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9

  ..續本文上一頁是靜,動靜語默,乃至沈默寡言,【皆有規則、我輩既爲佛弟子、即應隨佛學。常隨佛學、即回向菩提、向智慧日、背塵合覺。】背就是遠離,塵就是汙染,遠離汙染而合,合就是起觀照,與本性跟覺性配合。

  【“九者恒順衆生” 】這個也是很難。隨喜功德跟恒順衆生,這都非常難,恒順衆生永遠不忤逆衆生,你看這個有可能嗎?有的衆生根本很可惡,你怎麼恒順衆生,這個很難。要是我,今天我沒有辦法做到這樣,【我與衆生、同共一體、故應隨順衆生之善法、】注意聽!善法,恒順衆生的善法,但是問題是善、惡很難定奪,善、惡很難定奪,很難定奪。善跟惡沒有一個標准性,本來就很難了。【隨順衆生之本性、以有我人知見、】因爲我們人有知見,【故與衆生互相殘殺、】見解不同。我跟諸位講過,我見、我愛、我慢、我癡是四大根本煩惱,最大根本煩惱就是我見,就是看法不同,看法不同,衆生的看法不同他就會起爭執,【互相偷盜、互相淫欲、互相诳騙、互相吞啖。一切衆生本性本善、】現在卻是【違背本性、故成衆生。若能恒順衆生本性、即可返妄歸真。恒順衆生、除我執障。

  “十者普皆回向”于前九門所有一切功德、普以回向一切衆生、願成佛道、願證真常。】真常就是我們的本性,真就是不假,常就是永恒,貫通叁世當然就是真常,【普皆回向有叁:】第一、【稱衆生回向、名回向衆生、即回自向他。】回自己的功德向一切衆生,所以稱衆生回向,名回向衆生,或者是回自向他。再來,【稱諸佛回向、名回向諸佛、即回因向果。】回因向果。【稱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回事相向真如的理體。所以簡單講就是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叁種,叁種,叁種道理。

  【以上略釋十大行願、向下廣釋。】前面是簡單地解釋,底下是廣大(深入)地解釋,【《華嚴經》中、隨拈一法、皆具十法、以六相圓融、】六相就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共相、壞相,等一下在後邊那裏會講到: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共相、壞相,總、別、同、異、共、壞,六相圓融,【互攝互融、一中具十、表十十無盡。】華嚴是以十做爲圓滿之數,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住、十地,都是十,十層的法藏世界,十,層層無盡的十。十大願。【經中未明指出一中具十之文、而學法人不可不知也、故將一門具十之義、特列總別十門之相、俾一覽便知。】一看就知道。

  先明六相

  什麼叫做六相呢?【十大行願爲總相、】十大行願爲總相,【一一行願爲別相、】十把它總和起來,每一個叫做別,【同稱行願曰同相、】但是從禮敬諸佛、稱贊如來,每一條又都不同,【禮異贊等曰異相、】就像一間房子,同在一間房子,不過每一根柱子不同叫做異相,【共成普因曰共相、】禮敬諸佛乃至普皆回向,這些都是普賢菩薩的因,這個叫做共相,卻是【各住自位】禮敬諸佛就是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就是稱贊如來,叫做各住自位,每一個都是普賢的因,每一個卻都不相同,安住在其位。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這些都不相同,這個【曰壞相。】這個壞相並不是成住壞空的壞,這個壞相在六相裏面的解釋叫做不同,安住不同各個的自相叫做壞相,這個不解釋真的沒辦法了解,因爲我們一般都認爲這個“壞”是好壞的壞,不,不是這個意思,在《華嚴經》所說的六相,講到這個壞就是各個安住各個的相叫做壞相。

  後明一門具十

  【(一、)禮敬諸佛:】你一禮敬諸佛,【二、便禮便贊、】就是說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等于第二的稱贊如來。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等于【叁、身心供養、】第叁就是廣修供養,【四、爲忏而禮、】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在忏悔你的業障,【五、喜德而禮、】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在隨喜功德,【六、禮請爲說、】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在請轉*輪,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七、禮請住世、】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八、學佛禮佛、】常隨佛學,你如果禮敬諸佛就是恒順衆生,順什麼呢?【九、順自性禮、】你在禮敬諸佛的禮就是拜你的自性,拜你的自性。禮敬諸佛就是【十、向佛而禮。】普皆回向就是向佛而禮。也就是說僅一個禮敬諸佛,它就具足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

  第二也是同樣如此,【稱贊如來:】什麼叫做稱贊如來有具足十門呢?【一便贊便禮、】禮敬諸佛就是等于稱贊如來,你不稱贊如來,你要禮敬諸佛嗎?你就是贊歎如來的威德,你才要禮敬諸佛,【叁稱德法供、】依照佛的德修供,也就是稱贊如來,就是等于稱德法供,稱贊如來就是法的供養,念佛,所以我們稱贊如來就是等于念阿彌陀佛,念佛號,也就是等于法的供養,稱佛的德這個稱德,贊歎佛的德,法供就是法的供養,也就是廣修供養。【四忏謗佛業、】稱贊如來他當然就不會毀謗了,不會毀謗。所以稱贊如來就是等于忏悔以前毀謗佛的業,這個叫做忏悔業障。既然你能贊歎如來也就等于在忏悔業障一樣,【五喜德而贊、】你稱贊如來就是隨喜功德,隨喜佛的功德而贊歎,你如果稱贊如來就是【六贊德請法、】你如果稱贊如來就是【七不贊佛隱、】你如果不稱贊如來,佛就隱;所以你贊歎如來,佛就顯現,也就是善知識就顯現。所以稱贊如來就是等于請轉*輪,也等于是請佛住世一樣的。再來,稱贊如來你就是【八學佛贊佛、】當然就是常隨佛學,稱贊如來你就是【九順性而贊、】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念我的本性佛,也就是恒順我們的本性的衆生,所以你如果贊歎如來,你就是【十向佛而贊。】所以一個贊歎,所以,禮敬諸佛每一句都有一個禮,稱贊如來每一個都有一贊,贊歎的贊。

