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P23

  ..續本文上一頁心所造,你卻沒辦法控製自己。以前有一個禅師,鬼神要來抓他,雙腿盤起來入定,鬼神來找,找不到,人在這裏,找不到,他那個鎖鏈在铐什麼,把意識铐起來,我們有起心動念,鬼就有你的辦法了,聖者開悟的人他見到佛的光明,來的時候一片光明,他怎麼靠近你的色身,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臨命終認真念佛的人怎麼有可能著魔障,怎麼有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臨命終的時候諸佛菩薩天人都靠過來,魔看到,每個都發光,不是長角的,會發光的,那個法師往生的時候全身都是光,爲什麼?天人,諸佛菩薩都到,那些魔子魔孫怎麼靠近,不可能靠近,仿佛絕對不會著魔的,聽我的話就對了(衆鼓掌)。所以說一生善惡到這個時候全都顯現出來,【死逆生順。】死的時候他很恐懼,活的時候他就很歡喜,逆跟順交叉,【二習相交。謂之生死關頭。最難作主。《宗鏡錄》:此位名亂心位。】這個時候叫做亂心,意思是說我們臨命終沒有幾個可以作主的,【第六意識不行。】第六意識就是我們所講的神經系統都停了,第六意識就是依附在神經系統的,我們現在所講的肉體就是神經系統,附在神經系統就是第六意識的,就是我們所講的神經系統都停了,已經沒有作用了,【八識中習氣亂發。故最難得力也。】一輩子所造的業全都顯現,全都顯現,什麼人辯論都沒有用,到閻羅王那裏再講,所以你可以欺騙衆生的眼睛,你沒辦法欺騙鬼神在你頭上的鬼神,不要害人,不要害人,不要偷拿人家的東西,不要傷害到一切的衆生,不要講沒良心的話,被狗咬走的話,有就講有,沒有就是講沒有。

  【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淨願。臨終自然。心不顛倒。故余歸心淨土。自號叁求堂主人。】叁求的堂主,【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以上二求。助成淨土之求。高登上品。《楞嚴經》雲:純想(即純善無惡。)即飛。(臨終神識飛舉。)】就是說若一個人一輩子做善事,沒有惡業,他到臨命終的時候意識會飛,飛到空中,即飛,【必生天上。】飛到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與清淨的願,他若有修福跟修慧,又有清淨願,加上這個清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欲度生死難關。但修淨業。自得其利。】因爲這段很重要。

  【解】無論頑修狂慧。懡 忄羅 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我先解釋一下,這很簡單:無論頑修狂慧,頑修狂慧就是說有解無行,了解佛法,但是不修行,道理全都知道,不念佛,聽經聽很多,開示是一大堆,很會講話,偏偏不念佛,不修持,不持咒,你就沒辦法,所以無論頑修狂慧就是不了解修行的方法,不明正理的人,狂慧就是世間的聰明人雖然有了解一些佛法,不修行,沒有實際修行的人,懡忄羅 ,把筆拿起來,懡忄羅 就是慚愧無功,慚愧無功,懡忄羅 就是慚愧,自己覺得慚愧,不得力,臨命終生死關頭沒有用,全然無用,著事不達理,或者是執理廢事,這全都沒有修行,免談,無論,不用講這些事理不圓融,沒修行的,偏事或者是偏理慚愧無功的人,底下說,現在確實有修行。即悟門深遠,把筆拿起來,就是深悟之人,就是說真正悟入,操履潛確,操履就是親自去修行,潛確就是確確實實深入肯定在修行,真修之人,真正修行的人叫做操履潛確之人,底下那句,傥就是如果,如果分毫習氣未除,如果你習氣還有一點點習氣沒有除掉,分毫,如果你留下一點的習氣沒有除掉,如果你還留下一點點習氣沒有除掉,未免隨強偏墜,意思就是說未免隨著比較強的惡業,你所造的業墮落,墜就是墮落。

  【講】此爲蕅公婆心苦口。聞者當知猛省。】要好好反省。【頑修者。謂盲修瞎練。】像瞎子走不出路來,盲修瞎練,【但知用功。不谙修法。】只知道要用功,但是不曉得要如何修法,【不明正理之人。】所以這段就是在說善知識像明燈般,善知識就像明燈般,沒有親近善知識,亂搞會搞死,真的,會亂來。【狂慧者。謂天資聰敏。雖有狂解。】就是【(有解無行,】要不然就【偏理廢事。)不事進修。】不好好修行,【而無實行之人。此二種人。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謂之懡忄羅 無功。】就是慚愧自己沒有功力,【此二種人。一則著事不達理。一則執理而廢事。】這兩種人【姑置勿論矣。】且放一旁,不要論,【下則進一步而論修禅之士。

