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34

  ..續本文上一頁終一刹那就到極樂世界了,整天都念,整天整夜,被人說是瘋子也甘願,沒有關系瘋子就瘋子,瘋子結果能夠到極樂世界,你沒瘋才沒去極樂世界,對不對?所以說如果能夠往生,瘋子也沒關系,看你要怎麼說都沒關系,【如前已釋。

  到極樂世界、不但見阿彌陀佛、並見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諸大菩薩。梵語文殊師利、此雲妙吉祥。普賢菩薩行遍法界曰普。】就是說他普度衆生的十大願是遍法界,【位鄰極聖曰賢。】他的位接近極聖,就是佛,接近佛這個叫做賢,【觀自在菩薩證耳門圓通、解六結、越叁空、】這個就要在《楞嚴經》講了,解六結就是動、靜、根、覺、空、滅,是動、靜、根就是六根,覺,覺悟的覺,空、滅,滅掉的滅,動、靜、根、覺、空、滅,越叁空就是破除我空、法空、空空叫做叁空,【獲二殊勝。】上啓佛陀之諸法,下化衆生的慈悲,得到兩種殊勝,這個在《楞嚴經》有講,這個地方要講沒有那麼多時間。【梵語彌勒此雲慈氏。】慈氏,非常地慈,仁慈。

  【內中有疑難處、所言疑難者、普賢菩薩引導衆生求生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爲阿彌陀佛上首弟子、到極樂世界固應見也。若此土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何亦得見?

  以菩薩已證法身、體普遍故、相用亦遍。】他的相作用也遍法界,【法身大士、】把筆拿起來,法身大士就是證悟本性的稱呼,證悟到平等性智的稱呼,叫做法身大士,簡單講就是明心見性,見什麼?見無相法,無相叫做法身,所以法身就是【無處不現身、】爲什麼?因爲他法界無身,無身,應衆生心爲身,【故無處不得見。有大福報故。色相端正威嚴。性具修顯功德、悉皆得見。“其人”即誦《普賢行願品》之人。因誦《普賢行願品》功德、】刹那間【報終】就是臨命終,【彈指之頃、】一刹那,【即于西方蓮花化生。自見從蓮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記、】蒙佛授記,佛就跟我們摩頂,我們現在給誰摩頂呢?給誰摩頂呢?給剃發女郎摩頂,去就幫你理頭發,有一陣子我的手扭到了,手扭到了不能彎,不然我的頭發都自己理,自己理,後面都看不到,會留幾根下來像在拜天公,看不到。師父,你後面沒理幹淨。沒有辦法都理不幹淨,所以我現在理發都自己理,那個時候扭到手沒有辦法,去拜托人家理,我理發一定盡量選男衆,如果沒有男衆都選五十幾歲的,五十幾歲的。我沒有給小姐理發的,絕對沒有給小姐理,都選最醜的,最醜的那種,很醜的,五十多歲當祖母的,當祖母的。那是不得已的,那個時候沒有收這些徒弟。再來,蒙佛授記就是摩頂授記,【當來于某世界成佛。

