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臺灣話怎麼讀,你們會不會讀?拱,會讀的舉手,一定對的舉手,你有學過漢音的,你教我一下,拱,拱,拱北,不然暫時用他的好了,拱北,如衆星皆拱北,沒辦法,我們又不懂,會寬法師他有讀過漢音,不會去問他,他比較懂,一些老法師,妙廣法師,妙廣老和尚他有讀過這個漢音,噢!很厲害,我有一次聽老居士講過漢音給我聽,gong、gōng、góng、gǒng、gòng,這麼難學,漢音本來就是很難學,我們現在沒幾個會講這個漢音的,真的,我們講的都是土音,真正的漢音讀得很好聽,我們沒辦法,所以成功大學有開一課臺語的,臺語的,請人去教,臺語的漢音可以說都沒有在教,快斷滅了,我們這一代受國語的教育,讀這個根本就很辛苦,本來我不要用臺語講,阿婆就說:不講臺語我們就不要來。年紀大的聽不懂,你每次講都講國語,又講那麼深奧,她不聽,沒辦法就講臺語,臺語我不會,所以你就稍微忍耐一下,我讀臺語你就稍微忍耐一下,一半英語,一半國語。【二謂十方無量菩薩。皆願生極樂。親近彌陀。大本雲。佛告彌勒。此世界中。有七百二十億菩薩生彼。一一已曾供養無央數佛。】就是生極樂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就是我們娑婆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有七百二十億的菩薩,這些菩薩都是供養無量數佛,所修的善根才往生到極樂世界。【如彌勒者。他方世界。第一光遠照佛所。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第二寶藏佛所。有九十億。第叁無量音佛所。有二百二十億。以及無量佛刹。往生者衆。故曰群靈拱極。】拱極。
【解】當知佛種從緣起。】佛的這個種子,念佛的種子,成佛的種子是從緣起,緣就是什麼?【緣即】我們所講的【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因爲法界就是無相,就是平等法,所以一念就是一切念,每一念都一樣,就像模型,同樣的模型印出來全都一樣,因爲無相,無一切相,無一切相,當然你無相,我無相,無相就是都一樣,所以一念就是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花)[華]。一聲一色。乃至受忏授記。摩頂垂手。】垂手就是佛垂手摩頂,垂手就是接引,摩頂就是授記,垂手摩頂,摩頂垂手,【十方叁世。莫不遍融。】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緣因。名法界緣起。】法界緣起。【此正所謂遍緣法界者也。
【講】此約理答。即答何不遍緣之問。當知二字。乃囑】就是告訴。告訴【其當知】我們應該要知道【遍緣之理。佛種】就是成佛的種子。【從緣起者。佛種乃佛性種子。即衆生所具之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就是要成佛的,人人都有具足這個正因佛性。【亦即一真法界必從緣了二因而起。】緣了二因就是緣因跟了因,緣因就是藉著緣來成佛,了因就是下功夫去修行、修道叫做了因。【若無了因佛性。慧心之解悟。及緣因佛性。善心之修持。則正因佛性理心。終歸埋沒。】意思就是說若沒有了因的佛性或是緣因的佛性,我們的佛性顯示不出來,了因就是了悟,就是用智慧去觀照,這就是解悟,緣因就是藉著種種的緣去修持叫做善心的修緣,善心的修持就是正因佛性的理心,終歸埋沒,【不得而發起。故曰佛種從緣起。
緣即法界者。當知緣了二因。即是全體法界。以叁因】就是正因、了因、緣因。【不出一心故。而西方依正。亦不出一心。法界即一心別名。彌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即念一切諸佛。極樂是法界藏土。故一生一切生。生極樂一土。即生一切諸佛國土也。一香一花。一聲一色。乃至受忏】受忏就是接受忏悔,【授記。】就是【摩頂】授記,授記你將來會成佛,【垂手】就是佛的慈悲【。一一無非全體法界。一一皆橫遍十方。豎窮叁際。莫不互遍互融。事事無礙也。故此念佛增上緣因。】增上緣因,增上緣因就是有大力用,【(有大力用。)得生淨土。即名法界緣起正理。此專念彌陀。正所謂遍緣法界者也。若念西方。再念東方。南方。北方。下方。上方。皆非遍念。贊歎亦然。以未明理性。】就是盡虛空。【都屬偏念偏贊也。】若不了解本性都偏。
【解】淺位人。便可決志專求。(本不出法界外。)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別求華藏。(何以加于法界?)若謂西方是權。華藏是實。(解千余的之惑。)西方小。華藏大者。全墮衆生遍計執情。以不達權實一體。大小無性故也。】【
