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則正當釋迦說法時。彌陀亦在說法。彌陀壽命無量。釋迦雖滅度已久。彌陀還是現在說法。佛世難值。此土彌勒。尚未下生。當來下生。未知我在何道。】將來你出世哪一道你不知道,我在何道,不知道,六道輪回是很痛苦在過日子,【正應發願往生。親觐彌陀。常隨佛學。速成正覺也。】所以諸位衆生趕快去吧!以前若在送葬的時候就這樣,趕快去吧!意思是說送那些往生的人。再來:
【解】複次。二有現在。勸信序也。】說這個依報跟這個正報,這確確實實是有,是現在,勸信,勸告你要相信,這個序就是開始,這序有很多,勸告你相信,【世界名極樂。勸願序也。】就是在序分當中他屬于願,勸告你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世間是很痛苦,有結婚也痛苦,沒結婚也痛苦,爲了金錢也煩惱,爲了名也煩惱,整天打架、吵架、嫉妒、殺人、放火、傷害,世界就是都這樣,所以我看到報紙,看到電視或是什麼,我都覺得我們這世間害人的比較多,電視亂講,有時候報紙亂寫,雜志亂寫,都害人的比較多,講好話就沒有人要聽,講壞話比較多人看,【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序就是序分,簡單講要轉回來。
複次,二有現在勸信序,也就是說在序分當中它是屬于勸信,勸你相信的,世間名曰極樂,勸願序也,意思就是在充分裏面有世界名曰極樂,勸你發願,這個倒回來讀,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就是個序中他叫你持名妙行,簡單講就是倒回來讀的意思。【複次。[阿]彌(陀)序佛。】阿彌陀佛序佛就是說這個佛,有一尊佛,【說法序法。】序法,序分當中就是在說法。【現在海會(所有大衆)序僧。佛法僧同一實相。序體。】體,體就是我們所講的本性的意思,【從(此字指一體叁寶)此起信願行。序宗。】宗就是他這個中心思想是什麼,《彌陀經》這本的中心思想,從此起【信願行成。】這是這本經典,你要深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行,證悟到自性唯心的淨土,自性的彌陀。序宗,宗就是一本經的宗旨,就是信願行,信願行若實行,【必得往生。見佛聞法。序用。】就是這本經的作用在做什麼,作用就是要教我們往生,研究淨土法門的思想做什麼,簡單講就是要往生,所以我都勸告這些聽經的人一定禮拜二要來共修,共修當中又有開示,很好。世間第一大享受就是聽經,辛苦了我倒是真的,我們在看都已經看得懂了。【唯一佛界爲所緣[境]】唯這個佛界爲所緣境就是佛……,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就是唯一佛界,就是自性彌陀,就是唯一叫你往生極樂世界,你不要求他方世界,單抄一個佛界,讓你專一,叫做唯一的佛界,唯所緣境,這樣念佛才不會念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還有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這樣都亂了,西方,西方極樂世界,唯一佛界爲所緣境,衆生在念念得才會專。【(是真指南)。不雜余事。序教相[也]。】不摻雜其他,就是佛這樣教,教如何做,直接,單刀直入教你就是教相,【言略意周矣。】就是講得簡略,但是這個道理很圓滿。【初序分竟。】【
【講】此結出發起序之義。經中不外信願行叁資糧。此先序其由致。】序其由致,他的來源是怎樣叫做序其由致,【前六句即勸信。勸願。勸行之序】分【。】底下說,【依正二俱現在實有。非假設理想。應當深信不疑。世界名極樂。循其名則樂之極。應當切願求生。佛號阿彌陀。光】,無量光,【壽】,無量壽,叫做光壽【無量。】光就是究竟,壽就是時間,簡單講就是無量的時間,無量的空間,就是極樂世界,【聞說應當力行念佛修行。】聽到之後應該好好地趕快去修行念佛。
○【複次阿彌陀序佛。】就是說佛,序佛就是說佛,【說法】就是說【序法。
現在海會序僧。此合序叁寶。】佛、法、僧都具足,【及經中五重玄義。佛法僧是住持叁寶之名。】住持叁寶之名。【序名。】(“序”:敘述、敘說。)
住持,什麼叫做住持叁寶呢?有一尊佛,有法可聽,有清淨大海衆菩薩叫住持,像我們現在後面有一尊釋迦牟尼佛,也有經典,也有法師在說法,這也叫做住持,但是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住持叁寶用這個假的佛像,印刷的經典,凡夫僧來說法,若極樂世界是真佛,阿彌陀佛,佛是真佛,不是木柴雕的,不是像我們這大理石,或是石頭雕刻的,是實實在在阿彌陀佛在那裏說法,不同,差別很多,【住持不離實相。則佛法僧。同一實相。】實相。【序體。
從此實相之體。起信發願力行。】好好去做,【序宗。
信願行叁資成就。必得往生。見佛聞法。橫超生死。序用。
唯一佛界爲所緣境者。惟念一佛。不念他佛。即以一句佛號。爲所緣之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中不雜余事。序教相也】序教相也。【(一乘圓頓教)。】不簡單。
【言雖略(指發起序)。】就是說雖然一點點而已,【意則五重玄義俱周。】簡單講幾句話,但是五重玄義就全都俱足。
【初序分竟也。】底下大字的先放下,看中間,中間這才是重要,中間那些小字。
