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P11

  ..续本文上一页他一辈子都诽谤出家人,诽谤三宝,到临命终佛又来接引他,你打开《净土圣贤录》,每个过去有诽谤三宝的,每个都赶快求忏悔,从今以后嘴都闭起来,没有人敢再说,对不对?看千百万个往生极乐世界,他没有写一生一世谤佛又谤法,谤释迦牟尼佛是邪知邪见,谤僧,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处在,阿弥陀佛现前,不曾看过,绝对没有,但是杀生杀这么多,还有往生,你宁可去杀人放火,你宁可去犯到偷盗,你宁可去犯到邪淫,你可不要犯到这个诽谤,稳死的。再来,所以虽然今生业重,上辈子善根不少,所以遇到善知识教他仿佛法门,神识不昏,故能称念,【亦善根之力。与信愿行三力。及以佛力。故得带业往生。惟望及早念佛。信愿行三种资粮。早办为要。】有一个菩萨听我这样讲,听录音带,他跑来这里,跪着跟师父顶礼说:请问师父!为什么诽谤三宝的业这么重?我说:很简单,人家本来要进来信佛了,你听得懂吗?你去跟他讲这个法师的坏话,他没有信心,出去,这样叫断众生的慧命,你杀死人的罪比较轻,你杀死人是一辈子的业,你可要记得,听得懂吗?我今天拿刀杀人是一辈子,你今天诽谤三宝,让他退失信心,杀死他的什么?慧命,慧命是生生世世,你今天诽谤三宝,换他再来诽谤,八识田中就断掉这个佛种,没有缘,杀掉生命是一辈子,杀掉人家的慧命,你宁可自己……,菩萨戒讲的你宁可拿起刀子割掉你自己的舌头,都不可以诽谤三宝,我拿起一把马子自己……,舌头都割破、割烂,我这辈子舌头烂掉而已,诽谤三宝生生世世下地狱,拔舌地狱,所以说我们自己有修,没有修,没有关系,你影响到众生,众生又失去信心,拉都拉不进来了,你还把他推出去,这非同小可,这罪很重,所以说谤……,若欲不下无间地狱,莫谤如来的正*轮,因此就是这样,老菩萨:哦!这样我懂,这样我懂,就是这样,断掉众生的慧命。

  再来:【若无信愿。纵使念佛。将一声佛号。持得绵绵密密。】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美则美矣。】好是很好,【亦无得生净土之理。何以故?以不信西方。】念佛散心杂念,是念怎样的,念无聊的,不然闲着不晓得做什么,对不对?一面念佛,一面吃甜不辣,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吃甜不辣,一面念佛。【不愿求生。故不得生。如人于海中驾一舟。】开一艘船,【开足机器。】开足机器。他这譬喻譬喻得很好,像我们在海中开一艘船,马力开足,【若不想到西方。决不能到。】在海中,马力开很强不晓得开往哪里,念佛念得很好,没有发愿往生,找不到目标。

  【念佛不愿生净土之人。如问他:子念佛何为?】你是为什么要念佛?【答曰:修修来世。此人临终。一定不得往生。转生人间受福。福中作业。仍要堕落。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信愿为往生之慧行。不可不重也。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者。

  菩提愿。即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求生净土。正欲度生。行愿品偈云: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也就是《华严经》讲的。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若不求生净土。见思尚不易断。况尘沙无明乎?】不可能。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求生净土。诸善俱会。则观摩有自。】有自就是我们若要学习就有所依靠,有自就是有所依靠,我们若要观摩,观摩,我们要学习,观摩就是学习就有所依靠,你到极乐世界全都是那些圣人,当然你要向他学习,观摩有自就是你要学习就有所依靠,有个对象。【可以广学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求生净土。可以横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发菩提愿。正与此信愿相同。

  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竟。】【()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分二丙初正示无上因缘二重劝

  

今初正示无上因缘

  【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解】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亲因就是重要的因,亲因是对疏因缘讲的,疏就是疏导的疏,疏就是力量比较小的。亲因,最重要的因叫做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布施、持戒、禅定简单讲叫做施戒禅,全部讲叫做布施、持戒、禅定等等,布施、持戒、禅定,名叫做福田,【即助缘。声闻(独)[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但是还有烦恼,有漏那个漏就是不是究竟,还会继续六道轮回,漏就是烦恼的别名,还有烦恼,他修一些福,但是还有烦恼,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何况说一心不乱。

