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P41

  ..續本文上一頁吹噓的東西,老老實實修行,做一個佛教最平凡的人,對不對?老是吹噓那種東西很不好,犯妄語,犯妄語戒,犯妄語戒。

  【各論單複者。】各論單複者,【叁身各皆有單有複。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即如如理。】即如如理,如如理就是說就是這樣子不生不滅,【此理生佛同具。】這種道理衆生跟佛都具足叫做生佛同具,生就是衆生,佛就是佛,都具足,【在聖不增。】在聖人本性也是這樣沒增加,【在凡不減。】在凡夫來講本性也是這樣沒減少。【衆生迷此而輪回。諸佛證此而成道。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剛才是如如理,現在是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始覺還源。】始覺跟這個本覺跟究竟覺,始覺覺本覺覺到最後變成究竟覺,始覺還源,恢複到究竟覺,本來。【惑淨智滿。】惑去掉當然就清淨,智慧圓滿,【以智慧爲身。】以智慧作身所以叫做報身,【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即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色像。】這在佛學大辭典都有,你自己去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法身複者】複就是兩層關系,【(重也)。】重複的意思。【一自性清淨法身。即衆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用修行,【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徹果。】通因徹果就是說因地在修行還是有具足本性,修到後來他也是本來就有本性,所以叫做通因徹果,自性清淨法身一切衆生凡夫,一切諸佛菩薩全都具足,通因徹果。【二離垢妙極法身。即如來修德究竟所成佛。離五住垢。】五住垢,五住煩惱,前面已經有講過了,【斷盡煩惱。極叁智妙。】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極叁智妙,【證得菩提。】證到這個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只有成佛才有這種東西。

  【報身複者。一自受用報身。即彌陀智德究竟。圓滿無上菩提。斷德究竟。永離二種生死】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得菩提覺法之樂。涅槃寂靜之樂。以自受用。】自受用就是彌陀智德,智慧之德,究竟,圓滿無上的菩提,圓滿無上的菩提就是斷德,修行修到一個階段叫做斷德,永遠離開兩種生死就是分段的生死跟變易的生死,得到菩提覺法之樂,菩提就是有覺悟,涅槃寂靜之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寂靜之樂,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報身。】所以自受用報身。【二他受用報身。此從後得智】【(又名權智事智)所現。】此從後得智就是從後得智“又名權智事智”,他受用就是別人可以受用,自受用,自己得到利益,他受用,當然他證到佛果,當然他要憐憫衆生。【如來現起他受用。】後得智就是權巧方便,自受用就是智慧之身,但是他又可以利益衆生,叫做他受用報身,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十地菩薩,就是利益這十地菩薩,利益如來現起他受用,利益這十地菩薩,所被機就是當機,他代這十地菩薩,【二乘有眼。不見報身刹塵相好。】二乘有限,二乘:聲聞、緣覺,沒有看到佛的報身相好,沒有。

  【化身複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現降生。八相成道之身。】親自來到這個印度降生,確確實實有這個人,所以如來就現出這個化身,示現化身,八相成道。【二應現化身。應衆生機。現勝應劣應之身。】這個應現化身簡單講就是應現無方,舉一個例子來講他要對二乘的人講經,他就現二乘的,二乘的,簡單講就是說對二乘人來講這個叫做應現化身,現勝應的劣應之身,那麼就是度這個聲聞、緣覺,要不然就度這個衆生,所以簡單講就是說化身第一種就是示現,那麼這個八相成道有佛,第二種是應衆生的根機,看要到他方世界,該示現的全都去,至于報身是針對大菩薩講的,能夠利益到大菩薩,化身利益到衆生、聲聞、緣覺。【又。佛界化身。現佛界之身也。隨類化身。隨九界之類。而示現其身也。上明單複叁身竟。】所以說雞看是雞,人看是我們人,佛若要度這畜生也得化作畜生示現才有辦法。