甲二】現在開始講【正宗分叁】你整個頭腦裏面要記得叁個階段,叁個階段,正宗分就像我們的五髒六腑,充分就像我們頭、臉、五官,一看到這個人就知道,醫生看病人臉色枯黃,五髒六腑不好,老是跑廁所,膀胱無力,一看臉色,黑眼圈,噢!你睡眠不足,肝病很重,一看到這個人,噢!氣色很好,就知道身體的五髒很健康,看到這個序分了解現在這個正宗分,這個正宗分要講什麼呢?要記得叁個階段:
【乙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起也)信】第一就是信,廣陳彼土,一開始就講極樂世界依報環境有多好,阿彌陀佛有多麼偉大,往生到那裏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轉。噢!證到這個不退轉的妙果,依正妙果以啓信,讓衆生相信,這第一段,所以我們若讀這《彌陀經》,噢!那個世界有多麼好,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琉璃所造成的七寶,先講極樂世界。
第二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他現在講這極樂世界多好、多好,第二就叫你發願了。
第叁就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不用說你的心怎樣,你到一心不亂,佛自然現前,自然加持你讓你不顛倒,所以修行淨土的人不會著魔,修淨土法門的人不會著魔,一心都是佛,都是佛。【叁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現在正式跟你開示,行者,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以立行,要好好持名念佛,不可以荒廢,不可以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念,不可以。
乙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
【解】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持名,這一本經典【(即正宗)信願爲慧行。持名爲行行。】行就是當作動詞用,行當作名詞,就是他努力地去做叫做行行,信願爲慧行,信跟願這要靠智慧,靠智慧,所以不了解經典的人,念認爲我們念佛就好,經典都不用看,也不用開智慧,像阿婆這樣一直念佛,都不要去看經典,那不行。自古以來全都是教理通達的人在往生比較多,若是阿婆,一部分,那是不識字,執持名號,所以不可以拿阿婆以偏概全說我們不識字,一心念佛就好,當然這樣是很好,但是有經典可聽,有法啓示,應該以法爲主,不可以說我都不用聽經,我都不用用功,我一句佛號念到死,關在家裏自己用功,不可以,絕對不可以,佛也沒有這樣做法,佛在教衆生,你想想看,受菩薩戒四十裏內講經沒來聽經都犯菩薩戒,四十裏內就是從這裏(高雄)到臺南,爲什麼?爲什麼佛一定要堅持叫你要來聽經聞法,受菩薩戒的人四十裏內講經說法沒來聽經就是犯戒,有幾種開緣:第一、你的經教比這個法師的經教還通達,不用來聽經。第二、你有殘障,你的色身不方便,我要來聽一次經我沒辦法親近法師,你可以不用來。第叁、病苦沒辦法來,沒辦法來。除了這幾項可以開緣,其他的不可以開緣,只要你能夠了生死的,哪一個法師講都沒關系,哪一間講堂、寺廟有辦法度你了生死的都沒關系,這樣十方來,十方去度量才會大。老是煩惱他來不來馬上就心髒病,不須要這樣,對不對?問題是我們不用怕沒有衆生,怕我們沒有能力度衆生,怕我們腹中自己沒有經教,沒有佛法,所以說信願爲慧行就是說要用智慧去信,你看這句就是,要用智慧去信,要用智慧去發願,難道不是這樣,不可以懵懵懂懂,隨隨便便修行,不是拿一串念珠就隨便念佛,念佛念一念,念什麼自己不曉得,道理都不懂,這樣不行,持名爲行行,修行的宗旨,持名就是修行的宗旨叫做行行(hèng xíng)。【得生與否?】你是否會往生?不會往生,這句話你要用紅筆畫兩條線,這句就是我們修淨土宗最重要的要訣,得生與否,你會往生不會往生,【全由信願之有無(語如山嶽,不可移動)。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句話是所有淨土宗,每一個出家、在家都一定要牢記在心的,你會往生,不會往生,簡言之,就是說往生很簡單,你只要深信,這句話很重要,深信切願,我確實要往生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在說法,我就是要往生,這樣就往生,這句話就是這樣,這句話就是十念就決定往生的意思,得生與否,你會往生不會往生,你有修,沒有修,沒關系,佛大慈大悲,你有修行沒有修行,沒有關系,你一定要記得,決定要求往生,我願意往生,我絕對不懷疑,這樣就往生了,這句話就是全由信願之有無,沒有講到行,底下,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句話就分這個品位,那麼這個品位,諸位!都不了解,以爲……,再解釋一下,以爲西方極樂世界九品蓮花對嗎?不對,九品蓮花這是方便講,方便講,九乘以九就八十一,八十一乘以九就七二九,極樂世界是幾個階層面的東西,它是多元化的一個世…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