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外道也。
第叁疑
【問:十方諸佛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修行的人,應當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今乃偏求一佛淨土,】爲什麼專求生極樂世界呢?【與平等性乖,】跟我們圓滿的清淨平等的心性互相違背。【雲何生淨土?】爲什麼要生淨土呢?意思就是說:十方佛土都是一樣的嘛!功德都一樣,爲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是不是?爲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偏求一佛國土呀?
【答: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事實上是平等的。【但衆生根鈍,濁亂者多,】我們衆生都是這樣子。濁亂:汙濁、混亂。【若不專系一心一境,】如果不好好地系念一心一境,【叁昧難成。】心定不下來,叁昧很難成就的,心定不下來的。【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叁昧。】你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一相嘛!這樣定容易成就。你每天都念無量無數的佛,你怎麼記得起來呢?對不對?譬如說:我們過年,過農曆年拜叁千佛,你背了幾尊佛啊?叫你每天都念叁千佛,對不對?從頭念到尾,一直念……你怎麼會專呢?心怎麼會定呢?對不對?所以,專念阿彌陀佛,【以心專至,】這個心很專,【得生彼國。】到極樂世界去。
【如《隨願往生經》雲:】因爲以心專至,得生彼國,就像《隨願往生經》這麼說:【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淨土,】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專念往生?”
佛告普廣:“閻浮提衆生,】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衆生,【心多濁亂,】很混亂,【爲此】因爲這樣子,所以我們【偏贊西方一佛淨土。使諸衆生,專心一境,】把它徹底地專念一個境界。【即易得往生。】就容易多了。【若總念一切佛者,】念那麼多佛,【念佛境寬,】無量無邊十方叁世怎麼念呢?【則心散漫,叁昧難成,】這個定,定不下來。【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同一個佛的法性,同一個本性,【爲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
所以,【故《華嚴經》雲:“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切佛就是一佛。【一心一智慧,】“一心”前面加一個:同。同一個心。“一智慧”再加一個“同”。你這樣就看得懂。一切諸佛身就是一佛身,同一個心,同一個智慧,就這樣子。【力】,就是十力,【無畏】就是四無畏。【亦然。”】這個我們在《十四講表》就講過了,《十四講表》就講過十力、四無所畏。
好了!【又雲:“譬如淨滿月,】像十五的月亮,【普應一切水。】十五的月亮在虛空,一照射,水統統應現出來,【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跟本來的月亮是不二的,影像雖然無量無邊,月只有一個。【如是無礙智,】這樣無礙的智慧,【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刹,佛身無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有智慧的人,用這個比喻來體悟、來了解,因爲無礙智,等正覺,就像應現了一個月亮,所有的月亮,就是一個月亮,一身就是無量身,無量身就是一身。所以,應現一切刹,佛身無有二。智者用譬喻得解。【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無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時,即是念一切佛也。】就是念一切佛。“熾然”就是提起正念,專念阿彌陀佛。
【第四疑】第四個疑問。
【問:等是念】等是念就是同樣念佛,古人寫這個,一般人還看不來,等是念,要用現代話來說,叫做:同樣都是念佛,同樣都是在念佛。【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彌陀佛耶?
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因爲不曉得從哪裏依靠,也沒有信心,專不起來,叫做:不敢自專。要怎麼能專呢?【專用佛語,】因爲信任釋迦牟尼佛說的話嘛!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偏念”就是專念。這個偏念,偏偏地要念阿彌陀佛,就是要專念阿彌陀佛。【雲何用佛語?】爲什麼要相信佛的話呢?【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衆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都講得很清楚了。【數十余部經論文等,】都講得很清楚,【殷勤指授,勸生西方,】一次再一次地勸導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故偏念也。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另外有四十八個大願,【接引衆生。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注意那個“相”,最後一個字。