【講】此是誡勸。上中下根。皆可修持淨土。淺位人。】淺位的人就是根機比較淺的,【未明理性者。便可決志念佛。】就是【專求往生】極樂世界【。事念本不出法界外。若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爲什麼呢?【已明法界之理。】當然他也是【念彌陀。即念諸佛。生極樂。即生十方。】因爲他了解這個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的本性,諸佛的本性跟阿彌陀佛的本性都一樣,所以深位有證悟,有了解理性的人,【亦不必舍西方。】西方就是一切,所以即事就是理,【別求華藏】世界【。】意思就是說我們若是深位了解理性的人,他也可以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諸佛,生極樂世界就是往生十方,也不必舍去西方,另外再求一個華藏世界,爲什麼呢?【西方亦不出自心。】西方是不能離開我們的本性。【若謂西方是權。】意思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權。華藏是實。【乃李長者《華嚴合論》之僞。】錯誤的講法。【于一心性中。分權分實。分小分大。全墮衆生遍計執情。妄生分別。】我們一心裏面沒有大小權實,沒有凡夫的情執,遍計,所以說若說西方是權,華藏世界是實。西方是小,華藏世界是大,這全都落入衆生遍計,遍的執情。【以不達權實唯是一體。】權就是實,實就是權。【大小本來無性之故。】你不會說這個虛空比較大,那個虛空比較小,虛空大小是有事相的東西才分大小,大的虛空,你說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對不對?比如說這裏面的虛空比較大,比較小,沒有,不然你倒出來看看,你倒出來看看,裏面空空倒出來,你有看到虛空倒得出來?沒有虛空倒不出來,它沒有來也沒有去,你說虛空有,還是沒有,你說有,你說有這虛空,有這虛空的時候,我把水倒進去,虛空怎麼樣?會跑出來,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有虛空嗎?有啊!有虛空,有虛空,我把水倒進去占了它的位置,對不對?虛空是不是要跑出來,我水倒下去,虛空有跑出來嗎?有嗎?沒有,怎麼有,我喝一口,虛空沒有增加,它本來就這樣,你有看虛空又跑進去?沒有,所以說你說有也不對,你說沒有也不對,沒有虛空怎麼倒得下去,我問你,沒有虛空,這水倒得進去嗎?你說有虛空,你說有虛空的話,水倒下去你有看到它跑出來,沒有,說有也不對,說空也不對,說沒有也不對,全都不對,簡單講就是口渴就喝,所以我說牧師的辯論一定不會贏法師,一貫道講師辯論絕對不會贏法師,你要相信嗎?你看他多行,哪有可能行到會比法師還行?絕對互通的事情,法師講這樣是我的對,講這樣也是我的對,全都對,對不對?他就辯不來了,所以說研究佛法開大智慧。【權實大小。皆依他起性。依他如幻。故無性。依他不離圓成。故一體。以不達故。墮遍計執性。
初略引經題竟。
丁二征釋經題
【經】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你的意思是什麼呢?【(稱贊功德之名,上來已詳言矣。)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講】此是勸信流通第二科。征釋名題。先征下釋。雲何何故。皆征問口氣。上諸佛勸信此經。經題共十六字。曰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有其名。必有其義。必須明了。方得受持。今佛自征。乃呼舍利弗。征問之曰。在汝之意。以爲雲何。何故此經。名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耶。此只征下八字。以上半題稱贊不可思議功德。
前文已經極顯。不必更釋故也。
【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若有善男子,當然他念佛就是善,早課、晚課就是善,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這本經典,以及聽到諸佛的名,善男子、善女人一切諸佛就都護念他,很好,意思是說你若常誦《彌陀經》,十方諸佛都保佑你,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不會退轉于無上正等正覺,後面會解釋到,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佛的語言,以及諸佛所說,諸佛都贊歎。
【解】此經獨诠無上心要。】這本經就是獨獨來解釋無上的心要,【諸佛名字。並诠無上圓滿究竟萬德。故聞者皆爲諸佛護念。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
【講】此釋護念。诠者顯也。經爲能诠。】能诠就是能解釋。【無上心要。諸佛名字。圓滿究竟萬德。叁爲所诠。】叁種是所解釋。
○【一無上心要。即能念之心性。此心爲諸佛之本源。萬法之理體。是第一義谛。】第一義谛就是不可思不可議,中道,實相,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所名無所不名,一切無爲法皆名第一義,一切究竟實相都是第一義。【無有何法。能加其上。故曰無上心要。
○二諸佛名字。即所念彌陀名號。前雲。彌陀乃法界藏身。念彌陀一佛。即念一切諸佛。故曰諸佛名字。】【()
○叁並诠圓滿究竟萬德。】同時解釋圓滿究竟萬德。【既诠佛名。】既然解釋佛的名,【名以召德。諸佛之名。皆稱萬德洪名故。诠佛名。並诠顯萬德也。何爲圓滿究竟?諸佛因行圓滿。】因地修行是圓滿。【智德究竟。】智慧的德究竟。【證般若德。】(所以說在智德究竟證般若德,寫個:)A。【斷德究竟。證解脫德。】B。【心性究竟。證法身德。】C。智德、斷德、法身德。智德:智德就是究竟,所以證到般若,有智慧當然就是有般若。“斷德究竟”,斷一切煩惱,斷盡當然就解脫了,“證解脫德”。“心性究竟”,究竟就是不壞,不生不滅“證法身德”…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