  即悟門深遠。】就是悟得很深入,【操履潛確之人者。上句謂非頑修者。】亂修的人,【乃參禅悟理之人。不獨淺悟。而悟門又複深遠。下句謂非狂慧者。】狂慧,【乃解行相應之人。】意思是說不簡單,【操修履踐。】履踐就是確確實實腳踏實地,腳踏實地在修,實踐的人,【深潛確實。】深入,潛就是入的意思,深入的意思,確確實實去修行,【如此二種之人。應當臨終有大把握。】很深入的悟,又確確實實的人,【可以了脫生死。】底下說,【倘】,如果,【有一分一毫習氣種子未除幹淨。未免還要隨強偏墜。】看什麼種子比較強就掉下去,【即隨那種力強。而偏招墜落。況頑修狂慧者。此皆但憑自力修行之危險也。】意思就是說沒有靠佛沒有辦法,靠自己的真才實修也是很危險、很危險的意思,簡單講就是要念佛,念佛之後還是要念佛,念佛之後還是要念佛。師父!念佛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法門嗎?有,什麼?念佛,念佛以外還有更好的嗎?有,念佛,你問我一百次,我還是講這樣而已,真的,再怎麼講我還是這句而已。人家去參拜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在那裏很喘,喘,很喘,沒有體力,人家頂禮他:頂禮老和尚。一拜就好,一拜就好,一拜,就拜一拜,旁邊的:老和尚說一拜就好了。老和尚!請問老和尚!要如何修行才會了脫生死。念佛、念佛、念佛。老和尚要如何念佛?念佛你不會?拿一串念珠,這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這樣會嗎?這樣而已嗎?這樣而已,這樣而已,對。這我也很在行,我老了我坐得彎腰駝背,一拜就好了,一拜就好了。慧律法師要如何修行?念佛。念佛要如何念?簡單,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會嗎?這樣就好。我也會開示,講來講去就念佛而已,聽廣欽老和尚開示老半天也是講念佛而已,不然不曉得講什麼,沒什麼好講的,對不對?我若開示念佛法門絕對不會講錯,若開示念佛法門走錯路,會下地獄,廣欽老和尚要第一個先下去,他教的,這他教的,所以他若下去,我也跟著下去,他若往生,我也跟著他去,對不對?跟著他的路走就沒錯。底下說:

  【昔日草堂青禅師。有解有行。受曾姓婦人四事供養。心生感激。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子。】意思是說有一位草堂青,草堂青禅師修持,修持,他有解又有行,很有修行,受到姓曾的婦人,以前的人沒有名字,曾氏,鄭氏,林氏,都只稱姓氏而已,沒有名字,古時候的人沒有名字,姓鄭的人叫做鄭氏,古時候的人姓這個姓氏很奇怪,他受到這個婦人四事的供養,四事就是醫藥、飲食、臥具,醫藥、吃穿、睡、四事供養,(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心生感激,他說:老僧與夫人作子。我下輩子當你的兒子報答你,作子。【一日。見宰相告老還鄉。非常榮耀。】以前宰相……,現在我們所講的副總統或是行政院院長官位那麼大,宰相官位很大,告老還鄉,非常地榮耀,非常地光榮。【忽起一念羨慕之心。】起這個羨慕之心,很羨慕。【未久示寂。】沒多久,修行到他何時要回去,示寂就是示現這個涅槃。【曾姓生子。】姓曾的就生一個兒子,他動一個凡心的念頭,宰相很好,很光榮。【使人看草堂已坐脫矣。】修到這種功夫,坐著神識已經脫出去了。【年少聰敏。】因爲他上輩子是禅師,解跟行都很厲害的,【早登科第。】很年輕就當官了,【以前世之禅功。換一生之富貴。後入閣爲宰相。即曾魯公也。】這樣是不是很可惜,修禅的,有解又有行,諸位!危險,這輩子當宰相之後,下輩子豬、狗、牛就不曉得了,說不定成了六合路砧板上的肉,被人烹煮也不一定,下輩子我若沒有修行,你這輩子在這裏聽經聞法,下輩子我們在哪裏見面?在六合路路邊攤見面,說不定人已經當一條大魚,我去,那條比較大條,結果是我們講堂的學生,下輩子我也是不曉得,吃,就吃了,他不管你什麼學生不學生,所以因此不要再來娑婆世界受苦,確實不要再來,真的不要再來,無論會生會死,頭會破,無論會粉身,會碎骨,你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無路可走,一定要走這條路,不要亂修,不要去外面亂參,我勸告你們是實在的,不要去外面亂參,參一參,你可要像陀螺轉回來,參,沒有關系,去拜山沒有關系,去參沒有關系,你可要會繞回來,若參一參被外境拉走,那就不是我的責任了。底下:

  講一個故事:【又。唐朝惠林寺。圓澤和尚與李源】李源這兩個,一個出家人跟一個在家人,交往很好叫做【交善。】就是兩個人感情很好,【源以不仕。常居寺中。】這個李源因爲都考不上,沒有當官,都考不上,所以常常住在寺院裏面,寺廟當中。【一日。與澤】圓澤法師,圓澤法師,這澤是圓澤法師,【相約。】相互約定,【同朝峨嵋山。】峨嵋山是誰的道場?普賢菩薩的道場。李【源欲取道荊州。澤欲由斜谷。須過京師。源以久絕人事。不欲入京。】久絕人事就是說沒有跟世間人來往,他都住在寺廟,等于一半出家,雖然現這個俗家身,可是已經一半出家,他不喜歡管俗事,不欲入京,不要進入京城,所以就從這個荊州,【澤遂從之。】沒辦法,禅師就跟著他去。【一日。舟行南浦。】劃船劃到這個南浦,【見一婦人汲水。】就是在取水。汲水,以前要到溪邊用這個桶子汲水,汲水就是提水,像我們用桶子在提水。【澤望而泣曰】圓澤師看到就在哭泣【:不欲由此爲是耳。】我不想從這條路走過來,我就是要避開那個孕婦,因爲腹中的孩子就是我。【源驚問其故。】李源嚇一跳,就問他:你是…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