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P17

  ..續本文上一頁有無量的功德,不是這樣,還要精進,還要精進,不然很簡單,我持個八關齋戒,幫我注射一針安眠藥,注射下去一直睡,睡到明天爬起來戒律清淨,像死人般,那絕對不可能犯戒,連喝茶也沒有,對不對?(法師笑)才不是這樣,持戒不是說避開一切的外緣就好,還要用功,所以打這八關齋戒很殊勝,幾乎快六百個,大家都拜得很歡喜,有的人拜得都有感應。再來:

  【當知下。稱理之談。末世人根雖鈍。】末世衆生根機雖然很鈍,【心體本來具足百界千如。】天臺宗的思想,【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是唯心。】也就是我們的心所作,【是心作佛像。是心是佛像。是心作名字。是心是名字。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諸佛如來,盡虛空,遍法界,來到我們每一個衆生的心中,你若想他,佛就現前,就像感應道交吸鐵般,【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句話很重要,意思是說我們一個人的心若常常有佛,世間的恨、嫉妒、貪、嗔、癡就不會執著,我們心中有佛嘛!心中有佛,所以心常常念佛,我們的煩惱不可以裝在我們的內心,我教諸位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你自己認爲你自己很沒修養,脾氣很壞,脾氣很壞,你自己認爲你的煩惱很重,你聽我的話盡量不要出去,在公司上班,盡量不要講話,不要跟那些狐群狗黨牽扯不清,若講學有在上課,你來,有在共修,你來,回到家裏好好用功,因爲我們若是煩惱重,脾氣不好的人,外境稍微引導一下,一下子就發作了,我們就像汽油,外面點火,啪!著火了,之後再來拜八十八佛,啊!觀世音菩薩,我不要生氣,是他們要讓我生氣的,我不要生氣,我再求忏悔,令人發指我不要生氣,隔一星期又來,怎樣?又生氣,所以說功夫不夠的人逆境現前,避開,避開。【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諸佛正遍知海,正遍知就是佛的十個通號,正遍知就是正確了解天地萬物,遍知就是無所不知,正確地了解天地萬物叫做正遍知,從心想。【故觀劣者。不勞勝觀。】不必觀想,觀這殊勝的佛像,【持名者。亦不勞觀想。其義一也。

  【解】問:】我現在先解釋一下:【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

  答:此義即出天奇諸祖。前祖】前面那些祖師大德,【因念佛人不契釋迦徹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問。一猛提醒。何止長夜複旦。】我解釋一下:這自己看可能比較困難,天奇毒峰諸祖這是一個地方,大陸的一個地方,就是這座山建立的叢林,傳下來這些諸大祖師都是主張參,參什麼?參念佛者是誰?是什麼人在念佛,在念的這個是什麼人,是要打斷這個妄想。何謂不必參究?現在爲什麼你說要念佛叫我們不要參禅,參念佛的人是誰?因爲若參禅就沒有願,就沒有信,他是要參那個念頭,打斷那個妄想,淨土不是這樣修,淨土是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我照這樣去念佛,去行持,這是淨土信、願、行的資糧,現在在參念佛的人是誰,他又不相信是佛,也不相信極樂世界,也沒有發願要往生,是與淨土不同,那麼爲什麼天奇毒峰諸祖他要叫人參?爲什麼我們這個地方不用叫人參?答:此義就是出天奇諸祖,這個義理也是出自天奇毒峰諸祖那幾代的祖師,前祖,前祖因爲前面那些祖師大德,因念佛人。不了解釋迦徹底的悲心。釋迦佛徹底的悲心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教你念佛念到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教他要證悟到理一心不亂,但是那些修行的人修不來,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參一參,參不出來,接著,接著,念佛也念得不得力,所以他就告訴你,你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就是要認識你自己的本性,因爲大家都不認識本性,所以故傍不甘,傍,把筆拿起來,傍就是諸祖在旁邊,不甘心,故傍不甘就是這些祖師大德都在修行人旁邊教他,他不甘心,不甘心衆生可憐,我叫你參,我叫他念佛念不來,教他參念佛的人是什麼人,就是要叫他認識自己,因爲過去都念佛念得不能契合,釋迦牟尼佛徹底的悲心,釋迦牟尼佛徹底的悲心就是什麼?叫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就是佛,但是叫人念佛,念了並沒有得到利益,他才叫人參,故謗不甘,所以在旁邊那些諸位祖師大德,不甘心這些衆生又被迷了,因此直下叫你參,念佛的是什麼人,念佛的是什麼人,你找、找……,找不到,找不到念佛的人是誰,碰!般若智慧就跑出來,打斷那個妄想,我們本性的光明就顯現出來,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念頭若打得死,法身就跑出來了,一猛提醒,參、參……,念佛的是什麼人,念佛是誰,我在念佛,我在念,頭腦在念,觀想腳,咦!腳底也在念,手,咦!手也會念佛,手也會念佛,你觀想佛號,你不相信回去自己右手舉起來,佛號也從手出來,佛號也從手出來,從手出來,你全身找念佛的是誰?找不到,當下了解因緣性空,妄想打不起來,全都空,般若智慧自然跑出來,等于一桶水放著,若清淨之後面貌就照得出來,面貌就照得出來,面貌就照得出來,我們要找到本來的面目一定要讓水平靜,我們去看,貌相才照得出來,我們的心沒有起心動念,照到一切,觀空,所有的妄想都打死,清淨心就跑出來,般若智慧,無量的妙用就現在眼前,不離一寸,當下,所以直下诘問,一猛提醒,提醒你,何止長夜複旦,衆生念、念、念……,念佛又不能徹底了解釋迦的悲心,這樣一下子讓你開悟,了解,啊!我就是佛,所以人家若來請教師父,說:師父!請師父開示。我說:你家的寶貝不拿,你跑這麼遠來做啥?當下冷靜,回光返照,你就是佛,你跑這麼遠來要做啥,他說:我來參。我說:沒什麼好參,參你的心,好好觀照你內心的起心動念。令一切念無所著,善無所著,惡無所著,善無所著,淨也無所著,沒有淨,沒有生死,沒有涅槃,一切法沒有一切名利,文字相,心緣相,一切放下無所著,無所著,這是佛祖徹底的悲心,徹悟到無所著的人,他就能夠了解佛門的精神就是這個,爲什麼其他的宗教他不能徹徹底底解決生死,他有所著,像一貫道說我度一個我就有多少功德,度十個我就有多少功德,功德本性本來具足,放下就是,放下就是,所以所有的宗教都不能徹徹底底來了脫生死,因爲有所著,有所著就落入業力裏面,有所著就落入業的因緣,就落入時間跟空間的交會裏面,佛教就是最簡單,叁個字:無所著,一切法無所著,善、惡、是、非、色、受、想、行、識,苦、空、無常,一切包括你成佛的念頭全都放下,佛尚不可得,何況有念,何況有得,是不是?成佛尚不可得,成佛都不可得,本來面目就是佛,要跟人家講什麼受,得到什麼東西,何況有得,所以一猛提醒,何止長夜複旦,這樣我就了解。

