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什麼緣故?【澤曰】圓澤法師講【:婦人孕叁年。吾遲爲之子。不逢則已。今既見之。無可逃者。】不要遇到但罷,遇到因緣具足我逃不掉了,我逃不掉了,我一定要出世當她的兒子。【叁日願公臨。以一笑爲信。】經過叁天之後希望你能夠來,叁天之後就出世,你能夠來,我用一笑,用這個笑來作這個信號,表示我就是圓澤師出世的,你若來看我,那個孩子出世我就……(笑),我就是圓澤法師,禅師。【後十叁年。】十叁年之後,【于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我那時候十叁歲,你李源才來跟我見面。李【源心悲哀。】心悲哀。【澤具浴。至晚而寂。】看到那個孕婦就逃不掉了,看多厲害,這裏不曉得有孕婦的,我最好不要去看她,真的,看到孕婦,萬一出生當她兒子就慘了,真的,累死了,看到孕婦,腹中不曉得是不是我,若是我就慘了,認真念佛,認真念佛。【過叁日。】很准確,經過叁天,李源來探視,【源往親之。】來探視,【兒果對源一笑。】這個孩子出世不但沒有哭泣還對他笑,這種若以前沒事先講好,這要抓去下油鍋,這馬上是妖魔鬼怪,哪有出世的孩子馬上會對你笑,這不可能。【即以故語其家。】故語其家。【葬訖。】他就把他以前的事情講清楚,葬訖,就把他埋葬完,埋葬完,埋葬那個圓澤,【源還返寺中。】這個李源回到寺中。【後十叁年。自洛赴杭。】自這個洛赴這個杭州,【以應其約。】答應他,答應他,【于葛洪井畔。】這是一個地名。【聞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聽到這個牧童站(坐)在牛背上敲這個牛角,一面敲牛角,一面唱歌,以前沒什麼法器,以前沒這個吉他,以前沒這個鼓(以前有鼓,但樂器不多。),沒有,他就這樣講【:“叁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貧道,布袋戲就教這句,叁生石上舊精魂,叁生石上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因緣,都已經天注定,叁生石上就是說天已經注定,石上,依我的判斷,可能是寫在石頭上了,已經肯定的意思,叁生石上就是說不能改變了,舊精魂就是靈魂就是以前舊的再來的,賞月吟風莫要論,過去我們這麼好,賞月,吟詩作對,這不重要了,莫要論,不重要了,慚愧情人遠相訪,我們過去就是好朋友,你今天來看我,我們就是過去有感情的好朋友,遠相訪,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來看我,此身雖異性相常存,這個色身已經改變,但是我們的本性是永久存在的。【源曰:澤公健否?】澤公,叫他上輩子的名字,意思是說圓澤法師你身體還健康嗎?【答曰:李君真信士也。】唉!李源你確確實實真的是一位講信用的人,我說十叁年之後,你就是十叁年後來。【然世緣未盡。】就是說他雖然修到已經坐化,再下輩子來也沒有隔陰之迷了,但是世緣未盡,【且勿相近。】我們不要再相近了,再吟詩作對,不要浪費我們的生命。【唯勤修不惰。】不要再懶惰,這輩子決定要認真修行,拜佛,念佛,【乃複相見。】我們到極樂世界再相見,我們到極樂世界再相見,他修到可以坐著,坐脫,入涅槃,沒辦法,世緣未盡,再來,再來,沒辦法。【又歌曰】歌曰,這是很淒涼的一個偈【:“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身前身後,我們出世前,死了之後事茫茫,迷茫,迷迷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我若要講到我們這個因緣,過去、現在就像斷腸一般,但是那麼好,但是修得不夠,又沒修念佛法門,修禅,本來我們可以自由自在,但又來出世,說起來是很斷腸,斷腸就是說很可惜、很可惜,過去我們那麼好,種種,這輩子還是脫離不開這個緣,講起來是會讓我們斷腸,很痛心。吳越江山遊已遍,吳越所建的江山,吳越所建的這個江山,吳越,我們知道以前有一個吳越,所建立這個國家,江山遊已遍,已經遊完了,千山萬水都遊完了,什麼都不重要,卻回煙棹上瞿塘,煙棹,瞿塘,瞿塘可能是個江,瞿塘江,意思是說要隱居,好好地去修行。(我認爲:後兩句是所有的法門都已經試過之後,還是應該回到念佛法門,到極樂世界去。)【遂隱不見。】意思是說連好朋友也不能幫助我們的生死,吟詩作對的快樂也是暫時。要好好回來,【源返惠林。】要好好回來惠林躲起來。
最後說:【青禅師。宗門巨匠。】青禅師他是修禅宗修得那麼了不起的人,【圓澤具宿命通。】圓澤法師已經修到宿命,他知道上輩子的事情了,他也知道下輩子要跑到哪裏出世,還在生死的關頭打不開,【尚于生死關打不透。況複其余。】何況其他的。【望學道之士。及早持名。求得事理一心不亂。並仗佛力往生。勿徒恃自力而已。】千萬不要說要靠自己,一定要靠佛力往生極樂世界。講這兩個故事就是要讓你了解修到開悟,修到生死自在,修到能記得上輩子的事情,照樣沒辦法,又恢複以前那句,講來講去就是要念佛,講來講去就是要念佛,無路可走。底下:
