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嗔恨之心。】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這個就是重點,你想修行嗎?這一句就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你拜佛、念佛、用功持咒,功德很大,如果能夠加上平常的生活,加上這一點點的:離一切相,離相。哇!生命完全不同。【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你不要說成佛了,如果你在生活當中,能夠加上這一點離相的功夫,我說:諸位!你的生活會完全不一樣,你跟你的老婆、跟你老公不會吵架,了解這是因緣,夫婦難能可貴,能夠作爲夫婦,大家要珍惜。如果你能離一切相,你就了解,今天所有的化妝都是短暫的,保持一個莊嚴,是佛弟子的一個禮貌:但是,如果太過于嚴重了,那生活就會亂掉,你不能離這個相,就非常嚴重。有一個非佛弟子,到泰國去玩,人家那個到泰國曼谷,到芭達雅去的,他去旅遊。他去一趟泰國回來,花二十萬,像是捆工(搬運工)一樣。看到這個也買,看到那個也買,看到什麼統統買,回來鞋子買多少?買十二雙,買種種的胃藥、頭痛的什麼藥、萬精油,什麼什麼統統買,像買那個名牌的,二十萬喔,就這樣子,中國人就是這樣子,有這種習慣。去國外旅遊,一天五千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有空買藥,回家丟掉,(笑)到家統統丟掉。就是這樣子。所以說:衆生如果不能要下一點功夫,離這個相,煩你都煩死了。
【應離一切相者,心常空寂。不生起滅。湛然清淨。是離一切相也。】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你絕對不可以動一個念頭,見一切色,不可以色生心,就是生執著心。這個生心有叁個意義:生執著的心、生分別的心、生顛倒的心。這個有叁個角度說。你見一切色,不應當住,“住”就是執著。你不應當住于哪裏?住于色相,就是執著,不應當執著這個色法,色法有千差萬別。看到有錢人,內心攀緣;看到貧窮的人,看都不看一眼。前幾天新聞報導的,那個專櫃的小姐,被人家批評得不得了。說:“那一套服裝,借我們試穿一下。”如果你穿得很平淡,“那不適合你啦!”還不甩你呢!“你合不來啦!”她連試穿都不要。如果你把它穿得非常的光鮮亮麗,非常的時髦,都是名牌。“那個那一套拿來我試穿一下”。她馬上:是!是!“就是那一套”。馬上就拿下來。執著在這個色。專櫃小姐沒辦法,她也要吃飯啊!就被人家批評得很厲害,連試穿都不行。我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盡量試穿。日本人,哎呀!真了不起啊!我們到商店裏面,你試穿,穿不好的時候,你又問他:有沒有這種款式的?他還告訴你,出來:在那邊右轉第一間。還跟你:(日語:domo arigado gozaimashita.意即感謝光臨)。進去的時候:是!椅子拿來坐(日語諧音iraixiaimase歡迎),每次都聽到日本人非常有禮貌,你就是沒有買,他都不生瞋恨心,還(日語hai是),你跟他指正,(日語hai是,hondoyo真的哦),真有禮貌,是真正的。所以說:我們住在這個色生心,就完了,就顛倒了。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不應當對這個聲、六塵起心動念,不要執著。我們隨便舉個例子,你就知道這個衆生多可怕。我看新聞報導的,我有看電視新聞報導的習慣,說:有一群人去KTV、MTV唱歌,連續唱幾十天,好像叁十幾天,好像繳費繳了五十幾萬。我們唱歌就是聲音啊,想要唱出什麼?唱出快樂。世間人他不依靠這個,他不知道怎麼過日子啊!唱歌…拼命的唱歌,希望唱出一個快樂出來;可是,你如果聽歌聽了一個月,還是那一句話:And so what?又如何?你又能怎麼樣?就是這樣子。你一直唱…唱到最後,還是要死啊!就這樣子,世間人沒有依靠,空虛,由世間人的空虛,往外一直追求,他不知道,快樂在這一念知足當中,他不知道,快樂在這一念智慧當中,還往外一直追求。世尊就說:追求錯了!要往內追求才能快樂,你往外追求,物質世界無窮無盡,你怎麼追得了滿足呢?我這一念很知足,馬上就快樂了,夠了,我已經很快樂了。所以,鄧麗君她就這樣子,鄧麗君也很可惜,她是我很尊敬的一個歌手,我也很喜歡唱她的歌,以前啦,沒出家,出家當然不能再唱了,是不是?很可惜,她會唱,不會悟,她會唱啊:“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師學唱)”無常,她就會唱無常,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就是無常,問題就是她不能體會,鄧麗君就是沒有碰到慧律法師,所以她死掉了,要不然我就救她一把。我告訴你:你唱那個不究竟,我度你來當比丘尼,鄧麗君你這種歌聲,來唱這個爐香贊,哇!那不得了!不過剃度鄧麗君也很麻煩,我如果這大蓮花居來剃度鄧麗君,每天統統都跑來看歌星,我這裏怎麼修行?我就說:你回去吧!你太出名了,沒辦法!所以,剃度那個也很麻煩,所以說: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我們去KTV、MTV拼命唱歌…還是一樣,生滅無常。
【應生無所住心。】要生什麼心?無所執著的心。【若心有住。】“住”就是著相。如果你這個心著相,【即爲非住。】注意聽!“非住”就是心無法安住。若心有住,即爲非住。意思就是:如果你心有所執著,你的心就安不下來。執著金錢,錢就是困擾。世間沒辦法,我一直重複地講:生存本身就是很殘酷的一件事實,金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沒辦法!
