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就是皈依,皈依師父,你要拜哪一張,你有可能拜崔苔青?兩張都是假的,名就是代表他的人,難道不是這樣,當然你拜師父,他是叁寶,我當然頂禮他,對不對?隨意舉個例子你就曉得,對不對?叫你什麼,雖然南無阿彌陀佛,那六個字假的,我若毛筆自己寫得漂亮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叫你跪下去頂禮,你要嗎?要啊!怎麼不要,你叫我拜,我也要,南無阿彌陀佛那六個字,對不對?這是世間人,他是唱歌很行,很紅,但是那不能讓我們了脫生死,你對他很贊歎,但是你不可能跪著向他頂禮。何謂福中福?以彌陀的名號,具足萬德,而持名念佛,像蓮池大師所講的,舉其名兮,兼衆德以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則一心念佛。百行齊修。是謂福中之福。爲多福也。
問:持名念佛。即爲多善根多福德。有何聖教爲證?】有什麼聖教爲證明?
【答:《大悲經》雲: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稱揚諸佛功德經》雲:若有得聞無量壽佛名者。一心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叁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國。此二經即多善多福之明證也。】意思是說念佛就是善跟福具足了,最簡單的你一直念就對了,一直念就對了,但是一直念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離開講堂,離開講堂,久了,叁、五個月就忘記了,真的,沒有在煮沸,瓦斯,水馬上就冷卻了,所以聽經聞法該安住的差不多都安住了,該出去、往生的也都去了,那些聽不進去的都出去了,留在這裏的差不多都固定的,固定的,搞到現在已經不會離開的還是不會離開了,你再怎麼跟他講壞話也是不會離開,再遇到什麼他還是不會離開,對不對?他知道了,他知道了,知道這是正知正見的道場。
【解】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這句話,文章刻好了,印好了,弄好了,印壞就是模版壞了,就是說我們這色身念佛念到感應道交,往生極樂世界了,咦!神識感應,這色身放下,娑婆的這個色身放下,極樂世界的這個神識成功,文成就是極樂世界的神識已經托胎蓮華,印壞,娑婆世界的身心全部放掉,簡單講就是這樣。【彌陀聖衆。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親自來接引,【行人心識。】修行人這個心識,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我們所講的這種事情很心識(有趣),就是這兩個字,知道嗎?很有趣,心識,心跟識在分別,有趣,很有趣,這種人很有趣就是心識,心跟意識的分別,不然心識你們會寫嗎?以前不曾聽過,這種人很心識(有趣),你這種人很心識(有趣),就是這兩個字,教你們。
【講】承上多善多福之故。而使因果相契。感應道交者。以叁資之因爲能感。以九品之果爲能應。文成印壞者。】文成,文章則成,那麼這個版模壞掉,【出《涅槃經》:譬如蠟印印泥。】蠟印,用蠟作成的印,印這個泥,【印與泥合。】印跟泥合起來,【印滅】這蠟的印壞了,就是【文】已經【成】功了,【。】作好了,那個版模就壞了。【此以銅鑄像。像文成。】我們若用這個銅來做這個像,像,總統的像或是國父的像作好,文章作好,【則蠟模印壞。】我們所作的這個模壞掉,【以喻念佛行人。】以譬喻念佛行人,修行人【臨終往生。則淨土文成。娑婆印壞。在于一念。
彌陀衆聖。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者。】親自來接引,【佛聖。乃衆生心內之佛聖。故不來。此約真如門。而來親垂接引。】親自來接引。【此約生滅門。真如隨緣顯現。
○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者。行人心識之體。本來周遍法界。故不往。】按照這個,【循不思議業。現不思議事。故而往。托質寶蓮也。古德往生偈雲。“身在華中佛現前。】這個華中,這個華就是我們的蓮花的花,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紫金蓮就是上品上生的蓮花,【心隨我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這句很自在,這二十八字道盡那個解脫境界,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我佛往生去,無去無來事宛然。這就是在演布袋戲的(法師笑),布袋戲黃俊雄,前輩出來都讀這句你不曉得,前輩出來都先讀一句偈。【以上總釋無上因果。
【解】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圓極語。)罄】這個念慶祝的慶,罄【無不盡。】就是無所不盡,全部都包括。【故即以執持名號爲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就是參禅。【至簡易。至直捷也。
【講】此別明能持所持。善男女爲能持人。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乃至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胎、卵、濕、化。)但得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方能得聞。若無善根。佛名永不得聞。聞佛名。即使五逆十惡。皆名善也。】意思是說若造五逆十惡罪,只要你可以聽到佛號的名,這也是很有善根的人。
