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乘以無等,【第六不可稱。】就是不可數乘以不可數,【第七不可思。】就是不可稱乘以不可稱,【第八不可量。】就是不可思乘以不可思,【第九不可說。】就是不可量乘以不可量,【第十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不可說乘以不可說,聽到這數目頭昏了,頭昏了,太多、太多、太多……,實在是沒辦法統計,沒辦法統計,【今佛生壽命。以阿僧祇劫計算。有無量無邊之阿僧祇劫。此實有量之無量也。】這樣往生到極樂世界,對不對?若說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愛這個衆生,這樣確實是真的,對不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說我愛你,我愛你沒有用,夫妻相愛幾十年就死翹翹了,剩下一堆骨頭,對不對?死的時候爛、臭、腫,對不對?以前恩恩愛愛,Lancome擦整個臉,很喜歡,現在,死了,所以到極樂世界才有永久的愛,永遠的愛,I Lovev Forever就是我永遠地愛著你。那要在極樂世界才能看得到,沒有在極樂世界這不可能,不可能,所以說你若是真的愛那個人,你無論如何要度他到極樂世界,這樣就對,這樣就對,我先去等你們。再來:
【彌陀應身亦有涅槃。非同法報二身。無量之無量也。】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因緣要具足,之後,當然要等我們成佛之後,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我們成佛之後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這是說阿彌陀佛壽命雖然很長、很長……,長到無量無邊的衆生,但是他還在度衆生,但是到最後因緣散了之後,極樂世界緣盡了。【正法住世。亦複無量。】什麼叫做正法呢?不阙(缺)佛叫做正法,阙佛就不是正法,像我們娑婆世界,佛入涅槃,這時候就不是正法了,不阙佛,佛在世就是正法,我們現在已經求法了。正法住世也是無量,【正法于上半夜滅時。觀世音菩薩。即補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名衆寶普集莊嚴。其佛壽命。正法。亦複無量。】簡單講阿彌陀佛入涅槃,觀世音菩薩馬上來,我們現在娑婆世界釋迦佛入涅槃,彌勒佛還在兜率天宮,沒有下來,對不對?沒有下來,今天我這種根要是若佛來不曉得要證幾果,佛沒有來,沒辦法,沒有來,所以很可憐,很可憐。【正法滅後。是夜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觀世音菩薩成佛叫做普不功德山王如來,入涅槃之後換大勢至【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然叁身不一不異下。是破情計。應身本來即法】身【即報】身【。故曰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
【解】及者。並也。人民指等覺以還。謂佛壽命。並其人民壽命。皆無(有)量[等]也。
【講】此釋生壽無量。佛爲法王。惟妙覺堪稱。等覺以還。皆人民也。彼佛壽命無量。並其人民。皆得無量之壽。
【解】當知光壽名號。皆本衆生建立。】皆本衆生建立,【以】衆【生】與【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
【講】此重釋光壽二義。先總明。當知無量光壽之佛名。皆本于衆生。現前一念。】現前一念。【豎窮橫遍之心性建立。以生心佛心。】衆生的心,佛的心,【本同一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曰平等。能令持名者。即佛號而悟心性。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同佛無異也。
【解】複次由無量光義故。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這文字都很簡單。
【講】此別明光義。承接上文。由衆生心性。有大智慧光明。橫遍十方。無量光之義。故生極樂。即生十方。見彌陀。即見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自度謂斷自性之煩惱。】所以我們所講的衆生無邊誓願度,是說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度自性之衆生。十方一切衆生。與我本來同體。故能自度。即是普利一切也。
【解】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不用再經過其他的下輩子。
【講】此別明壽義。由衆生心性。有常住不變。豎窮叁際。無量壽之義。故極樂人民生者。即是一生補處。】一輩子就被佛的位,有無量壽,極樂世界人民就是一生補處,他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輩子他就補佛的位,修補,我們講的佛的候選人,候選人,他又不用選,一定補得到。【以是最後身。】最後一輩子,【圓證叁不退。任運進趣佛果。故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異生就是來世,【(即二生)也。】皆定此生就成佛,簡單講,只要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輩子一定成佛道,決定此生就成佛,不會再拖過第二輩子,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我們現在娑婆世界這輩子當大法師,下輩子要當牛、當馬、當狗還不曉得,還不曉得,極樂世界不同,對不對?再傻的人,對不對?冤大頭都要往生,何況我們,再傻,傻得像白癡也要往生。
【解】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這教我們這句話要記得。
