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41

  ..续本文上一页吹嘘的东西,老老实实修行,做一个佛教最平凡的人,对不对?老是吹嘘那种东西很不好,犯妄语,犯妄语戒,犯妄语戒。

  【各论单复者。】各论单复者,【三身各皆有单有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即如如理。】即如如理,如如理就是说就是这样子不生不灭,【此理生佛同具。】这种道理众生跟佛都具足叫做生佛同具,生就是众生,佛就是佛,都具足,【在圣不增。】在圣人本性也是这样没增加,【在凡不减。】在凡夫来讲本性也是这样没减少。【众生迷此而轮回。诸佛证此而成道。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刚才是如如理,现在是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始觉还源。】始觉跟这个本觉跟究竟觉,始觉觉本觉觉到最后变成究竟觉,始觉还源,恢复到究竟觉,本来。【惑净智满。】惑去掉当然就清净,智慧圆满,【以智慧为身。】以智慧作身所以叫做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色像。】这在佛学大辞典都有,你自己去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法身复者】复就是两层关系,【(重也)。】重复的意思。【一自性清净法身。即众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用修行,【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彻果。】通因彻果就是说因地在修行还是有具足本性,修到后来他也是本来就有本性,所以叫做通因彻果,自性清净法身一切众生凡夫,一切诸佛菩萨全都具足,通因彻果。【二离垢妙极法身。即如来修德究竟所成佛。离五住垢。】五住垢,五住烦恼,前面已经有讲过了,【断尽烦恼。极三智妙。】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极三智妙,【证得菩提。】证到这个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只有成佛才有这种东西。

  【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即弥陀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得菩提觉法之乐。涅槃寂静之乐。以自受用。】自受用就是弥陀智德,智慧之德,究竟,圆满无上的菩提,圆满无上的菩提就是断德,修行修到一个阶段叫做断德,永远离开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的生死跟变易的生死,得到菩提觉法之乐,菩提就是有觉悟,涅槃寂静之乐,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寂静之乐,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报身。】所以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此从后得智】【(又名权智事智)所现。】此从后得智就是从后得智“又名权智事智”,他受用就是别人可以受用,自受用,自己得到利益,他受用,当然他证到佛果,当然他要怜悯众生。【如来现起他受用。】后得智就是权巧方便,自受用就是智慧之身,但是他又可以利益众生,叫做他受用报身,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十地菩萨,就是利益这十地菩萨,利益如来现起他受用,利益这十地菩萨,所被机就是当机,他代这十地菩萨,【二乘有眼。不见报身刹尘相好。】二乘有限,二乘:声闻、缘觉,没有看到佛的报身相好,没有。

  【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现降生。八相成道之身。】亲自来到这个印度降生,确确实实有这个人,所以如来就现出这个化身,示现化身,八相成道。【二应现化身。应众生机。现胜应劣应之身。】这个应现化身简单讲就是应现无方,举一个例子来讲他要对二乘的人讲经,他就现二乘的,二乘的,简单讲就是说对二乘人来讲这个叫做应现化身,现胜应的劣应之身,那么就是度这个声闻、缘觉,要不然就度这个众生,所以简单讲就是说化身第一种就是示现,那么这个八相成道有佛,第二种是应众生的根机,看要到他方世界,该示现的全都去,至于报身是针对大菩萨讲的,能够利益到大菩萨,化身利益到众生、声闻、缘觉。【又。佛界化身。现佛界之身也。随类化身。随九界之类。而示现其身也。上明单复三身竟。】所以说鸡看是鸡,人看是我们人,佛若要度这畜生也得化作畜生示现才有办法。

  【解】虽(辩)[辨]单复三身(此论性德)。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虽然我们的辩论分别单身跟复的三身,但是实在是不是三,也不是一,但是也可以说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不纵横,不并别,不纵横就是说诸佛的本源也不可以说你有这种东西,有三,纵横就是说不可以说他有三,也不可以说他是一,不纵横,不并别,纵横就是说你也不可以同一个地方论断,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也不可以这样讲,非三非一也不对,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说他同一个角度来讲,不同的角度来讲纵跟横的不同角度,不并别就是说也不可以同时相提并论,你要说三,它实在是三,你要说三,它实在可以说一,你要说一,也可以说三,也可以说一,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分开来讲,也不可以同时来讲,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底下有解释,解释得比较清楚。

  【讲】此段铲除情见。】情见,【乃论性德。】叫做性德,【恐人不明理性。而生三一之情见。】意思就是生三或者是生一,就是说法身、报身、应身是一个还是三个,就这样分别。【故破之曰:虽辨明单复三身。实际理地。究竟非一非三。又恐人执着非一非三。故又曰:而三而一。】就是三,就是一。【上句双遮】遮就是【(遣也)】的意思【。】非,一,一个非,非三,第二个非,除掉一,除掉三,双遣的意思。【下句双照】双照就是就是一就是三,双照,同时存在叫做照,同时去除叫做遮,【(收也)。合之则正双遮时便双照。】合起来就是说双遮,去掉非非三,同时又存在而一而三,而一就是三,而三就是一,双照,【正双照时便双遮。】正双照时就双遮,双遮时就是双照,【圆融中道理性。超情离见也。

  不纵横。不并别者。】是什么意思呢?【是三德秘密之藏。为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涅槃经》云:云何名为秘密之藏?】不可思议的意思,【犹如伊字。】就像这个字,【(有新旧】,有新的三点,三点排三角形,【此旧△此新)】比如三点中间,这三点全都连起来,变成三角形,三角形,每一个角都一个凸出的三,都一个点,我们画三角形那个角没有一点,现在三条线全都连一起,那么这若是在数学来讲是“所以”,反过来叫做因为,所以,数学的点,“因为”,“所以”,【三点若并。】三点若排在一起,【则不成伊。】三点若排在一起,就不像那个字了,直【纵】就是【(直也)亦不成伊。】拿这样看,拿这样看,横的看,直的看,都不是,【别(异也)亦不成伊。】你改变也不像那个字,后面还会解释,不用烦恼,我知道现在听得一头雾水,后面还会解释。【如摩醯首罗天。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人家说三目杨戬,前面又一目,前面又一目,乃得成伊。【佛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我们所说的【(法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三种法全都不同,解脱,解脱之法,如来之身,摩诃般若,三种法都不同,【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即佛所证三德秘密之藏。】现在底下解释这三点的意思:

  

  A

  

  根本四句

  

  96+4句=100句

  

  定一

  

  A

  

  定一四句

  

  共十六句

  

  ×3=48句

  

(过去、现在、未来)

  

  ×2=96句

  (已起、未起)

  

  定三

  

  A

  

  定三四句

  

  非一非三

  

  A

  

  双非四句

  

  而三而一

  

  A

  

  双而四句

  

  以上根据有关表格整理,错误之处望善知识指教。

  注:用A代“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

  

  【按△字。】连在一起变成三角形,每一个角都有一点,【不纵】,排直的,纵就是排直的,【(非氵)不横。】排横的,所以纵横三点,你看,三点,纵就是三点,那三点排直的下来,三点排直的下来,不横,也不是横的这三点,你要说排直的三点也不对,要说排横的三点也不对,都连在一起,【(非灬)不并(非合)】要入它没有合起来也不对,因为三条线连起来,你要说【不别。】也不对,每一点又有个分立在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