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P12

  ..续本文上一页无就是皈依,皈依师父,你要拜哪一张,你有可能拜崔苔青?两张都是假的,名就是代表他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当然你拜师父,他是三宝,我当然顶礼他,对不对?随意举个例子你就晓得,对不对?叫你什么,虽然南无阿弥陀佛,那六个字假的,我若毛笔自己写得漂亮一点,南无阿弥陀佛,叫你跪下去顶礼,你要吗?要啊!怎么不要,你叫我拜,我也要,南无阿弥陀佛那六个字,对不对?这是世间人,他是唱歌很行,很红,但是那不能让我们了脱生死,你对他很赞叹,但是你不可能跪着向他顶礼。何谓福中福?以弥陀的名号,具足万德,而持名念佛,像莲池大师所讲的,举其名兮,兼众德以俱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则一心念佛。百行齐修。是谓福中之福。为多福也。

  问:持名念佛。即为多善根多福德。有何圣教为证?】有什么圣教为证明?

  【答:《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佛名者。一心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国。此二经即多善多福之明证也。】意思是说念佛就是善跟福具足了,最简单的你一直念就对了,一直念就对了,但是一直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堂,离开讲堂,久了,三、五个月就忘记了,真的,没有在煮沸,瓦斯,水马上就冷却了,所以听经闻法该安住的差不多都安住了,该出去、往生的也都去了,那些听不进去的都出去了,留在这里的差不多都固定的,固定的,搞到现在已经不会离开的还是不会离开了,你再怎么跟他讲坏话也是不会离开,再遇到什么他还是不会离开,对不对?他知道了,他知道了,知道这是正知正见的道场。

  【解】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这句话,文章刻好了,印好了,弄好了,印坏就是模版坏了,就是说我们这色身念佛念到感应道交,往生极乐世界了,咦!神识感应,这色身放下,娑婆的这个色身放下,极乐世界的这个神识成功,文成就是极乐世界的神识已经托胎莲华,印坏,娑婆世界的身心全部放掉,简单讲就是这样。【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亲自来接引,【行人心识。】修行人这个心识,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我们所讲的这种事情很心识(有趣),就是这两个字,知道吗?很有趣,心识,心跟识在分别,有趣,很有趣,这种人很有趣就是心识,心跟意识的分别,不然心识你们会写吗?以前不曾听过,这种人很心识(有趣),你这种人很心识(有趣),就是这两个字,教你们。

  【讲】承上多善多福之故。而使因果相契。感应道交者。以三资之因为能感。以九品之果为能应。文成印坏者。】文成,文章则成,那么这个版模坏掉,【出《涅槃经》:譬如蜡印印泥。】蜡印,用蜡作成的印,印这个泥,【印与泥合。】印跟泥合起来,【印灭】这蜡的印坏了,就是【文】已经【成】功了,【。】作好了,那个版模就坏了。【此以铜铸像。像文成。】我们若用这个铜来做这个像,像,总统的像或是国父的像作好,文章作好,【则蜡模印坏。】我们所作的这个模坏掉,【以喻念佛行人。】以譬喻念佛行人,修行人【临终往生。则净土文成。娑婆印坏。在于一念。

  弥陀众圣。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者。】亲自来接引,【佛圣。乃众生心内之佛圣。故不来。此约真如门。而来亲垂接引。】亲自来接引。【此约生灭门。真如随缘显现。

  ○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者。行人心识之体。本来周遍法界。故不往。】按照这个,【循不思议业。现不思议事。故而往。托质宝莲也。古德往生偈云。“身在华中佛现前。】这个华中,这个华就是我们的莲花的花,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紫金莲就是上品上生的莲花,【心随我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这句很自在,这二十八字道尽那个解脱境界,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我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这就是在演布袋戏的(法师笑),布袋戏黄俊雄,前辈出来都读这句你不晓得,前辈出来都先读一句偈。【以上总释无上因果。

  【解】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圆极语。)罄】这个念庆祝的庆,罄【无不尽。】就是无所不尽,全部都包括。【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就是参禅。【至简易。至直捷也。

  【讲】此别明能持所持。善男女为能持人。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乃至六趣。(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生。(胎、卵、湿、化。)但得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方能得闻。若无善根。佛名永不得闻。闻佛名。即使五逆十恶。皆名善也。】意思是说若造五逆十恶罪,只要你可以听到佛号的名,这也是很有善根的人。

