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10

  ..續本文上一頁個決心,所以我常常勸告說這些男衆若是可以不要再猶豫,要來師父這裏剃度出家,沒有娶的就稍微暫緩一下,真的,有益無害,要成就要有兩種條件,第一,要環境,對不對?吃、穿、住,我也建好了,我搞了二年叁個月搞好了,你來到這裏你也不用建給我住,你不用辛苦,有得吃有得住。第二、要善知識,對不對?師父這裏一星期講叁天,我們這裏的活動真的很驚人,我們這裏一星期是五天,你知道嗎?五天,我們這裏一星期抵外面道場一個月的集合,你要了解,這種道場可以去了,可以去了(衆鼓掌),有的人很嚴重,初出家剃度之後就要自己一個去住茅蓬,廣化法師說這一定著魔,絕對著魔,廣化法師有一個徒弟,有一個徒弟,還是他的同參,老和尚告訴我,好幾年前告訴過我,說那個人是當兵的這個上尉退伍,叁、四十歲,四十幾歲,身體好,頭腦又很好,出家之後就孤僻,就自己躲到山區裏面,他認爲他學問淵博,他絕對沒有問題,就躲到山林裏,躲到山裏自己修行,經教看不懂,經教看不懂,他認爲他學問淵博,都誤解經典的意思,講到禅,無所著,無所住,每樣都開緣,全都開緣,到後來在山區裏面著魔,著魔,所以廣化法師,我們那時候初出家在南普陀佛學院他就教我們,在座諸位!初出家絕對不可以自己一個住,自己一個住保證完蛋,一定要住在團體裏面,一定要有師父在旁邊督促,至少有五年、十年以上,他盯著你你才不會懈怠,若自己初出家之後自己躲到山區修行,一定死的,那樣修到後來就變成很孤僻,要是跟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卻不願被人管,被人管,人家念他幾句就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就離開,自己一個生活,住茅蓬住習慣了,不要人家管了,要自己看經典,所認識又有限,學問又有限,看是看不懂,現在再來團體生活又在生活上無法安住,因爲看不習慣,看那個也不習慣,看這個也不習慣,每天都說人家不對,每天都說人家不對,都沒有想到他自己不對,所以變成在茅蓬住習慣,自己一個住習慣,卻變成孤僻,孤僻個性,跟人家都不合,也不讓人家管,每天都說人家不對,自己不通達又低不下這個臉,所以老和尚一直勸告我們,諸位!這是最寶貴的意見,男衆也好,女衆也好,你若真的有想要走修行這條路,你初出家你一定要在團體中磨,這點我勸告你,一定要住團體,再怎麼差你就有一個團體磨你,要不然自己一個住茅蓬,要早課也好,不早課也好,今天比較累,明天再來補,今天還很累,後天再來補,到後來早、晚課都沒有在作,全都沒有在念佛,人家一問:你怎麼沒有作早晚課?佛在心中,佛在心中,唉!死了,真的,真的,有時候跑去住茅蓬死在山路不曉得,身體爛光了,都沒有人去爲他埋葬,很可憐,不要這樣做,這是老和尚再叁交代,老和尚也告訴我,說:慧律法師!你以後若在講經你就要勸告你那些徒弟,不要剃度之後叁年五年就跑去躲在山中,絕對不可以這樣做,我講你你高興也好,不高興也沒關系,聽不習慣,拉倒,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對不對?再來:

  ○【我聞標師承者。】我聞就是標師承者。【師資一堂。】資就是學生,都是跟學生共聚一堂,【面命耳提。】面命耳提就是面對面這樣告訴他,再叁、再叁勸告他。【親承金口施教。】親承金口施教,親自教導他。【非輾轉傳聞也。】直接的。

  ○【一時標機感者。時至機熟感應道交。良時嘉會。大法當宣也。

  ○佛標教主者。佛自覺已圓。】已經圓滿,【然後覺他。】之後再覺他。【以爲應機施教之主。

  ○舍衛等標說法處者。】說法的地方。【舍衛是波斯匿王都城之名。此翻豐德。有謂】這個國家【國豐】很豐富,【四德。多聞。】這個國家大家都愛聽法。【解脫。】這個國家很多解脫的聖者。【財寶。】這個國家很富裕。【五欲。】這個國家全都有,吃、穿、住都沒問題。【四皆豐足。】現在說【余以財寶五欲。未可稱德。】他就在想這個財寶五欲不可以說德,【將豐德二字。要分開說。當雲國多財寶五欲之豐。人有解脫多聞之德。祇樹。是祇陀太子之樹。給孤獨園。是給孤獨長者。金磚布地。所買之園。供養佛僧。爲佛說法之處。】爲佛說法之處。

  【解】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悟此者少)。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講實相的妙理,古今不變,實相的妙理從過去到現在絕對不改變,名叫做如。依實相理,旁邊,看那四個字:“悟此者少”,悟到這個實相理,無念無所不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實相道理,悟到這道理的人很少,念佛求往生淨土的人,決定無非,絕對沒有錯,你只要念佛求往生淨土,絕對對,決定沒有錯,叫做是。

