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所造,你却没办法控制自己。以前有一个禅师,鬼神要来抓他,双腿盘起来入定,鬼神来找,找不到,人在这里,找不到,他那个锁链在铐什么,把意识铐起来,我们有起心动念,鬼就有你的办法了,圣者开悟的人他见到佛的光明,来的时候一片光明,他怎么靠近你的色身,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临命终认真念佛的人怎么有可能著魔障,怎么有可能,不可能的事情,临命终的时候诸佛菩萨天人都靠过来,魔看到,每个都发光,不是长角的,会发光的,那个法师往生的时候全身都是光,为什么?天人,诸佛菩萨都到,那些魔子魔孙怎么靠近,不可能靠近,仿佛绝对不会著魔的,听我的话就对了(众鼓掌)。所以说一生善恶到这个时候全都显现出来,【死逆生顺。】死的时候他很恐惧,活的时候他就很欢喜,逆跟顺交叉,【二习相交。谓之生死关头。最难作主。《宗镜录》:此位名乱心位。】这个时候叫做乱心,意思是说我们临命终没有几个可以作主的,【第六意识不行。】第六意识就是我们所讲的神经系统都停了,第六意识就是依附在神经系统的,我们现在所讲的肉体就是神经系统,附在神经系统就是第六意识的,就是我们所讲的神经系统都停了,已经没有作用了,【八识中习气乱发。故最难得力也。】一辈子所造的业全都显现,全都显现,什么人辩论都没有用,到阎罗王那里再讲,所以你可以欺骗众生的眼睛,你没办法欺骗鬼神在你头上的鬼神,不要害人,不要害人,不要偷拿人家的东西,不要伤害到一切的众生,不要讲没良心的话,被狗咬走的话,有就讲有,没有就是讲没有。
【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净愿。临终自然。心不颠倒。故余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三求的堂主,【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以上二求。助成净土之求。高登上品。《楞严经》云:纯想(即纯善无恶。)即飞。(临终神识飞举。)】就是说若一个人一辈子做善事,没有恶业,他到临命终的时候意识会飞,飞到空中,即飞,【必生天上。】飞到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与清净的愿,他若有修福跟修慧,又有清净愿,加上这个清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欲度生死难关。但修净业。自得其利。】因为这段很重要。
【解】无论顽修狂慧。懡 忄羅 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我先解释一下,这很简单:无论顽修狂慧,顽修狂慧就是说有解无行,了解佛法,但是不修行,道理全都知道,不念佛,听经听很多,开示是一大堆,很会讲话,偏偏不念佛,不修持,不持咒,你就没办法,所以无论顽修狂慧就是不了解修行的方法,不明正理的人,狂慧就是世间的聪明人虽然有了解一些佛法,不修行,没有实际修行的人,懡忄羅 ,把笔拿起来,懡忄羅 就是惭愧无功,惭愧无功,懡忄羅 就是惭愧,自己觉得惭愧,不得力,临命终生死关头没有用,全然无用,著事不达理,或者是执理废事,这全都没有修行,免谈,无论,不用讲这些事理不圆融,没修行的,偏事或者是偏理惭愧无功的人,底下说,现在确实有修行。即悟门深远,把笔拿起来,就是深悟之人,就是说真正悟入,操履潜确,操履就是亲自去修行,潜确就是确确实实深入肯定在修行,真修之人,真正修行的人叫做操履潜确之人,底下那句,傥就是如果,如果分毫习气未除,如果你习气还有一点点习气没有除掉,分毫,如果你留下一点的习气没有除掉,如果你还留下一点点习气没有除掉,未免随强偏坠,意思就是说未免随着比较强的恶业,你所造的业堕落,坠就是堕落。
【讲】此为蕅公婆心苦口。闻者当知猛省。】要好好反省。【顽修者。谓盲修瞎练。】像瞎子走不出路来,盲修瞎练,【但知用功。不谙修法。】只知道要用功,但是不晓得要如何修法,【不明正理之人。】所以这段就是在说善知识像明灯般,善知识就像明灯般,没有亲近善知识,乱搞会搞死,真的,会乱来。【狂慧者。谓天资聪敏。虽有狂解。】就是【(有解无行,】要不然就【偏理废事。)不事进修。】不好好修行,【而无实行之人。此二种人。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谓之懡忄羅 无功。】就是惭愧自己没有功力,【此二种人。一则著事不达理。一则执理而废事。】这两种人【姑置勿论矣。】且放一旁,不要论,【下则进一步而论修禅之士。