【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注意那個“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注意後面那兩個字:光明。四個字加起來怎麼念?(相好光明……)無等倫,我們《贊佛偈》就是根據這個來的:相好光明無等倫,就是根據這一句的,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相好光明無等倫。【遍照法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這個感應啊,在我一生一世到今天來講,數不完。有一次,我到文化大學去上課,講到喉嚨出血了,腫起來了。這學生,女同學就掉眼淚,很感動啊,就勸師父不要再講了。我那個時候就說:十方諸佛都是舍身命、舍頭目腦髓在弘法度衆生的,我們這一點苦算不了什麼。就繼續講,講得就是出血、腫起來,到文化大學山下那耳鼻喉科看,這個耳鼻喉科的醫生告訴我說:哎呀!師父!您不能再上課了,再上課,這個很嚴重的,因爲去講《十四講表》,還沒講完,我就這樣堅持,強力地堅持,諸佛菩薩的加被,祈求觀世音菩薩加被,讓我把《十四講表》講完。就講……講到第五天,那個喉嚨痛得不得了,還是堅持,就在這一堅持之下,文化大學底下,十幾年從來沒開花的樹,統統開花,統統開花!(衆鼓掌)哎呀!那個助教來告訴我說:哎呀!慧律法師啊!我們在這裏教了十幾年,這個樹統統不開花。師父!您來這裏一講,你的堅持,統統開花。這感應不算什麼,再來講一個,有一次,中和,講到這兒,我就很有勁,這個中和,人家舉辦佛學講座,(衆鼓掌。師父拱手說:)謝謝!謝謝!佛學講座,當天的佛學講座下大雨,從早上一直下了非常大的雨,整天都沒有停,統統沒有停過,主辦單位打電話來:慧律法師啊!要不要講啊?講,怕什麼?我很有信心:講!他說:哎呀!師父啊,雨下得好大啊,您保重啊!雨下得這麼大。“講,講!”求觀世音菩薩,念……沒辦法,佛教要興盛,當然佛菩薩要配合呀!靠我哪有辦法?是不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對不對?晚上,雨還是下得很大,還是下得很大,出門,他們開車子來載的時候,要出門,那個雨下得傾盆大雨,下了傾盆大雨。到了中和體育場,那露天的喔,都半年前就安排好了,將近幾萬人,統統拿著雨傘,沒辦法,等慧律法師啊!拿雨傘。結果到了中和體育場,師父的車子,人家那個護法居士趕快趨前,趨前來,車子門一開,雨停了,(衆鼓掌)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面呢!雨停了,上臺,因爲去那邊,時間到了,就上臺。請師上臺,開示了兩個鍾頭,回向,我們煮雲上人常常講,講完了就這樣:我的撫尺一拍,(師父學煮雲上人的動作,把撫尺一拍:啪!結果桌子上講座的課本倒了)太大力了。我的撫尺一拍,(師父學煮雲上人的動作,把撫尺一拍:啪!)因爲他是江蘇人,我的撫尺,這個叫做撫尺,一拍!我們的煮雲法師常常講:我的撫尺一拍!(師父學煮雲上人的動作,把撫尺一拍:啪!)回向,講經完了,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中……到了:不退菩薩爲伴侶,(師父把撫尺一拍:啪!)下大雨,(衆鼓掌)一分鍾都沒有差,(師父笑)哎呀!這個佛菩薩……真的有佛菩薩,這個太靈了,這個實在是一分都沒有差。新加坡更感應,新加坡幾十年來,佛教沒什麼興盛,請請臺灣的一個叫慧律法師的去演講,希望帶動整個新加坡,結果他們籌備了一年,講經以前就要先籌備,借場地、電話聯絡、報章雜志,結果他們借在哪裏?借在金文泰體育場,沒有屋頂的,不是體育假館喔,體育館是室內喔,他借了體育場,結果要講經以前,你知道嗎?昏天暗地,那個旁邊統統打雷,唰…砰!一直打雷……沒辦法了,要上課,信徒就進來休息室說:慧律法師啊!佛教興不興盛,就看這一仗了。(師父笑)沒辦法了,籌備了一年。好!沒問題!我求求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觀想一支雨傘撐住天空,觀想,自己觀想啦!一邊講經,四周的體育場外面一直打雷,外面下多大的雨,我不知道喔,這裏的天空昏天暗地,就是不下雨,外面整個新加坡統統下雨,我一直拼命講……奇怪!都沒有下雨。講完的時候上遊覽車,我們還不知道喔!上遊覽車的時候,開出去外面,積水,新加坡積水,車子全部阻塞,他說:師父!您不曉得,外面雨下得多大,下到積水,全部都塞車,車子開不動,統統塞車,整個體育場統統沒有下雨。(衆鼓掌。)是不是?哇!要講感應可多了,很多了!所以,只要你有願力,只要你堅定求生極樂世界,告訴諸位!沒有一個不感應的,沒有一個不會往生的,絕對往生的,絕對往生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願力所在,就是成就道業的地方。底下:攝取不舍,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所以,我再告訴諸位:決定得生。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雲:“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恒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這個“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不是說舌頭伸出來,覆蓋叁千大千世界,這是大聖人講的,解釋的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天誦《彌陀經》,要弄清楚,世尊所講的正法,叁千大千世界統統遍覆,哪裏都有真理。只要佛說的法,這個法決定遍叁千大千世界,度無量無邊的衆生,是這個意思,這是表法的。所以,意思就是說:舒其舌相就是說法,就是說法的意思。遍覆叁千大千世界,就是度盡衆生,盡叁千界。所以,釋迦佛說經的時候,都有十方…
《淨土十疑論講記(2004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