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然你來,所以出家人偉大,要鼓掌一下(衆鼓掌),因此我說我們來講堂有一個好處,學習知道戒律,學習知道這張嘴不要亂講,了解這因果的觀念,出去不要一直講,去別的講堂跟人說:慧律法師講得多好,你講這個不能聽,我度衆生有我的因緣,人家這位法師度衆生有這位法師的因緣,你不能誹謗人家,知道嗎?有的人要跟隨這位法師出家修行,對不對?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的人要讓佛陀剃度,對不對?有的人就無緣,就被舍利弗、目犍連剃度,對不對?所以不是師父行,每一個徒弟都有他的因緣,我們誹謗另外一個法師,比如說那個法師真的很沒修行,對不對?但是我們誹謗那個法師讓別人對他沒信心,讓他的徒弟對他沒信心,這樣叫做斷衆生的慧命,斷衆生的慧命,引都引不進來,騙都騙不進來,你又講一些是非又讓他跑出去,啊!你實在罪很重,真的,對不對?所以說明明這個法師有一些缺點,你也要說:沒有!人家法師大慈大悲,你要好好親近,對不對?他又有信心,這樣功德是我們的,人家說:師父!我親近這個師父好不好?不行,那個多糟糕。本來他還不曉得這麼多,你知道嗎?直搞,講很多,結果退道心,這樣,不是他的問題,你就要下地獄,知道嗎?所以說世間人說要隱惡揚善,何況我們是一個修行人,不管他人的錯誤、因果、對不對,但是我們自己要做對,自己做對,所以能夠引導衆生來恭敬叁寶,不管有修沒修,我們功德就無量,功德就無量,所以說我們這個護法要有定義,法就是真理,但是我們現在的人都不是護法,而是護人,所以現在叫做二寶一師,沒有叁寶,人家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說皈依所有的出家人,出家人做代表,現在都二寶一師,二寶就是佛寶,大家都拜的,法寶也大家都拜,一師就是只有他的師父而已,我師父講怎樣,我師父沒這樣講,開口都是他師父講的,別人講什麼都不對,這不行,這很嚴重,這樣佛教就變成分裂,佛教就變成派系,佛教就鬥爭,不行,所以說一切的出家人全都是我們的師父,一切出家人都是我們的師父,皈依叁寶我是做代表而已,做代表而已,你若聽我的法聽得契合,有因緣進來,但是不可以在別間道場一直講:噢!我們慧律法師講得多好你知道嗎?你講這個,唉!不能聽,連狗都不聽。你的罪很重,雖然你是贊歎我而言,但是你造業,知道嗎?你欣賞師父,沒錯,默默聽就好,很好,人家若要聽,介紹人家聽就好,不要講別人,不要講別的法師不好,不可以講別人,知道嗎?所以說同時世間有漏相故。【一叁界內人天雖分。同是世間有漏相故。】有煩惱的衆生,所以天人也是有煩惱的衆生。【二有聖有凡。】有聖人有凡夫。【有苦有樂。品類雜故(天龍八部。多有菩薩應世。)。叁天人從佛聞法。】叁天人跟隨佛聞法。【亦複護法。爲外護職故。以是列後。】經典在講。底下:
丁初聲聞衆分叁戊初明類標數二表位歎德叁列上首名
今初明類標數
【經】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大比丘。受具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叁義。一乞士。】就是要向人家托缽。【一缽資身。】一缽帶在身上,古時候的出家人,佛在世的出家人都是叁衣一缽,五衣、七衣、九衣,爲什麼佛教在定的名詞都是叁,點一支香,不然就叁支香,不然就西方叁聖,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國土都是一尊佛中間二尊菩薩,走到哪裏都一樣,比如說我們這個阿彌陀佛旁邊就有觀世音跟大勢至,對不對?這個藥師佛旁邊就什麼?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一佛一定有兩尊菩薩,包括出家人爲什麼說五衣、七衣、九衣,爲什麼用奇數?這若沒經過律藏可能就不曉得,那就是我在看、看……,咦!我看那個律藏裏面說,用這個單數意思就是說能壞煩惱的意思,用斧頭叁角形的,叁角形的斧頭剖下去,東西就剖得開,所以用叁,叁就是叁支香,點一支香,不然就叁支香,不然就叁佛,不然就一佛、叁佛、五佛,不然就七佛,沒有在用雙的,原來這是根據這個律藏裏面,五衣、七衣、九衣也是單數,意思就是說單的東西比較利,比較剖的開,所以說單數就是破煩惱的意思,破煩惱的意思,一缽資身,【無所蓄藏。】什麼都沒有,什麼全都沒有。【專求出要。】專門求出叁界。【二破惡。】破惡,【正慧觀察。】破這個惡業。【破煩惱惡。】我們內心有貪、嗔、癡,有嫉妒,有恨,有種種的煩惱之惡。【不墮愛見。】不墮愛見換一句現在人講的叫做感性,用感情這個知見在做事情,愛見就是說完全用他的感性在做事情,不是用他的理性,所以古時候翻譯作愛見,愛見就是一種執著,對某一種事情非常的執著叫做愛見,愛見,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對這個人情有所鍾,我一直所求,這也是愛見,我要害這個人,要讓他死,子虛烏有的事我也要講他,這個也是愛見,恨是愛的反而,反面也是愛的一種。