即悟门深远。】就是悟得很深入,【操履潜确之人者。上句谓非顽修者。】乱修的人,【乃参禅悟理之人。不独浅悟。而悟门又复深远。下句谓非狂慧者。】狂慧,【乃解行相应之人。】意思是说不简单,【操修履践。】履践就是确确实实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在修,实践的人,【深潜确实。】深入,潜就是入的意思,深入的意思,确确实实去修行,【如此二种之人。应当临终有大把握。】很深入的悟,又确确实实的人,【可以了脱生死。】底下说,【倘】,如果,【有一分一毫习气种子未除干净。未免还要随强偏坠。】看什么种子比较强就掉下去,【即随那种力强。而偏招坠落。况顽修狂慧者。此皆但凭自力修行之危险也。】意思就是说没有靠佛没有办法,靠自己的真才实修也是很危险、很危险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要念佛,念佛之后还是要念佛,念佛之后还是要念佛。师父!念佛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法门吗?有,什么?念佛,念佛以外还有更好的吗?有,念佛,你问我一百次,我还是讲这样而已,真的,再怎么讲我还是这句而已。人家去参拜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在那里很喘,喘,很喘,没有体力,人家顶礼他:顶礼老和尚。一拜就好,一拜就好,一拜,就拜一拜,旁边的:老和尚说一拜就好了。老和尚!请问老和尚!要如何修行才会了脱生死。念佛、念佛、念佛。老和尚要如何念佛?念佛你不会?拿一串念珠,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这样会吗?这样而已吗?这样而已,这样而已,对。这我也很在行,我老了我坐得弯腰驼背,一拜就好了,一拜就好了。慧律法师要如何修行?念佛。念佛要如何念?简单,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会吗?这样就好。我也会开示,讲来讲去就念佛而已,听广钦老和尚开示老半天也是讲念佛而已,不然不晓得讲什么,没什么好讲的,对不对?我若开示念佛法门绝对不会讲错,若开示念佛法门走错路,会下地狱,广钦老和尚要第一个先下去,他教的,这他教的,所以他若下去,我也跟着下去,他若往生,我也跟着他去,对不对?跟着他的路走就没错。底下说:
【昔日草堂青禅师。有解有行。受曾姓妇人四事供养。心生感激。乃言:老僧与夫人作子。】意思是说有一位草堂青,草堂青禅师修持,修持,他有解又有行,很有修行,受到姓曾的妇人,以前的人没有名字,曾氏,郑氏,林氏,都只称姓氏而已,没有名字,古时候的人没有名字,姓郑的人叫做郑氏,古时候的人姓这个姓氏很奇怪,他受到这个妇人四事的供养,四事就是医药、饮食、卧具,医药、吃穿、睡、四事供养,(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心生感激,他说:老僧与夫人作子。我下辈子当你的儿子报答你,作子。【一日。见宰相告老还乡。非常荣耀。】以前宰相……,现在我们所讲的副总统或是行政院院长官位那么大,宰相官位很大,告老还乡,非常地荣耀,非常地光荣。【忽起一念羡慕之心。】起这个羡慕之心,很羡慕。【未久示寂。】没多久,修行到他何时要回去,示寂就是示现这个涅槃。【曾姓生子。】姓曾的就生一个儿子,他动一个凡心的念头,宰相很好,很光荣。【使人看草堂已坐脱矣。】修到这种功夫,坐着神识已经脱出去了。【年少聪敏。】因为他上辈子是禅师,解跟行都很厉害的,【早登科第。】很年轻就当官了,【以前世之禅功。换一生之富贵。后入阁为宰相。即曾鲁公也。】这样是不是很可惜,修禅的,有解又有行,诸位!危险,这辈子当宰相之后,下辈子猪、狗、牛就不晓得了,说不定成了六合路砧板上的肉,被人烹煮也不一定,下辈子我若没有修行,你这辈子在这里听经闻法,下辈子我们在哪里见面?在六合路路边摊见面,说不定人已经当一条大鱼,我去,那条比较大条,结果是我们讲堂的学生,下辈子我也是不晓得,吃,就吃了,他不管你什么学生不学生,所以因此不要再来娑婆世界受苦,确实不要再来,真的不要再来,无论会生会死,头会破,无论会粉身,会碎骨,你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无路可走,一定要走这条路,不要乱修,不要去外面乱参,我劝告你们是实在的,不要去外面乱参,参一参,你可要像陀螺转回来,参,没有关系,去拜山没有关系,去参没有关系,你可要会绕回来,若参一参被外境拉走,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底下:
讲一个故事:【又。唐朝惠林寺。圆泽和尚与李源】李源这两个,一个出家人跟一个在家人,交往很好叫做【交善。】就是两个人感情很好,【源以不仕。常居寺中。】这个李源因为都考不上,没有当官,都考不上,所以常常住在寺院里面,寺庙当中。【一日。与泽】圆泽法师,圆泽法师,这泽是圆泽法师,【相约。】相互约定,【同朝峨嵋山。】峨嵋山是谁的道场?普贤菩萨的道场。李【源欲取道荆州。泽欲由斜谷。须过京师。源以久绝人事。不欲入京。】久绝人事就是说没有跟世间人来往,他都住在寺庙,等于一半出家,虽然现这个俗家身,可是已经一半出家,他不喜欢管俗事,不欲入京,不要进入京城,所以就从这个荆州,【泽遂从之。】没办法,禅师就跟着他去。【一日。舟行南浦。】划船划到这个南浦,【见一妇人汲水。】就是在取水。汲水,以前要到溪边用这个桶子汲水,汲水就是提水,像我们用桶子在提水。【泽望而泣曰】圆泽师看到就在哭泣【:不欲由此为是耳。】我不想从这条路走过来,我就是要避开那个孕妇,因为腹中的孩子就是我。【源惊问其故。】李源吓一跳,就问他:你是…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