  【解】雖(辯)[辨]單複叁身(此論性德)。實非一非叁。而叁而一。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雖然我們的辯論分別單身跟複的叁身,但是實在是不是叁,也不是一,但是也可以說是叁就是一,一就是叁,不縱橫,不並別,不縱橫就是說諸佛的本源也不可以說你有這種東西,有叁,縱橫就是說不可以說他有叁,也不可以說他是一,不縱橫,不並別,縱橫就是說你也不可以同一個地方論斷,一就是叁,叁就是一,也不可以這樣講,非叁非一也不對,所以說不縱橫也不可以說他同一個角度來講,不同的角度來講縱跟橫的不同角度,不並別就是說也不可以同時相提並論,你要說叁,它實在是叁,你要說叁,它實在可以說一,你要說一,也可以說叁,也可以說一,所以說不縱橫也不可以分開來講,也不可以同時來講,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底下有解釋,解釋得比較清楚。

  【講】此段鏟除情見。】情見,【乃論性德。】叫做性德,【恐人不明理性。而生叁一之情見。】意思就是生叁或者是生一,就是說法身、報身、應身是一個還是叁個,就這樣分別。【故破之曰:雖辨明單複叁身。實際理地。究竟非一非叁。又恐人執著非一非叁。故又曰:而叁而一。】就是叁,就是一。【上句雙遮】遮就是【(遣也)】的意思【。】非,一,一個非,非叁,第二個非,除掉一,除掉叁,雙遣的意思。【下句雙照】雙照就是就是一就是叁,雙照,同時存在叫做照,同時去除叫做遮,【(收也)。合之則正雙遮時便雙照。】合起來就是說雙遮,去掉非非叁,同時又存在而一而叁,而一就是叁,而叁就是一,雙照,【正雙照時便雙遮。】正雙照時就雙遮,雙遮時就是雙照,【圓融中道理性。超情離見也。

  不縱橫。不並別者。】是什麼意思呢?【是叁德秘密之藏。爲諸佛之本源。衆生之慧命。《涅槃經》雲:雲何名爲秘密之藏?】不可思議的意思,【猶如伊字。】就像這個字,【(有新舊】,有新的叁點,叁點排叁角形,【此舊△此新)】比如叁點中間,這叁點全都連起來,變成叁角形,叁角形,每一個角都一個凸出的叁,都一個點,我們畫叁角形那個角沒有一點,現在叁條線全都連一起,那麼這若是在數學來講是“所以”,反過來叫做因爲,所以,數學的點,“因爲”,“所以”,【叁點若並。】叁點若排在一起,【則不成伊。】叁點若排在一起,就不像那個字了,直【縱】就是【(直也)亦不成伊。】拿這樣看,拿這樣看,橫的看,直的看,都不是,【別(異也)亦不成伊。】你改變也不像那個字,後面還會解釋,不用煩惱,我知道現在聽得一頭霧水,後面還會解釋。【如摩醯首羅天。面上叁目。乃得成伊。】人家說叁目楊戬,前面又一目,前面又一目,乃得成伊。【佛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我們所說的【(法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叁法各異。】叁種法全都不同,解脫,解脫之法,如來之身,摩诃般若,叁種法都不同,【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叁法。爲衆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即佛所證叁德秘密之藏。】現在底下解釋這叁點的意思:

  

  A

  

  根本四句

  

  96+4句=100句

  

  定一

  

  A

  

  定一四句

  

  共十六句

  

  ×3=48句

  

(過去、現在、未來)

  

  ×2=96句

  (已起、未起)

  

  定叁

  

  A

  

  定叁四句

  

  非一非叁

  

  A

  

  雙非四句

  

  而叁而一

  

  A

  

  雙而四句

  

  以上根據有關表格整理,錯誤之處望善知識指教。

  注:用A代“定一定叁,非一非叁,而叁而一”。

  

  【按△字。】連在一起變成叁角形,每一個角都有一點,【不縱】,排直的,縱就是排直的,【(非氵)不橫。】排橫的,所以縱橫叁點,你看,叁點,縱就是叁點,那叁點排直的下來,叁點排直的下來,不橫,也不是橫的這叁點,你要說排直的叁點也不對,要說排橫的叁點也不對,都連在一起,【(非灬)不並(非合)】要入它沒有合起來也不對,因爲叁條線連起來,你要說【不別。】也不對,每一點又有個分立在這…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