【是故佛說菩薩心。】佛真正的說,真正的菩薩心,就是無所執著。【不應住色布施。】你布施,你不執著,你不但種下這個善根。譬如說:我們做佛像,每尊六十萬,叁尊一百八。如果說:你來布施這個佛像,你內心裏面想:我布施無所求,這樣子布施;或者是說:我只生一個心,這一百八不困難,我來布施,只要所有衆生能拜佛,我就很快樂!你這個布施了不起,清淨。我要布施叁尊佛像的錢,我想:我的兒子能不能考臺大?我的女兒基本測驗,看看能不能考兩百八?上北一女中啊!是不是?衆生都是這樣。世尊說:這樣你還是有所求,著相這個布施。“若心有住,即爲非住”,注意聽!如果你內心有所執著,就不是真的安住。是故佛說菩薩心,如果加兩個字:真正,是故佛說:真正菩薩的心,不應住色布施,布施絕對無所求。不過你布施要對,不要被詐財呀!有的人講:真布施不怕假和尚。不!不!這一句話絕對要改過來,真布施一定要怕假和尚。你布施正法的法師,他拿來弘揚佛法,利益無量無邊衆生;你要布施假和尚,拿去喝酒、吃肉、玩女人,完蛋了,是不是?你幫助他造業。所以說:真布施要怕假和尚。觀念要改變過來。我所謂的真布施,就是要用智慧布施,你知道這個是正法的道場,護持他沒問題,布施無所求,相信叁寶,相信師父。
【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應如是布施。】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者。心住六塵。即著諸相取舍愛憎。無有休期。應生無所住心者。心無所住。隨處解脫。】換另外一個角度說:你執著也沒有用,因爲那個是無常的東西。有一次,我去臺灣大學上課,一個女同學,她感情沖不過去,一直想要自殺。因爲學佛很淺,雖然懂一點佛法,拼不過去,要告訴她:無常,要觀照。後來還是自殺,死了。所以告訴諸位就是說:佛法這種東西,需要一點時間,觀照無常,觀照空,他需要相當的穩定力、功夫,沒有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聽一聽,可以,你打下這個基礎,你知道生命有方向感,有依靠了,依靠自己的清淨自性,你了解萬法不可得,一步一步來放…所以,因爲是凡夫,不能一開始就要求所有的人都是聖人,沒有辦法的。所以我講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修行是真槍實彈的東西,不是嘴巴說一說而已。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無所住,其實真的不簡單,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殒。若一切無心。】無心就是無執著心,無分別心。【即無所住也。】
【若心有住。即爲非住者。】非住就是無法安住,心一執著,安住不下來,你無所執著,就安住在無所執著那個地方,可是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無所執著,那我安住在哪裏啊?他看到這個現象,就建立種種的觀念,透過觀念,就透過種種的語言表達,取種種的相,進入觀念,觀念又用語言表達,都是這樣循環,一直這樣循環。他從小老師就是叫他這樣子了,1+1=2,在佛法不是,佛法就不一定,1+1一定等于2嗎?真的嗎?這是什麼?(師以大拇指與食指相圈出一個空心圓)中間這個,空,小小的空。是不是?這是什麼?(師又以另一手的大拇指與食指相圈出一個空心圓)空,兩樣把它加起來,空(兩手的空心圓相融還是空),一加一等于多少?一個虛空加一個虛空等于多少?告訴你:馬上問倒老師,馬上一下就倒,因爲老師也是執著啊!老師也不知道這個真理。因此世間人那一套道理,就是從小他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是執著的教育,佛法的教育剛好反過來,解脫的教育。從小就是告訴你,你要當總統,你要當科學家,你要當奧運的遊泳健將,你要當這個,要當那個,從來沒有解脫,所以,所有衆生都沒有辦法盡所有智,我們後天的教育,沒有辦法盡所有智。所謂後天的教育就是說:先天性帶來的,後天的教育就是語言、文字、數目,只要一直在這個世間的教育,沒有聽到正法,統統不究竟,統統沒有辦法盡所有智,産生真正大智慧。譬如說:世間的教育,它叫作執著教育,叫作金字塔的教育,注意聽!我這一段在講什麼,你要注意聽!金字塔教育就是,從小就是學中文,中文學到中文博士了,這個Super Doctor超博士,到這頂點就是這樣子了,因爲語言它一定有個極限,知道嗎?學中文,學幾個數字,學幾個語言、文字,然後語文一直累積…到博士,到超博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