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P18

  ..续本文上一页云道,是诸佛所证之智德。]菩提涅槃,是不是?菩提。[依本觉佛性,起始觉真智,]为什么叫如觉、本觉呢?本觉就是本来就有的;始觉就是用修行的力量,开始有觉性。所以说:本觉是先天性的,原本就有的;始觉是后天的,发现而开始继续进行。所以,起始觉的真智,[以智断惑,惑净智圆,名得菩提。梵语涅槃,此云不生不灭,是诸佛所证之断德。]断就是加一层功夫,令断烦恼,后天所完成的觉性,叫做断德;智,智德就是原本就有的,智德、断德,本来是一德。[以本觉出缠,]“缠”就是烦恼,以我们的本性来离开烦恼,[不受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系缚,名得涅槃。即果觉也。诸波罗蜜,或云波罗蜜多,此云彼岸到,若依此方,顺义回文,]顺这个道理,这照这个文,“回”就是依照这个文字,[当云到彼岸。常途]“常途”是指一般,一般的[实教菩萨,修六波罗蜜,]常途就是一般的菩萨,一般的实教菩萨,实教的菩萨修六波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布施)、尸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梨耶波罗蜜(精进)、禅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此六波罗蜜,乃以般若为先导。]在《大智度论》,把律、律学、戒律判为不了义,不了义;但是,律学也不是说不了义。律如果配合着实相法,律学就变成了义。因此,全部必需以实相为主。[般若,即能照之智,以智照理,称理起修,所修离相,修即无修,即因地法行也。]所以,你看,这句话就告诉你:所修离相,他也是这样讲,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不离相,你一点办法就没有!你虽然在修行,你不能说你在修行,修就是无修,你不能执着有一个我在修行,包括持戒就是这样子;包括布施,都不能执着说:我有一个人在布施。你说修行很困难,人家早就跟我们指示得很清楚了,只是我们不听话。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后面那一句你们会背吗?就是业到死啊!答案就出来了。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你记住!答案就是:你要业到死!师父!我如果放下了,那又怎么样呢?这样就没有业,就解决了,当下就可以吃枝仔冰清凉了!放下,什么都解决了![教授菩萨者:以上所流出诸法,乃教授菩萨之法。菩萨求证菩提涅槃之果地觉,]就是究竟的佛果。[必须依此清净真如,为因地心,修诸波罗蜜,为因地行,依因感果,自可圆成果地觉也。]所以,[上属标宗,下乃酬请。一总标真宗竟。]标出什么是因地的真。所以说: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来教授菩萨,就是说:以圆觉,“名为圆觉”,就是这四个字,有大陀罗尼,名字叫做圆觉,这一部叫做《圆觉经》。对不对?由这个圆满的觉性,能够流出清净的真如,菩提涅槃,以及波罗蜜,又能教授一切的菩萨。那么,凡夫要圆满,不可能,我们觉悟、悟道,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对得起我们的因果。所以,我们人都有一种错误,认为说:我尽量做,做得圆满,尽量做,做得圆满,所以,他的生命变成操纵在众生,他怕人家讲啊,所以,他一直做……,人家一直讲,他就一直气……,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尽如人意,做到最终,他就会大发脾气;为什么我怎么做不对……,变成这样,到最后就很失望!要是我,就不会这样想,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你如果比我厉害,不然换你来,我已经尽心尽力,我的能力到此已经极尽了,我的能力只有到这个地方。对不对?你要说圆满,这不可能,圆满的觉性,除了佛以外,我们没办法,那么,我们要离相。所以,对于别人讲什么,我不会难过,我的心肝袂甘苦,你要讲到让我难过,不可能!随便你讲啊,让到嘴巴烂了,也与我无关!为什么?我已经抱病上台了,对不对?生病也是一样,就算吐,还是要上台,我怕有的从嘉义来、有的从台南来、有的从“便当”来,从屏东来,以前都听成“便当”,还以为大家可能都是吃便当吧!从屏东来,对不对?那有什么话说呢?你对师父有信心,你就来;对师父没有信心,我们就没有这个缘,就是这样子;你要做到圆满,不可能!你有这么大的能耐?说一个法师能做到让大家圆满?不可能的事!所以,今天供应我们超市蔬菜水果的老板跟老板娘来,他说:法师!外面对您的风评很好,很赞叹您呢!我说:有赞叹就一定有毁谤,这是对立的,我不希望别人赞叹我们,也不希望别人毁谤我们:但是,你赞叹我,我随喜;要毁谤,我也没有办法!所以说:这个要圆满,你没办法做到圆满,只有摸摸我们的良心,没有办法!这世间批评的人比较多嘛!人家说:讲得怎么样不好……,如果你说:不然换你来!他就说:我没有办法啦!所以我说:这世间,要批评别人的都很厉害,大家都很厉害,来!你评评理啊!他就可以讲出一大套,真的要叫他来,他没办法,他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我们人随喜功德的这个心没有,没有!所以,多鼓励人家,不要责备人家,多鼓励人家,鼓励人家以外,还包括诚恳的态度、欢喜的脸孔,喜悦的脸孔。我告诉诸位:与其你帮助他,不一定比诚恳、微笑的脸孔给他鼓励更大。我们今天用喜悦的脸孔、和蔼可亲的态度、很诚恳的态度,我告诉诸位:对方就好像在享受什么,他发现你这么诚心诚意地来,这对方会很高兴的,我觉得笑容、诚心,这是无价之宝,真的是无价之宝,真的!你们慢慢会发现,多鼓励人家,永远不要责备人家,永远,用喜悦的心、喜悦的这个态度、欢喜的脸庞,来迎接每一个众生,这几乎你有魔力一般的力量,你就像有魔力一般,魔力。所以,有一句话:赞叹虽然只是一个名词,但运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有生命的存在。再讲一遍,赞叹虽然只是一个名词,但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如同有生命一般的魔力。对不对啊!Is it so?是啊!所以,人家说:师父!从来没听过您批评别人。我说:我又不够资格,我认为男的就是男佛,女的是佛母,我把大家都当作佛,我都认为你们比我厉害,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这么认为,我认为这里面我最差,所以,我要多上台学习,就是这样,所以,讲经给你们参考看看,请大家批评指教,就是这样。我也不认为我比较高,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将来你们成佛后,要记得来度我,你们要记得,我曾经讲经给你们听,你们才能成佛,你们不要忘记我就好了!我不高也不低,法法平等,大家快乐、欢喜就好,这样我们这个团体才会快乐。有一个人来帮忙,他说:师父啊!我要替三宝做事。我说:不对!是替自己做事,你所做的功德都是你的,怎么会替三宝做事呢?他说:这样讲有理喔!有理,本来就有理,所有的事情都是替你自己做的!对不对?你想想看,这如果是没有教化的一个团体,你想想看,他做一点事,就要跟你领多少钱了,真的!所以,我们这个修行的团体,为什么会如此和合?作主的人很重要,领导的人非常重要,领导的人绝对平等、圆满的时候,对不对?都施舍给大家,鼓励、赞叹,底下的人就不会有怨言。所以说:一个有教育的团体,和合到今天;乃至于希望将来,大家都能够很欢喜、很喜悦,很喜悦地来完成佛道,我们有你们大家的支持,支持,佛教就一定会兴盛。你们的精神投资在法,相信有一天,你们就会成就佛道,因为这都是利益众生,这都是利益众生。

