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事情全部放下,生死比较重要,所以我若遇到逆境我都说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人,不要跟你计较,我要去当圣人了,我哪要在这里跟你打转,不要,报怨仇,没有这个必要,你要报仇你自己去六道轮回,你要继续六道轮回中,你自己去轮回,我不要,我要跑出六道轮回,与众生没有恩怨,你可以伤害到我,但是我不可以,我是要往生的人,你不要往生是你的事情,我是要往生的人,我不可以跟你结怨仇,所以若往生的人,顶门未冷,【此即往生之验。往生之人。第八识从顶门而出。识离即冷。】意识若是离开就冷。【(古偈云:佛顶眼生天,】若往生佛道的人,头顶就是热的,若眼睛热的,眼生天就是眼睛最慢冷,意识从眼睛出来,那就是投生天上。【人心饿鬼腹,】我们人的心脏那里若是热的就是当人,饿鬼腹就是服务部最慢冷,全身都冷冰冰,腹部还热的,这就是出世为饿鬼道。【旁生在两膝,】我们的双膝,膝盖,旁生就是畜生,畜生,若出世当畜生的人他的膝盖最慢冷,【地狱脚板出。】脚底,我们踩在地上的那个脚底,若脚底出来就糟了,那就是恶业深重。【)即得往生。不经中阴】身【。】中阴身就是此生时,来生投胎以前,中间,还没有出世的灵魂叫做中阴身,简单讲就是这样。【不逾顷刻。】不会超出很短的时间,【一念之间。生极乐国。托质宝莲。】将我们这个意识带到极乐世界,【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养。】不用吃奶,【得清虚之身。】清静像虚空的色身,【相好具足。纯丈夫相。随功行之浅深。分品位之高下。故有四土之分。
【解】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最快,最圆满,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劳观想。】你也不用经过观想。【不必参究。】你也不用去参禅,【当下圆明。无余无欠。】当下就是圆满清净,无余无欠。
【讲】此二段。乃结前正释。启后破疑。当知持名一法。但持一句佛号。何等简单。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一心持去。即得往生。何等直捷。仍至顿至圆者。横出三界。顿超生死。一生同居。圆证三不退也。何以有此奇勋。】勋就是功。为什么有这么多奇妙之功力呢?【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劳别作观想。】也不用观想。【不必更加参究。】你就是不用参禅,你就是不用参禅,【一念当下圆明。具足无量法门。即观想参究。亦不出一句名号中。无有盈余。】没有剩下,【亦无欠阙。此一句佛号。即是大总相法门也。】【()
【解】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以念念即佛故。)】阃就是界限。根机很利的人他也不能超过这个界限。【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根机比较差的人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叫做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也可以达到那个范围,以念佛就好,【(以念念即佛故。)】下根的人也是念念即是佛故,一样,【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往往胜进就是说可以跳跃,凡夫一下子可以进入不可思议的净土。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圆教接这个别教,圆接别,或者别接通,圆教接这个别教,就是别教直接通到圆教,这是往往胜进,别教接通就是别教接这个通教,【(方是极乐净宗。)】往往胜进简单讲就是跳一级的意思,【亦不一概。】也是不能一概而论,意思是说下下根的人,钝根的人有时候在修持,修净土的一下子就会达到很高超的境界。【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圆收所以圆超。)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可以说横该八教,就是包括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竖彻五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所以彻底悲心,不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意思就是说这种净土法门是很难相信。
【讲】上上根。如文殊普贤。皆发愿求生极乐。二偈见前。不能逾(越也。)其阃者。】不能走过那个界限,上上根的等觉菩萨也要念佛,【谓等觉菩萨。尚不能超越其范围。下下根。如鹦鹉八哥。学念弥陀。亦得往生。以臻(到也。)其域。】也可以“到也”达他的范围,【极乐称为莲域。】极乐世界称为莲邦。
【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者。所感应现之佛。有应化身。受用身之不同。所生土。有同居。方便。实报。寂光之不一。】没有统一,不一定,【皆由能感三慧之力。有胜有劣故。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各见所见。不往而往。各生所生矣。】不妨不来而来,不来,本性本来就不来,那么本性不来,但是就凡夫来讲方便讲来,各见所见,不往而往,我们说往生极乐世界实在是不往,那么方便说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各生所生,所以不来而来就各见所见,不往而住就各生所生,法身是同一体,大家都平等。
【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者。此论蒙佛接引。往往有胜进接。如圆教接别教。】圆教接引这个别教,意思是说别教因缘根机若够一下子就达到圆教,【别教接通教。】就是通教根机若够,一下子就跳到别教。【不按位接者居多。】不按照藏、通、别、圆来接,【亦不是一概如是也。
此持名念佛法门。圆满具足。可谓横该(包括。)顿。渐。秘密。不定。】可以包括顿、渐、秘密、不定。【(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化仪四教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就是藏、通、别、圆,【八教。】那么这些我们五时八教里面都讲得很清楚,在这里不再重复。【竖而论之。亦可彻于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涅槃时。)。所以如来彻底悲心。不待问而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解】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有人这样怀疑这样问,《十六观经》都教人要作这个观想,为什么你说持名念佛不用观想呢?