  【講】此別釋】這個時候特別解釋【如是。不變名如。無非曰是。實相妙理。乃指本經正體。實相者。真實之相也。遠離虛妄名相故。妙理者。妙性理體也。幷非一切事相故。此體非古非今。不屬古今。故古今不變。名之爲如。譬喻虛空。非明非暗。不屬明暗。而明暗不能變也。】【

  依實相理。求生淨土四句。實相妙理。並非他物。即現前一念心之自性。】現前,注意這個現前就是當下,但是這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他把當下解釋作現在,又完了,那又完了,我們說當下一念有人解釋作現在,現在是過去、現在、未來,那才說現在,所以你若說現在就落入生滅法,過去、現在、未來,你說今要念,現在要念這個佛,現在,不對,所以你把當下解釋作現在是不對的,這樣也無法解釋,若說當下不能解釋作現在,那麼到底是要用什麼來形容我們這個念頭的真實相,簡單講當下要解釋說現在無所住,這一念才能講當下,連當下,連現在,這個念頭都沒有,藉著時間的假相存在現在這個念頭而無所住,無所住于過去,無所住于現在,無所住于未來,只是一個理體的念頭講當下,但是那個當下是無所住的存在,無所住的存在名爲當下,諸位!你慢慢去體會我的意思,知道嗎?無所住的當下,無所住的現在名爲當下,你只能這樣解釋,你若說當下解釋作說現在,那這個又變成生滅法的執著,你不可以這樣講,當下就是現在,現在這一念又馬上過去,現在又過去,那當下就是現在,現在又變成生滅法,知道嗎?所以這個當下不可以這樣解釋,這點聽了快開悟了,這樣知道吧!所以說聽經聞法就是那個要訣而已,你聽得懂嗎?那個要訣,那個要訣若一打開,電燈就開了,電燈就開了,若自己看二、叁十年,還在看當下解釋作現在,死路一條,所以現前一念心之自性,現前的旁邊還要括弧無所住,無所住,現前一念這心之自性,【依此心性念佛。】用無所住的心、心性去念佛,【求生淨土。能念是實相心。所念是實相佛。能求是實相信願。所生是實相淨土。即前辨體文中所雲。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故謂決定無非。曰是。

  小字批雲。】小字批雲講什麼,這四個字什麼意思,看這四個字就看不懂了,對不對?看不懂,對吧!看懂的舉手,小字批雲什麼意思,好!看:“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實相理旁邊那四個字是什麼,聽師父講比較快,你看,自己找得找老半天。【悟此者少。】“悟此者少”,所以說小字批雲,批在大字旁邊的小字叫做小字批雲,光是這樣你就看不懂了,光是連這個你就要靠師父了。【達默法師曰:真實不多也。世人但知實相無念。而不達無所不念。又但知實相無生。而不達無所不生。今依此無所不念。故念佛。無所不生。故求生也。是之謂決定無非。曰是。

  【解】實相非我非無我。阿難不壞假名。故仍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名聞。】我先解釋,待會兒再翻過去,待會兒再翻過去。實相非我非無我,實相非我,這四大皆空不是真的我,但是你也不可以說無我,因爲我們的本性清清淨淨,你跟他講一個我,大家比較有一個具體的觀念,具體的觀念,所以說實相非我非無我,也不可以說有我,也不可以說沒有我。阿難不壞假名,假名就是我,慧律法師這個就是我,這是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的假我,這是假的東西,我若要講也得講我,不然你要講什麼人,這個明天還要領衆做晚課,對不對?不可以這樣講,要是沒有名字,沒什麼名字,對不對?那個,那個是誰,所以你叫名字出來是比較好叫,我們雖然知道空,但是不壞假名,你叫他沒關系,沒差別,不在這個文字上,意思是說不壞假名,簡單講就是文字當下就是般若,簡單講就是這樣,文字當下就是般若的意思,文字當下就是般若,故仍稱我,所以還是稱爲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親聆,把筆拿起來,你不要以爲那個好懂,聆是什麼意思?聆聽,聆是什麼意思?你認爲這個字大家都懂,不然你舉手,不懂,連這個字最簡單的,從小學讀到大學你都不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叫做心中了了分明,不然你以爲你很行,我說你不行,這個字很簡單,你每天在看的你都不懂,親聆,心中了了,清清楚楚,圓音就是圓滿的音聲,這個圓包括有徹理的意思,包括有徹理的意思,徹這個道理的意思,如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對立,印空,當下,佛這麼說,我也這麼聽,他無所著,我也無所著,這個叫聞,所以如空印空的意思就是說佛他雖然這麼說,當下是空性,我這樣聽當下也是空性,名叫做如空印空,無所住的意思。

  實相非我非無我,阿難不壞假名,假名,故仍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名聞。實相它是非我,因爲實相的東西是中道,若有我就有偏,非無我,也不可以說無我,因爲自性具足清淨之心當下就是絕對的東西,所以也不可以說無我,所以說我若就衆生而言是虛妄的執著,四大的假我,就諸佛菩薩是證悟到本性,那個清淨的本性的我就是不同,不同,所以說實相非我,非無我,也不可以說無我,阿難不壞假名,我們就要有這個名,名雖然是假的,但是會讓我們達到真的,這張地圖…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