  [丁二别以详示

  戊一长行

  己一酬答初请

  庚一明真因有力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以什么修行呢?[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所以,能够[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一切如来:是已证果觉之人。果觉不离因心,]果觉就是究竟的果位的觉悟,指佛,我们说:佛是究竟的果位嘛!不离因地发心,他因地如何发心?[故曰本起因地;即成佛根本,]成佛的根本就是来自于[起于因地之心。]在因地发什么心才能成佛作祖?[皆依下,即因地所修之法行。佛佛皆然,故云一切如来。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者:]圆照就是圆满照彻,哪一种情形能代表圆满照彻呢?就是离一切相,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这句话作因地心;或是《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才能达到圆照的本性。[此一句,正答文殊]菩萨[所问,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下二句,乃法行之功能力用。圆照,是能照之智;觉相,是所照之理,]我们的智慧照彻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受到智慧的照彻而通达。[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并无别法,皆依圆觉自心之智照,]圆觉是对二乘人来讲的;凡夫叫做不觉,凡夫叫做不觉。那么,二乘人虽有觉悟,小小的觉悟;菩萨有觉悟,但是,不究竟,只有佛称为圆满的觉。说:皆依圆觉自心之智照,还是要用自己的心去观照修行。[还照清净本然之觉相。]清净本然,就是本来我们就有觉悟之相。[觉相,即圆觉妙心,]圆满觉性,我们不可思议的这颗心。为什么称作“妙”呢?不可思议,不是凡夫妄想心;不是二乘发的小心;也不是浅根菩萨的心,是不可思议的妙心,[实相理体。]理体就是无生,实相无相无不相。所以,实相理体,也就是我们无生的本性、无生的本体。[依理体起智用,]就是依体起用,依这个无生清净之体,起这个妙智之用,叫做以理体起智用。[以智用照理体,]用我们智慧的妙用照这个理体,所有的智用也是无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无生的清净心,起智慧的妙用,那么,所有智慧的妙用还是回归到无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照彻心源,]照彻我们的心。[究竟清净。]这样才能究竟清净。[妄惑空,名为永断无明;]所谓的妄惑空,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迷惑,是因为错觉,所以,我们上面加一个“妄”惑,不是真实的,就是我们本来并没有迷惑。所以,妄惑就是说:迷失,所以他颠倒,虚妄的、错误的执着;等到这种虚妄、错误的烦恼执着……,“空”就是除掉了、没有了、灭掉了,名叫做永断无明。[法身显,故…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