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地方。我再解释一遍:按照三角形的那个字,不纵,它也不是排直的,不横,它也不是排横的,不并,也不可以说它合在一起,因为三点,确确实实,不别,你也不可以说它【(非分)】,三点,清清楚楚分开,简单讲就是这样,中国人都是讲究这个圆满之教。底下说,【喻圆教不思议三德。】不思议三德,【不可说一。(非并)】不可以说同时的,不可以说一,它实在是三,【不可说三。】它实在是一,【(非别)】这三样都一样的,不可以说三,三样都一样的,【而三(有三点)而一。】就变成【(有细画相连为一)】你要说三点也不对,你要说一点也不对,【离四句之过。绝百句之非。岂思议之所能及耶?】这是不可思议,【离定三思议。离定一思议。】离开一定三种,思就是能够思想,议就是能够讨论,离开一定三点,或是离开一定一点,【离非三非一思议。】当然离开这定一定三,这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离开这一就是不可思议,离开非三非一,当然是不可思议的非三非一,【离而三而一】就是而三而一就是不可【思议。此离四句也。百非者。依根本四句。(即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每句各具四句。】每一句都有四句的意思就是说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现在再来,若定三,底下就定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若说非一非三,定一定三,那么而三而一,意思就是说这四句每一句都具足这四句,这四句是同时的,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现在又可以改回来,非一又非三,底下又定一定三,而三而一,对不对?现在改变,而一而三,非一非三,定三定一,这样又不同,简单讲就是变来变去。听不懂的举手,全都听得懂,不用解释了,都听得懂,我赶快停下来,你没看到,我知道听不懂,慢慢来。这《大乘起信论》离四句绝百非,这以后再讲,变来变去,而三而一,本来念阿弥陀佛念得好好的,被这四句搞得一头雾水反而难过,每句各具四句,
【四四十六句。约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四四十六,十六乘以三【则有四十八句。再约已起未起。】四十八乘以二,【则有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则成百句。】讲一下,说真的,没必要这样。【但能离根本四句之过。百句之非自绝。】你若能离开这四句的过错,百句之非自绝,【佛身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如金刚经云: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故曰不可思议。上辨单复三身竟。】究竟,究竟。回去要看,你回去都不看,我不能因为你听不懂我就停下来,你回去要自己先看,先看,自己准备,你才有办法听,对不对?只是说先看可能也没有差别,不增不减,看也是看不懂,看也是看不懂,坐着也是结个善缘,我听不懂我就结个善缘,以后慧律法师若成佛我也还有机会当他的大弟子,难道不是这样,不然听不懂没办法,以后成佛再来度你们,其实这不困难,研讨班要继续上课,对不对?这样就能够得到很多。
请翻开书:
【解】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此论修德以是同居土中见故)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以佛身随横四土现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现在所讲的阿弥陀佛,正是指在凡圣同居土中来示现化身度众生,在同居净土大家都有看到,但是因为怕众生不了解示现的化身就是法身跟报身,所以他就说仍复即报即法,虽然说他是示生化身,但却也正是报身也就是法身,简单讲凡圣同居土他就是直接四土都具足。
【讲】此段所云。阿弥陀佛。乃论修德。】我们前面讲性德是本性具足,为假修行,不用经过任何的修行,本性当下就是具足,现在讲修德,修德是必须要修行才显示出来的,所以这阿弥陀佛乃是就这个修德来论,【正指在同居土中。示生之化身。以是同居土见故。恐疑非法非报。】就是恐怕不了解他不是法身,不是报身,【故又云】所以又继续解释【:即报即法也。】就是当下就是报身,也就是法身。意思是说【化身本不离法身。】就是我们应化身当下不离法身,【依法身体。】依这个法身体,【垂报化用。】这个垂报化用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圣人对凡夫才这样子,垂就是以上慈下,就是说藉着上面的慈悲,所以他来度众生叫做垂,因为我们中国人用字很注重礼节,垂报化用,以这个法身的体,垂报,示现这个报身,这个报身就是要度这些初地菩萨跟十地菩萨,那么再来,化用,垂报化用就是说度这个二乘人跟度这些凡夫,【三身不相舍离。】简单说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报身当下也有化身跟法身,法身当下就是报跟化,所以三身是不相舍离,【如摩尼珠。珠体。】当下就会反应【珠光。】光中就产生种种的【珠影。】简单讲这摩尼宝珠的珠体,珠光跟珠影,【不相离也。旁注随横四土现。】旁边这个小字的,就是旁注旁边有写小字的,“以佛身随横四土现故”,就是说我们这个佛的色身随横四土故,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全都具足这就是随横四土现,每一土他随时都可以显现出来,【即同居】,就是凡圣同居土,当下就是有具足上面三土的殊胜,所以说即同居【横具上三土。在同居土中】显【现】出来【也。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四悉檀)。具四义。
