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又“如說修行”,不外止持二法。】止持跟作持,止持還有作。止持就是消極地止惡,作持就是積極地行善。一切的經典叁藏十二部就是講這兩個,止持、作持,止惡作善的意思。止、作二法。【佛教諸惡不作即應止,】這個就是止持,要停止,【佛教衆善奉行即應行。教作者】就是作持,【不作即無功德。如小兒不能作大人事,故亦無過,但不得超出世間。教止者不止,】該停你不停就是教你持戒你不持,【即有罪過。故欲上升者,常衆善奉行。懼下墮者,當諸惡不作。佛以利生爲事業,視大地衆生猶如一子,故利益衆生得佛歡心,以四攝法】四攝法,我們中就講過了,(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攝受衆生得佛歡心,勤修善根得佛歡心,不舍菩薩業得佛歡心,不離菩提心得佛歡心,】這些都能令佛歡喜,【皆法供養也。普賢菩薩財供即是法供,平等平等,何用校量,】因爲通達空性是無法比較的,【爲無觀行無願力之人,財供非供法者,而較量之,財供實不及法供功德之大。佛贊歎供養如來,故修供養,即是如說修行。須以義消文,切勿以文害義,謂普賢財供非法供。】如此是誤解經典的意思,意思就是普賢菩薩財供即是法供。
○子叁,正明校量
【經】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我現在就是在供養你們法,你們現在聽師父講經,以前你們都供養師父叁餐,現在我在供養你們法,【百分不及一,】你們布施給我的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不及一,】不及千分之一,【百千俱胝】俱胝叫做萬億,意思就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分,】百千萬億分之一。再來,【迦羅分,】迦羅分就是人毛的百分之一,把這根毛分成百分之一,【算分,數分,喻分,】用任何譬喻,【優波尼沙陀分,】就是極微,優波尼沙陀分就是極微,【亦不及一。】因爲你所有的錢財就是供養幾百億也不能了生死,一句話就能夠使你了生死,你若聽師父的話,好好地持戒、念佛,老實念佛、老實持戒、老實用功,當下這一生你就能夠了生死。
【記】如前供養,若非普賢行願,縱有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是以法供一念功德,分爲百分,以一分與無量財供功德較量,不及其一也。“千分”又將法供一念功德分爲千分,以一分與財供功德較量也。向下亦是將一念法供功德,分爲百千俱胝之一分,乃至優彼尼沙陀分,與財供功德較量亦不及一。“迦羅分”豎析人身毫毛爲百分也。】就是像針孔那麼大的毛端,【“優波尼沙陀分”此雲近少分,與微塵分爲七分名鄰虛分義同。】就是接受虛空,【言極微少也。
○癸二征釋
【經】何以故?】爲什麼?【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記】征:何以法供勝過財供?
釋:以尊重行願因法故,出生諸佛果法故。
○辛叁總結
【經】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亦同前,先以有盡反顯,而後順釋供養無盡。
○庚四釋忏悔業障叁,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忏除業障者。】我們人都會犯錯,犯錯要求忏悔,忏悔最大的意義是改過,而不是習慣的應付。我們常說慚愧,慚愧,忏悔、忏悔,忏悔就包括改過,這是最大的意義。最大的意義就是要改過,這才是真正的叫做忏除,你有忏有悔卻沒改過,這樣沒有用。
【記】此牒名也。忏者忏其前愆,】以前的過失。【悔者悔其後過。】將來如果犯錯。【身口意叁業有過,皆障菩提涅槃,故須忏悔,不敢複作。】說忏悔要有兩種力量,第一要有定力。你脾氣不好或是沒有辦法控製欲望的引誘,第一要有定力,定力先伏住煩惱,譬如說你脾氣很壞,我們現在學定力,先學如如不動,然後再用般若智慧來觀照的力量再斷掉煩惱,所以,忏悔一定要通過定跟慧的階段,他才有辦法完全說:他是真在求忏悔。我們一般來講平常都是口頭上忏悔、忏悔,忏悔、忏悔,這個大家都會講,誰不會講這些?就像現在的人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麼晚還打擾你。電話都不挂斷,就開始講:慧律法師,我講給你聽,不好意思,這麼晚了還打電話吵你。說一句不好意思差不多叁分鍾,經過叁分鍾以後,他又說一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麼晚了。最後要挂斷:不好意思現在這麼晚還吵你。他這句不好意思就是要延續他說話的時間,所以這種不是真的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的人不會那麼晚打電話給師父,不會這樣子,不會把人家吵起來,不聽又不行。這是做個比喻。所以這個忏除,忏悔一定要包括改過,這才是真正的所謂的忏悔,只是流眼淚那有什麼用,對不對?流眼淚、流眼淚。有一位婦人脾氣很壞,兒子不聽話,聯考沒考中差點把他打死,後來她來拜忏摩,唱得很大聲,忏摩時把電燈關掉又很莊嚴,哭得很傷心,哭得很傷心,但脾氣還是控製不住,還是控製不住。