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四卷

  

上海圓明講堂沙門韬光圓瑛講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錄

  

甲叁流通分

  【解】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明白之極。)橫與一切法門迥異。(諸經論中,亦有橫義,乃隨斷惑淺深,即于同居,見上叁土,是則約證名橫,約斷仍豎也。)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我先解釋一下:深信切願執持名號,信、願、行淨土的叁資糧,是圓滿修一切的衆生,圓滿超出一切的法門,豎,站在豎,直的角度來看,是一切法門渾同,全都一樣,橫是跟一切的法門是全都不一樣,即不問自說,就是經典都是徒弟問,佛才回答,《彌陀經》是佛自己說,自己說,所以說不問自說,不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誰有辦法發起提倡募款去印這個經,去抄經,以前的人是沒有用印的,以前是用抄的,去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只有佛與佛才可以究盡諸法的實相,此經唯佛的境界,所以唯佛佛,佛與佛才可以流通,其他凡夫沒辦法。

  【講】此先明分科之意。諸家注疏。有以佛說此經已。判屬流通。】這是在後面,流通分是判在後面。【有以六方佛之後。判屬流通者。】意思是說流通分的判法全都一樣。【今先明此處即判屬流通之意。以免疑議。】以免衆生懷疑,意思是說諸家在判流通分不一樣,有的是從佛說此經已判作流通,有的人是從六方佛之後,東方,東、南、西、北、下、上,下面那裏是判作流通分,那麼這裏判流通分跟別的地方不一樣,以免讓衆生懷疑叫做以免疑議。【信願持名一法。即此經之正宗。】正宗分就是我們五髒六腑最重要的。【亦具信解修證之程序。圓收者。即豎論此經。】直接認這種經,【由淺及深。與一切法門修證渾同。】渾同就是混合在一起,全部一樣。【故曰圓收。圓超者。即橫論此經。】橫論就是因爲橫截生死,竹子,從旁邊咬一個洞出來,蟲就跑得出來了。【橫截生死。與一切法門迥(遠也。)異。】迥異就是截然不同。【唯此一經獨擅也。】唯此這本經典最好。獨擅,最好。【批中。】在批改當中,【諸經論中亦有橫義。】橫的意義。【在同居土中。能斷見思。即見方便土。能斷無明。即見實報土等。此則約證位名橫。約斷惑仍豎也。】豎,直的意思。意思是說你若能在凡聖同居土,當下可以斷見思惑,一下子你就是看到方便有余土,簡單講我們今天若能明心見性,像佛這樣,釋迦牟尼佛,你看大地就是黃金,你看大地就是黃金,我們今天眼睛所看到的是什麼,就是因爲我們衆生的共業,我們這分的意識還轉不過來,萬法唯心,我這分見分我轉得過來,天地萬物都是我清淨的法身,所以釋迦牟尼佛看娑婆世界是清淨的世界,衆生看娑婆世界是很肮髒的世界,貪、嗔、癡的世界,是鬥爭的世界,所以佛他也是清淨心,所感應的果報就跑我們感覺不一樣,我們看的是坎坎坷坷,山谷高低的這個土地,佛看都是一樣,神通自在,所以說在凡聖同居土裏面若能斷掉見思惑,當下就看到方便有余土,若在凡聖同居土裏面直接斷無明,就可以看到實報莊嚴土,不用再集合,像這裏送到哪裏,送到哪裏……,不用,一切四土都是唯心,同居土也好,方便土也好,實報土也好,寂光土也好,四土都是唯心,看你證到什麼果位你就看到什麼淨土,這就是就證位,名叫做橫,就斷惑叫做豎。

  【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者。】誰可以倡導募款,倡募就是可以募集一切來流通,誰有這種能力。【此經以實相爲體。既屬釋迦徹底悲心。無問自說。誰能堪任倡募流通之責。】誰夠這個資格來提倡,來收集,來流通這種責任。【流者。流傳萬古。通者。通達十方。唯獨佛之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清淨的本性,就是如來藏,就是涅槃,就是涅槃,就是如如,就是隨緣不變,就是不變隨緣,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堪共流通。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唯诠佛之境界。】佛之境界,唯解釋佛的境界,【故曰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故將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贊歎此經。】贊歎此經,【即判入流通分。】【

  文分爲二乙初普勸二結勸乙初又分叁丙初勸信流通二勸願流通叁勸行流通丙初又分二丁初略引標題二征釋經題丁初又分六戊初東方(至)六上方(唐譯十方,今略取故)

