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已经可以说没有了。譬如:有一次,我晚上十点多开车经过二圣路,碰到一个国际商工的学生;他是一个念夜间部的年轻人,他摩托车骑得很快,我的车速大概是二十几而已。他违规闯红灯,很快速度的闯过来,一擦撞之下,他整个人飞出去,眼镜摔得粉碎,摩托车也坏掉,我的车门也被撞得凹陷下去。结果他爬起来之后,竟然比我还凶!他闯红灯、速度七、八十,我时速只有二十几,他闯红灯竟然比我还凶。他以为我没有驾照,不晓得我早在民国七十三年(1984)就考取了,还想吓唬我:你为什么开这么快?我说:我今天如果开得快,你早就被撞死了!我说:不如这样,我们不要破坏现场,叫警察来测量!他听到我这样讲,吓了一跳。我说:你念国际商专,我也曾经在国际商专教过书,不然问你们校长,以前我也算是老师呢!他的眼镜都摔碎了,火气很大,我赶紧问他:你有没有怎么样?我看我赶紧扶他,以为我自认理亏,不知道我是慈悲,真是愚痴的人!后来很多人围过来看:唉呀,你这个年轻人闯红灯,我们都看到了。幸好你撞到的是出家人,如果今天撞到俗家人,只怕会被打死!我想:幸好,幸好!我说:你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受伤?我赔你医药费。他听到我要赔钱给他,以为我没有驾照,我马上拿出驾照来:你看清楚。后来我想:既然撞上了,只能退一步想:幸好他没有死,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他还能爬起来跟我大呼小叫的,算是很有福气了;万一撞得连叫都叫不出来,那就完了!那就是死了!只要还能吵架,都没关系,他跟我吵架,我很高兴,因为至少他还能大呼小叫的,幸好!顶多是车子修理一下而已。所以,那时候我就有学佛的思想,我们出家了,就有佛的智慧,知道转个念头。如果是其它世间人,车门被撞得凹陷,绝对要叫他赔偿的!或是抄那个学生的学号,寄给他们校长开除他,竟然还这么凶!他可能没有驾照,就变成他怕我了!所以,有学佛的人,有佛教思想的人,遇到任何事情,他一定比较能够退一步想,烦恼一定会比较少。所以说:虚空本自不动,虽然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还没办法做到像佛陀一样;不过,我们有这种解脱的思想。
[【“幻从诸觉生,]幻化是从诸觉,就是我们圆觉的妙心产生。[幻灭觉圆满,]幻如果灭,一切无明幻化出来的东西,就是以幻来灭幻,觉则圆满。[觉心不动故。】]我们如果有智慧,来灭掉这个幻化出来的东西,我们就会圆满,那么,觉心就不动。
[此以法合喻,解释前疑。幻,指本末无明;]指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诸字,助语词;]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亦即,幻从之于觉悟而生。[觉,即圆觉妙心。]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谓本末无明,皆从圆觉妙心,随缘而生。生本不曾生,]这是错误的东西。所以,人生是连续的错误,人生是一幕幕连续的错觉,你什么时候离开这个错觉,什么时候就觉悟。[如虚空随病眼之缘,而生空华,]虽然空中无花,有生出花,但是,[生实无生。]我们今天也是如此,有这个肉身,看起来好象是真实的东西,实在是无生,因为一切都是业力、我们的意识所变化出来的肉身。[幻灭二字,莫作无明灭解,当作以幻灭幻,诸幻灭尽解。长行云: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如是方与下节之文相合。幻灭觉圆满者:幻境,依幻心灭;幻心,依幻智灭;]我们有智慧,就了解我们的心都是妄想。“幻智”,连这个智也不执着。[幻智,依幻空灭;]这个“空”表示不执着的意思,不执着有一个智,叫做幻空。[幻空,依幻灭灭。]依幻灭灭就是指空空,连那个空也要破除。说:一切幻依本性觉而生,[幻依觉生,]一切幻化出来的,是依我们本性的觉性而产生,叫做幻依觉生。[能障于觉,觉已被障,似不圆满。诸幻灭尽,绝待圆融,]这样就绝待圆融。[觉性圆满,不至断灭也。]才不会断灭。[觉心不动者:任从诸幻生灭,]任从一切幻化出来的生灭,[而与觉心无干,]跟我们觉悟的心无关,[本来不动也。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若是彼诸菩萨与末世众生,常应远离一切幻化的东西。[诸幻悉皆离。]无论一切时间、空间所影现出来的境界,或者是我们的心的刹那变化,都应该放下,要用如如不动、清净圆觉之心来过日子,如此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就像木中产生火。[木尽火还灭;]火就熄灭。[觉则无渐次,]只要我们觉悟、顿觉,就没有渐次,没有次第。[方便亦如是。”】]只要你当下顿悟,你觉悟,方便亦如是。