所以人只有膚淺的意識狀態並沒有真正的生命,人只有膚淺的意識狀態,在應付這個世間種種的reaction,就是一種反射而已,並沒有真正的透徹到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核心就是絕對的安詳,那份甯靜不需要借重任何的立場,甯靜、安詳沒有任何條件,是絕對的,如果你一定要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心情都會爽快,有一天因爲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一定會痛苦,簡單講這個世間你只要借重某一種東西快樂,你就會因爲那一種東西後悔和痛苦。譬如說你因爲錢而快樂,有一天你就會因錢而痛苦。譬如說我整天都冀望我的先生,有一天你地因爲你的先生痛苦又煩惱,你如果把你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妻兒,有一天你就會爲了你的妻兒痛心疾首,因爲這是無常法變化的世間,你對他十年好,有時候因爲一句話兩個人就分開了,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叫做娑婆世界,你要先認識你的立場是什麼?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叫做娑婆世界,不是叫極樂世界,是絕對讓你事事不如意,所以你要用什麼心來活在這個世界呢?你如果事事不如意,你要把它當成這才是正常,人家對我們好,使我們覺得很快樂,這個不正常,這個不是正常的世間,這叫做娑婆世界,堪忍就是叫你要忍耐,忍耐,對,他也講,不對,他也要講,這個世間不可能他不講話的余地,他不講會貶低他的身份。有一種狂人他不貶低你,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他是一定要嫌棄你,好也講,壞也講,好也毀謗,壞也毀謗,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狀況是什麼?他不曾認識他自己的生命是什麼?他好也講,壞也講,他不攻擊跟傷害別人,他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他爲了要顯示他高高在上,他就必須把別人看低,弄錯了。記住!底下師父要講一句:真正偉大的人是讓別人統統偉大,而不是只有自己偉大,這才是偉大的人,真正偉大的人是讓每一人統統偉大,做聖人,那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如果愚笨的人就是說:你們都很傻只有我最行。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所以要學菩薩的心腸,學佛,我們衆生的哲學,這是最基本上的觀念,你一定要弄清楚,所以來這個世間你就要先接受一切不如意的痛苦:這個世間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沒有辦法!你要很平淡地接受這種事實。譬如說當老師,當老師,當老師,每天老師去:小朋友,小朋友,早!老師好!你們回家要孝順父母,你要孝順爸爸、媽媽。老師都很會講,回家跟她的公公、婆婆吵翻天。明天去,老師來笑笑的:小朋友,好!教書,教書,因爲她要教書,對不對?她拿薪水她不教他孝順父母做什麼?她一定要教他孝順父母,對不對?教是這樣教,所以老師最會講,老師最不會做,她沒有辦法,氣起來也是歇斯底裏,一直抖、一直抖……。所以你不要說爲人師表,當老師的就……。在學校是一種臉回到家氣起來,你如果照幾張照片:老師、老師,這就是你的嘴臉。(師父從上至下摩自己臉一下)羞死了。老師,因爲老師也是一個無明的産物,他雖然知道道理,但是他沒有大智慧的空性,他沒有辦法,壓不過,他要忍,忍不住,他感性跟理性不能調和,他沒有佛教的觀念,對不對?他硬要壓,所以老師也會得到精神分裂症,歇斯底裏症,受不了,受不了,對不對?所以在這個世間的人,只要他沒有碰到佛法,他就是不幸,他辦法,他不曉得怎麼辦?書讀二十幾年讀到博士,到最後變成博土,底下那一劃比較長,像我的朋友,我的朋友臺大土木工程系的博士,來到這裏很痛苦、很痛苦,我還要跟他上課,我們兩個好朋友還要跟他上課,好好地跟他講,對不對?這個人家的私事,他老婆的事情這不可以講,這種沒有道德我不會造口業的,我是不會這樣子,所以一個讀到臺灣大學的博士,我說:你也好了,讀到叁十七、八歲,拿到臺大博士,我說:你再來呢?他說要再到美國拿超博士,讀一讀,我說:你太太不在了。 一個女衆她沒有學佛,你一直讀碩士讀博士,讀一讀,整天都在做研究這樣子,你太太要怎麼辦?腦袋壞了,對不對?要是我,我不會這樣子,我讀博士叫我太太來坐在我旁邊,叫她幫我查資料,要不然她會亂來,要不然她會亂來,她會跑出去……你就知道。如果先生只注意這一點,你就沒有辦法注意這一點,人是欲望的動物,先生一攻讀博士,外面的男人,如果對他太太好一點就完蛋了,完蛋了,就完蛋了,這個我很了解,很了解,他說:你沒結婚怎麼什麼都懂,懂,當然懂,聽也聽得很多、很多,所以說只有忏悔,只有一直求忏悔,或是像世間人這樣,那個沒有用,一定要有大智慧。底下:
○辛二釋相二,壬初舉所忏二,一正舉
【經】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貧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
【記】“菩薩自念”是發菩提心能知痛癢,】觀照自己,【起覺照之人也。】覺悟,覺照的人,【自念者,自…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