  【講】此因前雲。不必參究。故假設疑問。而解釋之。

  問: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爲什麼你說不要參?

  【答:此義即出諸祖。天奇本瑞禅師。毒峰本善禅師。】這兩個禅師,【因念佛人。不契】就是不會跟【釋迦如來徹底悲心】契合【。何謂徹底悲心。佛以大悲愍念衆生。教人念佛。要人悟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一切衆生。不明斯旨。是爲不契佛心。故諸祖在旁不甘心。】在旁邊的人看衆生可憐,不甘心,參這麼久不了解佛祖如來【以佛心如是大悲。念佛者昧而不覺。】昧就是迷迷糊糊而不覺悟,【故天奇示衆雲:終日念佛。不知全體是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誰?直下诘問。一猛提醒。】一猛提醒,【曰念佛是誰。要人于言下。回光返照。親見自性彌陀。

  何止長夜複旦者。】就是很長、很長的夜晚突然間見到光明,【衆生自從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即迷卻本性。從迷入迷。在無明長夜中。而不覺悟。今爲猛力提醒。豁然迷情頓破。心佛顯現。是謂複旦。衆生由本覺而不覺。今由不覺豁悟本覺。喻如昨日從旦入夜。今早從夜複旦。(天明也。)即性天明朗。佛日現前也。

  【解】我(等)[輩至]今日。】我們這一輩的衆生,【猶不肯死心念佛。】不肯死心,死心就是不雜修,這輩子絕對不改變,不肯死心念佛,要是念佛都在做表面給人家看,拿著一串念珠,卻老打妄想,做表面給人家看,要讓人家知道他很有修行,不肯死心念佛,不要做表面,我念佛是爲了生死,不是要這輩子得虛妄的名,這輩子不是要得到這虛名。【苦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裏打親生爺娘。】這什麼意思呢?若欲執敲門瓦子就是說我們若拿那個瓦片敲這個門,敲這個門,這就是比喻參禅的意思,參參看你本來的面目是誰,同屋裏打親生爹娘,在旁邊寫個:就是你的本性,我們拿這個石頭敲、敲……,是要問看看裏面是什麼人,就是要讓你了解你的本性是什麼?現在你拿這個執敲門的瓦子,這種石頭敲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就不孝順了,這樣就不是了,本來拿那個東西是要敲門,門要打開,意思是說我們參禅本來是要見我們的面目,現在你參禅參一參,卻自己對本性不了解,卻生起鬥爭,鬥爭的這個心理,變成本來是善意的,本來是善意的,結果你不了解祖師大德圓證的,違背祖師大德,所以祖師大德要提醒你,提醒什麼呢?提醒參念佛的是什麼人,我叫你開門,舉例,拿石頭來敲門,是要讓你認識裏面坐的是什麼人,我叫你參禅是要讓你認識本性是什麼人,結果你參、參……,參到跟你的內心交戰,打你內心自性的東西,結果煩惱愈産生變成不孝順,不能體會釋迦佛祖,參禅不出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則于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這就是不了解,不了解。

  【講】釋迦徹底悲心。要我念佛。我等猶不肯死心念佛。求生淨土。苦苦的去看念佛是誰。一句話頭。】人家說參話頭,【猶如執敲門瓦子。】就是瓦片,【向屋裏打親生爺娘。】父母親,【爺娘喻自心。】就是我們的本性,【能念所念。一一唯心。不了心作心是。反將念佛是誰。一句話頭。苦苦參…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