  再來,【廣修供養:】每一個都有一個供字,供養的供字。你如果廣修供養,你禮敬諸佛就是廣修供養,【一身業供養、】你的身體拜佛、供養佛,稱贊如來,我【二口業供養、】口業供養,我廣修供養,當然就【四爲忏供養、】忏悔,爲了忏悔才來修供養,以前沒有,所以現在要忏悔,好好地供養一下,我廣修供養,當然就是【五喜德而供、】隨喜功德。我如果要廣修供養,修供當然是爲了求法,所以叫做【六修供求法、】我如果要廣修供養,就是要請佛住世,就是【七請住受供、】我如果廣修供養,我就是【八學佛修供、】我因爲學佛,所以我修供養行。我如果廣修供養,我就【九順性而供、】順性,順著本性而供。我如果廣修供養也就是【十平等普供。】平等普供。

  【忏悔業障:】這個就比較好解釋了:【一禮忏身業、】禮敬諸佛也是爲了忏悔,【二贊忏口業、】也是爲了忏悔。再來就是【叁爲忏修供、】我如果廣修供養,也是忏悔我自己的業障。隨喜功德,也是忏悔我自己的業障。請轉*輪也是一樣。【五喜忏意業、】隨喜功德忏悔自己意業,【六忏不請障、】不請轉*輪,生生世世愚癡也不知道,要請善知識、請佛來轉*輪,所以要忏悔。再來,【七忏前後障、】就是忏悔出生在佛前,要不然就忏悔出生在佛後,都沒有遇到佛,忏前後障。忏前後障就是忏佛前和佛後,都遇不到佛。這個要寫下來,否則你們搞不清楚什麼叫做忏前後障,什麼叫前後障?前後障就是佛前、佛後都是障礙。【八學佛勸請、】也就是忏悔業障,【九順性而忏、】也是忏悔業障,【十忏狹劣障。】因爲我們的心胸狹小,不能修普皆回向,所以我們要忏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這個好解釋:隨喜功德這個每一條都是隨喜功德,【一喜德而禮、】我歡喜佛的德,出歡喜心歡喜佛佛的德,所以我頂禮佛,【二喜德而贊、叁喜德而供、四忏不隨喜、】以前不懂得隨喜,現在學會了隨喜,求忏悔。再來,【六喜德請說、七喜德請住、八學佛隨喜、九順性而喜、十向佛隨喜。】隨喜功德就比較好解釋。所以隨喜功德也是具足十種,一樣的。

  【(六)請轉*輪:一禮敬請法、】我們爲了要請轉*輪,所以我禮敬諸佛,【二】我爲了要【請】轉【法】輪,【故贊、】歎如來,【叁】我爲了要【請】轉【法】輪,【故】廣修【供、】養,【四】我爲了要請轉*輪,請不到,所以我忏悔業障,【忏】悔我【不請】佛來*輪請善知識轉*輪的業【障、】請轉*輪也就是【五喜德請說、】請說法。【七請住常說、】請佛住世也就是要請佛轉*輪,【八學佛】所以我必須請轉*輪,【請法、】就是請轉*輪,【九請隨機說、】我請轉*輪就是爲了要恒順衆生隨機而說。再來,【十請說普利。】我請轉*輪到最後就是要普皆回向來利益一切衆生。

  【(七)請佛住世:】請佛住世要做什麼?我請佛住世請佛讓我禮敬,所以【一請住】世,就能夠【受】我【禮、】敬,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如此我就能【二贊德請住、】贊佛的德,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如此我就能【叁請住受供、】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四請住受忏、】我向佛求忏悔,請佛住世要做什麼?【五喜德請住、】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六請常住說、】好好地說法。再來,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八學佛請住、】再來,請佛住世,就是要【九順生請住、】順衆生的意思,每個衆生都喜歡佛住世。請佛住世要做什麼?【十向性請住。】向著本性而請住,回向本性所以請住,這個向就是回向的意思。【

  【(八)常隨佛學:前七後二皆隨佛學、】前七就是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常隨佛學,後二也是一樣,【即回向菩提、除塵勞障。】所以我們今天冤枉受六道輪回。

  【(九)恒順衆生:前八後一皆順衆生性修二善、】性善就是本有的善,修就是後天的努力,性修二善都是善,【即回向衆生、除我執障。】

  再來,【普皆回向:】普皆回向,【以前九願功德回向叁處、】回向叁處,每一就是【菩提、】回向菩提,第二就是【衆生、】回向衆生,第叁就更…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