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47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你怪你先生是不對的,要怪你,他是凡夫,你能不應付他嗎?你不簡單應付一下,逃得過去嗎?他不是聖人,對不對?所以這種事情不要埋怨,你學佛自己學偏了,所以說學佛的人就是一樣這樣生活,聽經聞法把家裏照顧好,對先生要非常地好,也一樣的生活得正常一樣,而且對她的先生要特別地好,你不能一眼珠子就把他束縛起來,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就好了,你一下子把他束縛起來,你想想看,他外面哪有可能沒有女人。因此要以深智慧徹底地,徹徹底底地了解佛法,不能一下子就……,扭轉力太大東西就斷掉了,扭轉力太大,你精進,使出的精進力太大,你們兩個人不是出家,夫妻是在家,你們不是出家人,出家人我當然贊歎你精進,你是在家人,在家人就要按部就班來,慢慢、慢慢地感化,慢慢、慢慢地來,對不對?這才是佛法,我說:你所行非法,你那個不是佛法,釋迦牟尼佛有這樣叫你一聽到佛法知道這個是生命,抛夫棄子,舍棄了先生,什麼家庭都不顧,學佛的人常常說一句話:我先生我不要,我叫他到外面找女人,那個都沒有關系,我都看得開。這個真正要歸咎你,你常常說這一句,你先生以後真的會變成這樣子,有時候你就真的後悔來不及,對不對?你常常說這個沒有關系,這個沒有關系,婚姻就破裂,婚姻就破裂。要是沒關系,如果你要讓你先生在外面……,很簡單,我如果是女人,我學佛會先把錢抓緊再說,要不然被他跑了該怎麼辦,我如果吃穿靠他該怎麼辦,對不對?我如果至少有五千萬、一億,先把它抓緊,你在外面有女人沒有關系,你沒錢,沒有關系,錢在我這裏,對不對?我也是很聰明,我如果是女人,也不會讓我先生裝傻,不可能的事情,我也是很聰明,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要圓融,世法、出世法你要兼顧,我們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不是出家人,所以有的學佛學到家庭破裂,婚姻痛苦,佛哪有這樣教你的,佛哪有這樣教你修行法的,對不對?講到最後說念觀世音菩薩沒有感應,觀世音菩薩沒有幫你看管先生,你不跟先生配合還說,觀世音菩薩不幫你看管先生,對不對?你有照顧家庭嗎?話不是這麼講的,老說念佛沒感應,師父,我《大悲咒》一天念多少,愈念她先生愈不見人影,她就是整天念《大悲咒》,也沒知道她先生在幹什麼,對不對?我不能這樣子我念珠拿著,我如果是女人,我在念《大悲咒》的時候,我注意看我先生跑到哪裏去了,不在我視線裏面他就該死,把他看好,家庭也要照顧好,念到他外面生了好幾個,你也不知道,到最後帶回來取名字,沒有辦法太多了。所以佛法,今天當然是對在家人講的,佛法是圓滿法,它不是二分法,世法、出世法本來無二法,你學佛怎麼可以學到這麼偏,偏得這麼極端,不可以。底下:

  ○八淨土願

  【經】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我能夠深入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這個就是化長時間爲短時間,突破了時間跟空間的束縛,就沒有所謂時間的長跟短,能夠化一劫于一念刹那之間,爲什麼?這一念就是盡法界,但是你說盡法界,是因爲對成點……,對點線面而講的,說由點線面擴張到法界,因爲我們人長時間生存在意識觀念裏面,講到法界他就覺得很大,有這個觀念就是沒有覺悟到法界的東西,法界當下就是一切法,空性的東西,與一切法合,一切法當體即空,法界,你如果想像法界很大很大,那是凡夫的知見,法界不大就在你的心中,所以我們人長時間生存在意識的推論的觀念裏面,因此講到法界他就覺得很大,講到針的話他就覺得很小,就是因爲習慣于這種運用的思考方式,意識的強烈的一種錯覺,所以講法界就很大講針就很小,其實都是心在作用而已,時間也是這樣,盡一切劫當下一念,“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我皆入,“我于一念見叁世”,見到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記】來,看小字的:【淨土願,即初地菩薩第七願。言淨土者,淨其不淨。】第一個當動詞用,淨其不淨,除掉那一些不清淨就是淨土,【安住佛法及衆生故。有宏法之所,即是化度衆生之所也。偈中淨土之意不顯影在第二偈中。文中多分約時,時融通故。時不離處,即時以顯淨佛國土。一念能入叁世一切劫者,念劫圓融也。】念就是短時間,劫就是長時間,在佛菩薩來講,沒有所謂的長短時間,【入即是攝。入一切劫,即是攝一切劫,攝歸于一念。時圓融,即是清淨時。土圓融,即是清淨土。清淨即空義,】我們如果要修清淨,所以,我一直兩叁地勸告諸位菩薩,要修空觀,空一切法才能立一切法,修行人對空性的道理不懂的話,看你多會修行,看你要搞多久才有辦法成道,【妙有即真空故。因爲大家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于淨土義須明了。淨土有叁類,一常寂光淨土。二實報淨土。叁方便淨土。亦名變化淨土。實報土開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佛自受用,他受用就是利益衆生的意思,實報莊嚴土是諸佛菩薩在利益那些初地菩薩以上到十地菩薩以前,【則有四土常者不生不滅,不受生滅,故寂而不動。光者能照爲義。常寂光土,非土言土,就性義言也。】常寂光淨土就是一片光明,什麼都沒有,【土即是法性理體,爲智身所依,故曰土。其實理智一如,身土不二,皆非對眼根之色相。念佛法門,叁根普被。】叁根就是上、中、下的根器,普被,【被等覺菩薩】加被等覺菩薩,【上根之機,求生淨土,即常寂光淨土。等覺菩薩豈未證寂光土,以是分證未圓故。欲圓滿證得,故須念佛求生淨土,證究竟之常寂光土。參禅雖大徹大悟,與佛所證理同,而事相差懸遠。故曆代大徹大悟祖師,尚且念佛求生西方,】這一段你要注意看,曆代大徹大悟的祖師尚且念佛求生淨土,如果學淨土法門的人中途又被禅宗轉走,或是被密宗轉走是悲哀的人,是很悲哀的人,【再證常寂光淨土。

