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竟的修行法,哪还有更好的办法?其实,他也知道师父是大彻大悟的人。但是,禅宗的语言,说真的,不是我们凡夫轻易能了解的。[但根器稍劣者,若无方便渐次,何由悟入?故乘机发问,欲请如来,为顿教菩萨开方便门也。请云:愿为此会,同入三昧,诸菩萨众,及为末世,求大乘众生,演说菩萨,因地修行渐次,于无次第中,指示次地进修之法。云何思惟者:非识心分别之思惟,乃八正道之正思惟,以智慧照察,如何用心,方知身心是幻。云何住持:谓如何远离诸幻,方得觉心不动,而能安住任持也。凡众生未悟净圆觉心,作何种方便,下手用功,普令开解悟入。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没有一个恰当的方法。[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他听到佛如来讲三昧这种功夫,也就是这种修行,心会产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根机不够就是这样,悟不了。
[此述请法所以。]“所以”就是原因,这就是描写请法的原因,[若彼众生,指现未菩萨。倘无正方便,]没有方便法门,[则无门可入。]你就无门可入。[方者,法也;便者,宜也;即对机便宜之法。]对应根机用最便宜的办法,方便下手。[及正思惟下,略正住持,]略正住持就是简单为他开示什么是安住,怎么样能够任持。[即最初下手,安心止观工夫。]止是定,观是慧,定慧的功夫。[虽闻如来,说此如幻三昧]虽然听到如来说如幻的三昧,[(即前说离幻法门,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即能全身安住,神通大光明藏中),]就是本性。[心中反生迷闷(迷者不了,闷者不通),安望其能悟入哉!]“安”就是怎么能够希望他悟入呢?因为根机不够。根机够不够,你都叫他念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现在也不用管根机够不够,叫他全部念阿弥陀佛就对了!如果要修止观的功夫,譬如说:很多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插话,万一我们一句话讲错了,迁怒到对方,你学这种功夫,马上收回来,不讲话,微笑。不要一张脸象木头一样僵硬,微笑,你试试看。是非就停、斗争就停,统统停,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有一个人妇人说要来请教师父问题,来就问:师父!请问如何修定?我都还没开口,她就抢着说:师父!修定是不是心不散乱,一直诵经、一直念佛用功?我以前这样做,真的很轻安、心很定,心很欢喜,我认为这样就是定了!就一直讲,我还没回答喔。原来是要来问我,结果换她讲给我听!后来,她讲了很久,我都没有回答,她一直抢着讲,我就说:不好意思!我现在没空,还有事情要处理。她看师父没回答,就回去了!这个人根机很利,隔天她又来了,说:师父!我向您求忏悔,一切法不可得,我昨天向您问定,其实我就是不定,以师父的心境就是最定。我说:连定的观念都不能有,有入定就有出定,出入是生灭法,不是无为法。马上拿一个红包出来,她说:赞叹,赞叹!你来,你既然说要问定,你这样就不定了。我没有回答你,我一切无所着,心就比你定。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无所住,就是这样。这个无所住,很多人搞不清楚。有一个菩萨,男众来问:师父!我怎么想都想不通无所住的意思!我说:无所住就是不分别。他说:师父,不分别,那我坐着都不要想。我说:这样也不是叫做不分别。师父!您不是说不执着、无念就是无所住吗?我说:这样不对,那么,晚上睡着的人,晚上睡觉没做梦的人,这样他也是无念!他说:师父!到底无念、无所着是什么意思?我说:无所着就是每一秒钟都知道;用时间的最短来形容。每一秒钟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生,不生不灭,虽有生灭,当体即空;每一秒钟里面,都活在无量无边的快乐、安祥当中;每一秒钟里面,都是用无分别心、智慧心在做事。他说:师父!无所住就变成无念,无念就无心,这样要是用什么心来做?我跟他说: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说有念,执着有念。众生,说无念也执着;说有念也执着,这是心境的问题。圣人说无念,他知道无念是智慧之心;说有念,是清净的本性所产生的妙有的有念,有念无碍无念;无念发起妙有的有念。有念是空性当中的妙有;无念是透视中的智慧,有念无念看你怎么讲都没关系,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想做佛,想学佛,我们为什么不试试看,用一天试试看。你在一天当中,从早上睡醒,起床、刷牙,你都清清楚楚自己在做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警告自己:不要生气、不要贪心,每一分、每一秒看出去,每一个都是你的大恩人,过一天那种圣者的胸量是什么。哪一天你如果遗失三万块,你也不会执着;哪一天无论别人怎么毁谤你,你也不执着;哪一天无论中爱国奖券五百万、大家乐五百万,你一觉到天明,你也无所着!你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是如何的过法?智慧是最好的枕头,它可以让你安眠。没有智慧的人,他就是一种惩罚。我们只能睡在床铺上,无法睡在智慧法身上面,我们一直迷茫。有了智慧,你就拥有一颗安祥的枕头,夜夜睡的很安祥。凡夫众生来到这里,他一直要问本性是什么东西,正说反说,他还是不懂!众生的惯性意识,他很执着,没有办法!我用尽一切语言跟他开示:佛性本来具足、不取不舍、不寻不求、不回忆、不惆怅、不盼望,它没有时间表。就算有时间表,每一个时间表都是零。停止在本来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如实相、如实如知。一切如是知、一切如是相,就是无所住心。如果这样讲还听不懂,干脆去超市买饮料喝吧,没办法了!
