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P7

  ..續本文上一頁真的馬上消腫,口水會消炎,真的,你若被蜜蜂蟄到,趕快告訴我,OK!(法師笑)我們人的口水很毒,這張嘴是很毒,要人家好就說人家好,要人家壞就說人家壞,對不對?人家明明對他很好,稍微對他九件好,對他九十九件的好,有時候好意建議他,稍微跟他起沖突,所有你對他的恩情都否認掉,全都否認你,否認你沒有關系,還講你的壞話,講那個聽了……,幸好出家,不然會吐血,對不對?外人他不會分辨,所以這個破和合僧是很厲害、很厲害,非常、非常厲害,今天我們若到講堂有一個福氣,我教你們:正路教你們走,歹路教你們避,你到哪一間道場,能親近的親近,不能親近的你趕快離開就好,都不能講,都靜默,靜默就好,你不曉得有還是沒有,真還是假,到底是哪一個對,你又不曉得,每一個到你面前講,都講他很委屈,對不對?每一個來講都講他很委屈,其實不是這樣,每一件事情你若調查清楚,不是你想像的這樣,你相信嗎?每一件事情你若深入調查,不是你想像的這樣子,剛好跟事實正好相反,他到你面前講他很委屈,他怎樣、怎樣,不見得,都吹噓的,有時候他是在害人,害得快死了,真的,對不對?所以這個破和合僧,這是幾乎目前來講大部分都會犯到,當然這裏面戒律講的破和合僧是很困難,要有一個假佛,當作他是佛,另外用一個僧軒跟這個佛打對臺,當然末法是沒有這樣,末法簡單講就是你若在僧團講是非,讓他分裂,你就犯了,怎麼修你都很困難,這是保證要下地獄的,所以來我這個講堂有一個好處,戒律清淨,全都不可以講,對、不對都跟我們沒關系,都放下,聽師父的勸告,對不對?一心念佛,你來這裏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是要造惡的,對不對?你來這裏造惡,你來講堂做什麼,對不對?你就是要求往生,求往生,聽我的,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這是非即使是真的,真的也不要聽,對不對?假的也好,假的連聽都不須要,這樣就OK了,當作傻瓜全都沒聽到,都沒聽到,人家來打很多小報告,全都沒聽到,都沒聽到,人家若在講:噢!那個法師多壞又多壞。嗯、嗯……。我們不要批評人家,對不對?我們不曉得他是真的、假的,真的我也不要批評,所以我這輩子這麼會講話就是這樣,真的,所以有的人口臭,口臭,口臭就是口業造太多,我不會,我一天刷五次牙,口業實在很厲害,造口業的人最愚癡,對我們修行沒有幫忙,又傷害到衆生,又分裂衆生,對我們一點都沒有用,我們造這個口業做什麼,對不對?所以說最傻的人就是造這個口業,再來,講完沒有人敢,若敢,也是菩薩,敢,也是菩薩,不怕死,黃金特攻隊,那種才敢造口業。再來,【十惡者。身殺盜淫。口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意貪嗔癡。五逆十惡極重之罪。爲地獄之因。《十六觀經•下品往生章》雲: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勸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你看那麼多惡業,臨命終念佛還會往生,這種佛,世間人哪有辦法像佛慈悲,慈悲到這種程度,哪有辦法,哪有可能,對不對?【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于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此即十念成就。帶業往生。雖居下下品。皆與補處菩薩俱。即是圓證叁不退。】圓滿證到叁不退,【圓見叁身。一生可以圓成佛果也。此種勝異。惟淨宗所獨有。故特點示。】【()

  淨土帶業往生。人多懷疑。

  昔有國王。問那先和尚】那先比丘【雲:念佛帶業往生。是事難信?

  那先對曰:大王。】我請問你:【巨石置水沈否?

  王曰:必沈。】一定沈下去的。

  【先又曰:要令不沈。其可得乎?】要讓這顆石頭不要沈下去有可能嗎?

  【王曰:不可。

  先又曰:若以巨石。置巨船上。不亦可乎?

  王忽然領悟。若仗他力。自可不沈。

  念佛衆生。同仗彌陀大願船之力。何難出離苦海。同赴樂邦蓮池會耶。】再來:

  【解】然據教道。】教道就是說我們所講的有次第的教化叫做教道。【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若是凡夫,就不是初果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若是異生。】把筆拿起來,若是異生,什麼是異生?不與如來同體,不見法身,相異耳,法身是平等嘛!叫做同生嘛!見到法身是同生,這異生就是不見法身,與佛的本性不相應,不同,異生就是異佛的法身叫做異生。【則非同生】同生就是見到佛的法身【性等。】從頭再讀一遍:若是凡夫,當然不是初果阿羅漢,若是二乘人,當然不是菩薩,若是沒有見到法身,與佛的本性相應的異生,當然不是同生的本性等。【又。念不退。非複異生。】不是再不見法身。非複異生【行不退。】意思就是說念不退,非複異生,念不退,當然不是再不見法身,非複異生,當然,念不退,當然不是再跟那些沒有見到法身的衆生一樣,念不退的意思就是說就是見到法身,非複異生就是不是那些沒有見到法身的菩薩了,這是見到法身的意思,所以叫做非複異生,簡單講就是不再是那一些不見法身,就是見法身的意思。行不退,【非僅見道。】“見道”的旁邊寫叁個字:知小果。行不退就不是見道的那些小果,這是大菩薩。【位不退。非是人民。】“人民”的旁邊寫:煩惱的衆生叫做人民。【躐等則成大妄。】你若要跳,一下子要跳上去,當然就是犯大妄語。(躐liè:超越。踐踏。)【進步則舍故稱。】若進去,就舍,所以進一步就舍,就舍,舍的意思就是舍叁賢所以叫做舍。

