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18

  ..续本文上一页可云具足三谛戒也。】三谛。【真谛戒具足。出同居家。】就离开这个凡圣同居土。【俗谛戒具足。】俗谛就是出方便有余土。【出方便家。】这方便跟那方便不同,所以这个同居家、方便家、实报家,这是指三土的意思,方便,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所以出这个同居家,俗谛戒具足是出方便家。【中谛戒具足。出实报家。

  比丘】比丘,比丘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翻译得比较简单,你若看这个《四分律比丘戒》,比丘照理讲不是这两个字,不是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谐音而已,比丘是一种草,比丘是一种草,草种下去的时候就会蔓延,很会生长,很会生长,比丘是一种草很会生长,而且很温柔,这草性很温柔,而且很有耐性,淹水也不会死,太干也不会死。为什么我们出家人用这种草来命名,就是说只要有比丘的地方他就有方法,他的方法,就像草种下去,噢!会再长出很多草出来,这样知道吧!就是度很多众生,这第一点。这个比丘,就是这个草很柔软,表示说修行人要有柔软心,知道吗?要有柔软心,所以佛就拿这种草来当作修行人的名字,这个草很有韧性就表示比丘要很有忍辱,能够受到种种不好的环境,水太多也会活,太过于干燥也会活,比丘的定义实在是这样,是一种草很会生长,很柔软性,很有耐性,所以佛就拿这种来当作出家人,比丘尼这个尼,古时候的人,古时候的人我们说尼姑,这个姑是从客家人来的,客家人你曾听过,姑你知道吧!姑就是没嫁人,这个很清净的少女,没结过婚,每个人都对她很尊重,姑是从客家人来的,你知道吗?所以说尼姑,实在讲这句话实在是很恭敬,这些比丘尼,现在的人却变成一种藐视,那罪很重,尼姑仔,实在不能听,和尚仔,这罪很重,我讲真的,不要骂出家人这样,所以这尼姑本身实在是非常庄严伟大的女性,出家修行的女性,结果今天我们对尼姑的名相却搞得很不好听,和尚这个名字照理讲是很高尚,但是现在人家说:出家当和尚,变成一种藐视、轻视,这罪很重,比丘自过去到现在你不晓得比丘什么意思,对不对?绝对没有人知道,保证没有人知道,这是出自《四分比丘戒》里面,比丘是一种草,一种草,比丘【是梵语。名含三义故不翻。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也。】多含不翻也。【三义者。一】比丘是什么意思呢?【乞士。】乞士就是要向人化缘、托钵,所以结果人家在托钵,托钵这个金钱,你若说他,他比我们还凶,到底他是主人还是我们是主人,这个讲堂不要来托钵,接着,他说:佛在世都托钵,照理讲佛在世托钵不是托钵钱,佛在世他不持金银戒,不可以拿钱,佛祖在世的时候那些比丘、比丘尼,包括沙弥都不可以拿钱,旁边一定要有一个在家居士,照理讲那个钵是要让我们装饭跟装菜的,所以人家外面在托钵,照理讲是要倒饭跟倒菜给他,但是你若倒饭跟倒菜给他,他会骂你,我告诉你,真的,真的!所以这个乞士到今天末法,托钵这种情形已经有一点不同,不同,所以说我们今天了解佛在世的时候在托钵,是绝对托钵饭跟菜,不是来托钱的。【外向施主乞食。以资身命。】以资身命就是帮助这个色身继续活着。【内向如来乞法。】向施主乞食,吃,我们这个肚子会饿,来帮助这个生命,向内要得到如来的法。【以资慧命。】来帮助这个慧命。【一钵资身。】一钵资身,就是这个钵所托钵的,我去泰国看人家托钵,看了你会昏倒,钵有多大你知道吗?难怪他日中一食,很惊人,差不多小脸盆,差不多有那么大个,若说南传的托那一脸盆的钵吃得完,那一钵我要吃三天,我一天吃三餐还没有那一钵,那多大你知道吗?我曾拿起来背刚好到这里,那个钵我讲给你们听,我没有跟你们……,我比给你们看,看有多大,真的,钵这么大,很惊人,难怪他日中一食,一天吃两钵我不相信他吃得下,我们现在没有,我们那个碗这么小,这日中一食有它的伟大之处,有一个跑到美国一个地方日中一食,日中一食的时候,现在饿,整天没吃,到中午的时候,哇!吃整个脸盆,吃很多,因为这胃负担太重,到后来胃下垂,太重,所以这日中一食也要好好调配,不要说因为你饿,一次吃太多,重量太重却胃下垂,因此我们赞叹修行的人,我们赞叹这个持戒的人,赞叹日中一食的人,诸位!你若要试试看,不要太过于饿,吃得恰到好处就好,吃太多胃会受不了,会受不了,所以人家说,古时候的人说吃饭有三种语言,早餐要少,午餐要饱,晚餐不吃也很好,早餐吃少量就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不要吃,也很好,早餐要少,午要饱,晚餐不吃也很好,这是乐果老和尚讲的,乐果老和尚讲的,人家是讲录音你也鼓掌,再来,那么这个日中一食讲完,讲内向如来乞法,是要听如来的法,以资慧命,要用这个慧命,听法才能够增长我们这个慧命。一钵资身,【即手持钵多罗】就是钵的意思。【(此云应量器,】应量器就是说钵也有大的,也有中的,也有小的,就是我们看人家的色身大、中、小,钵也有中的,也有大的,也有小的,现在受戒分那个钵,若我来吃是差不多,分那个钵像碗那样,若一百八十公分的来要吃五钵,这个钵变成形式上的,出家有一个钵,我有时候看那个什么翠碧岩受戒,像我们龙泉寺受戒,那个钵这样,钵那么小实在……,真的,若比较会吃的吃四、五钵,现在这个钵变成一个标志而已,表示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有的人说:请问师父!在家人不晓得可不可吃钵,我也来吃看看,吃看看。照理讲钵,戒律有一句话,衣钵是圣贤标志,常随其身。衣跟钵这是出家人专门的东西,在家人照理讲是不能用这种东西,对不对?不能用这种东西,衣鉢是圣贤标志,凡夫俗子不能用,现在有的人不同,现在都开缘,要钵很简单,一次做好几千个,你送他一个,送他一个,在家他也拿体来吃,吃一吃的时候再用舌头去舔,用舌头去舔犯比丘戒后面,众学法后面,一百条戒律里面舌舐食,不得舌舐食,就是吃饱的时候,用这个舌……,这犯到这个威仪戒律,所以说吃饭不可以用舔的,要用茶冲下去,喝下去,刚好口喝,喝下去,所以这钵照理讲在家实在是不要用比较好,不要用比较好,【即受食之器,应量大小而制。)。常行乞食。】乞食。【佛制比丘。乞食资身。舍除贪慢故。】贪跟慢,表示我没什么了不起,我是一个跟俗家化缘的人,也是向人家乞食的人,乞丐,没什么了不起,我没什么好骄傲的,我没什么好骄傲的。意思是说【行乞则折伏傲慢。】我慢,【无所蓄藏。】无所蓄藏,【则破除贪心。】意思是说只有一个钵而已,若要吃,脖子饿再向人乞食,没有,向上没什么财产,一无所有,佛在世的时候没有人在跟会,没有这种,佛在世的出家人可以说一无所有,真的一无所有,但是因为福报大的时候这个难陀,这个难陀往生之后里面有多少金银财宝,因为难陀的福报很大,大家都供养他,在家居士拿回来,说:师父!这让你变卖。让你变卖,让你吃穿不用烦恼,让你变卖办佛事,这难陀往生之后整个房间都是金银鍊,都是珠宝,但是他本身没有在拿,这是最富裕的一个比丘就是难陀,难陀,其实难陀他本身他没有贪心,他没有贪心,他没有贪心,他这个财物这么多,他都观想:我是替三宝守护,知道吗?我是替佛祖在保护这些财产,在守护,不是我私人的,这样后来就说以后若做当家,做住持,要好好保佑这个常住的钱,保护这些常住的钱,不可以说这是我的,要观想暂时放在我这里,我这是要做功德用的,去掉这个贪心,做住持、当家都必须要有这种理念,要有这种理念,所以折伏我慢,则破除贪心,【专求出要者。专心研求。出离生死之要道也。】要出离这个生死。

