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曰方成佛道。一明真因有力竟。
庚二明無明本空
辛一先示其相
【“雲何無明?]這一段是說:無明本來空性。說:雲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我們無始劫以來,種種的顛倒,就是迷。[四方易處,]四方易處,四方就是東、南、西、北,這個方向所在之處實在是沒有改變,但是,你如果把東改成南,把西改成北,把方向改變;那個本來的地方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因爲你把方向的標示稍微改變了,這樣你就找不到路,找不到路。諸佛菩薩同時能觀四方,因爲他有虛空的智慧心,所以,他沒有東南西北的迷惑。衆生因爲自我意識重,所以,強迫自己劃分東南西北的方向,將東南西北轉一下,他就找不到真實的目標。所以,四方易, “易”就是改變。四方稍微改變一下,就是說:方向稍微改變一下,他就找不到,找不到。這一段在旁邊要寫四個字:比喻顛倒,衆生顛倒,四方易處是比喻顛倒的意思。衆生只有四個字,不是夢想就是顛倒;菩薩是遠離顛倒跟夢想,這個地方是指顛倒,因爲方向如果改變一下,衆生就顛倒了,他就找不到了。所以,[妄認四大]錯誤地認同四大,錯誤地認同這個假的身體,四大所造成的,[爲自身相,]認爲說這就是我們的身體,認爲我們有這個身體;其實這個身體是虛妄的東西,是隨時會變化的東西。[六塵緣影爲自心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每一天在攀緣五欲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以爲這種執著、運用于六塵當中的妄想心是自己的心,所以說:六塵緣影,攀緣,然後,“影”就是投射。六塵的攀緣,然後這個影像投射到我們的心,投射到我們的意識,我們認錯了,以爲這個意識心是本,是自己的心,其實這是錯誤的,這是分別心,這不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我們今天所用的,都是錯誤的心,統統錯用心,而我們又自認爲,我們所用的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
底下解釋,[此征釋]“征”就是問。“釋”就是答。“征釋”就是我們所講的問跟答,這就是問答,一個問,一個答,做什麼?[無明體相,]講無明的體相,[以顯圓照功能。]清淨圓照的本性無法言說,那麼,我們便從無明來講,我們如果說無明是虛妄顛倒,就能夠了解圓照是清淨自在。[上雲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佛恐衆生不知,無明爲何物,故自征雲]“自征”就是自己這樣問,自己怎麼問呢?自己這樣問:[何名爲無明?]佛說:什麼叫做無明呢?[下則釋出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二種無明,]所謂根本無明是微細,微細,非爲凡夫、二乘、淺根的菩薩所知,一定要大菩薩,根本無明,我們衆生無法了解。根本無明也可以稱爲最微細的無明,最微細的無明。枝末無明稱爲見思無明,因爲見思惑所産生的,這個叫做枝末無明,二乘人是修枝末無明,斷枝末無明;佛是斷根本無明,不同!所以,十二因緣那是斷枝末無明,不是斷根本無明,因爲是二乘人所修的。所以說: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這是用樹木來比喻,樹木都有根,有根才能活;枝末,你如果將樹枝砍斷,但是,根本沒有斷的話,斬斷樹枝也不究竟。所以,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不同。[令衆生覺悟。無明,爲生死之因;圓照,是涅槃之本。]我們如果有圓照的功夫,才能進入不生不滅的根本。[今于如來解釋之外,先略]先簡單來說[明無明字義,以及行相等,庶]“庶”就是希望,“庶”[于下文容易了解。無明者,無所明了。不明]“明”:了解[圓覺真心;不明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無明。]真實,我們看到這幾句,就知道我們今天之所以生活得很痛苦,都是因爲不了解這個,什麼叫做無明?無所明了,沒有透視的能力。什麼叫做無明?你沒有圓覺的真心。什麼叫做無明?不了解諸法是幻相,諸法是幻相,就是諸法都是假相;你不了解衆生跟佛平等;不了解我法皆空,叫做無明。[亦名曰癡。]愚癡。[癡,即根本不覺心。]根本不覺悟。說:這個人很愚癡!就是沒有智慧。[最初一念妄動,]因爲沒有辦法的形容,只有講最初,其實是一個形容而已;你講最初,最初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爲獨頭生相無明,]獨頭,在唯識學裏面講:叫做不依境,唯心自動,不依境,唯心自動,名獨頭。獨頭就是不藉著境界,它唯心,但是動,動就變成無明;動就是變成能所了,動就變成能所,不如了,不能融合境界于我們的清淨心裏面。所謂獨頭就是唯心,然後動,生相無明。所以,生相無明,就是生出現象界的開始,生相,所謂的見相二分,産生對立,名叫做生相無明。[迷本圓明,]迷了根本,本來圓明清淨的本性,所以,[是生虛妄,從迷積迷,以曆塵劫。]