[【“愿佛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愿求我佛发慈悲心,拔其迷闷之苦,与其悟入之乐,]“与其”就是给修行人能够悟入的乐,这个乐,喔!那没有办法形容,如果一个人了解本性,一切法不可得,以无我的心来行于世间,哇,那快乐得不得了!我们找到本来的面目,日子就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由你本地风光所散发出来的,你想想看,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欺骗你。当你拥有无量无边悲心智慧、般若智慧的时候,所散发出来的,这个世界是何等的世界!你想过这个世界吗?由一个有般若大智慧的、拥有大悲心的人,所散发出来的都是平等、没有高下的世间,你能想象这是何等的空间吗?同学们如果做不到,先学无所执着,加大悲心;人家是咖啡加牛奶,我们用般若加悲心。[权巧施设,于无方便中,假说方便;即是于此圆顿,如幻三昧,本无阶级次第中,说出次第进修之法,令得悟入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问词竟。]也是一样,礼貌不能免。
[庚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修行的次第。[思惟、住持,]用智慧观照,要如何安住我们的身心,要如何任持不断。[乃至假说种种方便。]乃至用假说,说出种种的方便,[汝今谛听,]你要好好的听,[当为汝说!”】]这段文字很简单。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重赞善哉,现未获益。善男子!汝等乃能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因地渐次,于无渐次中,以指示渐次进修之法。思惟,非意识分别,乃正思惟,身心是幻。住持,乃安住任持。远离诸幻,乃至假说种种方便者:于圆顿如幻法门,无方便中,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庚四承教静听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听而。】
庚五正答所问(分二)
辛一长行二 偈颂(辛初分四)壬初 起行方便二 观行成就三 顿同佛境
四 结合问词
壬一起行方便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个“如来”不是指外在的佛;你若要说外在的佛,也是我们本性的佛,一样!你欲求我们本性的佛,或是一切十方诸佛证得的如来本性,[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还离诸幻。】]注意!佛才是厉害:应当正念,就是你想契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不然远离诸幻就变成断灭。所以我说:佛陀讲经,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
[此为新学(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修大乘众生,]简单开示[略通]“通”就是开示,通达。开示[一线消息,]令你通达。[假说方便,以明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者:谓欲求十方如来,本起清净,圆觉因心者,应(平声)当直心,正念真如。]应当直心,这句话含意很深,什么叫做应当直心,正念真如?就是不扭曲、不弯曲、不错觉、不要绕道、不要废时,直接;直接就是离一切相,不必言说,不必思惟,那就是无为法,就是正念真如。而我们凡夫没办法正念真如,我们都是正念分别,清清楚楚在分别,分别就会扭曲跟错觉,推论跟猜测。有一次,中部一个信徒,以前也是大护法,也是挡不住几句闲言闲语,不知道谁跟他讲了什么,他打电话给我:师父!人家说你出国去欧洲都戴假发!你听了会不会觉得好笑?我们一起去欧洲的有三十几个。我出国戴假发,然后三十几个徒弟看我戴假发?这种事难道还要用是真是假来判断吗?我只有一笑置之。我也没有解释什么,我说:用一点智慧,比较不会活得那么痛苦,用一点智慧,一点点就好!意思是说:你稍微想想看。唉,真是什么毁谤的话都讲得出来,就是这样,没办法,众生嘛!因此学佛,我告诉诸位:要先学不受任何境界影响,对法,依法不依人,依智慧般若,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这不简单!在《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中说:要修信心不逆,就是不退转,要修一大阿僧祇劫!光是修对三宝信心不动摇,要修一大阿僧祇劫!要对一个善知识信心不动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因为你如果信心不逆,就是正念真如,你不退了。正念真如怎么会退呢?你如果正念真如就不退了!信心是一切最重要的开始,没有信心,一切都免谈!所以,我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