  或曰:常寂光土,無處不遍。何妨就在娑婆世界證常寂光土,豈必定生西方耶?

  此義,前已講過,乃普賢菩薩方便引。引衆生發願,生西方,以便得證常寂光土。寂光固遍娑婆,】因爲盡虛空遍法界,【解知也。目擊穢惡以爲淨土,一時難轉。況即相見性。】何況當這個相,就見到我們的本性,【解時即知,不解複迷,】了解的時候就知道,知道幾天不也解又迷了,【不能于念念中解,】每一念當中悟到,【裟婆即寂光,故普賢菩薩方便,引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入常寂光淨土。易啓深信故。華藏世界即實報土。亦人人本具而在迷。八識未轉成智故現有漏報土。八識田中有染汙種子故受染汙果報。苟能轉八識成大圓鏡智,而成無漏。(無漏即無惑業) 佛能徹底翻轉有漏,而成無漏自受用報土。】自受用就是他得到最大的利益,【地上菩薩,亦分得佛自受用報土。】亦分得佛自受用報土,【以佛對菩薩,名他受用報土。】佛對菩薩名他受用,他是利益衆生叫做他受用,【即佛轉七識爲平等性智,】我們的第七識,叫做我法二執分別意識,我執和法執分別的意識,現在轉第七識爲平等沒有分別,一個人要做到沒有分別不是那麼簡單,沒有分別不是不知不覺的不分別,是平等不高不下,【爲彼所現,若權小及修道凡夫但得淨變化土,即佛轉五識爲成所作智故。或對凡夫現染變化土亦然。吾人念佛,求生西方,即證寂光。或見報土。縱不得報土,亦可得淨變化土。】清淨所變化的,【第二偈,“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二句。舉正報以攝依報也。末二句佛境界即身土不二,】叁身四土都圓融,【轉識成智等境。令一切衆生得生淨土,皆佛如幻力解脫力及威力也。有淨土願者,常人佛力,爲佛攝受。

  ○九承事願

  【經】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于一毛端極微中”,一根毛端,一根毛,“出現叁世莊嚴刹”,叁世一切莊嚴的清淨,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都能夠進去裏面莊嚴、清淨,“所有未來照世燈”,照世燈就是佛,所有未來照世間之燈就是佛,“成道轉法悟群有”,群有就是衆生,“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我都會不那個地方親近他。

  【記】承事願,即十地品中初地菩薩第六願。所言承事者。謂願入佛刹,承事諸佛故。初一偈承事處,處即國土。初二句妙有攝入重重。毛端極微,叁世刹土,皆妙有故,即事事無礙真實義相。真實即真空,妙有不礙真空也。刹土無大相,毛端無小相,故叁世莊嚴刹,皆在毛端中現。二句謂刹體相異,差別之相也。“十方塵刹諸毛端”句。言無量相。第一真實義相,及無量之相也。“我皆深入而嚴淨”句。四祖雲准梵本,謂菩薩入嚴淨刹土故。策二偈雲所承事之佛,舉未來以該過現。以未來該者。普賢願行,皆盡未來際故。末二句正承事時。謂于佛示現八相成道時,一一皆親近承事。究竟佛事示涅槃者。謂作佛事已畢。而示現涅槃。非涅槃,故雲示現。此二句有無盡義。佛于正報一一毛孔中,依報一一刹塵中,示現八相成佛,故曰無盡。

  ○十成正覺願

  【經】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循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速疾”就是很快,“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很快神通力就能周遍,簡單講就是自在的意思,那一句就是自在,普門遍入大乘力,大乘的力量很大,簡單講就是正等正覺的力量,正等正覺的力量,具足大乘力,“智行普修功…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