再解釋一遍:愛的反面就是恨,恨也是愛的一種叫做反面的愛,愛不到就毀掉你,毀掉你,所以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愛跟恨交織在一起會毀掉一個人,別人還沒死他就要先死,整天就想我要如何害人,我要如何編理由來騙人,我要如何編造壞話去害人,反而那個沒有心機的人,不想要害人的人,活得比較快樂,別人還沒有被他害到他就先煩惱了,煩惱死了,他還得編理由,編一些謊話,就算別人被他騙了,而離開我們佛教,這樣他得到什麼?所以佛說:恨是世界上最愚癡的行爲。恨一個人是世界上最愚癡的人,他恨一個人他就亂講,欲加之過,何患無辭,任何子虛烏有的事,他都講得出來,你有什麼根據?沒有。你有看到嗎?沒有,沒有,全都沒有,他恨他,墮愛見,所以這個愛見是衆生,這個愛見若要廣泛來說就是說任何衆生的感受,透過主觀的意識統統叫做愛見,任何在這世間的感受,透過主觀的意識來做事這叫做愛見,這叫做愛見,你若有私心就是叫做愛見,若有執著就是叫做愛見,愛見。【叁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羯磨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說羯磨,現在宣布:來這裏受叁壇大戒,從今以後就是比丘,羯磨,做一個羯磨,是個聚會去宣誓去受戒叫做羯磨。羯磨成就,【魔即怖也。】魔即怖就是魔會害怕,所以你今天大法師要度衆生也是同樣這樣,今天圓瑛法師,圓瑛法師,寫這本書的這位,圓瑛法師。他在寫這個《楞嚴經》的時候,《楞嚴經》就是破魔破得最嚴重的,破魔破得很嚴重,所以我們以後一定會講到《楞嚴經》,這本經這輩子絕對要講,不可以不講,外面天魔外道就無所遁形,你要害佛教絕對害不了,圓瑛法師寫到最後五十陰魔的時候中風,無法再寫下去,人好像快斷氣,快死了,那個魔力太厲害,一直要讓他倒。結果我這個上人,煮雲法師就跪在佛前,所有的比丘都跪在佛前都發願:我十年的壽命要給圓瑛法師。有的說:我全都給他,全給他。隔天有人說:你的生命都給圓瑛法師,你沒命,你早就死了。就是說很虔誠,因爲師父生病但這本《楞嚴經》一定要完成,才有辦法利益這些衆生,他在寫這本的時候魔障就一直來,阻擋不及,一直生病,人一直不舒服,到後來中風,爲了他要寫這本《楞嚴經》,有幾百個比丘跪在佛前求,希望他的病治好,不像你們傻裏傻氣的,你們不會求,我快倒了,你們都不求(衆鼓掌),我是沒有圓瑛法師那麼偉大,人家是真的很偉大,很偉大,師父不舒服,人家跪在佛祖前面求,甘願犧牲生命要給那個高僧大德,所以你看這本《楞嚴經》出來,噢!外道無所遁形,跑不掉,我到今天研究圓瑛法師,那本《楞嚴經》的注解看有多少人,這樣他利益多少衆生,所以他這個弘法的衆生也是一樣,弘法的這個法師也是一樣,這個魔一直不原諒他,一直不原諒他,你現在大家念佛,大家修行的時候,大家都要跳出叁界,難道不是這樣,大家都要跳出叁界,他就找你算帳,找你算帳,所以這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常常說:大家若沒有互相支持,馬上就倒,我不騙你,互相支持,早、晚課誦經稍微消個災,不用把生命撥給我,我對世間也不是很執著這種東西,是我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趕快弘法,不要讓它休息。
【講】與者同也。師資同堂晤對。】師資同堂晤對,師就是佛,資就是學生,同一個堂,對面這樣談叫做晤對。【大比丘。即大乘聲聞。】大乘的聲聞。大乘的聲聞意思就是說【內秘菩薩行。】就是裏面其實他是菩薩,但是【外現比丘身。】外面現這個比丘身,小乘的,其實就是因爲這些都是大菩薩來的,像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阿難,這些都是佛再來,大菩薩再來,那麼十方叁世一切世間都是這樣,若有一佛出家,要示現一佛而已,不可以有二佛,這《大藏經》也有這樣記載,每一個世界只可以一尊佛成佛而已,不可以兩尊,若兩尊就要現豐家身,像佛在世的兩尊佛,一尊是維摩诘居士,一尊是釋迦牟尼佛,就是說佛在世有兩尊佛,一尊是現出家身,他是佛,一尊是現在在家身,這是維摩诘居士,他是佛,維摩诘居士是佛,維摩诘居士那個房間叫做方丈室,那個阿羅漢要進去量看看差不多有多長,手展開,再怎麼量都突出一塊,手再展開,再怎麼量又突出一塊,很奇怪,再怎麼量都量不出,那個維摩诘居士那間房間有多大間,看起來很小間,怎麼量卻量不盡,就去問佛,說:世尊!這很奇怪!維摩诘居士的房間再怎麼量都突出一塊,那意思就是說菩薩的心量不是你聲聞、緣覺能夠了解的,他是整整無礙的法界,他是佛,但是他要現在家身,他不能現出家身,他若再現出家身而言,變成兩佛那要聽誰的,一定不可以,一定不可以,所以說內秘菩薩行外現比丘身。【受具足戒者。受二百五十戒。】二百五十條戒。【割愛辭親。出家學道人也。】受二百五十條戒,割愛辭親,放下這個世間的夫妻之愛,母子、父子、兄弟姊妹親情,出家。出家學道人。
【又既稱大比丘。則具足戒。】就是具足戒,【亦…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