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17

  ..续本文上一页不然你来,所以出家人伟大,要鼓掌一下(众鼓掌),因此我说我们来讲堂有一个好处,学习知道戒律,学习知道这张嘴不要乱讲,了解这因果的观念,出去不要一直讲,去别的讲堂跟人说:慧律法师讲得多好,你讲这个不能听,我度众生有我的因缘,人家这位法师度众生有这位法师的因缘,你不能诽谤人家,知道吗?有的人要跟随这位法师出家修行,对不对?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的人要让佛陀剃度,对不对?有的人就无缘,就被舍利弗、目犍连剃度,对不对?所以不是师父行,每一个徒弟都有他的因缘,我们诽谤另外一个法师,比如说那个法师真的很没修行,对不对?但是我们诽谤那个法师让别人对他没信心,让他的徒弟对他没信心,这样叫做断众生的慧命,断众生的慧命,引都引不进来,骗都骗不进来,你又讲一些是非又让他跑出去,啊!你实在罪很重,真的,对不对?所以说明明这个法师有一些缺点,你也要说:没有!人家法师大慈大悲,你要好好亲近,对不对?他又有信心,这样功德是我们的,人家说:师父!我亲近这个师父好不好?不行,那个多糟糕。本来他还不晓得这么多,你知道吗?直搞,讲很多,结果退道心,这样,不是他的问题,你就要下地狱,知道吗?所以说世间人说要隐恶扬善,何况我们是一个修行人,不管他人的错误、因果、对不对,但是我们自己要做对,自己做对,所以能够引导众生来恭敬三宝,不管有修没修,我们功德就无量,功德就无量,所以说我们这个护法要有定义,法就是真理,但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是护法,而是护人,所以现在叫做二宝一师,没有三宝,人家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说皈依所有的出家人,出家人做代表,现在都二宝一师,二宝就是佛宝,大家都拜的,法宝也大家都拜,一师就是只有他的师父而已,我师父讲怎样,我师父没这样讲,开口都是他师父讲的,别人讲什么都不对,这不行,这很严重,这样佛教就变成分裂,佛教就变成派系,佛教就斗争,不行,所以说一切的出家人全都是我们的师父,一切出家人都是我们的师父,皈依三宝我是做代表而已,做代表而已,你若听我的法听得契合,有因缘进来,但是不可以在别间道场一直讲:噢!我们慧律法师讲得多好你知道吗?你讲这个,唉!不能听,连狗都不听。你的罪很重,虽然你是赞叹我而言,但是你造业,知道吗?你欣赏师父,没错,默默听就好,很好,人家若要听,介绍人家听就好,不要讲别人,不要讲别的法师不好,不可以讲别人,知道吗?所以说同时世间有漏相故。【一三界内人天虽分。同是世间有漏相故。】有烦恼的众生,所以天人也是有烦恼的众生。【二有圣有凡。】有圣人有凡夫。【有苦有乐。品类杂故(天龙八部。多有菩萨应世。)。三天人从佛闻法。】三天人跟随佛闻法。【亦复护法。为外护职故。以是列后。】经典在讲。底下:

  丁初声闻众分三戊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今初明类标数

  【经】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大比丘。受具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就是要向人家托钵。【一钵资身。】一钵带在身上,古时候的出家人,佛在世的出家人都是三衣一钵,五衣、七衣、九衣,为什么佛教在定的名词都是三,点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西方三圣,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都是一尊佛中间二尊菩萨,走到哪里都一样,比如说我们这个阿弥陀佛旁边就有观世音跟大势至,对不对?这个药师佛旁边就什么?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一佛一定有两尊菩萨,包括出家人为什么说五衣、七衣、九衣,为什么用奇数?这若没经过律藏可能就不晓得,那就是我在看、看……,咦!我看那个律藏里面说,用这个单数意思就是说能坏烦恼的意思,用斧头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斧头剖下去,东西就剖得开,所以用三,三就是三支香,点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三佛,不然就一佛、三佛、五佛,不然就七佛,没有在用双的,原来这是根据这个律藏里面,五衣、七衣、九衣也是单数,意思就是说单的东西比较利,比较剖的开,所以说单数就是破烦恼的意思,破烦恼的意思,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什么都没有,什么全都没有。【专求出要。】专门求出三界。【二破恶。】破恶,【正慧观察。】破这个恶业。【破烦恼恶。】我们内心有贪、嗔、痴,有嫉妒,有恨,有种种的烦恼之恶。【不堕爱见。】不堕爱见换一句现在人讲的叫做感性,用感情这个知见在做事情,爱见就是说完全用他的感性在做事情,不是用他的理性,所以古时候翻译作爱见,爱见就是一种执著,对某一种事情非常的执著叫做爱见,爱见,举一个例子来讲我对这个人情有所钟,我一直所求,这也是爱见,我要害这个人,要让他死,子虚乌有的事我也要讲他,这个也是爱见,恨是爱的反而,反面也是爱的一种。再解释一遍:爱的反面就是恨,恨也是爱的一种叫做反面的爱,爱不到就毁掉你,毁掉你,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爱跟恨交织在一起会毁掉一个人,别人还没死他就要先死,整天就想我要如何害人,我要如何编理由来骗人,我要如何编造坏话去害人,反而那个没有心机的人,不想要害人的人,活得比较快乐,别人还没有被他害到他就先烦恼了,烦恼死了,他还得编理由,编一些谎话,就算别人被他骗了,而离开我们佛教,这样他得到什么?所以佛说: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恨一个人是世界上最愚痴的人,他恨一个人他就乱讲,欲加之过,何患无辞,任何子虚乌有的事,他都讲得出来,你有什么根据?没有。你有看到吗?没有,没有,全都没有,他恨他,堕爱见,所以这个爱见是众生,这个爱见若要广泛来说就是说任何众生的感受,透过主观的意识统统叫做爱见,任何在这世间的感受,透过主观的意识来做事这叫做爱见,这叫做爱见,你若有私心就是叫做爱见,若有执著就是叫做爱见,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羯磨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说羯磨,现在宣布:来这里受三坛大戒,从今以后就是比丘,羯磨,做一个羯磨,是个聚会去宣誓去受戒叫做羯磨。羯磨成就,【魔即怖也。】魔即怖就是魔会害怕,所以你今天大法师要度众生也是同样这样,今天圆瑛法师,圆瑛法师,写这本书的这位,圆瑛法师。他在写这个《楞严经》的时候,《楞严经》就是破魔破得最严重的,破魔破得很严重,所以我们以后一定会讲到《楞严经》,这本经这辈子绝对要讲,不可以不讲,外面天魔外道就无所遁形,你要害佛教绝对害不了,圆瑛法师写到最后五十阴魔的时候中风,无法再写下去,人好像快断气,快死了,那个魔力太厉害,一直要让他倒。结果我这个上人,煮云法师就跪在佛前,所有的比丘都跪在佛前都发愿:我十年的寿命要给圆瑛法师。有的说:我全都给他,全给他。隔天有人说:你的生命都给圆瑛法师,你没命,你早就死了。就是说很虔诚,因为师父生病但这本《楞严经》一定要完成,才有办法利益这些众生,他在写这本的时候魔障就一直来,阻挡不及,一直生病,人一直不舒服,到后来中风,为了他要写这本《楞严经》,有几百个比丘跪在佛前求,希望他的病治好,不像你们傻里傻气的,你们不会求,我快倒了,你们都不求(众鼓掌),我是没有圆瑛法师那么伟大,人家是真的很伟大,很伟大,师父不舒服,人家跪在佛祖前面求,甘愿牺牲生命要给那个高僧大德,所以你看这本《楞严经》出来,噢!外道无所遁形,跑不掉,我到今天研究圆瑛法师,那本《楞严经》的注解看有多少人,这样他利益多少众生,所以他这个弘法的众生也是一样,弘法的这个法师也是一样,这个魔一直不原谅他,一直不原谅他,你现在大家念佛,大家修行的时候,大家都要跳出三界,难道不是这样,大家都要跳出三界,他就找你算帐,找你算帐,所以这没那么简单,所以我常常说:大家若没有互相支持,马上就倒,我不骗你,互相支持,早、晚课诵经稍微消个灾,不用把生命拨给我,我对世间也不是很执著这种东西,是我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赶快弘法,不要让它休息。

  【讲】与者同也。师资同堂晤对。】师资同堂晤对,师就是佛,资就是学生,同一个堂,对面这样谈叫做晤对。【大比丘。即大乘声闻。】大乘的声闻。大乘的声闻意思就是说【内秘菩萨行。】就是里面其实他是菩萨,但是【外现比丘身。】外面现这个比丘身,小乘的,其实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大菩萨来的,像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阿难,这些都是佛再来,大菩萨再来,那么十方三世一切世间都是这样,若有一佛出家,要示现一佛而已,不可以有二佛,这《大藏经》也有这样记载,每一个世界只可以一尊佛成佛而已,不可以两尊,若两尊就要现丰家身,像佛在世的两尊佛,一尊是维摩诘居士,一尊是释迦牟尼佛,就是说佛在世有两尊佛,一尊是现出家身,他是佛,一尊是现在在家身,这是维摩诘居士,他是佛,维摩诘居士是佛,维摩诘居士那个房间叫做方丈室,那个阿罗汉要进去量看看差不多有多长,手展开,再怎么量都突出一块,手再展开,再怎么量又突出一块,很奇怪,再怎么量都量不出,那个维摩诘居士那间房间有多大间,看起来很小间,怎么量却量不尽,就去问佛,说:世尊!这很奇怪!维摩诘居士的房间再怎么量都突出一块,那意思就是说菩萨的心量不是你声闻、缘觉能够了解的,他是整整无碍的法界,他是佛,但是他要现在家身,他不能现出家身,他若再现出家身而言,变成两佛那要听谁的,一定不可以,一定不可以,所以说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受具足戒者。受二百五十戒。】二百五十条戒。【割爱辞亲。出家学道人也。】受二百五十条戒,割爱辞亲,放下这个世间的夫妻之爱,母子、父子、兄弟姊妹亲情,出家。出家学道人。

  【又既称大比丘。则具足戒。】就是具足戒,【亦…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