【答:此义即出《观经》。】这个义理是出自《十六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因为观这个诸佛的像,极乐世界清净观,不是凡夫的心力可以做得到的,凡夫都是妄想心,怎么有办法观想那个微细清净的极乐世界观得出来,或是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不来,【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就观比较差劲的,观比较差劲的。【而障重者。】障碍很重的人,障重者,障碍很重的人,【犹不能念彼佛。】还是没办法念,【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意思是说胜观,佛像观不出来,再来,在第十三观再开出,劣观,劣像,就是说比较小尊的,更小尊的,还是没办法观,所以在第十六观就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业障很深重,【故专主第十六观。】最重要就是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丈六就是胜观,八尺就是劣观之像观,【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这意思就是说无量寿的名,未尝不是,未尝不是,心是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意思就是这样,心作就是是心作佛,心是就是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故观劣者。】观比较差劲的,【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只要你执持名号,【并不劳观想也。】也不用观想。
【讲】此下释疑。因前云。不劳观想。】不必经过观想,【故假设疑问。而解释之。
问:《观经》专明作观。】专门作观想,专门作观想,【此是佛说。】这是佛说,【今何谓不劳观想?】现在为什么你说不用观想呢?
【答。以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殊胜之观法。非凡夫心力所能及。胜观者。即观彼佛报身之相。】报身一尊佛的头就比我们地球还大,你怎么有办法观呢?你怎么有可能呢?对不对?不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在池水上。】在池子的上面,【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佛一根白毫就是一根白毛,宛转这样绕、这样绕,五大须弥山,像须弥山那么大,佛的一根毛五大须弥山就是五座须弥山那样,我们所说的喜玛拉雅山,佛的一根毛绕这样。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祖,绀就是红带蓝,蓝色带红色这叫做绀,gàn,干掉他的干,那个音是一样的,这个不是念gan,gan目澄清四大海,不对,要念gàn,这个绀目就是红带蓝,蓝色带红色,绀目澄清四大海,【此相岂凡夫心力所能观想耶?】一根毛就像五座须弥山那样绕,一个眼睛,佛的眼睛就像太平洋那么大,你要怎么观想,不可能的事情。
【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八尺金身。)之观。而障重之人。心粗念杂。仍不能观。故于第十六观。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人根浅薄。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执持名号。
○《观经•下品往生章》云: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跟诸位讲:诸位!你保证会往生极乐世界,保证,你若死后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来找我算帐,我在这儿等你,死了之后若再爬起来,这是开玩笑的话,当然死了之后是不会再回来,是跟你讲保证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不用担心,但是也不能因为听到我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而不修行,不要这样想,要说我们深信,发愿就会往生,要拼高一点的品位,拼高一点,我若到极乐世界遇到慧律法师说:我也中品以上。持这八关斋戒,我那天没有讲话,持戒清净,所以有的人来这里打八关斋戒打得很好,说我们这里戒规很严格,二百拜,二万佛,拜得很欢喜,回到家里都不讲话,她先生问她……,都微笑一下而已,她心里持戒规,都没有在讲话,回去也没有讲话,洗好澡跑去睡,睡醒,戒律清净,戒律清净,一般的人打八关斋戒都误会,认为那天持戒清净,不是,那天持戒之后还要用功,还要用功,若我那天我受八关斋戒,我到深山林中,没有恶缘也不可能造业,没有人跟我讲话,这样就是持戒清净了,不是这样,还要拜佛、念佛才是,一般的人都误会,持八关斋戒只要持那八条戒,过午不食,这样就是六十世吃穿不用愁,…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