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在跑操場,後來跑累了,我就走慢一點,慢一點,我就精進念阿彌陀佛……因爲大一,非常精進,在操場,又聞到一股強烈的香味,整個大操場,這麼大的幾甲地,沒有人點香啊,還是聞到強烈的香味。你不曉得,那時候剛剛初學佛法,哎呀!對于念佛多麼地精進,包括晚上做夢。有一次,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搬出來校外了,在校外,我們叁個人住在一起,一個房間,租的,租的房間,那時候,因爲那個地方,有一點好像不幹淨,晚上常常有人被壓,做惡夢。有一次,我正在睡覺的時候,一直有人在壓,還沒有睡著喔,就一直壓……喘氣喘不過來,很清醒的喔!我就跟他講:有膽就別走!阿彌陀佛……佛光,整片的那個光,光從西方過來,西方過來,一片光,唰!過去,沒有了,那個壓的境界,馬上手就放,放走了,見到佛光了。還不鼓掌?(衆鼓掌。師父學聽衆張開嘴聚精會神地的樣子。)聽得傻呼呼的。講經就是這樣,上下互動,我比較喜歡熱鬧。所以,這個境界,逆境是好的。後來念佛念了久了,累了,就累了,晚上躺著睡覺,睡覺又夢到了,夢到什麼?夢到看到很多的現金,一直撿這個現金,忘記念佛了,夢到錢就忘了佛,校辦還是不夠,很慚愧。哎呀!這個很慚愧,要夢到有鬼來掐我們,精進念佛;要夢到撿這個現鈔,忘了!還撿得很高興,慚愧慚愧,回去要忏悔了。好了!所以,這個淨土法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是絕對百分之一百是事實的,就怕你沒有信心,聽了以後,空手而放,毫不在意,不留神。底下,決定不疑,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叁界】再回來叁界,【乘無生忍船救苦衆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論雲:“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意思就是:你想要到地獄,就像在旅遊一樣的,來去自在,想遊行,跑到地獄去,遊行自在。怎麼樣?先生到彼國,就是極樂世界,要先往生極樂世界,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生死國,再來六道輪回,才有辦法救度人生。還入生死國,才回來這個六道輪回,【教化地獄救苦衆生。”】今天也只有地藏菩薩有辦法,我們哪有辦法?
【以是因緣求生淨土,願識其教。】願了解、體悟正法之教,願體悟彌陀之教,這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我們要好好地了解,切莫空過,要精進念佛啊,不要把生死當作開玩笑啊!【故《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易行道,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了生死,這個是很容易的,大家都做得到的。
【第二疑】第二者懷疑。
【問:】第二疑比較困難,初學佛法的人聽不來,剛剛進門的人第二個疑問是很難的,不過沒有關系,我們慢慢地講解。【諸法體空,】萬法當下就空,緣起就是空,在《阿含經》講得很清楚:無常,當下就是空,無常就是空,緣起就是空。空有兩層意義,生滅無常,當下就是空,緣起,只要天地萬物,條件所構成的,當下就是空;條件失去了,就不存在。諸法體空,【本來無生,】本來就畢竟空,【平等寂滅。】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是衆生因爲妄想、執著,以爲好像有一個真的人身,其實萬法是平等的,是寂滅的,寂滅就是沒有喧吵的,心平靜的,從來不生,也從來不滅。【今乃舍此求彼,】爲什麼舍這個娑婆世界,求生極樂世界呢?【生西方彌陀淨土,豈不乖理哉?】你不是悟到當體即空?當體即空,現在不就是極樂世界了嗎?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呢?豈不違背了無生的法理呀?【又經雲:“若求淨土,先淨其心,心淨故即佛土淨。”】心清淨就好,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呢?【此雲何通?】爲什麼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心清淨不就好了嗎?