  

今初 東方

  【經】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解】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叁界。不俟斷惑。】不必等到斷惑,不可思議有五種意思:第一、橫超叁界,不用欲界、色界、無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四空天超出叁界,不用,不必等斷惑,從凡夫直接就會到極樂世界了,就解脫生死了,所以一橫超叁界,不俟斷惑,不必等到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證](不退一生等義,皆攝第二義中。)。】即西方當下就具足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西方橫具四土,具足這個四土,不是由漸進證,不是一層一層,一進去就是具足這四土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叁但持名號。不假禅觀諸方便。(大有功于淨土。)】你只要一心念佛,執持名號,不用藉著觀想,不用藉著參禅,不用藉著結手印,全都不用,禅觀諸方便。【四一七爲期。】七天當一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很長的時間,不用,七天當一期。【五持一佛名。即爲諸佛護念。】你只要持阿彌陀佛,十方叁世一切佛皆支持你,都護佑你,這就等于【不異持一切佛名。】等于持一切佛的名號,【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這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大願王這尊,大願力,大慈悲的佛陀叫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講】上言我見是利。未曾明言何等之利。故呼當機直告之曰。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念佛功成。帶業往生。即可橫超叁界生死。不待斷惑。

  二往生極樂。圓證叁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即橫具四土。】四種淨土,【一生同居。即生上叁土。非由漸次增進。】漸次的意思就是說凡聖同居土,再來方便有余土,再來實報莊嚴土,再來常寂光淨土,不用,往生到凡聖同居土當下就是具足這四土,不可思議,不用一步、一步來,非由漸次增進,【是謂圓超。而不退。一生成佛等義。】一輩子成佛,【皆攝此義中。

  叁但持一句名號。不假參禅觀想諸方便。自得心開。】你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會悟,悟到無念而念,念而無念。

  【四一七爲期。】就是七天當一個期限,【即得一心不亂。不藉多劫勤修。多經年月。】不用這樣。

  【五持一阿彌陀佛名號。即爲十方諸佛之所護念。護者維護。令得安隱。無諸障難。念者愛念。令得精進。不至退墮。】你只要精進你就不會掉下來。

  【持彌陀名號。即爲十方諸佛護念。不異執持一切諸佛名號。此皆導師因中。大願行功德之所成就也。

  【解】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伶俐者少。)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爲自也。】我現在解釋一下:

  【講】又。行人念佛。】信願來持名,這就是【具足信願行。自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我們自己可以專門靠念佛的功德,來成作自己的功德,會開發自己的本性,所以可以【而得大利。】可以得到大利益。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這意思就是說【是諸佛釋迦。皆以彌陀爲自也。】意思是說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贊歎,都贊歎,大家都是阿彌陀佛,釋迦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釋迦佛,所以說諸佛都贊歎這個阿彌陀佛,諸佛都贊歎這個釋迦佛,因爲每一尊佛的本性都一樣,【以佛佛道同故。】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也不可思議功德,【又行人諸佛釋迦功德。亦即彌陀功德。故曰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就是贊歎我們自己不可思議的功德,皆以阿彌爲主,是諸佛世尊,釋迦皆以阿彌爲主,就是以阿彌陀佛來作自己自性的功德。

  【經】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那讀作chù,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解】阿閦[鞞]。此雲無動。】不動,如如不動。【佛有無量德。】佛有無量的德行,【應有無量名。】也有無量無邊的名。【隨機而立。】隨著衆生的機來立他的名,來安插他的名。取這個名就是隨著時間跟空間,現在的人是比較有學問,所以取的名字是比較好聽,取得比較好聽,古時候的人就比較沒學問,都取爲罔市、罔腰,罔市就是多少養一下,罔腰就是多少養一下,鴨屎、豬頭、畚箕,胡椒、姜母,都取那些,古時候的人,也沒算古時候,像我媽媽這一代的取那個名字都讀個諧音,讀個諧音,所以我們現在的人取名字是比較有學問,最近的人是比較有讀過書,你不可能將你兒子取名爲鴨頭、雞屎,不可能,現在的人就比較有學問,所以一代、一代取名,時間跟空間都不一樣,現在的人因爲……,古時候的人他沒有名字,古時候的人都是姓林,女的是林氏這樣而已,鄭氏、韓氏,吳氏,姓吳,沒有名字,後來的人一開始有名字,有名字突然不曉得要取什麼,所以他會藉著一些五谷,甘蔗、玉米,真的,蘿蔔,隨便拿一個名字…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