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雖然是假的,但是會讓你找到目標,語言雖然是假相,會讓我們悟到實相,所以文字也是實相般若,語言也是實相的般若,文字當下就是般若,語言本身就是般若,只看你如何運用,所以阿難不壞假名,故乃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耳根發這個耳識,心中清清楚楚來聽這個圓音,圓音就是無缺陷、無偏、無執著,圓滿之音,如空印空,名聞,意思就是說像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住,那麼佛這樣說,我這樣聽,所以說通達到本性清淨的東西,佛在講的時候也沒有講的這個語言,我在聽也沒有我在聽的這個分別心,雖分別當下就通達清淨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性實相的東西,所以說如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住的東西,所以名聞。
【講】此別釋我聞。實相無相。故非同凡夫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二乘之無我。】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凡夫,此別釋我聞,實相無相,這不是非同凡夫,凡夫是執著我們這個四大假的色身當作是自己,這個色身是臭的、會爛的、是生滅的東西,不是真實的東西,不是像凡夫的有我,凡夫執著一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二乘之無我,聲聞跟緣覺他知道這色身不是我,所以他就修這個空觀,修這個空觀,破這個執著,修這個空觀,那麼到後來,修到最後無我,無我,他無我的意思是說,破除這個我執,但是他還不知道我們這個清淨心是絕對的我,清淨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有一個真實的本性,所以諸佛菩薩說我們這個我是指我們絕對的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簡單講這個我也就是清淨的本性,清淨的本性,所以也不是二乘人的這個無我。【阿難乃隨順菩薩假我。隨順世間。假名爲我。並無我見之與我慢。】意思是說他雖然稱我而言,不是像衆生的我見,自己的看法都對,我們衆生一輩子在這個我見裏面,都死在這兩個字上,因爲我們人他主觀的意識很重,所以他不能接受客觀的環境,我們這個世間人接受人家勸告的很少,接受人家建議的人也是很少,事實上我們人很傻,人家在跟我們講這個道理,是他累積十年、二十年的經驗,我們人很傻,這個人很慈悲,他這樣勸告你,怎樣勸告,我們都不聽,有時候人家是累積,累積幾十年的經驗勸告你,但是因爲我們沒有遇到的話,會用我們這個我見,用我們這個我見,那麼用我們這個我見就是說主觀的意識,這個主觀的意識會讓我們産生對立性的敵人,我的見解就是怎樣,我的見解就是怎樣,我們人很自私,我們這個執著若遭受到逆境的時候,因爲他以他自己的看法,現在人家很不滿意他的看法,他就隱藏起來,說:這別人說的這不是我的意思,將這責任都推給別人,所以我們人是一種無知又無恥的動物,現在我的見解我認爲這樣對,做到一半,發覺這條路行不通,就說:這別人的意見,這不是我的意見。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掉,事實上明明是他的意見,事實上就是他的意見,所以我見是我們修行很大的障礙,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全都聽人家的,全都聽人家的,我們今天無法辦事情。有一個故事,經典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建一間房子,前面,人家說他要向南方,說帝王,帝王之向,向南方,現在建房子就向南方,說:你這樣不行,向南方蜂窩很多,你要向北方。他再向北方,打掉,再向北方,向北方不好,北方,北方一吹會感冒,要向東方,他就向東,東也不好,東邊,太陽升起一下子就照到日光,整天熱呼呼的,西方不好,太陽西照,晚上睡覺會熱,東南西北都建過了,不曉得要建向哪一邊,都沒有自己的意見這樣也不可以,所以這種事情就是說我們有智慧,我們還要接受別人的看法跟意見作一個綜合,適合我們的環境,我們人的我見也是很重,比如說他看到諸佛菩薩發那個願很大,啊!我要到地獄救衆生,谛閑大師有一個徒弟,谛閑大師剛好在修行,他徒弟說:師父!師父!我要學這地藏王菩薩,要到地獄救衆生。他師父剛好拿一把香,說:來、來……。他以爲他師父叫他做什麼,他說:那尊地藏王菩薩。是啊!那把香觸下去。啊!師父!你怎麼拿香燒我。這把香你就受不了了,要下地獄救衆生,你腦袋有沒有壞掉。這束香你就受不了了,你要下地獄救衆生,講開玩笑的話。