  【阿弥陀佛。为所持佛名。此名具足万德。故曰是万德洪(大也。)名。以名呼召佛德。罄无不尽。】这个念庆祝的庆这个音,罄无不尽就是所有的记载统统包括在内。【莲池大师云: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举这个名所有的德行就包括在这个佛号里面,【何止光寿无量也。故即以执持弥陀名号。以为修行之正行。不必更涉及观想参究等行。】底下这句很重要,【但持一句洪名。】只要你持一句的洪名。【至简】最简单,【至易。一教便会。一心受持。便得往生。】直接,【至极直捷也。】

  【解】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行也。)。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我先解释一下:

  【讲】此别明闻慧。闻而】听到之后就相信,相【信】之后就发【愿。乃肯立行。】执持名号,【具足三资。方名闻慧。若不信】当然他就【不愿。正行无由而立。与不闻无异。】虽为远因,虽然可以当作将来“正行无由而立”。【虽佛号一历耳根。】但是不名闻慧,闻慧就是不能产生闻道的智慧,没有什么力量,没有效果,虽然你有念佛,但是你没有信、愿、行坚持执持,【堪为道种。但成远因。】远因就是很久、很信才会成熟的果叫做远因,远因就是要经过好久这个种子才会成熟,这个叫做远因,【不得名为闻慧也。】虽然有听到,这种智慧没有用,没有作用,我们在念佛、念佛,你在路上若看到师父:师父!阿弥陀佛!譬如说这个孩子来,来讲堂,他妈妈就说:跟师父顶礼!他说:师父!阿弥陀佛!这个孩子以后若没有修行也没有用,对不对?没有信愿持名,小孩子不懂,大人讲,他跟着人家讲,所以不能修行,不能产生力量,所以不名闻慧,闻而经过智慧,本性产生力量才叫做闻慧。

  【解】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跟理持。【(可订久伪。】久伪就是争论的意思,因为解释而不同,而有争论。【)。

  【讲】此别明思慧。执持。则念念思忆佛之名号。】二十四个小时就是念念思忆佛的名号,【净念相继。无有间断。故是思慧。】整天就是在想佛,整个影像都在打电报,脑波就像一个电报机一直打电报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要去极乐世界,可要记得来接引我,每天打电报、打电报,每天打,阿弥陀佛这条路愈来就愈通达,愈通达,整个脑部里面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然在你临命终一下子就现前,你每天都打电话给他,打电话给他,打传真机给他,FAX,对不对?每天都打电报给他,佛早就接到你传真了,从美国传真到台湾,一下子而已,对不对?我们每天在念佛、思佛,这就是在打传真机给佛,他怎么不暴利你何时要往生,知道,知道你要往生极乐世界。【然执持有事持理持。】事相跟现体。【浅深不等。旁注可订久伪者。订为订正。久伪。】就是说因为解释不同有所争论,比如说事一心不乱有种种的解释,理一心不乱也有种种的解释。不按照这个《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思想全都有须要改正,改正错误。【指有人解释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等。不按教观。】不按照这个《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教观,藏、通、别、圆解释,【故为伪。】就是不正确,【今大师为之订正。】蕅益大师加以订正。底下:

  【解】事持者。】什么叫做事持?【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事持就是说佛珠拿着,早课、晚课,二十四小时有空就念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但是他还不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不能修到那种境界,那种是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在事相一直修行,不能通达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无生的意思,不能通达到是心是佛,就是证悟了无生就是佛,不能证悟无生的道理,但以决志愿求生故,所以事持的意思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简单讲就是断第六意识,理一心不乱简单讲就是断第七意识,这没那么简单,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再来:

  【讲】此释事持。】事相的执持,【深信西方。实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未达心佛不二之理。是心作佛者。是事造之佛。】事相的佛。【是心是佛者。是理具之佛。理具事造。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议心性之外。】好,把笔拿起来,你在理具的旁边写个:证悟无生法忍名为理具,事造,断第六意识,不是伏哦!是断,理具事造,理一心不乱就是证悟无生,事一心不乱,断第六意识,这样写你就知道,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议心性之外,【未明斯理。不达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但以信佛之故。决志愿求。生彼国土。执持名号。执受在怀。持守不失。念兹在兹。无有间断。喻如儿子忆念慈母。无时暂忘。此即思慧。但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执持。

  【解】理持者。】什么叫做理持呢?【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仍不废事。)

  【讲】此释理持。】什么叫理持呢?【理不离事。即由事持。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