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P4

  ..续本文上一页知。不开采煅炼。金终不显。必由了缘二因之功。正因方显。故亦可论成论劫。

  报身别无新得者。报身虽属修成。以智断惑。惑净智圆。法身显现。譬如磨镜。】这个镜子磨、磨、磨……,【垢尽明生。】肮脏的尽,清净的光明就显现出来,【别无新得。】镜子本来就有,【但狂心若歇。】就像什么?狂心,狂心就是我们这个妄想心,妄想心只要放下,【歇即菩提。】放下就是菩提。你看!注意这句话,不是追求哦!菩提不可求,菩提不可追,菩提本无树,何有追,何有求,放下,无所住,放下就是,当下就是。【胜净明心。本周法界。非从外得也。】所以要明心见性要从哪里下手,第一、宽恕无量无边的众生,无论别人对你怎样坏、怎样诽谤、怎样伤害,你一概放下,一概放下,当作欠他的。再来:

  【应身如月印川者。应身。随机应现。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云: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还是一月摄。应身不出法身。并上报身。由法垂报。既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则报应亦然。】像月亮在虚空中映现在百川,所以只要你有水你就有月亮,所以我们念佛,阿弥陀佛有来没有来,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要说他有来,他有来;你要说他没有来,也对;本来就不来不去,对不对?所以千月还是一月摄,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念佛,也是我们的本性,应身不出法身,加上上面的报身,由法身产生这个报身,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报身也是这样。

  【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时分,要读作fèn,时分就是有个界限,【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种。】他是在算时间,怎么算?【人寿】我们人的寿命【从十岁。过一百年增一岁。】经过一百年十一岁,经过二百年十二,在三百年又多一岁,十三,每多一百年多一岁,【如是递增。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样就是一百乘以八百四千减十,对不对?这样听得懂吗?每一百年多一岁嘛!递增嘛!之后再从八万,【以后】就是再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八万四千,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八万三千九百九十八,……每一百再减一,每一百再减一,【如是递减。减至十岁。】十岁,【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简单讲就是一百乘以八万四千减十,括号乘以二,一增一减,乘以二就double,二倍,一小劫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个小劫,就是一个中劫,这个乘以四,为什么?【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简单讲一百乘以,括号八万四千减十乘以二,一增一减嘛!一个小劫,乘以二十,一个中劫,乘以四,一个大劫,总共心算得到十三亿,十三亿多,底下我没有算过,以前就有算过,为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约世界成坏为一劫。弥陀成佛至今。已经十劫。当依唐译。是十大劫也。】大劫,大劫。【种种教化成就。故声闻弟子。诸菩萨众。无量无边。一生补处菩萨。其数甚多。】其数甚多。底下:

  【解】[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把笔拿起来,本就是无量亿劫来所修的本愿力,迹就是示现一生一世的因缘。再讲一遍:本就是无量亿劫以来所修的本愿力,无量劫来修的长时间。迹指示现机缘成就的那个地方,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来印度成佛那是迹,本呢?无量劫来早就成佛了。【本地并不可测。】这本地就是佛由无始以来所修的那个心的愿力,不可思议,本地并不可测,无始劫以来佛的本地所修的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这是就极乐世界示现,成道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一成一切成。

  【讲】十方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迹。本者。最初成等正觉为本。迹者。令生应化事迹为迹。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释迦自谓:尘点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释氏宫。】出这个释迦宫,【去伽耶城不远。】去就是离,离开这个伽耶城,这个城不远,在菩提树下【坐于道场。】成佛,【此迹也。弥勒是补处菩萨。尚不能测。一佛如是。佛佛皆然。】等觉菩萨就没办法了,更何况佛,【故曰本地并不可测。今弥陀。且约极乐示现成佛之迹而言。非约本地而论。即上文所谓。一成一切成。亦即是三身。非成非不成而论成。此非偏论也。

  【解】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简单讲就是早晨而已,现在我们若赶快求往生极乐世界,还很长、很长,一直到你成佛,佛还没有入涅槃,才十劫而已,才十劫而已,你想想看!很早、很早,成佛才十劫而已。【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时正未央,未央就是未尽。那个“央”就是“尽”的意思。这个时候还没有尽,还在说法,时正未央,这个时候还没有尽,说法还没有停,还在说法。【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劝告,劝告三世一切众生,赶快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辈子就成办。【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多且易,很多、很多而且又很简单。