【講】此結歸心性。勸人深思。】阿彌陀佛【導師證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性。故名阿彌陀。故曰離心無名號。離名號何由徹證無量光壽之心。是以叮囑。】用心去念,心就是阿彌陀佛,佛就是阿彌陀,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就是現前一念,無量壽,無量光,你好好念,吸鐵就會産生力量,【應當起智觀察而知。即心即佛。願深思(即思慧)之。未可草草過去。
初征釋名號竟。】【
丁二別釋主伴分二戊初別釋二結示初又二己初主二伴
今初初主(此亦別釋序中今現在說法句)
【經】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到現在已經十劫了。
【解】此明極樂世界教主成就也。
【講】此別釋教主。極樂世界。以彌陀爲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彌陀佛成佛。是證果。證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經中所載不一。今略舉其八】簡單舉這八種【:
○一《大本》雲:定光佛前。五十叁佛。名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聞法出家。即法藏比丘。對佛發四十八願。願行圓滿。得成爲佛。今阿彌陀。即法藏比丘所成之佛也。
○二《法華經》雲: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勤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受持。《妙法華經》。後悉成佛。今阿彌陀。即第九王子所成之佛也。
○叁《悲華經》雲:無量劫前。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時王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佛與授記。過恒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今阿彌陀。即無诤念轉輪王所成之佛也。】因爲這文字很簡單,看一下讀一遍就知道。
○【四《大乘四等總持經》雲: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叁藏十二部經典,【十四億部。隨衆生願樂。】只要是衆生他要聽哪一部【廣爲說法。今阿彌陀。即淨命比丘所成之佛也。()
○五《賢劫經》雲:雲雷吼如來時。有王子名淨福報衆音。供養彼佛。發菩提心。上求下化。今阿彌陀。即淨福報衆音所成之佛也。
○六《賢劫經》又雲:金龍決光佛時。有法師名無限寶音行。力弘經法。今阿彌陀。即彼法師所成之佛也。
○七《觀佛叁昧第九經》雲:空王佛時。有四比丘。煩惱覆心。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叁昧。今阿彌陀。即彼第叁比丘所成之佛也。
○八《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師子遊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彌陀。即彼國王所成之佛也。阿彌陀因地修行多劫。因應無量。不能枚舉。】太多,阿彌陀佛修太久、太久。
【解】然法身無成[無]不成。不應論劫。】法身是本有的東西,不是像報身他要經過修行,所以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因地圓滿,果報圓滿,名叫做成,所以有有始而無終,【應身爲物】物的旁邊寫兩個字:衆生,應身是爲了衆生【示生名成。皆可論劫。】有一個時間性,法身是無相,所以不可以論劫,報身要經過修行才能夠顯示,應化身是爲了衆生才示現,這都應該要論劫。
【講】此約事論叁身。佛有叁身。法身是本有。報應屬修成。法身無相。故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者。依始覺智修因。以智斷惑。見思粗惑先斷。從真出假。】從真出假,以這個真就是空,出這個有。【修二利行。斷塵沙惑。修中道觀。斷無明惑。此別教意。若一斷一切斷。此圓教意。惑淨智圓始本合一。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先天的,【成自受用報身。依根本智。起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後天修持的,根本智就是悟到空,後得智就是悟到有。【成他受用報身。故可名成。亦得論劫。
應身爲物示生名成者。應身。乃應衆生機而示現。衆生機緣未熟。佛不出世。物字指衆生言。若衆生機緣成熟。佛即示現八相成道。故可名成。亦得論劫。】這一看很簡單,沒什麼深奧的地方可解釋。
【解】又。法身因修德顯。亦可論成論劫。報身別無新得。應身如月印川。亦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現在正好轉回來,轉回來,現在將法身爲什麼要來論劫,報身爲什麼不論劫,它這裏就解釋,法身因爲修才來顯示這個法身,比如我們現在若沒有修法身怎麼顯現得出來,顯現不出來,所以法身要修,所以也可以論成跟論劫,若報身別無新得,每一個人都有清淨的報身,真的,每個都有,對不對?清淨的報身,應身如月印川,像月亮映在河的上面,無成跟不成,怎麼可以說成跟不成,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說你修、修……,修到這報身顯現出來,報身不是新得的東西,我們清淨的本性就顯現無量的莊嚴相,報身産生,所以他現在就這個報身無新得,本來就有,不應論劫。
【講】此約理論叁身。與上文互顯。文法妙極。法身因修德顯者。法身。是叁德中第一德。雖然本具。必因修德方顯。】本身具足叫做性德,後天修德叫做作德。【修德是叁德中。第二般若德。第叁解脫德。法身雖然人人本有。若不假般若智德。解脫斷德。法身之性德。終不能顯。如金礦雖具真金。若無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