所以我們這個我見,就是說我們發的願,就是說我們根本做不到,發的根本就是空虛的願,空虛的願,所以這個我見不管是在家、出家包括一切修行人,多多少少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多多少少都自己的看法,所以也不可以偏自己的看法,也不可以沒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變成很難做,很難做,因此這世間的沖突,意見的不合,這是絕對存在的,你走到世間哪一個角落,哪一個時間都是這樣,並無我見之與我慢,我慢就是高,將自己提很高,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慢的人他不可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也不可能修行,再好的東西到他身上都被排除,排除,留不住,所以我慢的人他就像開門見山,因爲他不肯自己打開他的門,若打開他的門,第一個就我慢,開門就見山,因爲他將自己看得很高,看得很高的時候,別人所說的就不能接受,就不能接受,我慢,你注意看,你注意看,每一個人講話當中都有我慢,我慢,都有一介我存在,有的贊歎自己的意思,都批評別人,有在贊歎自己的意思,所以這個我慢是遍一切衆生都有,遍一切衆生都有,這個狗也有狗慢,這狗若在咬那個骨頭,你若走近的時候……,不要靠過來,我現在在吃骨頭,太過份我就咬你,慢,他若有得到一點利益的時候他就緊抓不放,他就不會管一切衆生,所以這個鬥爭,這個社會,除非你往生極樂世界,要不然這世間你走到哪裏都一樣,所以人家若怎樣修理我們,我都認爲這很自然,這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沒有一片、沒有一寸、一尺的土地讓我們安居,叁界猶如火宅嘛!叁界就像火宅,對不對?根本沒有一個地方可住,對不對?你今天用菩薩心腸要去救一切衆生,衆生也是要讓你死,一樣,他不會很感恩你,你知道嗎?所以只有哪一種人可以解脫,只有佛那種人能夠解脫,他不管衆生對他看法如何,我就做我的,你若要講,你家的事,這是唯一的辦法,就這樣而已,你若說我要來要求別人,你不要批評我,拜托!你不要誹謗我,不可能的事情。人要怎麼做,修行人也是很困難,你今天你跑到深山林中躲,人家說你是小乘的,你自私,今天你來都市度衆生,人家也會說你不知道要修行,攀緣,就是被這個五欲六塵迷了,所以你到底是要躲到山上,還是要躲到山下,所以說一切法就問我們自己良心,我盡心盡力做,其余不重要,學佛就是學心安,要講盡管講,要批評盡管批評,所以因爲衆生的我見跟我慢,對不對?全都具足,因此自古迄今,像道安法師,東晉的道安法師將這個經典分作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人家就說他自作聰明,人家印度經典就沒有這樣分,到後來證于親光,《佛地經論》來,親光菩薩著作的《佛地經論》,證明他確確實實就是這樣,對不對?大家都對他誹謗,所以說每一件事情若沒到最終的目的你很難講,因爲每一個人這個見跟慢,他會將別人的優點看得一文不值,看得一文不值,你若常常出去你就會聽到佛教一些閑言閑語,像我坐計程車,他就聽到某某大師怎樣,那麼你走到哪裏都有聽到這些閑言閑語,你今天想,你想,他今天影響佛教這麼大就像一根大柱子一樣,這大柱子稍微缺一角,你是要將大柱子打倒,還是要拿外面那支欄竿撐著,很簡單的事情,佛教裏面的法師真的影響我們的實在是很有限,現在他稍微一點點缺陷,就要把他整死,現在剩下這支大柱子稍微掉落一個洞,稍微油漆就好,他現在不是,啊!百分之九十九對,你一分,百分之一不對,你這支柱子要整支砍掉,整支砍掉,整個佛門都倒,不是這樣?你去看病,你去看醫生,你去看醫生的時候,先問醫生:你的身體好還是壞,你管他的身體好還是壞,他若能治你的病你管醫生的身體好還是壞?你聽得懂我的意思嗎?這個法師所護的法若有辦法救度你,有辦法超越你一切的痛苦、煩惱,你管法師他有修行沒有修行,這樣聽得懂嗎?佛門就是這樣,今天我們若做百分之九十九好,零點一不好,該死,所以我現在很自在,我都躲起來,躲起來,因此我們說修行當中這個見跟慢絕對要去掉,不然佛門絕對亂的,真的,講雖然這麼講也是很困難,人家說佛教一盤散沙,山頭主義,門戶之見這麼深,是從哪裏來的,大家都說大慈大悲,拜這個師父不可以拜別的,我這裏沒這種事,你要皈依我,你要再皈依我,你要再皈依一百個也沒關系,反正你要結一百個法師的緣也沒關系,這沒關系,對不對?善財童子就五十叁參,你們拜百個法師跟我無關,我沒有這種心理,文殊講堂的信徒是十方的,十方來,十方去,十方來,十方去,你要跑哪一間道場都跟我無關,來來去去都沒事,不會要求你一定得到我這裏,一定要供養,沒這種事情,沒這種事情,反而爲了衆生而起煩惱,所以說我無所見,也無所慢,一切隨緣。【但不壞假名。故仍稱我。非如凡夫妄執之實我。及與外道妄計之神我也。】外道,外道他這個妄計有一個神我,有一個神我。
【耳根發耳識者。耳根。有浮塵勝義之分。】把筆拿起來,浮塵根,浮塵根就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所謂的肉,肉耳,勝義類似神經,耳朵的神經系統,類似,不是真的哦!類似,浮塵根,有勝義根,浮塵根就是說浮在外面的,浮在外面很明顯的這個耳朵這個肉,勝義就是類似今天的神經系統,但是事實上它不是神經系統,藉著勝義根而發識,而發識。【浮塵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粗四大所成。即今兩耳。人人可見。勝義是清淨四大所成。惟天眼聖眼能見。】惟有天眼聖人的眼睛看得到。【耳識依勝義根發。】這勝義根是微細的四大,又不是我們今天的神經系統,類似而已,所以有的人說這個勝義根是神經系統,我看有的人唯識學的注解,唯識學的注解勝義根就是我們所說的神經系統,這不對,勝義根…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