  【讲】此明佛寿无量。今仅(才也)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还没有【(尽也)。经云:佛世甚难值。今既弥陀住世。寿命无量。故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亲闻妙法。同佛寿命。依佛修证。一生可以成办道果。】这文字都很简单。【如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弥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觐无量寿如来也。】那个念jìn,不是念dǔ,不要看错了,亲觐,觐见谁的人,觐见总统那个觐。

  【初主竟。

  

己二伴

  【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这定性二乘就是说没有改变,他没有回小向大,没有回向菩提,固定在二乘,这叫做二乘,【不得生彼。】不能生极乐世界,【若先习小行。】就是小乘的,【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就能够生极乐世界。【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佛顺这个众生的根机说法,令断这个见思惑,【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

  【讲】此明非实声闻。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罗汉。】回心就是发菩提心要来度众生,不是老是固定在小乘,是回心转意,转向大阿罗汉。【非是实行声闻。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的二乘,声闻跟缘觉,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定性者。即小乘实行声闻。志意下劣。得少为足。】就不想度众生,【但证人空。未得法空。遂沈空滞寂。】沉空就是他证到我空,滞就是停止,停止,寂,他的心安住在小乘我空的境界。【保果不前者。】保有现在所证到的阶位,他不想再继续向大乘进行。【中乘辟支。亦复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极乐纯大乘机故。他方小机。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习小乘之行。】就是说一辈子学小乘的,【临终之时。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求生极乐。常随佛学。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国。生彼国已。佛顺机而为说法。令先断见思烦恼。故名罗汉。非定性之类。乃回心大阿罗汉。如别教】别教就是别菩萨法,【(独菩萨法)】叫做别教,像别教【七住。亦但断见思之类。非实行声闻也。

  【解】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藏教跟通教都是讲这个三界内,三界内,所以我们若去泰国他没什么阿弥陀佛,没有消灾延寿药师佛,没有弥勒佛,只有中间一尊,一定是释迦牟尼佛,小乘的法他不曾听过什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若画一张观世音菩萨像送他,他说:你怎么画小姐的像送我。他都不晓得有什么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都不曾听过,因为这是他方菩萨,所以说藏教跟通教,不闻他方佛名,但闻释迦牟尼佛,【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讲】此明实是菩萨。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者。佛对彼二教。不说他方事。故不得闻也。今闻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此信愿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机。故断定总属别圆二教所摄菩萨机矣。

  正文云: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者。谓彼国不独】到极乐世界,不是只【声闻之众无量无边。而诸菩萨。】不是算数算得出来的,【亦非算数之所能知。】不是有办法让你用指头算,用笔写的,算不出来,【菩萨之数难知。菩萨之功德亦复无尽。大本佛赞彼国菩萨功德。为二十三喻。】那么极乐世界菩萨有二十三种譬喻:

  【一】极乐世界菩萨都是【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二三昧不动。】三昧就是定慧平等,不是定多慧少,或是慧多定少,三昧就是定慧均等,【如须弥山。】须弥山就是很稳的意思。

  【三慧光明净。超踰日光。

  四净法满足。犹如雪山。】净法就是清清净净,持戒清净,心地清净,像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恶普载。】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好的他也是对他这样,恶的,他也是要度,所以说好恶普载,我们娑婆世界就不同,人家要让我们死,我们不让他先死怎么可以,对不对?我们怎么有可能等到他要让我们死,我们还要度他,这世间有几个人有办法这样,你们有那种心量?我们全部财产被霸占,我们清净的名誉被破坏,你有可能发愿说:我感谢你,你成就我,我下次还要度你。有几个能这样?不然法院开假的,对不对?不可能这样,你师父这种修养就已经很不简单,真的,他一直搞,不要理他,这样就很困难了,已经不会争吵不休,就已经不简单了,对不对?搞到你们,我看就争吵不休,对不对?搞到我,不要理他,疯子,随他去,讲到嘴烂掉都不要理他,所以我也不错,真的!要稍微自己夸奖一下,难道不用自己鼓励一下(众鼓掌),不然你若理这些众生,你…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