  【讲】此文初正释善根福德。声闻下别明得生不得生。菩提正道名善根者。菩提二字。通因彻果。】因地也叫做菩提,【因中发菩提心。】果叫做菩提果,菩提心,菩提果,因中发菩提心,【而修持名念佛之正行。为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因者种义。为成菩提果之种子。种种助道。乃助成正道之法。如布施。持戒。禅定等诸度。名福德。即助缘。助成种子。生根发苗。】这个幼苗,【开花结果。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者。因但求己利。】自己求自己而已,【得少为足。不发菩提心。故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者。因修诸度。但求人天福乐。未了无为。】无为就是无相、无作、无愿、空的思想,空、无相、无作,就是无为。【未得无漏。】还没办法到究竟没有烦恼的地方,【故福德少。皆不得生净土。故曰不可以少善根(因。)福德(缘。)因缘。得生彼国。】善根不够的人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福报不够的人没办法往生极乐世界,【唯以下明得生所以。欲生彼国。须具信愿行。三种资粮。】资粮的意思是说我要去爬山,我身上要带一些什么,要带一些资粮,肚子饿可吃,我要去爬山,我要带一些御寒的东西,这个就是资粮,要带一些泡面,泡面,都要带好,带到山上,要不然就能煮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若是要修行也要有资粮,路才走得远,才达得到目的地,像背背包准备干粮。【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三资粮。信吾人心性不可思议。西方依正。种种庄严。不出吾人心外。由是立大誓愿。愿求生彼国土。发菩提心。执持名号。正修净业。兼修诸度。以万善庄严净土。是为多善根多福德。如是念佛。则一一声中。悉具多善根福德。无上大因缘也。即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何况一心不乱。其福善。岂可得而思议哉?

  持名念佛。为善中善。故多善根。福中福。故多福德。此理人多不信。当为证释。

  何为善中善?以发菩提心念佛。具足智度论五菩提心故。

  ○一发心菩提。】发菩提心意思就是说发这个觉悟的心,自觉,觉他的心叫做菩提心,人家说:你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就是觉悟的心,慈悲心,知道吗?【谓于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于凡夫生死心中发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彼国。自度度人故。

  ○二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正念佛起来烦恼就没有。

  ○【三明心菩提。谓明了诸法。不外一心也。而持名。则了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故。】要记得!要念得相应,这句话要很注意,要念得相应,不要佛珠拿着一直数,没有专心念,鹦鹉也会学讲话,但是无心,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句话你可要好好去体会,我今天坐在这里念,我念,有相应吗?我有没有相应地在念佛,或是说我在应付一下而已,师父叫我定早、晚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睡着了,看电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看到好看的,噢!很好,很好(法师鼓掌),那有相应吗?这样佛就没有现前,让你念再多也没有用,所以我跟诸位建议:若在念佛半小时、一小时,门都闭起来,电话不要接,不过,火灾你要记得跑出来倒是真的,你不要念得连火灾都忘了跑出来,惨了,若在念佛的时候,一切都断掉,那半小时我就是用生命,那半小时就像什么,像煮开水,这半小时一定要熟煮,对不对?仿佛这样才有用,这样才有用,我们现在人不是,一串念珠拿着,楼上、楼下这样走动,晃来晃去的,晃过来又晃过去,去市场,念珠拿在后面,这一斤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散心杂念的念,散心杂念的念,到市场,拿一串念珠去买猪肉,猪肉一斤多少?咦!念佛的人怎么在吃荤。没有,我超度。所以说我们在念佛为什么不会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句话体会不深,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不相应怎么会有佛呢!他不能一心不乱怎么会有佛呢!念那么久都不会往生,没有感应,他不会说我这半小时要念佛,门关起来,不理会,死了人也不管,这样就是成就了。

  ○【四出到菩提。谓得无生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即佛果也。)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这是次第性的一忍、二忍、三忍,初忍、二忍、三忍,这是境界愈来愈深的意思,【捷超生死。】捷就是速超,【趋一切智故。】趋向一切智。

  ○【五无上菩提。谓坐大道场。成最正觉也。而持名。则圆证三不退。直至成佛故。是谓善中之善。为多善也。】【()

  何谓福中福?以弥陀名号。具足万德。而持名念佛。如莲池大师所云:举其名兮。兼众德以俱备。】只是那个名号起来,所有的德行都具足在这个地方,无量寿,无量光,无量的时间,无量的空间,对不对?这个名你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虽然这名是假的,对不对?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你今天有一张慧律法师的相片,又有一张崔苔青的相片,你知道这慧律法师,上面写南无慧律法师,你这边:南无崔苔青,南…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