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曰方成佛道。一明真因有力竟。
庚二明无明本空
辛一先示其相
【“云何无明?]这一段是说:无明本来空性。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我们无始劫以来,种种的颠倒,就是迷。[四方易处,]四方易处,四方就是东、南、西、北,这个方向所在之处实在是没有改变,但是,你如果把东改成南,把西改成北,把方向改变;那个本来的地方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你把方向的标示稍微改变了,这样你就找不到路,找不到路。诸佛菩萨同时能观四方,因为他有虚空的智慧心,所以,他没有东南西北的迷惑。众生因为自我意识重,所以,强迫自己划分东南西北的方向,将东南西北转一下,他就找不到真实的目标。所以,四方易, “易”就是改变。四方稍微改变一下,就是说:方向稍微改变一下,他就找不到,找不到。这一段在旁边要写四个字:比喻颠倒,众生颠倒,四方易处是比喻颠倒的意思。众生只有四个字,不是梦想就是颠倒;菩萨是远离颠倒跟梦想,这个地方是指颠倒,因为方向如果改变一下,众生就颠倒了,他就找不到了。所以,[妄认四大]错误地认同四大,错误地认同这个假的身体,四大所造成的,[为自身相,]认为说这就是我们的身体,认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其实这个身体是虚妄的东西,是随时会变化的东西。[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天在攀缘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尘,以为这种执着、运用于六尘当中的妄想心是自己的心,所以说:六尘缘影,攀缘,然后,“影”就是投射。六尘的攀缘,然后这个影像投射到我们的心,投射到我们的意识,我们认错了,以为这个意识心是本,是自己的心,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分别心,这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我们今天所用的,都是错误的心,统统错用心,而我们又自认为,我们所用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
底下解释,[此征释]“征”就是问。“释”就是答。“征释”就是我们所讲的问跟答,这就是问答,一个问,一个答,做什么?[无明体相,]讲无明的体相,[以显圆照功能。]清净圆照的本性无法言说,那么,我们便从无明来讲,我们如果说无明是虚妄颠倒,就能够了解圆照是清净自在。[上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佛恐众生不知,无明为何物,故自征云]“自征”就是自己这样问,自己怎么问呢?自己这样问:[何名为无明?]佛说:什么叫做无明呢?[下则释出根本]无明[、枝末]无明[二种无明,]所谓根本无明是微细,微细,非为凡夫、二乘、浅根的菩萨所知,一定要大菩萨,根本无明,我们众生无法了解。根本无明也可以称为最微细的无明,最微细的无明。枝末无明称为见思无明,因为见思惑所产生的,这个叫做枝末无明,二乘人是修枝末无明,断枝末无明;佛是断根本无明,不同!所以,十二因缘那是断枝末无明,不是断根本无明,因为是二乘人所修的。所以说: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这是用树木来比喻,树木都有根,有根才能活;枝末,你如果将树枝砍断,但是,根本没有断的话,斩断树枝也不究竟。所以,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不同。[令众生觉悟。无明,为生死之因;圆照,是涅槃之本。]我们如果有圆照的功夫,才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根本。[今于如来解释之外,先略]先简单来说[明无明字义,以及行相等,庶]“庶”就是希望,“庶”[于下文容易了解。无明者,无所明了。不明]“明”:了解[圆觉真心;不明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无明。]真实,我们看到这几句,就知道我们今天之所以生活得很痛苦,都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什么叫做无明?无所明了,没有透视的能力。什么叫做无明?你没有圆觉的真心。什么叫做无明?不了解诸法是幻相,诸法是幻相,就是诸法都是假相;你不了解众生跟佛平等;不了解我法皆空,叫做无明。[亦名曰痴。]愚痴。[痴,即根本不觉心。]根本不觉悟。说:这个人很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最初一念妄动,]因为没有办法的形容,只有讲最初,其实是一个形容而已;你讲最初,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独头生相无明,]独头,在唯识学里面讲:叫做不依境,唯心自动,不依境,唯心自动,名独头。独头就是不藉着境界,它唯心,但是动,动就变成无明;动就是变成能所了,动就变成能所,不如了,不能融合境界于我们的清净心里面。所谓独头就是唯心,然后动,生相无明。所以,生相无明,就是生出现象界的开始,生相,所谓的见相二分,产生对立,名叫做生相无明。