  《觀無量壽佛經》說:西方蓮臺有九品。今略說之。

  上品上生生因、發叁種心:一者至誠心。】至誠懇切的心,這個至誠懇切的心非常不簡單,至誠懇切的心就是理智、感情,達到了非常的平衡點,這個說我對佛非常地恭敬,但是同時具足無生,我們如果對佛恭敬,恭敬得念到佛就哭,那是感性,那個太感性了,太過感性了,至誠懇切的心,至誠心,所以至誠懇切的心就是感性跟理性達到非常balance,就是平衡點,他對佛非常地恭敬,而且他通達到自己也有佛性,一切法無生,自佛、他佛統統平等,你如果簡單就事相來講就是對佛恭恭敬敬,對經典恭恭敬敬,至誠懇切,每天都跪在佛陀面前拜佛、念佛、用功,求生極樂世界,佛你要來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頭,佛你要來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頭這樣子。像平因法師,平因法師,他是讀師大附中的,那個時候我是讀建國中學,兩個人晚上在圖書館都碰到面,所以平因師算是在高中大家在圖書館認識的,平因師讀書很厲害,他考上交通大學,他考上交通大學的時候,我就度他,我就度他,度他的時候他就信佛,他很偉大,這個孩子他就……平因師,他在大學就持八關齋戒了,就等于放棄課業,所以課業都隨便讀,讀交通大學他就隨便讀了,他是出家命就是出家命,很厲害,他一聽到佛法知道世間的學問都是糟糠,發個願他要出家,他親近忏公,我先剃度,我說:我先去,我先剃度,我先剃度你跟在後面,所以他差不多慢我四、五年,他慢我四、五年,學佛的時間比我慢,他在拜佛……,一開始他的個性很剛強,非常剛強,他以前的個性不是這樣子,所以他最近來那個一百八十度,不一樣,現在很謙虛人又很好,那個時候初學佛跟我一樣年輕氣盛,他很狂、我慢、驕傲,會讀書的孩子差不多都是這樣,會讀書,這個不是在贊歎,差不多都是這樣,驕傲、狂妄、自負都是這樣,他考上交通大學是第一志願考進去的,他的分數能上臺灣大學,不簡單的,他很厲害。他在忏公那裏拜佛,他拜佛拜下去都一定有聲音,(師父拿醒木擊桌面發出“咚、咚”聲)這樣子,忏公就跟他開示,那個時候就:見章,他叫做楊見章。他現在不在,我泄他底沒有關系。見章,要用功心地要下功夫。意思是說不必磕得這麼用力,平因如果來你注意看,那裏黑黑的那個就是拜佛的,他一天六百拜,很不簡單,我看得很感動,那個時候我跟他都在蓮因寺,看他在修行看得很敬佩,他耍狠招的硬拼,硬拼要求往生。那個時候心地法門不夠,拜得讓忏公很不高興。有蒲團他偏不拜,他一定要磕得很大聲,有一次拜得使忏公很生氣,他拜,拜得很大聲,忏公走過去,說:見章,來,這裏是水泥地比較大聲。比較硬,因爲裏面是木板,裏面是木板。大殿鋪木板磕下去比較不會痛,你知道嗎?磕下去很大聲但是不會很痛,拜得師父很生氣,叫他不要這樣拜。見章,來,後面比較硬,後面是水泥地(師父笑)。意思是說修行不要耍狠招,只是一直要拼,一直要拼,拼要有方法,你知道嗎?要慢慢的,要柔和。所以後來才發現人家高僧大德說一句話:修行是點滴功夫,慢慢地煎,慢慢地熬、慢慢地來這樣、這樣,真的,所以忏公如果在拜佛:南……無……阿……彌……陀……佛……。如果睡眠不足的話,拜下去會睡著的,都不知道要爬起來,睡著了,拜到最後,怎麼都沒有爬起來,睡著了。慢、很慢,他就慢慢來,慢慢來,就是這樣子。所以高僧大德的話我們要聽,我們現在的人發至誠心都是很感性,聽到佛法,生死重要,我一定要拼生死,我一定要向前走,要用功,他就這樣拼這樣拼,拼到最後沒力氣,沒力氣。一個比丘尼,她聽到師父的佛法一下子就跑去出家,一下子就跑去出家,就說要閉關修行就跑到山上,跑到山上,她很感恩師父,後來有一天下山沒力氣了,修得臉色發白。我說:你怎麼修的?她說:我聽到師父的錄音帶以後發心出家,耍狠招一下子就剃度,就剃度,剃度,剃度以後就躲到山上去說不管生死都要拼,拜佛念佛,一直拼一直拼,她不知道修行是長久的事情,生病都不吃藥,就這樣一直拜,一直拜,她說要拜到死,結果死不了,死不了,結果搞得全身都是病,搞得婦女病都出來,赤白帶,赤白帶,赤白帶一直出來,月經不順,經期不調開始一直痛苦,跟人家說又不好意思,不說又很痛苦,要拼,都快死了,如果不拼,是這樣哀哀叫。這個就是錯誤的修行,身體都不管它。她的意思是說死也要念佛,沒錯,但是你現在是人,你要生活,這個就像我以前的觀念,以前的觀念。持午,就算會死我也要持午,持午,結果吐了很久,吐五年吐不死,也是沒有辦法,要吃,不然要怎麼辦?我們人在修行,久了就會改變觀念,所以要聽兩種人的話,要聽大智慧人的話,第二要聽有經驗人的話,師父如果跟你講的那個就是十幾、二十年累積的經驗,你要聽師父的好言相勸,你才不會步上錯誤的後塵,這樣你知道嗎?就是要聽,那個善知識兩叁的跟你勸告,修行不是耍狠招硬要搞死自己,結果死不了在那裏,佛也念不出來很痛苦,不要這樣子。再來,所以說至誠心我們要善用之。【二者深心。】深心就是堅固不壞,永遠不改變,這個不是那麼簡單,深心如果用現在的比喻就是鋼釘釘入牆壁你拔不出來,那個叫做深心,用這種比喻印象最深,鋼釘釘入牆壁,再用榔頭釘進去,釘進去任你怎麼拔都拔不出來,深心就是到死你不要想改變我的觀念,我就是要一句佛號念到死,看你有沒有我的辦法,對不對?我常說單單發這個心就往生了,你只要發一個深心就往生,要不然《淨土聖賢錄》,他是怎麼往生的?他是怎麼往生的?你去看《淨土聖賢錄》,千千萬萬個人往生,那不就編一套騙我們的,對不對?釋迦牟尼佛不就大妄語,對不對?所以說要深心堅固不壞。【叁者回向發願心。】回向發願把你所修行回向極樂世界,回向極樂世界。

  底下:【至誠心即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真即是不假,悟到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動,【即念法身佛、此一念即念遍十方叁世佛矣。此即智慧心培慧、深心樂集諸善行、】樂集諸善行,歡喜的只要是善他就去做,就是大、小善事都做,【即培福也。】有一間道場我們來培福,這樣就很好了,講堂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所以我常常告訴諸位:講堂是我們出家人、在家人,把它當做自己家,一個是十方的道場,沒有一樣是屬于我的,大家都可以來,所以回家的感覺真好,這個地方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常常回來,常常回來。【回向發願心、即大悲心。以大悲心化度衆生、即福即慧。具叁心者、必生上品。

  複有叁種衆生。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叫你要戒殺、持戒。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一切法。遍十方雙是平等一切法就是大乘的別名,所以方等就是大乘的別名。

  【叁者修行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的意思就是隨時注意、恭敬的意思。六念就是說內心念佛,這個念佛跟我們那個念佛不一樣,就是思惟佛的恩德、慈悲,修六念就是說心中有佛,常常念佛的願力、慈悲心,佛的智慧,念法是心中具足真理。念僧呢?就是出家人的外相清淨福田僧。念天呢?天就是光明,行十善的人。念戒:戒是佛之正…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