  【二破恶者。以三观正慧。】三观正慧。【破除烦恼诸恶。小乘云:破身口七支之恶。】身三口四加起来刚好七,身:杀、盗、淫;口:两舌、妄语、绮语、恶口四种恶。身体有三种恶,口有四种恶,三加四刚好七,叫做身口七支之恶。【大乘自当广指诸恶。】大乘是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犯戒,小乘要去做,小乘要去做。【不堕爱见者。爱即思惑。见即见惑。我执已空。见思惑尽。超出三界。不堕爱见深坑。

  三怖魔者。发心受具足戒。登坛白四羯磨成就。】四羯磨,四羯磨。【地行夜叉。】地行夜叉就是地行的鬼神,在地上行走的这些护法,这些鬼神知道你发个心受比丘戒,夜叉就是一种鬼神。【空行夜叉。】就是在空中飞的,地行夜叉就是在地上行走的这些夜叉,【天行夜叉。】地行的夜叉全都【辗转赞善。】赞叹。这期受戒有四、五百个发心出家受这个具足戒,【声传六天。】六天就是这个魔王在住的摩醯首罗天。【魔闻生怖。】这个魔听到人家在受这个戒律他会烦恼,烦恼这些魔子魔孙都跑去修行,修行之后要跳出三界,人愈来愈少,魔就是不讲道理的。再来:

  【解】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和合僧,所以我们都对这个僧伽这两个字,都以为僧伽就是出家人,其实不是这样,僧伽若按照印度的梵语来讲是叫做和合,就是只要是团体,只要是团体都讲僧伽,比如说学校这也是叫做僧伽,一间银行,这也是叫做僧伽,只要是一个公会,也是叫做僧伽,但是要要和合,演变,演变到今天,来到我们唐朝跟宋朝,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却变成我们中国一种对出家人的尊称,所以僧,僧,僧伽,僧伽,变成我们出家人专有名词,实在讲这样不对,不对。在座诸位也是僧伽,就是因为我们就是文殊讲堂就是有一个团体,对不对?有一个团体,僧伽。此翻和合众,很和合,【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理和。大家都证到这个无为法,解脱,所以他的名叫做理和,就道理来讲这是和合。那么再来【身同住。】色身大家都住在这个地方。【口无诤。】嘴,都没有互相斗争,【意同悦。】在修行当中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法喜充满,都很欢喜。【见同解。】就是这个见解全都一样。【戒同修…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