【解】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十個人有九個人走錯路,【陰境(忽)[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五十陰魔若出現,境界就擾亂,一下子你就跟著魔走了,不能作主,【此誠可寒心者也。】【()
【講】永明延壽智覺大師。爲淨土宗第六代祖。故稱祖師。四料簡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蹉路者。錯路也。又失路也。陰境有二釋。一五陰魔境。于禅定時。彼等諸魔。佥來惱亂。若不辨識其爲魔。一瞥眼即隨之而去。
○一爲中陰。臨命終時。前陰已盡。中陰現前。自力不勝。】自己的力量不夠,【又無佛力。難免隨境而去。是爲可懼。】是則可怕,【豈不寒心。】也要注意,會害怕。
【解】初果昧于出胎。菩薩昏于隔陰。(這)[者]裏豈容強作主宰。僥幸颟顸。
【講】初果。即須陀洹果。此雲預流果。】預流聖人,【已破見惑。初預聖人之流。天上人間。尚須七番受生。昧于出胎者。一出胎。對前生之事。】前世的事情,【皆迷昧不知也。菩薩亦有隔陰之昏。】隔陰就是隔胎,菩薩就是隔胎之迷,隔胎之迷。【前陰已滅。經中陰身投胎。後陰出世。對前生事。亦複昏昧。】菩薩還這樣,隔陰之迷。【這裏(即臨終。)豈容勉強作主宰。】這怎麼可以勉強我要來修禅定,要來修別種宗教,我臨命終要控製自己,要主宰,不可能,每個都倒,對前生的事情每個都倒,亦複昏昧,大家都昏昏沈沈,昏昧,【而僥幸】很幸運,僥幸【颟顸也。】糊裏糊塗的想要得到一點幸運,就是說臨命終沒有幸運,不可以糊塗地想要得到幸運,颟顸就是迷迷糊糊,那讀作han,颟顸,僥幸颟顸,就是說我們若想要臨命終自己作主,作主宰,想要僥幸這個很幸運,這不是在抽簽,沒那個功力就是沒辦法,颟顸,就是糊塗,糊塗的意思叫做颟顸。
【世有修行不精進之人。自謂今生修不圓滿。來生再修。總有一生。可以修得圓滿。】意思是說我們人不要有這種觀念,【他不知有隔陰之昏。一轉生。便不記得前生所修未滿。幷不思修行。不能繼續。前功盡廢。豈不可惜哉?】就是很可惜,認真修行,這輩子就解決的意思。
【解】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衆。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
【講】修行。唯有念佛。最爲穩當。有信願持名。(行也。)自己淨業之力。更仗他彌陀願力。佛以慈悲願力。接引念佛衆生。往生彼國。故一生所用之功。定不至唐捐。】不【(虛棄也。)】沒有白費,功不唐捐就是沒有白費,【到臨終時。彌陀聖衆現前。安慰引導。故得心無顛倒。自在往生也。】【()
【解】佛見衆生。臨終倒亂之苦。】我們沒辦法控製,每個都倒,【特爲保任此事。】特別保證這個事情,什麼事情呢?你果然有辦法念佛,一心不亂,臨命終你就絕對會受到佛的感應,【所以】再叁勸告你,【殷勤再勸發願。】一定要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切膚刻骨。)】就像這個人很可惡,我絕對要讓他死,你發這個願,真的,你這輩子沒讓他死,下輩子就報應了,你就會讓他死了,報仇,真的,所以我們不要發這個願,不要發:我這輩子沒報仇,我生生世世我絕對要報仇,你試試看!不要發這個願,我生生世世絕對要讓你痛苦,不要這樣,你要說:生生世世我絕對要度你,我疼愛你,疼到你往生極樂世界爲止,度你,要發這個願,我這輩子度不了你,我下輩子再來,有功夫才講這樣,沒功夫講這些沒有用,不要發願要報仇,不要發願我生生世世,他這輩子對不起我們,因果,沒關系。我常常想:我們還有一條生命,他沒讓我們死就算很慈悲了,我們有叁餐可吃,有經典可看,有佛號可念,又不用繳稅金,世間再委屈的事情也忍耐得過了,就好了,沒什麼好計較,認真地想:就這樣而已。
【講】此明佛意。我佛見一切衆生。臨終時倒亂之苦。特說此文。保任此事。果能念佛。一心不亂。臨終必感佛現。所以殷勤懇切。再勸發願。求生彼國。以願之爲力至大。以能導行故也。
【解】問:佛既心作心是。】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不竟言自佛。】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爲勝。】爲什麼他要藉著阿彌陀佛,爲什麼不靠自己呢?你既然說我們的心就是佛,爲什麼不靠自己呢?爲什麼要靠他佛?【何也?
【講】此問答。乃破我法二種執情。問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之力爲勝。必仗他力者。何也。】【()
【解】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妙)若偏重自佛。(則是)[卻成]我見顛倒。】這句話的意思我解釋一下:
【講】答:此念佛是圓頓法門。同《華嚴經》: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之旨。佛。是衆生心內之佛。衆生。是佛心內衆生。生心佛心。本來一體。】所以全在了他即自,他就是我們的心,佛就是我們的心,若諱言他佛,你若是堅持說是他佛,則是他見未忘…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