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这是【(世界悉檀)。
诚语指示。令专一故】这个是【(为人悉檀)。
简非乾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魔)。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非邪)。破魔邪权小故(对治悉檀)。(非权破华严合论之伪,非邪破末世积迷之习,此二料简,尤大有关系。)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第一义悉檀)】
我现在先读大字的,先解释一遍。
复次,这不能读作fù次,若有读过汉音的人就知道这读作复次,复次,不能读作fù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有一个极乐世界它有一尊阿弥陀佛,复次就是说有这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皆言有者,大家都说有,有什么呢?就是具足四种重要的意义,四悉檀,把笔拿起来,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就是一切都是布施,为了一切众生,这四种遍施一切世界,遍施一切众生,那么一切的道理,“四悉檀”。底下就说到,的标实境,那个不是读作de,的(dì)标实境,令欣求故,这的标实境,令欣求故,就是说:啊!这 “世界悉檀”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不是佛方便说,也不是乌托邦,假有的东西,也不是佛的一种假设,是实实在在有这个极乐世界,不是在方便开示,假设有一个极乐世界,是确实有这个世界,令欣求故,让大家赶紧,这世间痛苦,赶快求往生极乐世界,这世界悉檀,这佛先施舍这个世界让你了解叫做世界悉檀,毫无保留叫做悉,悉就是慈悲之极叫做悉,一切皆施,檀就是施舍,布施的意思,意思是说先让你了解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
诚语指示,令专一故,佛诚实语,佛是绝对不打妄语的,跟你讲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给你一个指示,令你专一,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众生,叫做“为人悉檀”,苦恼,三苦、八苦,娑婆世界一切苦的众生,急急忙忙专一来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是诚语指示,令专一故。
简非乾城阳焰,这个乾城就是鬼神,这个乾闼婆八部之中的,乾闼婆就是说像我们这个天龙八部这种假的妖气所成,就是说乾城。阳焰,这个阳焰是出自于这个《庄子》,《庄子》,我们所采庄子的引用,渴鹿阳焰,海市蜃楼,若有实无叫做阳焰,这句话意思是出自《庄子》,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一片就是沙漠,这沙漠,这鹿很口渴,这鹿很口渴,它须要水喝,跑、跑……。噢!看到前面有水影现出来,这原来是阳光一晒,折射出来,光一晒产生这个折射,这个折射显现出有个草跟水,这鹿很口渴,跑、跑……,跑到那里,咦!也是没有看到水,也是没有看到草,没得吃,这意思简而言之就是简非乾城阳焰就是假的东西,意指是一种寄托,而不实在的假的地方,叫做乾城阳焰。乾城是一个典故,阳焰又是另外一个典故,简非乾城阳焰,底下“非魔”就是说不是妖气所化出来的地方,是确确实实一个地方,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权现曲示就是说佛的慈悲,权巧方便跟我们讲一个极乐世界,真是为了要度小根器的?不是,这是圆教、顿教,是圆满教,是实相教,是大乘的究竟法,绝对不是为了度那些小乘的,也不是度那些二乘人,也不是度那些凡夫,度那些凡夫说是权现曲示,就委屈一下,因为你不了解,不了解,佛不敢讲太深奥,讲一个权巧方便就好,为了度凡夫,为了度二乘人,不是,不是这样,净土法门是当下讲实相无相无不相的东西,是究竟圆满,了义中的最究竟了义的经典,不是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不是影像的东西,非保真偏但,把笔拿起来,保真就是化城,这是《法华经》里面讲,化城的意思就是说这二乘的根机,自利的功夫够,他现在证到我空,证悟四大缘起法,他除破我执,他不敢出来度众生,所以保真就是偏真,简单讲就是说暂时让他休息一下叫做化城,化城就是我们这个凡夫修行修到破我执,中间休息的地方,他要出来继续度众生经过几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之后到究竟的无余涅槃,所以保真简单讲就是化城,化城就是中途休息站,就像在加油般,所以佛叫我们要回心声闻,要回小向大,不可以自私,要好好出来度众生,偏跟但,偏,把笔拿起来,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就是藏、通、别、圆,偏,藏教叫做半字,就是不圆满的意思,一半而已。但呢?只对大乘教讲的也不圆,所以是别教,我们前面讲的五时八教,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藏、通、别、圆,保真就是化城,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破魔邪权小故,“对治悉檀”,这并不是魔,是权巧的,破掉这些,破掉这些。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一尊佛。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圆满来影现,来开示我们本性具足,这世界,清净的世界。圆彰性具,圆满来告诉我们,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