我們這一生就是這樣,從頭,迷又迷……,迷又迷……,簡單講就是沒救了!爲什麼祖師大德到……,他去參學,祖師大德到了禅師面前,他根機很利,幾句話就從迷返悟,祖師大德就是這樣,幾句話!我們不同,我們是一次又一次……,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宮本武藏媲美臺灣的關公,是一位武術高手。宮本武藏本來是爲非作歹,無惡不作的,後來因爲他欺壓百姓、霸道,被官府抓起來,被官府抓起來,要砍他的頭了!結果遇到他的師父,一位師父、出家人;這個大官有信佛,不敢砍他的頭,這個師父一看:這個宮本武藏是很有才幹的人,可以爲國家效勞;但是,要經過磨練。很多人也都勸宮本武藏,可是,他的劣根性很重,勸也勸不動,他的師父很厲害,出家人的智慧實在很厲害,非常高!他把宮本武藏抓去吊起來,吊在樹上,被吊在樹上,宮本武藏很生氣,他說:你不如把我殺了,不要把我吊起來!旁邊的人都說這個出家人很殘忍,說:你不如讓他死得痛快一點!這個出家人就在裏面打坐,夜裏下大雨,一天、兩天……,外面的人都來跪著求這個師父,說:你要不然就放了他,要不然就讓他死!這出家人就說:回去回去回去(法師搖手說這句話)!下大雨不避雨,你來這裏求什麼?把他們趕回去。他們說:師父!大師,大師!你是出家人啊,你要慈悲啊!你不放了他,這樣子折磨他,還不如讓他死!這個出家人就說:回去,回去!大家都罵這個出家人,他們不曉得師父的用心是什麼。隔天師父去看他:喂!武藏!你覺得怎麼樣啊?可惡!放我下來!就罵這個師父,師父說:喔!你還能夠講話,可以再支持四、五天沒有關系!還是不肯把他放下來,繼續把他吊在樹上。要訓練一個武術高超的人,宮本武藏今天能成爲日本偉大的武術家,就是出家人訓練出來的,這師父很厲害,就是不放他下來!所以說:師父在做什麼,徒弟他不知道,他徒弟不知道!後來,師父這樣的訓練他,所以,他被吊在樹上,一直罵師父的時候,他師父說:你年輕人應該生氣!他師父這樣跟他說,他罵他師父,師父還說:你應該生氣,年輕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氣,你大聲一點!他就大叫:啊……!師父說:你喊這麼大聲有用嗎?沒用!意思就是說:你光有莽力,力氣很大,你有很厲害的武術;但是,你沒有智慧,你成不了大器啊,不過是一個莽夫而已!于是就開始把他吊在樹上,一直磨練他、訓練他,訓練什麼,你知道嗎?就是訓練他的智慧、訓練他的耐性。所以,我們人不經一番寒徹骨,雖然他是一塊玉,但是,還是要碰到好的師父,才能成就。但是,這個師父還要能堪受別人毀謗,大家都說師父很殘忍,但是,師父還是把他吊起來,下大雨也不放他下來:來啊!你叫大聲一點!後來宮本武藏成爲日本武術的高手(法師伸出大拇指),而且有大智慧,後來他開了大智慧。所以,他每次握刀的時候,刀最厲害的是心,心刀!所以,師父就跟全開示:外面的刀不夠厲害,心的刀才厲害!刀隨心動,心隨刀行,心刀合一,名之最上乘的刀法;我現在也學會了,你們知道嗎?他說:你握刀只是用蠻力,沒用啊!你的心要隨刀,刀要隨心,心行一如。教他心地法門;我們現在就在教心地法門。所以,大徹大悟的禅師教徒弟,有辦法動靜一如,要動,他有辦法;要靜,他也有辦法,這個人應該用什麼方法教他,禅師自然就有辦法,不然折服不了徒弟。宮本武藏原本是很凶悍暴躁的,很凶悍;結果訓練到最後,頂禮皈依叁寶,更爲國家建立了功勞。所以說:我們一個人沒辦法要進入爐火純青的心境,一定要吃過很多苦,不然不可能,不然不可能!你很少看到整天躺著睡覺的會開悟的,很少看到這樣的,都要一直磨,一直磨!我每天都在算徒弟剩下幾個,因爲現在不敢磨了,沒有幾個可以像宮本武藏這樣,吊在樹上,自己就可以開悟的;如果把這些徒弟吊在樹上,明天就跑光光了!要這樣磨練,沒有相當的根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他只是武術門中,一個學武之人而已,爲了達到心境合一,要吃多少的苦?哪有像一貫道一點就得道?笑死人!沒那麼簡單!雖然說一切法無生;但是,在事相當中,你要吃很多的苦,吃很多的苦。因此我們要了解,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從迷積迷,以曆塵劫;但是,你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像宮本武藏如果沒有遇到他師父,照樣沒有用(法師右手掌心向左在胸前擺著手),照樣沒有用,沒有用!一塊玉,沒有作用,被覆蓋住,沒有人會雕刻它。所以,要感謝師父的調教,這才是有智慧的人。[亦名曰迷,即迷真起妄。]迷去這個真,迷去這個真,他就起妄。[如,《楞嚴經》所雲:“晦昧(迷也)爲空。]晦昧就是本性加了一層陰影的知見,就是迷的意思。晦昧這個本身,晦昧如同下雨的陰天,見不到陽光,叫做晦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本來就知;但是,我們自作聰明,加了一個知,想要去知道那個本性,因爲動,所以,我們錯覺,錯覺我們的本性。所以說:晦昧爲空,“昧”就是迷掉。“晦”是指天氣陰暗的日子。晦昧,也就是像本性被煩惱遮蔽了,爲空。[”將真空本性,晦昧而爲頑空。]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是真…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