[诸幻悉皆离,则幻尽也。]我们今天不能离幻,所以没办法尽。[离无可离,如钻木出火,还自烧木。木尽则火灭,烟灰俱尽,灭无可灭也。诸幻既离,]一切幻化的东西都无所着了,[觉心显现,]诸幻即离,觉心显现,这一句是禅宗讲的: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善恶都是幻化的!你不思善、不思恶,都是离善离恶,一念不执,觉心就现前,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那就是惠明你的本来的面目,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即长行所云:]整部《圆觉经》都在讲这一句话:[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你如果了解世间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你就离开。离开不是逃避,注意!这个即离就是舍,内心无所住,不执着的意思,离不是逃避心,或者逃避这个境,你逃到哪里呢?你逃到这里有心跟境,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心跟境也现前啊!它不是这个意思!知幻即离,就是要舍掉这一些错误的执着、错误的假设、不必要的麻烦、烦恼,离幻即觉。所以,禅宗讲的,都是一念马上证得本来的面目。[觉则无渐次者:]如果你觉悟的话,你就没有所谓的次第。[既已离幻,当下即觉,]禅宗里面讲:言下大悟,就是这个意思,当下即觉。[自无渐次之可言,]当然就没有次序可说。[方便亦如是。此句追颂,]追颂,重复前面进过的。[既已知幻,即离诸幻,不劳]就是不必麻烦,[再作方便。]不求任何方便,当下就离。[如前喻如梦身生疮,]恶疮,在梦中[求医施治,]时间一到,从梦里醒来,[既知是梦,疮不可得,何假方便求治也。一征释用心竟。]只要你觉悟。整部《圆觉经》就是一个一个菩萨起来发问。
[丁二广明行相
戊一四问答通明观行上根修证
己一开示观门同佛
庚一普眼启请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而白佛言:】]就问了,请教世尊。
[一普眼启请竟。
庚二正陈问词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也就是次序,[云何思惟?]这个思惟,不是世间所谓的思想,不是分别心的思惟,乃是八正道的正思惟,简单讲:是智慧照察,用智慧观照。你如果把它当作我们的思想,坐着在想事情,这样就不对了,那是散乱独头意识,跟这个内观智慧又不一样。思惟简单讲:就是回光返照。如何回光返照呢?[云何住持?]这个住持就是《金刚经》讲的:如何安住其心?云何应住?怎么住?“住”就是安住,“持”就是任持,任运自如而不失。意思就是:如何住持?这个“住持”不是寺庙的领导人,而是要如何将我们的心安住?要如何使我们的心一直不会遗失?任持,任运的持续下去,有正知见。要如何安住我们的心,使我们这颗心能够坚固,“持”就是持续下去,坚固道念。[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众生没悟,要用什么方便令众生开悟呢?
[大悲世尊:赞佛悲心平等,所以称大。]称大,所以,我们看到很胖的人,都叫他大菩萨,只不过这个“大”字拉得长一点。[愿为下,备陈问意。]“备”就是具足,要陈述那个问的意思。[因闻前二章,悉谈顿教法门(知是空华,即无轮转,]轮转就是生灭,你知道虚空所产生的花不实在,你当下就不会落入生灭的念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然知道世间、人生宇宙都是虚妄的东西,当下你就离。[皆顿悟顿证,不历程途,]不用经过一切的次第,[不落阶级,]阶级就是我们所讲的阶梯,一层一层的楼梯。[一超直入如来地。若是上上根人,尚嫌多口,]上根之人也是这样。以前有一个禅师,问徒弟:什么是佛?徒弟就比自己,意思我就是佛。他的师父啪(打):你是佛吗?徒弟想一想:的确,我不是佛!无言以对,就走回去,也不了解意思。接着叫第二个来问:你看师父整人有多厉害!什么是佛?报告师父!佛就是觉悟的人。啪!觉悟的人,哪里可以言说呢?他跑回去坐着。接着叫第三个问:什么是佛?他想:比自己也不对、讲觉悟也不对,就静静的不说话,啪!佛如果像你这样不说话,要怎么度众生啊?每个讲的都不对!意思是说:开悟,你怎么讲都对;他知道徒弟没有开悟,怎么讲都挨打,因为一定不对!所以说:讲话想要赢开悟的人,不可能!因为他正说反说都一定对。为什么说:佛开大智慧?大法师或者是大善知识,你怎么讲都输他?的确如此,禅师这样讲不对吗?对啊。禅宗在对话,有时候境界够的话,是无需言语的。以前禅宗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徒弟离开师父,师父很久没有徒弟消息了,想试试看徒弟是不是开悟了!于是叫人写一封信给他,信上写:以前我教你的即心即佛不对!我现在有更好的法门,请你回来一趟!叫人拿去给徒弟,要试试看他是否开悟了。徒弟一看信说:这个老秃头,乱乱讲!徒弟在信上写着:老秃头乱乱讲!又叫人把人送回去。他的师父看了之后哈哈大笑,徒弟已经大彻大悟了!如果是没有开悟的师父,只怕就马上拿刀子去找他算帐了!禅宗的对话,我们凡夫是怎么听也听不懂,你怎么悟也没有办法悟到。意思是说:你有更好的法门,我还是即心即佛,还是这样修。最好的就是即心即佛,哪有更好的法门,傻瓜!骂他老秃头,意思就是说故弄玄虚,胡言乱语,即心即佛,这才是究…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