡夫衆生來到這裏,他一直要問本性是什麼東西,正說反說,他還是不懂!衆生的慣性意識,他很執著,沒有辦法!我用盡一切語言跟他開示:佛性本來具足、不取不舍、不尋不求、不回憶、不惆怅、不盼望,它沒有時間表。就算有時間表,每一個時間表都是零。停止在本來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如實相、如實如知。一切如是知、一切如是相,就是無所住心。如果這樣講還聽不懂,幹脆去超市買飲料喝吧,沒辦法了!

  [【“願佛慈悲,爲我等輩及末世衆生,假說方便。”】

  願求我佛發慈悲心,拔其迷悶之苦,與其悟入之樂,]“與其”就是給修行人能夠悟入的樂,這個樂,喔!那沒有辦法形容,如果一個人了解本性,一切法不可得,以無我的心來行于世間,哇,那快樂得不得了!我們找到本來的面目,日子就不得了。爲什麼呢?因爲由你本地風光所散發出來的,你想想看,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欺騙你。當你擁有無量無邊悲心智慧、般若智慧的時候,所散發出來的,這個世界是何等的世界!你想過這個世界嗎?由一個有般若大智慧的、擁有大悲心的人,所散發出來的都是平等、沒有高下的世間,你能想象這是何等的空間嗎?同學們如果做不到,先學無所執著,加大悲心;人家是咖啡加牛奶,我們用般若加悲心。[權巧施設,于無方便中,假說方便;即是于此圓頓,如幻叁昧,本無階級次第中,說出次第進修之法,令得悟入也。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二正陳問詞竟。]也是一樣,禮貌不能免。

  [庚叁如來贊許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修行的次第。[思惟、住持,]用智慧觀照,要如何安住我們的身心,要如何任持不斷。[乃至假說種種方便。]乃至用假說,說出種種的方便,[汝今谛聽,]你要好好的聽,[當爲汝說!”】]這段文字很簡單。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重贊善哉,現未獲益。善男子!汝等乃能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咨問如來因地漸次,于無漸次中,以指示漸次進修之法。思惟,非意識分別,乃正思惟,身心是幻。住持,乃安住任持。遠離諸幻,乃至假說種種方便者:于圓頓如幻法門,無方便中,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叁如來贊許竟。

  庚四承教靜聽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聽而。】

  庚五正答所問(分二)

  辛一長行二 偈頌(辛初分四)壬初 起行方便二 觀行成就叁 頓同佛境

  四 結合問詞

  壬一起行方便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來]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本性,這個“如來”不是指外在的佛;你若要說外在的佛,也是我們本性的佛,一樣!你欲求我們本性的佛,或是一切十方諸佛證得的如來本性,[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還離諸幻。】]注意!佛才是厲害:應當正念,就是你想契入,首先要有正知正見,不然遠離諸幻就變成斷滅。所以我說:佛陀講經,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

  [此爲新學(初發心)菩薩及末世修大乘衆生,]簡單開示[略通]“通”就是開示,通達。開示[一線消息,]令你通達。[假說方便,以明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者:謂欲求十方如來,本起清淨,圓覺因心者,應(平聲)當直心,正念真如。]應當直心,這句話含意很深,什麼叫做應當直心,正念真如?就是不扭曲、不彎曲、不錯覺、不要繞道、不要廢時,直接;直接就是離一切相,不必言說,不必思惟,那就是無爲法,就是正念真如。而我們凡夫沒辦法正念真如,我們都是正念分別,清清楚楚在分別,分別就會扭曲跟錯覺,推論跟猜測。有一次,中部一個信徒,以前也是大護法,也是擋不住幾句閑言閑語,不知道誰跟他講了什麼,他打電話給我:師父!人家說你出國去歐洲都戴假發!你聽了會不會覺得好笑?我們一起去歐洲的有叁十幾個。我出國戴假發,然後叁十幾個徒弟看我戴假發?這種事難道還要用是真是假來判斷嗎?我只有一笑置之。我也沒有解釋什麼,我說:用一點智慧,比較不會活得那麼痛苦,用一點智慧,一點點就好!意思是說:你稍微想想看。唉,真是什麼毀謗的話都講得出來,就是這樣,沒辦法,衆生嘛!因此學佛,我告訴諸位:要先學不受任何境界影響,對法,依法不依人,依智慧般若,永遠不受任何人影響。這不簡單!在《大乘起信論》、《大智度論》中說:要修信心不逆,就是不退轉,要修一大阿僧祇劫!光是修對叁寶信心不動搖,要修一大阿僧祇劫!要對一個善知識信心不動搖,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因爲你如果信心不逆,就是正念真如,你不退了。正念真如怎麼會退呢?你如果正念真如就不退了!信心是一切最重要的開始,沒有信心,一切都免談!所以,我一…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