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不開采煅煉。金終不顯。必由了緣二因之功。正因方顯。故亦可論成論劫。
報身別無新得者。報身雖屬修成。以智斷惑。惑淨智圓。法身顯現。譬如磨鏡。】這個鏡子磨、磨、磨……,【垢盡明生。】肮髒的盡,清淨的光明就顯現出來,【別無新得。】鏡子本來就有,【但狂心若歇。】就像什麼?狂心,狂心就是我們這個妄想心,妄想心只要放下,【歇即菩提。】放下就是菩提。你看!注意這句話,不是追求哦!菩提不可求,菩提不可追,菩提本無樹,何有追,何有求,放下,無所住,放下就是,當下就是。【勝淨明心。本周法界。非從外得也。】所以要明心見性要從哪裏下手,第一、寬恕無量無邊的衆生,無論別人對你怎樣壞、怎樣誹謗、怎樣傷害,你一概放下,一概放下,當作欠他的。再來:
【應身如月印川者。應身。隨機應現。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雲: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還是一月攝。應身不出法身。並上報身。由法垂報。既法身無成不成。不應論劫。則報應亦然。】像月亮在虛空中映現在百川,所以只要你有水你就有月亮,所以我們念佛,阿彌陀佛有來沒有來,本性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要說他有來,他有來;你要說他沒有來,也對;本來就不來不去,對不對?所以千月還是一月攝,無量無邊的衆生在念佛,也是我們的本性,應身不出法身,加上上面的報身,由法身産生這個報身,法身無成不成,不應論劫,報身也是這樣。
【彌陀】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劫【梵語劫波。此雲時分。】時分,要讀作fèn,時分就是有個界限,【有小】劫【中】劫【大】劫【叁種。】他是在算時間,怎麼算?【人壽】我們人的壽命【從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經過一百年十一歲,經過二百年十二,在叁百年又多一歲,十叁,每多一百年多一歲,【如是遞增。增到八萬四千歲。】這樣就是一百乘以八百四千減十,對不對?這樣聽得懂嗎?每一百年多一歲嘛!遞增嘛!之後再從八萬,【以後】就是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八萬四千,八萬叁千九百九十九,八萬叁千九百九十八,……每一百再減一,每一百再減一,【如是遞減。減至十歲。】十歲,【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一小劫,【二十小劫。爲一中劫。】簡單講就是一百乘以八萬四千減十,括號乘以二,一增一減,乘以二就double,二倍,一小劫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個小劫,就是一個中劫,這個乘以四,爲什麼?【成住壞空四中劫。爲一大劫。】簡單講一百乘以,括號八萬四千減十乘以二,一增一減嘛!一個小劫,乘以二十,一個中劫,乘以四,一個大劫,總共心算得到十叁億,十叁億多,底下我沒有算過,以前就有算過,爲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約世界成壞爲一劫。彌陀成佛至今。已經十劫。當依唐譯。是十大劫也。】大劫,大劫。【種種教化成就。故聲聞弟子。諸菩薩衆。無量無邊。一生補處菩薩。其數甚多。】其數甚多。底下:
【解】[但]諸佛成道。各有本迹。】把筆拿起來,本就是無量億劫來所修的本願力,迹就是示現一生一世的因緣。再講一遍:本就是無量億劫以來所修的本願力,無量劫來修的長時間。迹指示現機緣成就的那個地方,比如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來印度成佛那是迹,本呢?無量劫來早就成佛了。【本地並不可測。】這本地就是佛由無始以來所修的那個心的願力,不可思議,本地並不可測,無始劫以來佛的本地所修的不可測。【且約極樂示成之迹而言。】這是就極樂世界示現,成道之迹而言,【即是叁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論成也。】一成一切成。
【講】十方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迹。本者。最初成等正覺爲本。迹者。令生應化事迹爲迹。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釋迦自謂:塵點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釋氏宮。】出這個釋迦宮,【去伽耶城不遠。】去就是離,離開這個伽耶城,這個城不遠,在菩提樹下【坐于道場。】成佛,【此迹也。彌勒是補處菩薩。尚不能測。一佛如是。佛佛皆然。】等覺菩薩就沒辦法了,更何況佛,【故曰本地並不可測。今彌陀。且約極樂示現成佛之迹而言。非約本地而論。即上文所謂。一成一切成。亦即是叁身。非成非不成而論成。此非偏論也。
【解】又。佛壽無量。今僅十劫。】簡單講就是早晨而已,現在我們若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還很長、很長,一直到你成佛,佛還沒有入涅槃,才十劫而已,才十劫而已,你想想看!很早、很早,成佛才十劫而已。【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時正未央,未央就是未盡。那個“央”就是“盡”的意思。這個時候還沒有盡,還在說法,時正未央,這個時候還沒有盡,說法還沒有停,還在說法。【普勸叁世衆生。速求往生。同佛壽命。一生成辦也。】勸告,勸告叁世一切衆生,趕快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輩子就成辦。【又。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十劫所成就。正顯十方叁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多且易,很多、很多而且又很簡單。