【阿彌陀佛。爲所持佛名。此名具足萬德。故曰是萬德洪(大也。)名。以名呼召佛德。罄無不盡。】這個念慶祝的慶這個音,罄無不盡就是所有的記載統統包括在內。【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衆德而俱備。】舉這個名所有的德行就包括在這個佛號裏面,【何止光壽無量也。故即以執持彌陀名號。以爲修行之正行。不必更涉及觀想參究等行。】底下這句很重要,【但持一句洪名。】只要你持一句的洪名。【至簡】最簡單,【至易。一教便會。一心受持。便得往生。】直接,【至極直捷也。】
【解】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行也。)。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爲遠因。不名聞慧。】我先解釋一下:
【講】此別明聞慧。聞而】聽到之後就相信,相【信】之後就發【願。乃肯立行。】執持名號,【具足叁資。方名聞慧。若不信】當然他就【不願。正行無由而立。與不聞無異。】雖爲遠因,雖然可以當作將來“正行無由而立”。【雖佛號一曆耳根。】但是不名聞慧,聞慧就是不能産生聞道的智慧,沒有什麼力量,沒有效果,雖然你有念佛,但是你沒有信、願、行堅持執持,【堪爲道種。但成遠因。】遠因就是很久、很信才會成熟的果叫做遠因,遠因就是要經過好久這個種子才會成熟,這個叫做遠因,【不得名爲聞慧也。】雖然有聽到,這種智慧沒有用,沒有作用,我們在念佛、念佛,你在路上若看到師父:師父!阿彌陀佛!譬如說這個孩子來,來講堂,他媽媽就說:跟師父頂禮!他說:師父!阿彌陀佛!這個孩子以後若沒有修行也沒有用,對不對?沒有信願持名,小孩子不懂,大人講,他跟著人家講,所以不能修行,不能産生力量,所以不名聞慧,聞而經過智慧,本性産生力量才叫做聞慧。
【解】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跟理持。【(可訂久僞。】久僞就是爭論的意思,因爲解釋而不同,而有爭論。【)。
【講】此別明思慧。執持。則念念思憶佛之名號。】二十四個小時就是念念思憶佛的名號,【淨念相繼。無有間斷。故是思慧。】整天就是在想佛,整個影像都在打電報,腦波就像一個電報機一直打電報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要去極樂世界,可要記得來接引我,每天打電報、打電報,每天打,阿彌陀佛這條路愈來就愈通達,愈通達,整個腦部裏面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然在你臨命終一下子就現前,你每天都打電話給他,打電話給他,打傳真機給他,FAX,對不對?每天都打電報給他,佛早就接到你傳真了,從美國傳真到臺灣,一下子而已,對不對?我們每天在念佛、思佛,這就是在打傳真機給佛,他怎麼不暴利你何時要往生,知道,知道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然執持有事持理持。】事相跟現體。【淺深不等。旁注可訂久僞者。訂爲訂正。久僞。】就是說因爲解釋不同有所爭論,比如說事一心不亂有種種的解釋,理一心不亂也有種種的解釋。不按照這個《教觀綱宗》。天臺宗的思想全都有須要改正,改正錯誤。【指有人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等。不按教觀。】不按照這個《教觀綱宗》,天臺宗的教觀,藏、通、別、圓解釋,【故爲僞。】就是不正確,【今大師爲之訂正。】蕅益大師加以訂正。底下:
【解】事持者。】什麼叫做事持?【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事持就是說佛珠拿著,早課、晚課,二十四小時有空就念佛,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但是他還不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不能修到那種境界,那種是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在事相一直修行,不能通達到理一心不亂,理就是無生的意思,不能通達到是心是佛,就是證悟了無生就是佛,不能證悟無生的道理,但以決志願求生故,所以事持的意思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簡單講就是斷第六意識,理一心不亂簡單講就是斷第七意識,這沒那麼簡單,如子憶母,無時暫忘。再來:
【講】此釋事持。】事相的執持,【深信西方。實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未達心佛不二之理。是心作佛者。是事造之佛。】事相的佛。【是心是佛者。是理具之佛。理具事造。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議心性之外。】好,把筆拿起來,你在理具的旁邊寫個:證悟無生法忍名爲理具,事造,斷第六意識,不是伏哦!是斷,理具事造,理一心不亂就是證悟無生,事一心不亂,斷第六意識,這樣寫你就知道,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議心性之外,【未明斯理。不達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但以信佛之故。決志願求。生彼國土。執持名號。執受在懷。持守不失。念茲在茲。無有間斷。喻如兒子憶念慈母。無時暫忘。此即思慧。但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執持。
【解】理持者。】什麼叫做理持呢?【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爲系心之境。令不暫忘也。(仍不廢事。)
【講】此釋理持。】什麼叫理持呢?【理不離事。即由事持。而…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