  【講】此文進退雙明。教道不亂。教中位次分明。】這個位分明,【絲毫不容紊亂。】不可以讓你紊亂,【若是具足煩惱之凡夫。自然不是初果。見道位之聖人。若是但求自利之二乘。自然不是自他兩利。常恒度生之菩薩。】這不簡單,【若是異生性之叁賢。】異生性就是不見法身之叁賢,【未破無明。未證法身。不與如來體同。名異生性。】異生性,【自然不是破無明證法身。同生性之菩薩等。此是下位。未可躐等(超越也)】不可以超越他,不可以超越這個【上位。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成大妄語不可。】你還沒有得到你說它得到,還沒有證到,你說它證到,這成大妄語。

  【又。念不退菩薩。已得同生性。】已經證到法身了,同生性,與佛同生(本性),與佛同一個法身性叫做同生性,【非複異生性。】已經不再是不見法身的。【行不退菩薩。已發大心。非僅見道之小果。位不退聖人。非是具足煩惱之人民。此是上位。未可仍稱下名。】不可以稱底下的名。【既已進步。而獲新證。】所以要舍,【則舍故稱。如登初地。則舍叁賢之故名等。】再進一步就舍後面,進前面就舍後面,進前面就舍後面。

  【解】(惟)[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講】此點示圓超絕待。惟是極樂同居淨土人民。約依正二報而論。悉皆超絕。一切俱非。是圓超。一切俱是。乃絕待。(絕諸對待,無有分別,故俱是。)一切俱非俱是者。以與佛同體。本來是佛。圓證叁不退。故非凡夫。非二乘。非菩薩。】不是二乘人,不是菩薩,【以五住煩惱未盡。二種生死未了。故非是佛。此俱非義也。又。具足煩惱。是凡夫。宿種已熟。見思粗垢已落。是二乘。已回小向大。恒度衆生。是菩薩。往生淨土。是最後身。一生成佛。故是佛。此俱是義也。如下文雲:】因此意思是說若說全不是,就是不是佛也不是菩薩,生死也沒有了,煩惱也沒有斷,全都說是,就像佛這樣莊嚴,往生淨土,一輩子成就,補佛的位,全都是,全都不是,不是佛,全都是,有具足那些條件。【若謂是凡夫。卻不曆異生。必補佛職。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是爲不思議之妙門也。】底下:

  【解】十方佛土。(極樂淨宗,如此如此。)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我解釋一下:十方諸佛的國土根本就沒有這種名相,這種名相超一切的階位,超一切的法門,只有極樂世界有,不是心性極致,這若不是我們的本性顯現到最高超,平等相,持名它的不可思議,奇勳就是持名的不可思議的功力,彌陀的大願,哪有可能有這種這麼了不起的東西,這麼奇巧的事情,不可思議的事情,念佛,這樣就往生極樂世界,跟聖人一模一樣,哪有這麼好。

  【講】此承上文。所點示之勝異超絕。乃結歸叁種不思議因。謂十方無此等勝異超絕之名相。階位。法門。唯極樂獨有。

  ○心性之極致者。此論心要。以心性平等一相。即非凡夫。二乘。菩薩。佛。種種名相階位。是名凡夫。二乘。菩薩。佛。差別名相階位。此等名相階位。皆稱性緣起。】按照這個本性顯現出來的緣起,所以緣起不離本性,本性就是緣起,【故曰極致。】再來:

  ○持名之奇勳者。此論境要。】境界的重要,【以一句佛號爲境。佛號稱性】就是以本性起來産生這個【不可思議】的力量【。以持名之奇勳。(功也。)】他的功力,【所感果報。亦不可思議。

  ○彌陀之大願。此論法門要。以導師因中。所發四八之大願。莊嚴極樂之依正。故得同居橫具上叁土。凡夫圓證叁不退。心性之上非字。對末句。乃反顯。若非叁要不思議之力用。何以有此。】這句話我再解釋一下,非心性之極致,哪裏有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意思是說非心性之極致,非持名之奇勳,非彌陀之大願,哪裏有這樣子十方諸佛淨土所沒有的,所以這個非貫穿叁個字,非心性之極致,非持名之奇勳,非彌陀之大願,哪裏有這樣樣子的。

  【解】一生補處者。只一生補佛位。】只要一輩子他就可以補佛的位。【如彌勒觀音等。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數知[也]。】沒辦法從數量來了解。

  【講】上釋不退。此釋補處。一生補處…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