【講】此明佛壽無量。今僅(才也)十劫。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還沒有【(盡也)。經雲:佛世甚難值。今既彌陀住世。壽命無量。故普勸叁世衆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親聞妙法。同佛壽命。依佛修證。一生可以成辦道果。】這文字都很簡單。【如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彌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顯十方叁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觐無量壽如來也。】那個念jìn,不是念dǔ,不要看錯了,親觐,觐見誰的人,觐見總統那個觐。
【初主竟。
己二伴
【經】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這定性二乘就是說沒有改變,他沒有回小向大,沒有回向菩提,固定在二乘,這叫做二乘,【不得生彼。】不能生極樂世界,【若先習小行。】就是小乘的,【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生彼國已。】就能夠生極樂世界。【佛順機說法。令斷見思。】佛順這個衆生的根機說法,令斷這個見思惑,【故名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
【講】此明非實聲聞。經雲: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羅漢。】回心就是發菩提心要來度衆生,不是老是固定在小乘,是回心轉意,轉向大阿羅漢。【非是實行聲聞。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的二乘,聲聞跟緣覺,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定性者。即小乘實行聲聞。志意下劣。得少爲足。】就不想度衆生,【但證人空。未得法空。遂沈空滯寂。】沈空就是他證到我空,滯就是停止,停止,寂,他的心安住在小乘我空的境界。【保果不前者。】保有現在所證到的階位,他不想再繼續向大乘進行。【中乘辟支。亦複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極樂純大乘機故。他方小機。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習小乘之行。】就是說一輩子學小乘的,【臨終之時。回向無上菩提。發大誓願。求生極樂。常隨佛學。上求佛道。下度衆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國。生彼國已。佛順機而爲說法。令先斷見思煩惱。故名羅漢。非定性之類。乃回心大阿羅漢。如別教】別教就是別菩薩法,【(獨菩薩法)】叫做別教,像別教【七住。亦但斷見思之類。非實行聲聞也。
【解】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藏教跟通教都是講這個叁界內,叁界內,所以我們若去泰國他沒什麼阿彌陀佛,沒有消災延壽藥師佛,沒有彌勒佛,只有中間一尊,一定是釋迦牟尼佛,小乘的法他不曾聽過什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若畫一張觀世音菩薩像送他,他說:你怎麼畫小姐的像送我。他都不曉得有什麼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都不曾聽過,因爲這是他方菩薩,所以說藏教跟通教,不聞他方佛名,但聞釋迦牟尼佛,【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
【講】此明實是菩薩。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者。佛對彼二教。不說他方事。故不得聞也。今聞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由此信願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機。故斷定總屬別圓二教所攝菩薩機矣。
正文雲: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者。謂彼國不獨】到極樂世界,不是只【聲聞之衆無量無邊。而諸菩薩。】不是算數算得出來的,【亦非算數之所能知。】不是有辦法讓你用指頭算,用筆寫的,算不出來,【菩薩之數難知。菩薩之功德亦複無盡。大本佛贊彼國菩薩功德。爲二十叁喻。】那麼極樂世界菩薩有二十叁種譬喻:
【一】極樂世界菩薩都是【智慧深廣。猶如大海。
二叁昧不動。】叁昧就是定慧平等,不是定多慧少,或是慧多定少,叁昧就是定慧均等,【如須彌山。】須彌山就是很穩的意思。
【叁慧光明淨。超踰日光。
四淨法滿足。猶如雪山。】淨法就是清清淨淨,持戒清淨,心地清淨,像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惡普載。】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好的他也是對他這樣,惡的,他也是要度,所以說好惡普載,我們娑婆世界就不同,人家要讓我們死,我們不讓他先死怎麼可以,對不對?我們怎麼有可能等到他要讓我們死,我們還要度他,這世間有幾個人有辦法這樣,你們有那種心量?我們全部財産被霸占,我們清淨的名譽被破壞,你有可能發願說:我感謝你,你成就我,我下次還要度你。有幾個能這樣?不然法院開假的,對不對?不可能這樣,你師父這種修養就已經很不簡單,真的,他一直搞,不要理他,這樣就很困難了,已經不會爭吵不休,就已經不簡單了,對不對?搞到你們,我看就爭吵不休,對不對?搞到我,不要理他,瘋子,隨他去,講到嘴爛掉都不要理他,所以我也不錯,真的!要稍微自己誇獎一下,難道不用自己鼓勵一下(衆鼓掌),不然你若理這些衆生,你…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