[迷本圆明,]迷了根本,本来圆明清净的本性,所以,[是生虚妄,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我们这一生就是这样,从头,迷又迷……,迷又迷……,简单讲就是没救了!为什么祖师大德到……,他去参学,祖师大德到了禅师面前,他根机很利,几句话就从迷返悟,祖师大德就是这样,几句话!我们不同,我们是一次又一次……,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宫本武藏媲美台湾的关公,是一位武术高手。宫本武藏本来是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后来因为他欺压百姓、霸道,被官府抓起来,被官府抓起来,要砍他的头了!结果遇到他的师父,一位师父、出家人;这个大官有信佛,不敢砍他的头,这个师父一看:这个宫本武藏是很有才干的人,可以为国家效劳;但是,要经过磨练。很多人也都劝宫本武藏,可是,他的劣根性很重,劝也劝不动,他的师父很厉害,出家人的智慧实在很厉害,非常高!他把宫本武藏抓去吊起来,吊在树上,被吊在树上,宫本武藏很生气,他说:你不如把我杀了,不要把我吊起来!旁边的人都说这个出家人很残忍,说:你不如让他死得痛快一点!这个出家人就在里面打坐,夜里下大雨,一天、两天……,外面的人都来跪着求这个师父,说:你要不然就放了他,要不然就让他死!这出家人就说:回去回去回去(法师摇手说这句话)!下大雨不避雨,你来这里求什么?把他们赶回去。他们说:师父!大师,大师!你是出家人啊,你要慈悲啊!你不放了他,这样子折磨他,还不如让他死!这个出家人就说:回去,回去!大家都骂这个出家人,他们不晓得师父的用心是什么。隔天师父去看他:喂!武藏!你觉得怎么样啊?可恶!放我下来!就骂这个师父,师父说:喔!你还能够讲话,可以再支持四、五天没有关系!还是不肯把他放下来,继续把他吊在树上。要训练一个武术高超的人,宫本武藏今天能成为日本伟大的武术家,就是出家人训练出来的,这师父很厉害,就是不放他下来!所以说:师父在做什么,徒弟他不知道,他徒弟不知道!后来,师父这样的训练他,所以,他被吊在树上,一直骂师父的时候,他师父说:你年轻人应该生气!他师父这样跟他说,他骂他师父,师父还说:你应该生气,年轻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气,你大声一点!他就大叫:啊……!师父说:你喊这么大声有用吗?没用!意思就是说:你光有莽力,力气很大,你有很厉害的武术;但是,你没有智慧,你成不了大器啊,不过是一个莽夫而已!于是就开始把他吊在树上,一直磨练他、训练他,训练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训练他的智慧、训练他的耐性。所以,我们人不经一番寒彻骨,虽然他是一块玉,但是,还是要碰到好的师父,才能成就。但是,这个师父还要能堪受别人毁谤,大家都说师父很残忍,但是,师父还是把他吊起来,下大雨也不放他下来:来啊!你叫大声一点!后来宫本武藏成为日本武术的高手(法师伸出大拇指),而且有大智慧,后来他开了大智慧。所以,他每次握刀的时候,刀最厉害的是心,心刀!所以,师父就跟全开示:外面的刀不够厉害,心的刀才厉害!刀随心动,心随刀行,心刀合一,名之最上乘的刀法;我现在也学会了,你们知道吗?他说:你握刀只是用蛮力,没用啊!你的心要随刀,刀要随心,心行一如。教他心地法门;我们现在就在教心地法门。所以,大彻大悟的禅师教徒弟,有办法动静一如,要动,他有办法;要静,他也有办法,这个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教他,禅师自然就有办法,不然折服不了徒弟。宫本武藏原本是很凶悍暴躁的,很凶悍;结果训练到最后,顶礼皈依三宝,更为国家建立了功劳。所以说:我们一个人没办法要进入炉火纯青的心境,一定要吃过很多苦,不然不可能,不然不可能!你很少看到整天躺着睡觉的会开悟的,很少看到这样的,都要一直磨,一直磨!我每天都在算徒弟剩下几个,因为现在不敢磨了,没有几个可以像宫本武藏这样,吊在树上,自己就可以开悟的;如果把这些徒弟吊在树上,明天就跑光光了!要这样磨练,没有相当的根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他只是武术门中,一个学武之人而已,为了达到心境合一,要吃多少的苦?哪有像一贯道一点就得道?笑死人!没那么简单!虽然说一切法无生;但是,在事相当中,你要吃很多的苦,吃很多的苦。因此我们要了解,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从迷积迷,以历尘劫;但是,你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像宫本武藏如果没有遇到他师父,照样没有用(法师右手掌心向左在胸前摆着手),照样没有用,没有用!一块玉,没有作用,被覆盖住,没有人会雕刻它。所以,要感谢师父的调教,这才是有智慧的人。[亦名曰迷,即迷真起妄。]迷去这个真,迷去这个真,他就起妄。[如,《楞严经》所云:“晦昧(迷也)为空。]晦昧就是本性加了一层阴影的知见,就是迷的意思。晦昧这个本身,晦昧如同下雨的阴天,见不到阳光,叫做晦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本来就知;但是,我们自作聪明,加了一个知,想要去知道那个本性,因为动,所以,我们错觉,错觉我们的本性。所以说:晦昧为空,“昧”就是迷掉。“晦”是指天气阴暗的日子。晦昧,也就是像本性被烦恼遮蔽了,为空。[”将真空本性,晦昧而为顽空。]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真…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