【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畫個大框框,這是大標題、大段落。【汝若言】就像你說的,【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則是舍此求彼,】是舍這個娑婆,求生彼佛國土,阿彌陀佛的清淨國土,極樂世界去,【不中理者。】就是不合無生的道理,無生就是當體即空,沒有來去相,沒有生滅相,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心淨就好嘛!【汝執住此不求西方,】如果你執著,是一定要安住在娑婆世界,而不求生到西方。【則是舍彼著此,】你還是舍極樂世界,執著娑婆世界呀,【此還成病,】這個還是毛病呀!你說:執著娑婆世界,不要求生極樂世界,是個毛病;也就是舍掉極樂世界;執著這個娑婆世界,還是毛病。所以,我們執著娑婆,舍極樂;或者舍極樂,執著娑婆,都一樣。舍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這不合無生的道理。又這麼說了,【又轉計雲:】又另外一個角度說:【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我們人要轉世的呀,不是叁界內,要不然就他方世界。我也不求生彼;我也不求生極樂世界,也不求生娑婆世界,這是不可能的,意思就是:【則斷滅見。】我們死後有神識的、有靈魂,是要轉世的,不是生娑婆,要不然就生極樂嘛!要不然你跑到哪裏去呢?是不是?如果說:我不求生極樂世界,也不求生娑婆世界,那無所去了,則成斷滅。斷滅見就是外道的見,斷滅見就是否定,不是常見,就是斷見,什麼都沒有,那神識怎麼辦呢?這靈魂怎麼處理呢?所以這個是斷滅見。
【故《金剛般若經》雲:“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阿耨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說: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說諸法斷滅相。】諸法斷滅相就是否定因果、否定緣起。我們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就得惡果,因爲你這個靈魂要遭受果報的。你不生此,也不生彼,那你跑到哪裏去呢?憑空消失?這個是不合因果的呀!【莫作是念,】千萬不要這麼說。【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對這個法,一定要遵守因果,就是從凡夫到聖人,都必須對因果負責,有因有果的,斷滅就是否定因果、否定緣起。
【二別答者:】畫一個大框框,把它框起來,第一段解釋完了。別答:另外一個答、解答。【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在緣生緣滅當中,“緣”就是條件。世間就是這樣,什麼都是條件所構成的。譬如說:我這個色身,父親、母親的因緣,還有我自己業力的因果,來投胎轉世的,我這個色身也是緣起的。對不對?因緣生的嘛!這個桌子也是啊!這個桌子從山上木材砍下來,經過工廠,對不對?磨平、切割、釘一釘,就桌子了,就是條件具足。是不是?諸法和合,諸法和合叫做【不守自性。】就是根本沒有自性。這個“不守”,大家看不懂,這個“不守”畫起來,寫一個:無自性。無自體很難體會,這句無自性,講一句更貼切的:叫做沒有永恒性,這樣你比較聽得懂。沒有自性,就是任何東西統統沒有真實,叫做無自性。像我這個色身,無常、變化,找來找去,你找不到一個慧律法師,這個是幻化出來的假的色身。這山很漂亮,如果你把山徹底地分析,土多一點、石頭多一點、樹木多一點。對不對?如果我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這個山移開來,沒有樹木,放一把火燒了,推土機一推,山也沒了,緣滅的時候就這樣子了。所以說是:諸法和合,萬法都是條件所構成的,沒有自性,沒有永恒性。這要六朝,讓一些初學的比較聽得懂。【求于生體,】找到一個真正有這樣生出來的東西,也不可得。火化了,一堆骨灰;就算現在還沒有往生,你也知道,這個色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對不對?有沒有這樣一個真正的人?沒有!好好地徹底分析,雖然是緣起的、存在的;可是,我們了解當體即空,就超越,放下,就是這樣子,學佛就這樣子。聽經,聽到經典的人,我常做這樣比喻,聽經的人,聽到經典的人,就像賽跑,起點,他有因緣,碰到正法,這不得了了!他的因緣來了,這就是起點,誰先徹底放下,誰就先到終點。聽經聞法,就是賽跑的起點,誰徹底放下,誰就到終點。大徹大悟,什麼叫大徹大悟?徹底看破身心,徹底放下,馬上見性,馬上成佛,萬法回歸當下這一念。而衆生沒辦法,衆生一定是:嗯!只有我沒有講話。搞來搞去,他還是有一個我,不管怎麼樣,他體會不生不滅體會不出來,開悟這種事情,又沒有辦法,相似境也不行。
什麼叫相似境?有一班同學叫做牛頭班,牛頭班,這個牛頭班,教育局常常來審核,常常來檢查,教育局。有一次,教育局來,要看看這些牛頭班有沒有進步,當時候就叫一個學生:你起來!這學生就站起來了,看看有沒有進步,這個教育局長要來看看,就問他了:二十加二十多少?他就說:四十五。四十五啦!這個教育局長:搞什麼東西呀?二十加二十……這個教育局長很生氣,他的老師在旁邊鼓掌。這個教育局長就說了,就問這個老師:你爲什麼這麼高興啊?二十加二十,他講了四十五啊,這不對啊!你怎麼鼓掌啊?他說:報告局長!我上次問他二十加二十,他猜八十五,已經很近了,不錯了!現在只有差五而已呀!(衆鼓掌)是啊!很近了,可惜不是,開悟就是這樣,開悟就是差0.1都不行。所以,一般都是猜的;大概怎麼樣,大概怎麼樣,開悟不能這樣,見性就是見性,開悟就是開悟,一點都不能馬虎。所以說:悟到無生,就知道萬法不可得,說放下,功夫還是不夠的,那是不得己的,你要悟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戲就演完了,就沒戲可以唱了。本來當體即空,四大本空,五陰無我,沒有什麼放下不放下這種東西,根本就沒有,虛妄的,虛妄的生命,虛妄生,虛妄死,虛妄地老,生、老、病、死,統統是虛妄的,一切法無生,你放什麼東西呀?沒有東西可以放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這樣子。好了!因爲時間關系,諸位看,說:求于生體,我們求、要找,找來找去,有一個東西這樣生,【亦不可得。】你找不到。所以,你看電視政治每天吵……立法院每天都吵。對不對?要是像我們這樣有一點點兒智慧的,沒什麼好吵的,萬法當體即空,沒有這種東西,吵什麼?【…
《淨土十疑論講記(2004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